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军队的最大编制是“自(追去掉底)”,但是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字了,郭沫若把这个字解读成“师”,但是我认为师拆开是“自”“不”,我觉得“自”应该解读成“官”,粤语“官”“军”同音,“自”这个字在战车普及以前就出现了,所以“军”这个字一开始下面不是“车”而是“自”,也就是“官”,上古不分文官武官,“官”既管理政事也带兵打仗。商朝一开始只有一军,到了商朝中期,甲骨文记载了“王作三自(军),左、中、右”,商朝军队扩大了。“自”是步兵与车兵混合的,步兵很多,战车很少,几百名步兵后面才配一辆战车。商朝的战车不负责集群冲锋,只是作为指挥车和射箭台,主要依靠步兵作战,战车只在追击敌人时才会出击。射箭需要长期不间断的练习,非常耗费弓箭,价格昂贵,所以商朝步兵主要采用肉搏的方式,只有车兵才使用弓箭。前排步兵使用长戈,后排步兵使用短矛,短矛上绑有绳子,连接左右的短矛,列成阵。
“自”下面一级是“旅”,所以《诗经》记载的都是军旅,而不是师旅。旅的长官拥有自己的寨子,所谓“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纣王时,商军数量达到了1100辆战车(《逸周书世俘》记载)分为负责征讨500辆战车的天干军和负责防守600辆战车的地支军。后来周朝灭商后,根据商朝的传统,也建立起了负责征讨的西六军和负责防守的东八军。
商朝的军事制度征兵方式:战时常根据需要进行“登人”(征兵),一次征发1000、3000或5000人,也有超过1万人的。奴隶多担任杂役。(《殷虚书契后编》上·31·5)兵种:①车兵(主要):配置方式——两匹马驾挽,车上甲士3人,居中者驾车,居左者持弓,居右者执戈。车下随行徒若干人;②步兵军队最大编制:师(可能)初级单位:100人中级单位:300人备注:均有右中左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