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真的有大禹这个人吗?

历史上真的有大禹这个人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177 更新时间:2024/3/30 11:17:33

神话传说中的大禹是否真有其人,在中国学术界莫衷一是,从古到今经过了肯定到否定又肯定几次反复的过程。

一、古代文献多处提到大禹的存在,大禹形象经历了从写实到神化的过程。

从文献记载来看,西周早期就有了大禹的相关描述。早期的时候,大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实实在在的治水英雄,其治水的过程非常辛苦。《尚书》、《庄子》《诗经》《商颂》《逸周书》等文献都记载了大禹治水。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大禹治水的情况:“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决水,放之海,而股无,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葬于会稽。”

后来,大禹被逐渐放大为神的形象,成了人们心中信仰的神,大禹在治水过程的形象变成了驾驭神龙,如《绎史》卷十一引《抱朴子》:“禹乘二龙,郭支为驭”。再往后,历代统治者和民间组织都有因为大禹是神而能保佑自己,流传对其进行祭祀等崇拜活动,遍布各地的禹王庙就是一个明证。

二、五四时期在古史辨运动中,大禹的存在被否定。

20世纪20年代的古史辨运动兴起,“古史辨三君”顾颉刚、钱玄同、胡适以《古史辨》为主要阵地,大量考证古代伪书,对中国传统古史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考辨质疑。1921年,胡适提出“东周以上无史”论:“在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顾颉刚说:“现在所谓很灿烂的古史,所谓很有荣誉的四千年的历史,……精密的考来,都是伪书的结晶。”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之说,也就说是我们的文献记载经过后世的各种篡改,是层叠编造出来的,于是顾颉刚提倡把篡改的内容一层层地剥皮,由此怀疑千古传颂的民族英雄大禹只是九鼎上的一个动物(1923年顾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中提出“禹为动物,出于九鼎”)。他对大禹的质疑和否定受到了丁文江、胡适等人的呼应。

其实顾颉刚并不是最早怀疑大禹的,最早质疑大禹存在的是日本学者那坷通世、白鸟库吉师徒。白鸟库吉发表《中国古传说之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舜禹抹杀论”,认为尧舜禹乃儒教传说,“绝不是真实的人物”。得到不少日本学者的认同,流传到中国,对中国学界影响不小。

然而,顾颉刚也有不少反对派,这其中最著名的是王国维先生。他在《古史新证》里反对否认尧舜禹,并举了春秋时代秦国的秦公镦和齐国的钟铭文,说里面都谈到了大禹“咸有九州,处禹之堵”,所以他认为春秋时代两个大国都承认有禹的存在,那么禹就是真有其人。比起纸质文献,铭文被篡改的可能性较小,王国维用更早的铭文来证明大禹的存在,显然比顾颉刚进了一步。由此,王国维先生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开创了一代古史研究的先河。

三、到了当代,越来越多的学者经过研究承认大禹存在的真实性,只是在神话传说中被夸大了而已。

2002年北京保利公司从境外购回的一件商代青铜器名为燹(xiǎn)公,是上面有一段九十八字的铭文,其内容涉及大禹治水的如下:

天命禹敷土,掘山浚川。乃奉方执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飨,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久,贶(kuàng)唯德,民好明德。

这段话的白话译文为:

天命禹治水,开山浚川。奉旨征伐,降服下民,监行德政。(禹)亲自举行祭祀,民称其如父母。供奉我王,作臣子时间久长,赏赐唯以此种德行为准,这种明明白白的德政得到了民众的拥护。

这段铭文是关于大禹治水最早最完整的铭文记载,补足了王国维引证铭文的片段性,成为目前国内学界公认的关于大禹治水的权威文献。

此外,当代学者通过各种方式查证了史前洪水的存在,也为大禹的存在提供了旁证。如沈长云《论禹治洪水真象兼论夏史研究诸问题》认为大禹治水具有历史真实性。他从夏朝时的环境气温、地理形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洪水泛滥的地点应在中原地区,位于河、济之间。

周述椿《四千年前黄河北流改道与禹治水考》认为四千年前的洪水暴发是黄河河道由南向北改道导致的。而大禹治水的方法是用息壤堰塞黄河南流故道,导致治水之后黄河北流地区的洪水泛滥,引发了氏族战争,接着分析了治水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李岩的《大禹治水与中国国家起源》认为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水患威胁人类,大禹接受治水任务,通过多方协调努力治水,最终取得了成功。

