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隋朝开国皇帝是哪位(杨坚为什么叫隋文帝而不是隋太祖)

隋朝开国皇帝是哪位(杨坚为什么叫隋文帝而不是隋太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092 更新时间:2024/1/24 3:01:16

隋朝上承魏晋南北朝的纷争,下大唐盛世的序幕。作为奠基人,隋文帝杨坚功不可没。仁寿四年(公元604年)8月13日,杨坚病逝于仁寿宫,享年64岁。同样是开国皇帝,杨坚只称“帝”,不叫“祖”,着实令人费解,难道其中另有隐情?

杨坚其人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杨坚出生于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是东汉太尉杨震第十四世孙。身为弘农杨氏的“官N代”,杨坚倍受西魏和北周皇族的重视,官至上柱国、大司马。开皇元年(581年),杨坚以外戚身份篡周建隋,和平夺权,开基立业。

杨坚上台后,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集权,推行改革,“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呈现“区宇一家, 烟火万里,百姓乂安,四夷宾服”的繁荣局面。

谥号文帝

杨坚死后,谥号“文帝”。《逸周书·谥法解》记载:“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谥法制度是由西周周公创立的,用一至两个字概括。谥号由礼部官员根据君主“行之善恶”或“行之大细”。

《白虎通义》明确指出:谥法“明别善恶,所以劝人为善,戒人为恶也。”起到“褒贬死者,劝勉生者”的作用。谥号分为美谥、恶谥和悯谥三类。议定谥号需要经过请谥、拟谥、议谥、定谥、赐谥等流程,满满的仪式感。

“文”谥,在谥法中属于美谥,极尽褒扬之意。《逸周书·谥法解》称:“经维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从六个方面高度评价了杨坚生前的功绩,可谓恰到好处,客观公正。

太祖or高祖?

杨坚除了是隋文帝之外,还可以叫隋高祖,这话没毛病。庙号比谥号出现更早。商朝时,太甲的庙号称太宗,太戊的庙号称中宗,武丁的庙号称高宗。庙号有“祖”“宗”之别,《礼记》称:“祖有功,宗有德。”这话道破了庙号的玄机。

东汉著作家应邵进一步解释:“始取天下者曰祖,高帝称高祖是也,始治天下者曰宗,文帝称太宗是也。”清朝文学家方苞在《谥法》中认为:“祖者始也,故宗无定数,祖一而已。”可见“祖”和“宗”存在着创业和守业之别。

一样的祖,太祖和高祖各有讲究。白手起家、自摸胡牌或者一统天下、力挫群雄,两者居其一即可晋身前者。在子承父业或偏居一隅之间,满足其中一条就被认定为后者。

这里有个特例,刘邦死后,谥号太祖,庙号高皇帝,正式称呼是汉太祖高皇帝。司马迁在写《史记》时,首称“高祖”,以讹传讹,流传至今。

杨坚代周建隋之际,追谥父亲杨忠为太祖。这一庙号意味着最先奠定基业的是杨忠。杨坚将太祖的庙号让给父亲,自己只能位居高祖了。这么做既表现了杨坚的孝道,又客观反映了事实。隋高祖这顶帽子,杨坚戴着不冤。

文帝or高祖?

不论是隋文帝还是隋高祖,人们习惯用前者称呼杨坚,其中暗藏着庙号和谥号之争。从西周建立到隋朝初兴,时间跨度长达1627年,产生了120多位帝王。细分这些君王,可以分为双号齐全、有谥号没庙号以及没谥号有庙号等三类。

先看谥号,有20多位帝王没有谥号。秦朝时,始皇认为由群臣议论皇帝,有违君臣之道,下令废除谥号制度。秦朝历二世而亡,秦皇均未定谥。另外,王莽篡汉立新,他死后,刘秀觉得王莽“夺汉非正统”,并未给他定谥。

和谥号类似,也有皇帝没有庙号。西汉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号),丞相申屠嘉上奏:“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帝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

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对定庙号格外严谨。西汉14位皇帝中,只有刘恒、刘彻、刘询、刘奭等4人称“宗”,而东汉12位皇帝中,庙号 为“宗”的只有刘庄、刘肇、刘祜、刘保、刘志5人。

