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乾隆为什么平复雍正兄弟(雍正死后乾隆登基发生了什么)

乾隆为什么平复雍正兄弟(雍正死后乾隆登基发生了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553 更新时间:2024/1/19 16:38:08

乾隆上台后的政纲定位是:“治天下之大,贵在其中,故乱则纠之以猛,猛则济之以宽。”

皇子时代的乾隆虽然口口声声说将来要遵奉雍正教诲,继续维护严政路线,可实际上那只是为了自保所做的掩饰。

他上台以后,终于为他理想中的政治方案迎来了付诸实施的契机,经过精心构思和运笔,乾隆把他的父亲雍正执政期间的严政重新改为宽政,把自己的政纲定位于宽严相济政治。

并且乾隆还将父祖的政治特点及其利弊做了对比分析,指出各朝施政都是形势使然,既不能随意采取的政策,也不是出自当政者个人的好恶。康熙时“与民休息”,晚年却“多有宽纵之弊”;雍正时就不得不下猛药“整顿积习”,但这又导致“多有严苛之弊”;于是到他乾隆当政,就不能不用宽仁政策来予以纠正了。

有了这样一番铺垫后,乾隆对在雍正年间执政曾打击过的那些叔叔伯伯们,进行了两轮大赦,但在这两轮大赦中,唯独大伯胤禔没有享受到“宽仁政策”带来的红利。

享受到“宽仁政策”的叔伯

第一轮享受宽仁政策在乾隆二年,乾隆在雍正朝夺嫡被圈禁的叔伯,有三伯允祉、十叔允䄉、十四叔允禵。允祉在乾隆即位之前就已经死了,乾隆下诏将允祉收入玉牒并赐复爵位,对允䄉、允禵也要求“酌量宽宥”,准备等待时机成熟便予以赦免。

这一年,乾隆又释放了十叔允䄉和十四叔胤禵,让他们重见天日,胤䄉封为辅国公,胤䄉去世后,乾隆还以高一级的贝子品级进行祭葬。十四叔胤禵也封为辅国公。十年后,还升为贝勒,后来又升为郡王。

第一轮乾隆虽然没有赦免大伯胤禔,但是封他的儿子为将军,也算是对他的一种恩惠。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再次赦免那些与父亲雍正敌对有代表性的头号人物:八叔胤禩和九叔胤禟。胤禩是皇族内部关系紧张的源头,乾隆早在青少年时期对该案受害者的遭遇就已暗暗地深表同情。

1735年11月8日,乾隆发话,将宗室内部的“亲亲睦族”上升到治国之道的高度,训斥十四叔允禵之子弘春、三叔允祉之子弘景“不孝不悌,原因是两人看淡父兄被削爵囚禁,不但部悲伤,反而看起来该高兴。

乾隆认为弘春、弘景等人“互相排挤,不知向善”,正是这些不孝之徒把皇族风气给搞坏了。显然这是乾隆在为平反允禩案制造舆论,考虑到不能损害父亲雍正的形象,所以只能把小字辈不听教地推出来当典型。

乾隆言毕后,便静待有人上奏,好宣布重审允禩此案,孰料十多天过去,朝堂之上仍没有一个人提到允禩此案,更别说要求对此案进行重审乃至犯案了。

也不奇怪,毕竟胤禩、胤禟是雍正朝敌对的主犯,而且又去世多年,已经是盖棺论定,即便乾隆自己,遇到雍正的责任问题也还得绕着走,更遑论他人 。

乾隆一直见得不到响应,只得退而求其次,从受株连被消除宗籍的堂兄弟身上寻找突破口,表示允禩、允禟固然罪有应得,但其子孙皆为康熙血脉,若使其永失皇室尊严、待遇,一如庶民,惩罚显得过重,所以应让他们复归宗室。

复归宗室必然要重赐带子,究竟是赐黄带子,还是红带子,商量来商量去讨论了一个月也未有结果。

这球又重新踢到乾隆脚下,乾隆相当果断,便用康熙先例一锤敲定了此事。这是发生康熙朝的事例,康熙晚年增修玉牒,将从前背革宗室子弟莽古尔泰、德克赖、阿济格等人重新收入,当时还赐的是红带子。

所以乾隆效仿祖父康熙,下旨将允禩、允禟的子孙循例“给予红带,收入玉牒”。同样的操作手段也替他的三哥弘时平反了。

从第二轮大赦免可以看出,乾隆对祖父康熙的崇敬远高过于对父亲雍正。所以,大伯没有享受“亲亲睦族”政策的关键就是在这里了。

大伯允禔罪行彰显于天下,无反可平

乾隆把胤禩、胤禟这块难啃的环节解决之后,还将在允禩案中遭到牵连的阿灵阿、阿尔松阿、揆叙等人逐一恢复名誉,就连年羹、隆科多两案中被株连人员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从宽赦免,期间遭革职的知县、守备以上文武官员均被允准“酌量降等录用”。

