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什么?

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211 更新时间:2024/1/23 22:16:26

世界的多元哲学,便有多元哲学精神!

所谓哲学的精神是指人对宇宙,社会,人生的价值的追求,意义的理解把握和诠释,以及对终极关怀的体贴和追求。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具体中国哲学的精神有忧患精神,乐道精神,人本精神,和合精神,笃行精神。

1忧患精神。

忧国忧民的忧患精神是对国家和人民,整个人类存在的生命关怀。

孔子“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应该肩负实践责任,有积极担当的忧患意识。孟子继承孔子的忧患精神“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忧患精神被一代又一代人继承下来,宋朝忧患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传千古,光照后世。

2乐道精神。

乐道就是以求道,得道为快乐的精神。

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人要有所向往,有所追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物质生活上可以清贫,但是不能放弃乐道精神的追求,北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都是乐道精神的体现。

3人本精神。

中国哲学的人本精神就是指以人为根本,肯定人在自然,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并以此为中心解释一切问题。

管子讲,把人当做人看,尊重人格,尊重人的自我意识,满足人的需要。

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就是使每个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真正的“人”,孔子的“仁”就是人学,就是人本学。

墨子“兼爱”,孟子“不忍人之心”等都体现了中国哲学的人本精神。

4和合精神。

和合精神,承认事物多元的存在,互相冲突中的融合。

孟子“地利不如人和”,孔子“和而不同”,中国《易经》中,阴阳相合,孤阴不长,独阳不生。近代毛主席提出'“和为贵”,我们现代提倡和谐社会,都体现了中国这哲学的和合精神。人生在世,不能独存,必须与他人生活在一起,不免发生冲突,在冲突中和谐,进而达到和合。

5笃行精神。

中国哲学中,儒,墨,道,都体现了笃行的精神。中国哲学认为忧患精神的化解,乐道精神的实现,和合精神的追求,人本精神的弘扬都赖于笃行精神的践行。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知识,还要去运用知识。《中庸》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明朝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而不行是谓不知。笃行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可见在中国哲学里,笃行精神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哲学的忧患精神,乐道精神,和合精神,人本精神,笃行精神是中国哲学人文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民族长期面对恶劣自然环境,,凶险,错综复杂的人生关系,心灵环境的孤独,苦闷的回应,是对人的生命价值,尊严,意义的重建,是人对精神家园的终极追求。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有没有介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或者中国古代哲学历史人物的书?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道德经》《孙子兵法》《韩非子》为什么选择这三本?《道德经》作者老子把人性弄懂了(缺点是没有去实践),老子是真懂人性,读道德经目的有2,根据自己的水平看能读出什么。1读懂人心人性,2研究老子是什么写出道德经,立马转化为对人生,对做事做企业的经。《孙子兵法》。通篇讲了一个字:势。分析客观情况,采取最优

  • 古今中外,哲学思想有哪几类?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大致分下来,不过这几个类别:1、有神论。其中又分多神论与一神论,两者都可分为人格化的、非人格化的。典型的是梵我思想,是综合性的。梵是无形无象,无所不在,无为而无不为,不可思议又随时表现,一切表现就是梵本身。这是典型的非人格化,泛神论。但梵又有人格化的一面,即有一个和人的外形一样的形象表现,这就是

  • 有的学者说中国古代没有哲学和科学,您怎样看待此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阴阳学说、五行等,对客观事物具有最高的概括,就是说它们是适应一切事物的学说,包含了朴素的唯物与辩证思想,而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们,其思想一般是哲理性的,就是说是对一些具体事物的哲言。哲言只有概括到一定层次才为哲学,这一点有些人不明白,甚至反了,因为哲言接近我们的生活,更容易理解,认为说得很有道理

  • 列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差别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主要区别在于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世界观:西方文明热衷于探索真理。原因:以古希腊文明为核心的西方文明受到地中海沿岸的埃及,巴比伦,以及后来的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的巨大影响,简单的伦理道德无法解释因各种强势文明的差异而导致的问题(嘿,哥们,我信了一辈子上帝,可是上帝却让邪恶的穆斯林更富有)东方文明热衷于探索

  • 你如何评价古人的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评价古人的思想,中国的文明史都有五千年,曾经有过多少流派诸子百家先哲达人来到这块热土上,更别说云云众生。只一家的思想体系都无法解读清楚,皇论古人思想其不太过不自量力了。“沧海桑田”成语出自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沧海桑田”本是地球地壳运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 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差异是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发展的。从文化来说:东方文化属于精神层面较多,主导思想是跟着感觉走,个性上喜欢内敛;西方文化对物质方面要求很多,喜欢科学,因为科学能推动物质文明发展,个性爱好张扬。东方文化更重视群体利益,体现在社会管理中喜欢集中,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体现在社会管理中更注重民主。所以西方哲

  • 中国古代哲学对人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哲学对人的影响中国古代哲学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成形于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已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它的发展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截至1840年,大体可分为:奴隶制及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的哲学;封建制时期的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哲学作为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人生的理想、

  • 东西方思想有什么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东方与西方的思想的不同处在微观与宏观的认识上,也可以理解成细节与整体。东方人自古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习惯从宏观去看待问题。而西方人喜欢从实际出发更注重的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也可以把两者思想理解为虚与实,或者是东方人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而西方人更注重物质上的。只是由于世界的发展,这两种差别也在逐渐

  • 略论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区别及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1,中国哲学主要讨论彼岸(形而上)世界,西方哲学主要研究此岸(形而下)世界;中国哲学重情感,西方哲学重理性;中国哲学侧重方法论,告诉人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西方哲学侧重于认识世界,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中国哲学务实,重视人生,西方哲学思辨,重视自然。2,中西方哲学表现为侧重世界观与侧重方法

  • 孔子的哲学思想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孔子的哲学思想是简单的,不难理解的!学懂弄通之后,干什么成什么!孔子在汉代以后逐步被当成了圣人,很多人认为他的思想很复杂。实际上孔子的哲学思想并不复杂,孔子无疑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他的思辨主要是围绕着易和中庸来进行的。孔子的哲学思想,其核心就是易,易就是变化。史记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