不过,庙号看似严谨,实则不然。明末思想家顾炎武称:“王莽尊元帝为庙号高宗,成帝号统宗,平帝号元宗,中兴皆去之……称宗之滥,始王莽之三宗。”王莽的做法,无疑挑战了庙号的权威,后患无穷,倍受争议。

唐朝史学家刘知己在《史通·称谓》中坦言:“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降及曹氏,祖名多滥。”

有了王莽的示范,曹操、曹丕和曹睿的庙号分别是太祖、世祖和烈祖。眼见庙号被玩坏,史学家只能选择谥号作为皇帝的称呼,由此可见,用谥号“隋文帝”称呼杨坚的确事出有因。

隋朝以前or隋朝以后?

问题来了,为什么隋朝以后皇帝又用庙号称呼呢?答案是自唐朝始,谥号也沦为玩物。进入唐朝,谥号不断增加,且极尽溢美之词,违背了周公的初衷。

天宝十三年(754年),唐玄宗祭祀太庙,“上高祖谥曰神大圣光孝皇帝,太宗谥曰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高宗谥曰天皇大圣大宏孝皇帝”。就连北宋以书画见长的赵佶,得到了“圣文仁德显孝皇帝”的谥号。

且慢,这不是全部,轮到明清皇帝的谥号出来走两步了。朱元璋的谥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比隋文帝多了20个字。

而努尔哈赤死后,谥号为“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别数了,总共29个字。能一口气念完的小伙伴午饭加鸡腿。

那么长的谥号,史学家直呼老阔痛。出于便于称呼的目的,唐宋皇帝,一律以庙号为准。而明清皇帝干脆用“年号+皇帝”的方式来称呼,以示区别。

可以说,以隋文帝为代表隋朝,在定庙和定谥制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用谥号称呼皇帝,在隋朝成为绝响。

简单而言,谥号类似于职称,皇帝和士大夫皆可使用,庙号相当于官职,只能皇帝专享。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辛亥革命后,封建制度土崩瓦解,社会上“宗”“帝”不分,误解不断。

实质上,谥号和庙号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两者既有存在竞争,又彼此双赢。隋文帝不幸躺枪,变成阐述两号变迁的最佳道具。

参考资料:

【1】史苏苑 《庙号、谥号、尊号考述》

【2】薛文秀 《“三号”及用“三号”对帝王的称说》

【3】谢芳琳 《谈谈古代帝王的谥号、庙号及年号》

【4】王 旗 《从“唐宗宋祖”谈对皇帝的称呼》

【5】赵志伟 《谈谈皇帝的各种“号”》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中通灵宝玉的来历(贾宝玉与通灵宝玉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灵宝玉,通灵,贾宝玉,来历,关系,红楼梦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这个书名和贾宝玉佩戴着的通灵宝玉息息相关。通灵宝玉是《红楼梦》里最重要的一个物件,他和贾宝玉的命运有着密切关系。通灵宝玉的来历很有意思。通灵宝玉本来是女娲补天弃而未用的一块顽石。它见自己无材补天,终日悲号。偶然遇到一僧一道,听他们说到人间富贵,十分羡慕,就要下凡尘去受享一番

  •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被称为天皇(唐高宗有什么重要功绩)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高宗,天皇,李治,功绩,称为,重要,为什么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汉朝之后第二个辉煌的大一统王朝,“大唐盛世”至今都被国人津津乐道。作为开创“大唐盛世”的杰出帝王,唐高宗李治的名声虽然不像李世民、武则天和李隆基那么响亮,但唐高宗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唐高宗在唐朝21位皇帝中又是一位比较特殊的皇帝。这个“特殊”之处在于:唐高宗是大唐

  • 锦衣之下陆绎坐牢原因(历史上陆绎是否只有一个妻子)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陆绎,锦衣,坐牢,妻子,历史,原因,之下,是否,一个

