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孔子说的夏礼,史记记载商封夏后裔于杞,不能证明夏朝的存在么?

孔子说的夏礼,史记记载商封夏后裔于杞,不能证明夏朝的存在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752 更新时间:2024/1/24 9:43:31

一、【甲骨文中发现的“杞”字及其释义】

首先,甲骨文中共有8条与“杞”有关的卜辞,分别是:

武丁:癸巳卜,令登赉杞。

武丁:丁酉卜,壳贞,杞侯弗其骨凡有疾。

武丁:妇杞示十,争。

武丁:妇杞示十屯又一,宾。

祖庚:已卯卜行贞,王其田亡灾,在杞。

祖甲:庚辰卜行贞,王其步自杞,亡灾。

帝乙:庚寅卜在女香贞,王步于杞,亡灾。

帝辛(纣王):壬辰卜,在杞贞,王步于意,亡灾。

出处:罗振玉《殷虚书契前编八》《殷虚书契后编上一三》《殷虚书契后编下三七》。

二、【殷商晚期青铜器的“杞”帝辛青铜器《亚丑杞妇卣》】其次,青铜器中也罕见的发现1例!

拓片有:“亚‘酉’+上‘凶’、下‘儿’杞妇”4个字。

通过上述极其珍贵的出土文物的记载,可以推知“杞”在殷商有3个意思:一是地方名(在杞、步于杞);二是诸侯名(杞侯、);三是女性名字(杞妇、妇杞,“宾”,喜事)。

还有一点,能看出他们的的关系“令登赉杞”,就是指商王武丁在“杞”地征集贡品或是粮食之类(“赉”指来或给予)。

以上的资料还能给出下列几点信息:

1、“杞”绝对是一个方国(殷商时的诸侯国叫方国),因为地域、君王()、嫁女都有了(宾,就是婚礼);

2、“杞”的存在时间十分久,至少武丁前就已经存在;

3、殷商与杞国关系不一般,不过武丁本身就娶尽天下方国子女(甲骨文记载他有六十多个老婆),但是此仍不失印证“杞”与商之亲密关系,因为联姻时间都达到了200年这就说明它当时绝对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国家,无关领土面积大小、国力与否,身为统治者的商王需要两百年联姻,这是个无足轻重的国家能做到的吗???

三、【“杞”是夏遗存的最直接证据】众所周知,殷商的甲骨文是用来占卜的,并不是专门的史籍,而且也是殷商文字的唯一遗留,因为至今为止,除甲骨文与极少数青铜器铭文外,再无发现殷商时期的第二种文字载体。

而周代则不同,周代产生了大量的书籍,以及缔造了后世几千年的文献传世,是中华文明走向全面信史的时代。

那么,我们也知道武王伐纣后,遵从上古礼法“二王三恪”寻黄帝舜禹、以及夏商的后人,其中黄帝后裔于祝、尧之后于蓟;以虞舜后裔封陈国,夏朝后裔(东楼公)封杞国,商代后裔宋国为三恪。

其中,“杞”的确姓“姒”,与文献记载的大禹的姓是一致的,下为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的杞国世系表:

全为姒姓,女字旁,众所周知,妫、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己、任、吉、芊、曹、祁、、姜、董、偃、归、曼、芈、隗、漆、允22姓都是公认的最古老的姓氏,近半数都带女字旁,“”字符合这一规律。

而《史记陈杞世家》中,太史公有言:“杞国微小,不足记也”如此不重视这个小国,足见太史公是客观记载。

其实,所谓“夏朝是周人伪造出来的”不知道是从哪里得出来的结论?你说武王伐纣后为了给自己“贴金”伪造个夏王朝尚有点“阴谋论”成立的条件,但是司马迁何人也?他是与周不和的楚人建立的汉朝官员,而且离周初已隔千年,关他啥事?

脑洞敢再大点不?

