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开国六公为什么没有汤和(开国功臣汤和什么爵位)

明朝开国六公为什么没有汤和(开国功臣汤和什么爵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416 更新时间:2024/1/2 1:21:27

在开明功臣中,汤和是一个极为特殊的人。

他是朱元璋的发小,也是朱元璋参加造反的“领路人”,更少有的,得以善终的功臣。

在朱元璋平定天下的过程中,汤和也是独当一面,领军讨平方国珍陈友定,可谓功勋卓著。

然而,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汤和却只被封为侯。

论资历,他是开国功臣第一。

论战功,他独当一面,平定方国珍、陈友定,也名列前茅。

比不过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还好说,为何连邓愈都能排到汤和前面呢?

战功不小,失误多

汤和驻守常州,屡挫张士诚;又担任征南将军,平定方国珍、陈友定;其后,又挥师北上,随徐达西征。

截至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之前,汤和的战功看起来是很大的。

然而,汤和的重大失误也不少。

平定陈友定,是秋风扫落叶,击败对手的难度不大,难点在于招降纳叛,彻底平定,尽快抽身参与北上作战。

汤和确实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胜利。

1367年十一月出兵,正月就擒拿了陈友定,效率不错。

然而,在处置陈友定残余部队时却出现失误,导致陈友定余部复为乱。汤和再去征讨时又遭遇秀山贼的袭击,折损二指挥,遭遇失利。

最后,朱元璋不得不让李文忠替汤和擦屁股,直到当年闰七月攻取诸山寨,才彻底结束平闽战争。

其后,汤和又受命在明州造船,运粮到直沽,以支援徐达、常遇春北伐。

然而,由于飓风影响,汤和被迫将粮食改运镇江。

幸亏徐达、常遇春的北伐摧枯拉朽,没有顿兵城下,才没有引发粮运困难。

其后,汤和参与西征。

然而,汤和用兵不当,孤军深入,在山西韩店为王保保所败,使刚刚逃离大都的元顺帝为之振奋,部署反扑。

幸亏徐达善于用兵,将计就计,借力打力,才使西征取得大胜。

也就是说,汤和虽然说起来功劳很大,干成了许多大事,但实际上都干得不漂亮。

《明史》说汤和是因平定陈友定时的失误,“故不得封公”。

实际上,汤和的失误绝不只一个,要不是队友厉害,汤和前述几次失误,都会坏事。

好酒失言

此外,汤和虽然多智,但好酒,而且常常口出狂言。

在守常州时,他曾有事求于朱元璋,没有得到批准。

结果,汤和酒后狂言:我现在守此城,如坐屋脊,帮谁谁就能得利!

朱元璋听闻此事,很不高兴。

可以说,换做别人,朱元璋早就收拾了。

好在朱元璋对汤和知根知底,知道哥们就是酒后乱言,才没有多加追究。

然而,不追究,不代表朱元璋不记得这件事情,对你的恩赏肯定有影响。

这事,还真不怪人家朱元璋小心眼。

酒后妄言的毛病很多人都有,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胡说八道,非大将所应为。

功劳被比了下去

在开国六公中,李善长类似萧何,徐达、常遇春是顶级大将,这三位明显高一个档次,汤和是无论如何比不上的。

此外,李文忠、冯胜、邓愈,则是靠战功把资历更老的汤和生生比了下去。

到西征时,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位已在邓愈、汤和之前。

征伐山西后,朱元璋下诏,明确规定,冯胜在常遇春之下,汤和在冯胜之下。

资历略浅的邓愈,在很长时间内位在汤和之后。到西征之初,邓愈的地位与汤和基本相当。

然而,洪武三年,就是朱元璋大封功臣的前几个月,邓愈狠刷了一波功绩。他先是随徐达一起在甘肃大败王保保,俘敌8万余,随后又独自率军深入数千里,连败北元军,招降吐蕃,使河州以西皆纳入大明版图!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邓愈的战功由此彻底甩开了汤和!