张华松《大禹治水与夏族东迁》认为我国北方的确存在一个持续时间大约200年之久的洪水期。大禹治水的重点地区是在兖州,大禹平治水患的方法是疏九河。认为在大禹治水和随后的禹征有苗、画九州、合诸侯、杀防风氏等事件推动下,历史上有了夏建国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从而认为大禹治水是中华文明史的曙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谁是夏朝第一美女,也成了第一个亡国王后?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这位美女就是喜,她是有施氏部落酋长的妹妹,不仅身份尊贵,长得也是倾国倾城之貌。桀是夏朝的君主,十分荒淫无度,他还重用一个叫做赵梁的奸臣,赵梁就专门教唆夏桀享乐,还教他残害百姓,一时间黎民百姓叫苦连天。但是夏桀贪得无厌,还无休止地索取,在这样的情况下,稍微有点实力的有施氏就开始不进贡了。夏桀又联合其他

  • 如何看待夏朝后裔匈奴人的铁木真?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匈奴是夏朝后裔的说法,来自司马迁在《史记》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对于匈奴的起源问题,班固的《汉书》几乎全文照抄《史记》:“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三国史家张晏称,淳维是在商朝初年流亡北方的:“淳维以殷时奔北边”。乐产的《括地谱》则有更详细的论述:“夏桀无道,汤放之鸣

  • 夏朝存在与否为何会有争议?目前支持夏朝存在和否定夏朝存在的理由各有哪些?到底如何才能确定夏朝存在?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存在与否,在考古学和历史学上的确都是有争议的。所谓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其实只有前841年之后的近三千年是确凿无误的,再往前的历史,越往前越模糊,还需要更多的考古资料来支持印证。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商朝之前肯定是有文明存在的。因为到商朝时期就已经有一定高度的青铜文明了,这种文明是不可能凭空发展出来

  • 姓夏的是大禹的后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姓夏的是大禹的后人。夏姓,是一个纯汉族、源流单一的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54位。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夏氏人口约470万,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38%,排名第55位。夏氏主要由姒姓夏氏和妫姓夏氏组成。其中以大禹後裔姒姓夏氏为主。历史发展在秦汉之前,姓氏有严格的区分

  • 从黄帝到夏朝,经历了几个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科研成果,严禁抄袭剽窃,违者必究从炎帝到夏朝,一共经历了十三个帝,一个摄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国号为“大象”,传承大约七百多年。1,炎帝,生于公元前二十八世纪初期,生於陕西宝鸡,姜姓。是三皇之一,人称“人皇”。2,黄帝,生於公元前二十八世纪晚期,生於甘肃天水,号轩辕

  • 黄帝和炎帝是神仙还是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这是个有难度的题哈,因为离我们太久远了,是华夏人文的源头,属于文字产生之前的文明混沌期。我们现代人,了解历史,一下子便能上溯到夏商周,先秦。是因为有文字为我们l述说。而先秦时的人,想了解更远的历史,缺少文字工具,无法准确描述。所认黄帝与炎帝,就只留下这样一些简单记述;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生活于公

  • 夏朝以前的历史是真的还是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别说夏朝以前,包括夏朝和商朝、西周的很多历史都是传说,但是夏商周起码是真实存在的。再那以前的历史,是没有得到任何文字记载的,都是口头传说。实际上,世界历史界主要就承认中国商代以后的历史,在那之前,还未得到世界承认,因为没有有力的文字和实物证据大部分是传说,不过也许是有原型的,很多事件都磨灭在了历史的

  • 夏朝皇帝姓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姓:姒,夏朝第一代君王为启(也称夏启),是大禹的儿子。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己。相传,禹治

  • 有哪些史书记载夏朝历史的?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只是一个传说夏朝的存在与否还是有待确认。如果仅以河南的一堆废土就认定夏朝是一个朝代这未免也太有中国特色了吧除了《史记夏本纪》,还有《尚书》、马王堆帛书中的《春秋事语》、战国楚简中《国语吴语》、《左传》、《山海经》(这个有点儿不靠谱-_-III)、《吕氏春秋先识览》、《淮南子汜论训》……应该还有,

  • 中国的夏朝是神话,还是历史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神话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大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朝通常被认为是我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从夏朝开始,绵延五千年的文明让每个中华儿女都引以为傲,不过夏朝究竟是神话传说还是真实的历史呢?这始终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团。我国于1996年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后,许多考古项目中发现了大量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