四、【出土青铜器证实了“杞”国的存在】1、清朝道光和光绪年间,新泰出土过一批杞伯每亡所做的青铜器;

2、1962年,武汉市文物商店曾收购到一件杞伯每亡的簋

3、1966年,山东滕县出土了一件每亡的鼎。

4、2002年,山东新泰周家庄又发现杞国的贵族墓葬群。

各器铭文基本相同,均为杞伯每亡为其妻邾曹所作之器。簋的铭文是:“杞伯每亡作邾曹宝簋,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遗址也已经确认:

这就是铁证!没得再用“传世文献不可靠”的无赖理由来否认。

五、【传世文献中的关联叙事的佐证】《大戴礼少间》:“成汤既受天命,乃放夏,散亡其佐,乃迁姒姓于杞”。

“杞”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国家:

(一)《管子大匡》:“宋不听,果伐杞,桓公筑缘陵以封之,予车百乘,卒千人。”

(二)《管子霸形》,“宋伐杞,因命以车百乘,卒千人。”

(三)《左传》僖公十四年春:“诸侯城缘陵而迁焉。”杨伯竣注曰:“去年《传》云:‘淮夷病杞’,则杞之迁,由于淮夷之侵伐。”

(四)《公羊传》僖公十四年:“曷为城杞?灭也。孰灭之?盖徐莒胁之。”在上引几项资料中,所谓“宋不听,果伐杞。”

这些传世文献中记载的杞被多伐,说明学术界为了证明夏存在与否而反复争论的杞国到底是位于山东、还是河南,以及与甲骨文中的“杞”是不是同一个“杞”,是不是同样方位的争论是不必要的。因为,没有任何人规定一个方国必须固定在一个地方。

楚国不也曾经迁徙流移吗?(楚先人季连曾事殷王于“微”)。

毫无疑问,“杞”就是一个到处流浪的寡民小国。

这是那个蛮荒年代再正常不过的事。

假设夏不存在,那么西周王朝有什么必要要给这个犹如丧家之犬的小国封国赐爵?哪个不行,非得选这货色?

脑洞敢再大点不???

五、【孔子寻“礼”与《夏小正》的强力佐证】《论语八佾》记载:“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礼记礼运》记载:“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

这本《夏时》就是源自夏朝的天文历法,即流传至今的《夏小正》,被誉为最古老的科学书籍,没有之一!

殷商600年无“夏冬”(只有春秋两季)一直是被作为最硬的证据而否认夏代存在者所反复引用的。那《夏小正》连四季都没有,不就刚刚好对上了吗?

所以,为反而反者,无论如何都是不能自圆其说,反而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孔子特意去“杞”考察夏礼,并且写入书籍而无人反驳,这就侧面印证当是时,所有人都知道杞就是夏人后代封国事实上,杞伯在周代时就是被人称为“夏公”

六、【《逸周书》的更强有力佐证】《逸周书王会》:“成周之会,上张赤阴羽,天子南面立,无繁露,朝服,八十物缙。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旁天子而立于堂上。堂下之右,唐公虞公南面立焉。堂下之左,尹公、夏公立焉,皆南面……”。其中“尹”即“殷”,也就是诸侯宋国,毫无疑问,夏公就是指杞或陈、这些姒姓夏苗国的诸侯。

《逸周书》可不是一本简单的书,它大量记载了周公的讲话,太史公司马迁写《史记》大量引用,其中关于殷商最有名的就是《克殷》与《世俘》两篇,讲述了武王伐纣的故事。

也就是说《逸周书》一定早在《史记》前就有流传于世,只要稍微懂点文言文常识的,就知道《逸周书》不可能比《史记》迟。那么书中的“殷公”、“夏公”当然是真实存在的!

以上的资料,出土、传世、跨代、逻辑上都能证实“杞国”的存在,那么,“夏”就当然存在你说夏是不是王朝?