乾隆热心于平反积案,自然是缘于乃父政治过猛,乾隆必须以宽进行纠正,对皇室成员的赦免,进而消弭其父之前强力打压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同时还体现“皇恩浩荡”,这样一来,中央集权,将得到再一次的加强。

然而,大伯允禔不同其他的兄弟,他的罪行是康熙拍板的,并且还实锤。乾隆又特别崇拜康熙,同时大伯获罪是因为觊觎皇位,魇镇皇太子,还要康熙处死太子,而且说替康熙动手此类话,对骨肉兄弟心狠手辣,算是谋逆的大罪,证据确凿,他的罪行彰显于天下,无反可平,翻不了案。

而且大阿哥允禔生前并没有削籍,死后的丧仪,雍正还以贝子规格安葬的,这已经对他仁尽义尽了。另外他被圈禁,虽有人看管,但生活一点也不差,是在自己府邸里,只是限制自由,跟老婆孩子在一起。而且圈禁期间,还一口气生了9个女儿,11个儿子,可见他的生活有多悠闲自在了。

相对于大伯允禔,康熙对他的处罚并不过份,而且这个案子是康熙钦定,康熙严旨让严加看管胤禔,不得玩忽职守,违者族诛。乾隆对祖父的崇敬远高过于父亲雍正,从感情上讲,他对康熙的崇敬是刻在骨子里的,更不愿意拂逆康熙意旨;从政事性来说,会给自己扣上“昏君”的帽子。

所以说,大伯胤禔罪行已是实锤,乾隆没有必要冒险替大伯平反,惹上不好的舆论。另外,大伯的儿子们都受乾隆的关照,官职还不算差,二等三等的御前侍卫。

虽然皇室成员在朝廷中也许还会发挥作用,但清朝已经完全实行了皇权制,已经无法对政局有任何影响了。只不过在乾隆即位之初,原来所认识和了解的官员太少,急需用人,这使得他不得不频频加恩于犯错官员和平反有过错的宗室,争得他们支持,以便组织自己熟悉和信赖的执政班底。

要不,在雍正朝与准噶尔的战争中,内侍卫大臣傅尔丹、参赞大臣陈泰、川陕总督岳钟琪被认为对军事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被逮捕下狱,乾隆认为傅、陈“祖父俱有功勋”,岳钟琪平青海有功,直接释放回家,后来还用了岳钟琪再次挂帅西征。

大伯胤禔虽也擅长军事,常年征战沙场,立下屡屡战功,但他犯的错误,算是谋逆的大罪了,是不可饶恕的,乾隆认为不足以为大伯平反而拂逆祖父康熙意旨。

话又说回来,哪一个能像大阿哥胤禔这样,没心没肺地从康熙四十七年活到雍正十二年的?

结语

所以说,在乾隆当政后,在经过精心运笔下,他平反了多位叔伯和宗室成员,他认为叔伯他们固然罪有应得,但是子孙都是康熙的血脉,他希望爱新觉罗家族更加庞大,并不是日渐凋零,所以认为应让他们复归宗室。而在他的心里,大伯胤禔的罪行是不能予以原谅的,为了皇权不顾手足之情,还要替康熙杀了弟弟胤礽,胤禔的行为令人寒心,也不足以拥有皇家的尊贵身份。

标签: 雍正平复登基发生兄弟为什么乾隆

更多文章

  • 清朝皇帝一般住紫禁城还是圆明园(为什么清朝要住在故宫)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紫禁城,圆明园,皇帝,故宫,清朝,一般,还是,为什么

    虽然在很多电视剧里我们看到的情景都是在紫禁城里,但其实在历史上,清朝皇帝大多数时间都不在紫禁城里,不在紫禁城里,那他们在哪里呢?主要是在圆明园。为什么清朝皇帝不爱住紫禁城,天天往圆明园跑呢?其实就一句话,有钱任性!当然这是句玩笑话,不过清朝皇帝也真的有钱,所以他们才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去满足他们的需求。

  • 独步天下阿巴亥为什么殉葬(努尔哈赤大福晋阿巴亥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阿巴亥,福晋,殉葬,努尔哈赤,天下,结局,为什么

    青春貌美的阿巴亥被自己的叔父亲自送到建州女真联姻,而等待她的丈夫,则是比她整整大了31岁的努尔哈赤。原本认为年幼的阿巴亥在这场政治联姻中,应埋没于后宫之中了。然而,在阿巴亥14岁时,便一跃成为大妃,但阿巴亥的传奇并不仅于此。 阿巴亥是个传奇女子 乌拉那拉·阿巴亥背景显赫,她是乌拉部首领布占泰弟弟

