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评价殷商亡国之君纣王之子武庚?

如何评价殷商亡国之君纣王之子武庚?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403 更新时间:2024/1/21 4:22:48

毛笋应邀答题:

简述武庚

[武庚],(生与卒不详)商暴君纣王之子,字禄父。周武王姬发崛起西陲,在姜子牙的辅助下,联合各部族反商势力,对商纣发兵声讨。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南)会战中,商将士于阵前倒戈反击,纣王大败,逃到鹿台自焚,妖后妲己亦自缢而死。传说中妲己被俘,姜尚命士兵诛杀妲己,士兵见妲己貌如天仙,不忍举刀杀之,后姜尚亲自诛杀妲己。

周武王灭商后封武庚为殷君,仍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姬发派管叔、蔡叔监视武庚。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等不服,并制造流言。武庚乘机勾结管、蔡二人,联络夷方国部落(奄、薄姑、徐、偃)及熊盈之族(春秋战国楚国的祖先),公开叛周,图谋复国。周公随即征讨伐,三年,武庚失败被俘杀之。

《封神演义》中,商容比干闻仲,黄飞虎四人的朝廷地位怎么排?

想要分析《封神演义》中,商容、比干、闻仲和黄飞虎在朝廷中的地位,必须要从当时的政治格局说起。

纣王他老爹帝乙,有三个儿子:长子叫微子,次子叫微子衍,第三个儿子叫寿,就是后来的纣王。

这三个孩子是同母,那怎么寿就成了王呢?原来,前两个儿子出生的时候,帝乙还没有成为王呢,也就是说,他们的母亲还不是王后。当帝乙即王位以后,生下了寿,这个寿就名正言顺,比他俩哥哥的地位要更加尊贵。

微子启和微子衍就这么倒霉,特么生早了也是错。

寿很有出息,能文能武,力大无穷,能言善辩。曾经在御花园中托梁换柱,救了父王,说明他身材也很高大,有帝王气宇轩昂的形象。

于是,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等大臣就上奏,请立寿王为王太子。

帝乙是个优秀的君王,为了商王朝的千秋霸业,他费尽了心机。

当时商王朝的形势虽然表面上平定,但实际上朝廷内外都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咱们先来看看商王朝的外部。

商王朝的制度并不像后来的皇权帝国,皇帝的权力很大,一杆子插到底。而是有点像现在联营的股份公司,商王是最大的股东董事长,各地还有分公司,由不同的经理掌握。

东南西北四个大封国,他们分别还掌握着大大小小数百个小封国。

东伯侯名字叫姜桓楚,他势力很大,兵力充足,居于东鲁,国家富裕,还拥有水军,为了拉拢他,帝乙就和他搞联姻,让他女儿嫁给了寿,做了太子妃,后来就是姜王后

南伯侯鄂崇禹没有什么存在感,南方还没有大面积开发,国小民弱,不被重视。但他们这个家族在当地是很有威望的,能够维系稳定。

西伯侯姬昌老奸巨猾,很不老实,他统治的地方面积广阔,国家强盛,兵力强大,是商王朝的潜在的威胁。大家要注意,在《封神演义》中,商王朝几乎所有的关防和精兵强将都是针对着这个方向。

北方的北伯侯崇侯虎是新秀势力,很能干,关系北方的安宁,商王朝对他很重视,为了拉拢他,对他弟弟崇黑虎也颇为照顾。

这就是商王朝的外部环境,咱们再来看看商王朝的内部情况。

帝乙确实很能干,对目前状况应付得井井有条,但他还要考虑王朝的未来。

闻仲文武全才,战功赫赫,忠心不二,帝乙就让他做了太子寿的老师。临终前还委以托孤之重,掌控全局。

太子寿的正妃是外藩之女,帝乙为他选的次妃则是边关重将黄衮的孙女,还让黄衮的孙子黄飞虎做了太子寿的伴读,共同拜闻仲为老师。帝乙去世后,黄飞虎因外戚的身份和屡立战功,被晋封为镇国武成王的爵位,还掌管禁军。

不能不佩服帝乙政治手腕的高明,一招“铁索连舟”,将东伯侯、闻仲、黄家几大势力通过共同利益牢牢锁在商王朝的大船上,还从后宫、朝廷、兵权几方面互相监督和牵制。

商容是三朝元老,文才出众,忠心耿耿,办事稳妥,让他做了首相,还能对王族势力进行抑制。

而亚相是王叔比干,他是商王朝的王族成员,让他做亚相,是对王族势力的安抚,同时,出于本身利益,他也必须一心一意地站在殷商王室一边,还能对商容等文臣进行监督。

咱们来看看朝廷这套班子的地位:

爵位

1.黄飞虎(王爵)

2.比干(王叔)

3.闻仲(太师)

4.商容(无)

品级:

1.闻仲(太师,文职一品)

2.商容(首相,文职一品)

3.比干(亚相,文职从一品)

4.黄飞虎(武职二品)

实权:

1.闻仲(文武兼职,全军总帅)

2.黄飞虎(武,禁军总帅)

3.商容(文,首相)

4.比干(文,亚相)

四人从爵位、品级和实权几个方面各有高低,这就使君王能够从不同方面进行驾驭。确实是高明啊。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李靖身为唐朝的名将,为何会成为商朝时期的陈塘关总兵?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纵观李靖一生,年近五十才大器晚成,但最终凭借文武兼备,出将入相。他指挥的战役不多,但场场都算得上灭国之战。他于波澜壮阔的长江指挥战舰千艘,于黄沙千里的大漠孤军深入,于冰天雪地的高原跃马扬鞭,所到之处,无往不利。他擅长奇谋,喜攻心为上,爱以少胜多。更为难得的是,他很好平衡了与boss的关系,生前名动天

  • “盘庚迁殷”是第几次迁都?为什么当时要不断的迁都?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盘庚迁殷是商的第十三次迁都。自商人始祖契至汤,共十四代,其间八次迁徙;自汤至盘庚,共十代,有五次迁徙。商族的迁徙,见于记载的前后达十三次。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的转折点。自从迁至殷后,商朝稳定发展,不久后出现武丁中兴。而此前频繁迁都时,也正是商朝的中衰期。由此可推知,商前期数次迁都与商朝的不稳定有关。下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关键的转折点?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朝的建立,隋朝的建立,这三个朝代都是历史的转折点。秦朝结束了七国争霸的局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汉朝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隋朝的开创了科举制,为后来的强大唐朝奠定了基础

  • 想写一部关于商朝的小说,谁能提供一些素材。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商代的北方方国与历代都邑(此书为《中国地域文化丛书》之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1998年第2版)张京华著(中篇部分不易排录的金文、甲骨文字,共计45个,均以圆码标出,请学者对照扫描的摹本。)有关王亥还有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即王国维对于王亥活动地域的考查。王亥,《史记殷本纪

  • 四十万赵军被坑杀,长平之战为何成为战国历史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长平之战更确切来说,应该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点,而并非最关键的转折点。过去,我们普遍认为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最为关键的转折点,是因为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六国在军事上便再无力与秦国抗衡。秦国一统天下的态势就此不可逆转,剩下的也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长平之战前,东方六国中唯一能在军事上阻挡秦军东进的,就只剩

  • 关于夏,商,西周,三国,秦汉的历史的趣味性较强的书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小说七实三虚最好别当史书看《三国志》资料不多但比较属实《后汉书》《献帝春秋》《汉晋春秋》《魏氏春秋》《吴志》《续汉书》《江表传》《典略》《三国会要》《魏书》《魏略》等等当然了,还有《品三国》易中天

  • 商朝兵法书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兵法方面的书籍很多。但是商朝时期留下的至今没有发现。商朝时期出现的甲骨文主要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基本上是占卜类的内容。还没有形成书籍。

  • 谁知道中国历代官职及品级列表,不包括当代?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夏商时期夏商时期国家规模比较小,机构也简单,没有明确的职务分工。在这个时期,国家的君主称为“后”或“王”。在王以下权力最大的是“史”,也称为“巫”。他们是上帝与人间的沟通者,上帝的旨意由他们传达给君主,再由君主来执行。甲骨文中很多都是进行这种行为的纪录。夏朝的职官如羲和(主管历法)、大理(主管诉讼)

  • 商朝中期是否处在内忧外患的阶段?商王是如何改变颓势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诚挚邀请。首先,要回答楼主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一下商朝历史的大致概况。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殷商”并称。从公元前160

  • 商代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既然1楼说了盘庚迁都,我就来说说这个故事。盘庚在约公元前1300年,商汤立国后的第三百年继任天子。在盘庚以前的一百多年间,商人迁了四次都,从中原迁到了山东曲阜,如今盘庚又要动了,但是,贵族和百姓都反对。盘庚好言相劝,却没人理会,于是只好借助恐吓:“以前,你们的前辈事奉我们先王,非常老实。现在,你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