鉴于严谨治学态度,我们可以继续打个问号,但是说完全无夏代,那就真是不知道该有多不讲理才会如此视而不见。谣言真是可怕,一个民族居然如此热衷否定自己的起源。

余也只能一笑置之,大笑三声喝酒去,哈哈哈!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有人将《圣经》当作历史,而将《史记》当作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这么说吧,圣经是双教(犹太,基督)经典,其实里面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历史,诗歌,哲学,神话等。是人类伟大的精神财富这个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圣经毕竟是一部宗教色彩与民族思想鲜明、甚至说以此为主题的作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教来看,西方世界严谨的史学家、史界也不会当圣经是史书的。刚看到有人回复一句,也

  • 求夏朝以前的书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以前哪有书啊……你稍微去了解一下……夏朝都没有文字留下来……你所说的这些,都是借上古的人名所写的书,比如《黄帝内经》并非真的是在黄帝时期,而是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就更不是了,它是神话故事集,是后人搜集的。三坟五典,最早有记录是春秋时期的人有说过。《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有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

  • 远古以前是什么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远古时代指的是距今300万年到公元前21世纪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远古时代,指的是夏商周以前的时代,距今4000年以上。历史课本上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就是这个时期的人类。他们种类很多,分布地域很广。由于当时的生产力低下,人们只能靠集体劳动才能生存,人们各尽所能,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为了

  • 夏朝存在吗?有文字吗?他的历史是怎样的啊?请大家发表高见!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在以前的历史书中,没提很多夏代的事情是因为以前夏代没有断代,就是没有证据证明夏代的存在和每个黄帝都在位几年,什么时候登基的。自从九十年代末进行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后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发掘了不少这一时期的古墓葬,所以从那以后的教科书中都加了夏朝的有关记载,并且这一成果也得到了世界的承认,2004微软公司

  • 比史记更古老的史书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史记,是我国史书历史上的一部里程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史记诞生之前,中国的历史已经有了两千多年,那么,这两千多年里,还有其他的史书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比史记更早的史书有很多,比如各个诸侯国自己的史书。不过,随着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项羽火烧秦

  • 谁和说说:夏朝历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简史大禹治水,有功天下,被禹立为继承人。禹收九洲,金铸九鼎,以显其功绩及威信权力。禹之子启,承袭父位,中华历史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夏朝。奴隶制社会大致形成于禹在位时期。禹传位启,启传位太康,后历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履癸即桀,夏王朝最后一位大王。夏朝的

  • 有人知道前夏的一些历史么,史前文明存在于前夏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之前是上古时代。这个时期,历史和神话往往掺杂在一起,难以考据真伪。今天跟大家讲讲夏朝前的历史,资料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欢迎大家提出来交流~在夏朝之前,封建国家还没出现。三皇五帝,其实就是各个部族的首领。拖家带口一大帮人组成了部落,部落间相互战争,最后形成统一的政权国家。在这个发展的脉络中,可以看

  • 司马迁他是如何知道上古时代如轩辕黄帝、汤、文、武夏朝以前的历史的? ?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司马迁又不会穿越,他当然是根据当时已有的记录写的。只不过他能看到的资料,我们现在看不到了……《史记五帝本纪》: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

  • 谁知道夏朝之前有虞朝,那么虞朝之前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属于奴隶社会,夏朝之前是原始社会,属于部落族群。虞朝如果成立,谁建立的?王公大臣是谁?首都在何处?哪个族群建立的?至今没有任何证据和史记来记载。一个朝代的建立,必须有国名,只有朝代名这显然说不过去。建立一个朝代,四样必不可少专政工具:军队、监狱、法律、制度。大禹建立夏朝

  • 会不会存在这样一种可能,中国的夏朝之前还存在着很多个以部落联盟形式的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在夏朝之前是否存在一个或者多个朝代,豹眼认为并不好说,但一定存在着多个部落联盟。最终还是以考古学家的考古结果来证实,在此,豹眼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随便扯扯淡。史学家一般把中国的朝代顺序归结为:夏、商、周、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晋(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