所以,大明封六公,倒不是什么名额有限,六公的功绩确实明显高出一个档次!

能力确实不算突出

后来的事实也表明,汤和的能力放在开国名将中确实有不少差距。

大封功臣后的次年,汤和为征西将军,率领廖永忠等人讨伐割据四川的夏政权。

然而,汤和对瞿塘的严密防御估计不足,进展缓慢。

老规矩,还得靠队友帮忙。

傅友德自陕西走陆路出击,迅速打开了局面,并通知汤和,要汤和快攻。

然而,由于江水暴涨,汤和又驻师不前,想邓水稍平后再进军。

结果,当汤和慢慢悠悠进军时,他的副将廖永忠已经先行一步,连战连捷了。

平夏战争,征西将军汤和本是主将。然而,论功之时,“傅一廖二”,没汤和什么事情。

次年,汤和又随徐达北伐,结果在断头山战败,又折一指挥。

直到洪武十一年,汤和守延安有功,才得以晋公爵,成了信国公。

洪武年间,汤和虽数战有功,但比起北伐的徐达、李文忠,平定辽东的冯胜,克服云贵的傅友德,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蓝玉,汤和的功绩确实太小了。

汤和不是没有机会,只是···能力确实有限。

因祸得福,得以善终

汤和毕竟与朱元璋相知多年,对朱元璋的想法是能摸得准的。

徐达、李文忠去世后,朱元璋“意不欲诸将久典兵”,不想再让大将长期带兵了。

在朱元璋发话前,汤和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危险,遂主动请辞:臣老了,不能再担负重任了,请让我回去养老吧!

朱元璋大喜,立刻批准,好生赏赐。

此后,蓝玉、冯胜、傅友德等人陆续被杀,汤和得以善终。

汤和之所以得以善终,绝非只是因急流勇退的明智。

洪武年间,由于能力有限,在中后期的战事中,汤和较少被赋予重任,因此在军中的影响力也就小了。

像李善长、冯胜,都是在赋闲之后被赐死的。

威胁不大,才是免于被害的关键!

汤和资历老,战功不小。

然而,他虽有智勇,但在开国文武中,汤和的能力确实不算突出。

因此,尽管他又是征南将军,又是征西将军,南征北战,但战功并不突出,未能成为“开国六公”之一,是十分正常的。

虽然靠着累积战功,汤和到洪武十一年时仍能晋为公,但他算是眼睁睁看着别人蹿升到他的前面去了。

然而,正因如此,汤和的威胁不大,能够得以善终,算是因祸得福吧。

标签: 六公爵位功臣明朝开国没有为什么

更多文章

  • 唐太宗pk汉武帝一辈子都在打仗(喜欢打仗但宗谁更有作为)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打仗,汉武帝,唐太宗,pk,作为,喜欢,一辈子

    汉武帝常年对匈奴用兵,战果虽辉煌,但也导致“海内虚耗,天下户口减半”,国力消耗极大。唐太宗也是一直在用兵,但既打出了“天可汗”的威名,又使国力持续上升。这其中的差别何在呢? “不误农时,不伤民本”,尽量减少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减轻人民负担,是古代进行战争的重要原则。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有这个认识

  • 历史上曹植怎么活下来的(曹植最后究竟落得什么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植,下场,历史,下来,最后,究竟,什么,怎么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很有名的七步诗,被广为流传。做出这首诗的人,名叫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除了七步诗,还有洛神赋也被广为流传。虽是曹一代霸主曹操的儿子,但曹植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关于曹植的记忆,原本只停留在

  • 韩信决定了楚汉战争的成败(韩信帮助刘邦打赢了什么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争,韩信,成败,刘邦,帮助,楚汉,决定,什么

