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太宗pk汉武帝一辈子都在打仗(喜欢打仗但宗谁更有作为)

唐太宗pk汉武帝一辈子都在打仗(喜欢打仗但宗谁更有作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142 更新时间:2024/1/10 22:19:06

汉武帝常年对匈奴用兵,战果虽辉煌,但也导致“海内虚耗,天下户口减半”,国力消耗极大。

唐太宗也是一直在用兵,但既打出了“天可汗”的威名,又使国力持续上升。

这其中的差别何在呢?

差别点:超远距离进军

“不误农时,不伤民本”,尽量减少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减轻人民负担,是古代进行战争的重要原则。

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有这个认识的。

在距离较近的作战中,汉武帝、唐太宗都基本做到了这一点。

这里的近距离,指的是今天的内蒙、甘肃、青海等地。

在这些地方作战,“转战二千里”是很常见的,严格意义上其实也是远距离作战的。但是,相比于漠北、今新疆等地区,这些地方距离确实近许多,进军的成本也低很多。

汉武帝时期,卫青指挥的漠南之战,霍去病指挥的河西之战;唐太宗时期李靖讨灭东突厥、吐谷浑,都是干净利落,以比较小的代价就迅速取胜。

所以,其实,汉武帝早期、中期的用兵,战果大,但并没有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产生差距的地方,是在远距离用兵,也就是对漠北及西域的用兵。

卫青、霍去病指挥的“漠北之战”,战果辉煌,但损兵万余,十四万匹马归来不足三万,消耗已经很大了。

到后期,李广利等人的指挥下,汉军屡屡大举用兵,不但消耗巨大,而且败多胜少。

同时,在西域方向,李广利组织的征大宛之战,更是使“天下奉其役连年”、“损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天下骚动”。

相比之下,唐太宗的超远距离征伐则一如既往地保持了“低投入,高回报”的特点。

唐太宗用阿史那杜尔、执失思力、契必何力等番将,在不大量耗费中原财富的情况下击垮薛延陀,平定了漠北。

侯君集等人万里远征,虽然耗费不小,但风驰电掣,干净利落地高昌、龟兹等西域诸国,控制了天山南麓。

即便是未竞全功的亲征辽东之战,也在用时不多,损耗不大的情况下收复了辽东州县。

因此,拉开差距的,是后期的超远距离用兵。

超远距离用兵上的差异,既源于各自所面临形势的不同,也源于二帝用人、用兵上的不同。

形势不同

虽然汉武帝也对东越、南越、西羌、朝鲜、西南夷用兵,但其一生的主要对手,是统一且处于鼎盛的匈奴。

大汉与匈奴,一旦翻脸,在分出高下之前,是没有和平的。

汉武帝在进攻匈奴,匈奴也在进行报复性反攻。

卫青进行第一次漠南之战,俘匈奴部众1.5万人,匈奴又出万骑攻入代郡,掳走千余人。霍去病进行“河西之战”后,匈奴又发数万骑兵攻入右北平、定襄,杀千余人。

所以,第一次漠南之战后,要立刻发起第二次漠南之战,漠南之战后要立刻发起河西之战,河西之战后,要立刻准备漠北之战。

一旦你停下来,就是示弱,匈奴就会变本加厉,加大对你的进攻,杀掠人民。

汉武帝必须连续大举用兵,在彻底打服对手前,没有喘息之机。

相比之下,唐太宗面临的形势则要好一些。

东突厥、薛延陀、吐谷浑、高昌、龟兹、高句丽,虽然彼此有关系,但是一个个保持独立的对手。

而且,就国力而言,这些势力虽然名头不小,但实力已过巅峰。

突厥在其鼎盛时,实力是不弱于当初匈奴的。

然而,到唐太宗时,东、西突厥已经分裂,东突厥又遭遇内部问题和自然灾害,实力大损。

因此,一方面,唐太宗可以从容选择作战时机,一击致命,还可以利用对手们彼此之间的矛盾,拉一个打一个,稳操胜券。

方略不同

纵横捭阖,多找朋友,是古代进行战争的重要原则。

汉武帝也曾作过这样的考虑。

他先是派张骞去联络大月氏,试图联合起来一起进攻匈奴,后又与乌孙等国联合,一同进攻匈奴。

然而,大月氏不愿与匈奴作战,乌孙虽尽力出兵但力量有限。

总体上,汉武帝君臣对外联系上,或一厢情愿(如联络大月氏),或停留在局部(如联合乌孙),打击匈奴,基本上靠的之汉军自己的力量,“正面杠”。

这是难免的。

汉武帝君臣中,除张骞等人曾在匈奴生活较长时间外,其余人对匈奴及草原的了解都极其有限。

他们不能深入了解草原特点,草原政权的特点。

相比之下,唐太宗君臣,对草原特点就了解极深了。

北朝、隋唐统治者,都与鲜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唐君臣,许多是汉化的鲜卑人,或者曾经鲜卑化的汉人,他们保留了许多草原特点,对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社会结构、作战特点都非常熟悉。