  • 中行说为什么恨汉朝(后人对中行说出卖汉朝的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行,出卖,评价,汉朝,后人,为什么

    中行说不仅是汉朝第一个汉奸,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汉奸。他投靠匈奴,处处与汉朝作对,给汉朝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讲中行说投降匈奴,还要从汉匈和亲谈起。当初,汉高祖刘邦统率三十万大军征讨匈奴,却被冒顿单于包围在白登山七日七夜,最后不得不承诺向单于进献美女才脱困。经此一役,汉朝认为自身实力暂时还不足以与

  • 刘邦为什么临幸魏王豹的宠妾(魏豹的夫人薄姬和刘邦)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宠妾,王豹,魏豹,薄姬,临幸,夫人,为什么

    刘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宠幸了魏王豹的宠妾,因为这次宠幸,这名妃子为刘邦生下了刘恒。刘恒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可以说,刘邦的一次不经意留情,奠定了“文景之治”的基础,影响了汉朝以后的几百年的政局,其影响不可谓不大、不可谓不深远。这名妃子叫做薄姬。 魏王豹原本是魏国旧贵族。本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

  • 汉宣帝刘病已恩人后来怎样(汉宣帝与丞相丙吉的传奇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宣帝,丞相丙吉,传奇,恩人,刘病,故事,后来,怎样

    汉宣帝刘病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身世最离奇的一位皇帝,他出生数月就赶上了“巫蛊之乱”,他的祖父太子刘据、祖母史良娣,还有父亲、母亲都被杀死。他在襁褓之中,已被关押在狱中。如果没有意外,不要日后成为大汉的皇帝,就是成年的机会,都微乎其微。但无疑刘病已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他救命恩人丙吉。丙吉不仅帮他渡过

  • 蹇硕计杀何进败露后结果怎么样(蹇硕与张让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蹇硕,计杀,败露,张让,关系,结果,怎么样

    随着何进和蹇硕、张让的被杀,纠缠了大半个东汉王朝的宦官、外戚两大势力终于同归于尽,一同走向灭亡。何进是因为他的同父异母妹妹得到汉灵帝的宠爱而发迹的,虽然妹妹由贵人升任皇后,何进也成为了大将军,掌管了东汉王朝全国的武装力量,可以说此时的何进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但是,情况在灵帝驾崩前一年发生改变

  • 宰相写下青鹅两字被满门抄斩(宰相写青鹅结果被处死)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青鹅,宰相,满门,处死,结果

    “青鹅”,是一个拆字的谜语,“青”字可以拆为“十二月”;“鹅”,可以拆成“我自与”。意思就是,十二月我参加(谋反)。这是唐代笔记小说《朝野佥载》记载的一个故事。主要是说,唐朝武则天时期,中书令裴炎与徐敬业勾结谋反。徐敬业起事后,裴炎给徐敬业写信,信上只有“青鹅”二字。不久,此事被人告发。朝廷众人看到

  • 汉景帝为何废太子刘荣(汉景帝妃子栗姬娘娘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废太子,汉景帝,帝妃子,栗姬,刘荣,娘娘,结局,为何

    栗姬是汉景帝的妃子,儿子刘荣被立为了太子,满心以后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后,却因为自己的无知和幼稚把一手好牌打烂了。 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汉景帝后宫虽然未必达到这个数目,但也想必人数不少。如此众多的后宫佳丽,要想在后宫有个出头之日,只有皇帝宠幸。这些妃子经常通过长公主刘嫖的关系获得景帝的宠幸。栗姬

  • 金庸笔下最厉害的神功(金庸小说中武功最高境界的功法)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金庸,功法,神功,武功,境界,笔下,小说,厉害,最高

    金庸武侠中不能练到最顶层的: 金刚宗的独门功法,金轮法王的绝学。共有十三层,虽然第一层仅需要一两年,但越往后越难,每练成一层需要花费固定年月,成倍数增加。而且越到后面越容易出现瓶颈,越难突破。理论上,是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练成的,但前五重下来,就要花费六十多年,全部练下来就要花费近千年的时间。要想

  • 历史上李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李卫有几个儿是谁生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卫,历史,什么样,一个

    雍正皇帝宠臣李卫,在清朝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凡是看过《雍正王朝》、《李卫当官》的,对于这个鬼精鬼精、机智幽默的李卫有深刻印象。在剧中,李卫原来是个大字不识的江湖混混,后来恰巧遇到了下江南赈灾的四阿哥胤禛。从此以后,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人生如开挂一般,从大字不识到为雍正所用,就此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