    《锦衣之下》根据蓝色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看过原著,你会发现,剧本对原著做了很大的改变。都有哪些改变呢?一,人设剧本把阿锐、袁益(袁今夏的弟弟)和岑寿三个人去掉,并且兰叶和淳于敏的人设做了改变。在原著中翟兰叶确实是一个瘦马,不过她是一个风一吹就倒的瘦马。她体弱多病,多愁善感,最后还是被严世蕃杀掉了。

  •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是谁(崇祯皇帝为什么当了亡国之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皇帝,亡国,崇祯,明朝,最后,为什么

    崇祯皇帝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如何翻盘? 庄烈帝朱由检是明代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京城,朱由检心如死灰,在煤山自缢而亡,至此二百七十六年的明王朝宣告灭亡。很多人说明亡于嘉靖,明亡于万历,嘉靖沉迷修道不问政事,万历二十八年不上朝,这两位皇帝的确应对明朝灭亡负一定的责任。然而,实际明帝国亡在崇

  • 无间道的真正含义(电影无间道主要讲的是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无间道,含义,电影,故事,真正,什么,主要

    说到间谍和卧底的电影,《无间道》是一部绕不过去的经典电影。也因为这部《无间道》,成为了香港卧底片的开端。因此,之后的一系列片子,好人和坏人并不能拥有一个单一的定义。1991年,18岁的三合会会员刘建明听从大哥韩琛的指示进入警校学习,成为警方卧底。而同时警校中的另一名学生陈永仁,受警方安排表面上将其强

  • 甄嬛传中浣碧结局是什么(浣碧为什么在果郡王死后自尽)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浣碧,果郡,甄嬛传,王死,自尽,结局,为什么

    浣碧是甄嬛同父异母的妹妹,因为浣碧的生母是罪臣之女,甄远道跟何绵绵生下浣碧后,不久何绵绵就去世了。浣碧只能在甄府以丫环的身份示人。浣碧的身世甄远道很清楚,在甄嬛进宫前,甄远道拜托甄嬛给浣碧找个好人家嫁了,其实若是浣碧听从姐姐的安排,她一辈子一定会过得很好的。因为甄嬛以后是后宫的一把手,甄家又一门显赫

  • 武林外传是哪个朝代的(武林外传发生在明朝哪个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林,外传,朝代,时期,发生,明朝,哪个

    2006年,由尚敬、宁财神执导拍摄的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在国内央视上映,第一天的平均收视率只有不到1.4%,被影视评论家誉为历史最低。而时间仅过了两天,《武林外传》收视率开始直线飙升,单集播放量甚至猛增到6%,整部《武林外传》放映完成后,央视稳坐当季度的收视冠军,从此以后,《武林外传》开始频繁登

  • 演员林正英怎么走的(香港演员林正英到底是怎么去世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林正英,演员,香港,去世,怎么,到底

    林正英到底是怎么去世的?林正英在1997年11月8日因肝癌晚期与世长辞,每个人听到林正英的名字总会想到僵尸,这也是林正英拍戏多年留下的标签。林正英在十七岁的时候加入邵氏,当时因为身材娇小当了许多演员的替身,1971年林正英开始当武术指导,然后跟李小龙合作过多部戏,直到李小龙去世,林正英才加入了洪家班

  • 唐灿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电视剧以家人之名各主角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结局,唐灿,电视剧,主角,家人,最后,什么

    张新成、谭松韵、宋威龙领衔主演的家庭温亲情剧《以家人之名》终于大结局,这部剧自开播以来不仅热度高,口碑也不错,虽然中间剧情被短暂吐槽,但是整个剧情走向还是很符合观众的期待。整部剧三个主要角色都收获了完美的结局。首先是小时候最可怜的贺子秋经历了童年被妈妈抛弃,青少年被父亲抛弃的桥段,是个看起来温暖阳光

  • 红楼梦中木石前盟是指谁和谁(红楼梦木石前盟主要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木石,前盟,人物,主要,红楼梦

    “木石前盟”和“金玉良姻”的说法,都来源于《红楼梦》第五回。都出自“《红楼梦》十四曲”中(本是十二曲,加上前面的“引子”,后面的“收尾”,合成“十四曲”)。除了《红楼梦引子》,第一支曲子《终身误》,最前两句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这是这两个说法的最早出处。“金玉良姻”一般指薛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