李唐统治者对草原就更为熟悉了。

早在李渊防御突厥时,就曾模仿突厥人的特点操练军队。

李渊起兵后,又得到突厥人的帮助,李世民与突利可汗等人保持了良好的私人关系。

因此,他们可以更深层次地纵横捭阖,分化、瓦解敌人。

打击东突厥时,李世民先是分化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分化对手,又支持薛延陀等部,使漠北脱离东突厥控制,最后,又利用天寒地冻,东突厥陷入危机的机会,一举灭敌。

打击薛延陀时,又利用东突厥与薛延陀的矛盾,让东突厥在漠南抗拒薛延陀(减少中原负担),后又利用各种手段削弱薛延陀在草原各部的权威,最后摧枯拉朽,联合大量游牧武装,低成本轻易平定漠北。

打击吐谷浑时,又利用羌人各部与吐谷浑统治者的矛盾,分化吐谷浑,大大削弱吐谷浑的战争潜力和回旋余地,然后才用兵,转战二千里,一举讨灭。

一言概括,汉武帝的方略,是以中原人的办法打击游牧民族;而李世民的方略,是以中原人+游牧民族的方法,多种方式一起打击对手。

用将不同

汉武帝前期的卫青、霍去病,唐太宗所用的李靖、李勣,都是史诗级名将。

然而,汉武帝后期,所用的李广利等人,缺乏军事才能和个人威望,是武帝后期用兵耗费巨大且败多胜少的关键。

这是一个恶行循环的开始。

由于损耗大,大汉国力下降,带来了战斗力的下降。

比如,由于马匹的大量消耗,到汉武帝后期时,往往大量削减骑兵部队代之以步兵。这不仅使汉军机动力下降,且使后勤保障系统变得脆弱,丧失了主动。

如此,武帝后期,越是耗力进攻,效果越差,越是效果差,消耗就越大···

一直消耗到实在消耗不动,轮台罪己!

相比之下,李世民之下,李靖、李勣、李道宗、侯君集,契必何力等人,都保持了很高的军事素养。

因此,唐太宗时期,指挥水准一如既往的高,即便出师不利,也很少出现全军覆灭的情况,即便是如李广、李陵这样的某一路覆灭也很少发生。

这又是一个良性循环了。

军队损耗不大,所以,军队越打越有经验。

另一方面,由于建功立业的机会大而战死沙场的机会相对较小,因此,勇武之人踊跃投军。

到唐太宗征高丽时,河北壮士踊跃参军,薛仁贵就是此时投入唐军的。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得良将者,兵强国昌”。正是这个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唐太宗,也不是那么完美。

唐太宗晚年,“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丘之役,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运输”。

这些情况,虽与汉武帝的“海内虚耗,户口减半”不可同日而语,但也说明,常年的多线作战,仍然给生产、生活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干扰。

总的来说,唐太宗用兵,对生产、生活的干扰,总体上确实远远小于汉武帝。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如各自形势不同,统治集团认知结构的不同,也有用将等方面的主观原因。

虽然个人更推崇唐太宗君臣,但凭心而论,汉武帝、唐太宗,都是古代的杰出帝王,他们对历史的贡献都是值得尊敬的,不必非此即彼,贬一个捧一个。

标签: 打仗汉武帝唐太宗pk作为喜欢一辈子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曹植怎么活下来的(曹植最后究竟落得什么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植,下场,历史,下来,最后,究竟,什么,怎么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很有名的七步诗,被广为流传。做出这首诗的人,名叫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除了七步诗,还有洛神赋也被广为流传。虽是曹一代霸主曹操的儿子,但曹植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关于曹植的记忆,原本只停留在

  • 韩信决定了楚汉战争的成败(韩信帮助刘邦打赢了什么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争,韩信,成败,刘邦,帮助,楚汉,决定,什么