    楚汉战争中,韩信确实犹豫过是否继续帮助刘邦。他的犹豫,也确实延缓了刘邦取胜的进程。然而,最终,他依然选择了帮助刘邦。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前203年十一月,韩信在潍水之战中全歼龙且军团。此时,汉军已经形成了对楚军的夹击之势。当初,韩信曾提出宏伟大略:增兵三万给我,我攻灭燕、赵、齐,绝楚粮道

  • 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时候的事(历史上湖广填四川发生的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四川,朝代,历史,发生,时候,什么

    在湖南、湖北,隔一座山,方言就不同,有些话还听不太懂。然而,听起四川话、重庆话时,总觉得十分亲切,完全不像是千里之外地方的方言。其实,这可不是巧合,大家本来就是一家人。今天的四川人、重庆人,大多是湖南、湖北迁徙过去的。这就要从“湖广填四川”说起了。 所谓“湖广”,一般指的就是两湖:湖南、湖北。

  • 三国中诸葛亮接班人有哪几个(诸葛亮为什么选姜维接班)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姜维接班,接班人,为什么

    除了姜维,还有四个人自认为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到底是谁呢?诸葛亮去世后,确实先后有四人以诸葛亮接班人自居。 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三国志.魏延传》。魏延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自李严被扳倒后,无论是资历还是职位,魏延都是仅次于诸葛亮的二号人物。因此,诸将都认为魏延“必当

  • 水浒传母夜叉孙二娘简介(孙二娘的人物故事及性格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叉孙,母夜,二娘,简介,特点,性格,人物,故事,水浒传

    提起孟州十子坡(今河南省焦作市),母夜叉孙二娘在此开的人肉包子店铺名震江湖。当初孙二娘随父亲老孙头来到十子坡落脚,也是无奈之举,为的是追寻杀母仇人,替母报仇。可这一等就是十年,在这段时间里,老孙头教二娘练武强身,各种兵器使的得心应手。业已成人的孙二娘成为一个武艺高强,胆大心细,“眉横杀气,眼露凶光”

  • 西汉宫女穿开裆裤(古代汉献帝让宫女穿开裆裤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开裆裤,西汉宫,汉献帝,宫女,古代

    如今的衣服多是简约的设计风格,不仅时尚,布料也非常的舒适,我们早已丢下了中国最传统的汉服文化,女性衣服的样式也是一次又一次的进行着更替。但是大家肯定不知道的一件事情是,汉朝的女子普遍都是会穿开裆裤的,换作今天的女人如果穿开裆裤的话肯定是要被人笑话死了。毕竟这是刚出生的小孩子才会穿的衣服,那么在汉朝,

  •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北美殖民地发生独立战争的起因)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争,殖民地,独立,起因,北美,原因,爆发,发生,美国

    在我们的基本认识当中,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压迫的战争。但是如果真的仔细深究进去,就会发现美国独立战争并没有那么简单,其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闻,称得上魔幻。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揭秘吧。茶税法 1763年之前,英国政

  • 美越战争催乳药是什么东西 (美军越战空孕催乳剂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二战结束后,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于世界。它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入侵越南,并在越南挑起战争。为了抵抗侵略,越南人民对美军发动了反击。美军认为,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击败落后的越南。驻越南美军然而,美军没想到,为了抵抗美军的入侵,越南人民实行了“人民都是军人”的政策。甚至女人也拿起枪

  • 唐代人称父亲为什么(唐朝人们称呼怎么称呼父亲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人,称呼,父亲,人们,唐朝,为什么,怎么

    我国古代,对父亲的称呼有很多种,除了我们都知晓的“爹、娘”之外,唐朝还称其为“哥哥”。那为什么这么叫?各朝都怎么称呼父亲?在唐朝,“哥哥”属于外来语,即指父亲,也代表兄长,一般叫“耶耶”的居多。公众场合的话,就不能叫“哥哥”或者“耶耶”了,需要叫父亲或者是大人。私下里,有时候会叫父亲“阿耶”,和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