    楚汉战争中,韩信确实犹豫过是否继续帮助刘邦。他的犹豫,也确实延缓了刘邦取胜的进程。然而,最终,他依然选择了帮助刘邦。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前203年十一月,韩信在潍水之战中全歼龙且军团。此时,汉军已经形成了对楚军的夹击之势。当初,韩信曾提出宏伟大略:增兵三万给我,我攻灭燕、赵、齐,绝楚粮道

  • 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时候的事(历史上湖广填四川发生的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四川,朝代,历史,发生,时候,什么

    在湖南、湖北,隔一座山,方言就不同,有些话还听不太懂。然而,听起四川话、重庆话时,总觉得十分亲切,完全不像是千里之外地方的方言。其实,这可不是巧合,大家本来就是一家人。今天的四川人、重庆人,大多是湖南、湖北迁徙过去的。这就要从“湖广填四川”说起了。 所谓“湖广”,一般指的就是两湖:湖南、湖北。

  • 三国中诸葛亮接班人有哪几个(诸葛亮为什么选姜维接班)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姜维接班,接班人,为什么

    除了姜维,还有四个人自认为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到底是谁呢?诸葛亮去世后,确实先后有四人以诸葛亮接班人自居。 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三国志.魏延传》。魏延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自李严被扳倒后,无论是资历还是职位,魏延都是仅次于诸葛亮的二号人物。因此,诸将都认为魏延“必当

  • 水浒传母夜叉孙二娘简介(孙二娘的人物故事及性格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叉孙,母夜,二娘,简介,特点,性格,人物,故事,水浒传

    提起孟州十子坡(今河南省焦作市),母夜叉孙二娘在此开的人肉包子店铺名震江湖。当初孙二娘随父亲老孙头来到十子坡落脚,也是无奈之举,为的是追寻杀母仇人,替母报仇。可这一等就是十年,在这段时间里,老孙头教二娘练武强身,各种兵器使的得心应手。业已成人的孙二娘成为一个武艺高强,胆大心细,“眉横杀气,眼露凶光”

  • 西汉宫女穿开裆裤(古代汉献帝让宫女穿开裆裤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开裆裤,西汉宫,汉献帝,宫女,古代

    如今的衣服多是简约的设计风格,不仅时尚,布料也非常的舒适,我们早已丢下了中国最传统的汉服文化,女性衣服的样式也是一次又一次的进行着更替。但是大家肯定不知道的一件事情是,汉朝的女子普遍都是会穿开裆裤的,换作今天的女人如果穿开裆裤的话肯定是要被人笑话死了。毕竟这是刚出生的小孩子才会穿的衣服,那么在汉朝,

  •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北美殖民地发生独立战争的起因)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争,殖民地,独立,起因,北美,原因,爆发,发生,美国

    在我们的基本认识当中,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压迫的战争。但是如果真的仔细深究进去,就会发现美国独立战争并没有那么简单,其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闻,称得上魔幻。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揭秘吧。茶税法 1763年之前,英国政

  • 美越战争催乳药是什么东西 (美军越战空孕催乳剂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二战结束后,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于世界。它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入侵越南,并在越南挑起战争。为了抵抗侵略,越南人民对美军发动了反击。美军认为,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击败落后的越南。驻越南美军然而,美军没想到,为了抵抗美军的入侵,越南人民实行了“人民都是军人”的政策。甚至女人也拿起枪

  • 唐代人称父亲为什么(唐朝人们称呼怎么称呼父亲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人,称呼,父亲,人们,唐朝,为什么,怎么

    我国古代,对父亲的称呼有很多种,除了我们都知晓的“爹、娘”之外,唐朝还称其为“哥哥”。那为什么这么叫?各朝都怎么称呼父亲?在唐朝,“哥哥”属于外来语,即指父亲,也代表兄长,一般叫“耶耶”的居多。公众场合的话,就不能叫“哥哥”或者“耶耶”了,需要叫父亲或者是大人。私下里,有时候会叫父亲“阿耶”,和母亲

  • 历史上的和珅活了多少岁(清朝的和珅什么时候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和珅,清朝,时候,多少,什么

    引言 提起乾隆时期著名的贪官污吏,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必然是位居榜首。 乾隆时期,和珅凭借着李侍尧案一跃成为乾隆皇帝的宠臣,乾隆皇帝还将自己的十公主嫁给了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就这样,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还成为了皇亲国戚,一下子野心膨胀,再不复当初刚为官之时的精明强干,成为了一个遗臭万年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