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邯郸学步什么意思(成语邯郸学步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

成语邯郸学步什么意思(成语邯郸学步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571 更新时间:2024/1/24 7:33:56

邯郸学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hán dān xué bù。

出自《庄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庄子·秋水》

译文:

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姿式,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白诗曰: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但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赵国邯郸流行一种舞步叫踮屣,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非优美。

成语遗迹

学步桥位于邯郸市内沁河之上,为古城南北交通要冲,沁河原名牛首水,

西出紫山,东贯邯郸,注入滏阳河。昔日河水荡漾,夹岸杨柳成荫,为赵都一大景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洪湍双逝,澄映两川。”当时学步桥是跨越沁河的唯一桥梁。称“三辅锁钥”。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为大券三孔、小券四孔的七孔石拱桥。通高8米,全长32米,桥面宽9米,两旁各19块栏板,板间各立18根望柱。板柱均雕有历史人物故事和精美的狮子、猴子等动物。

学步桥原为木质浮桥。据《邯郸县志》载:每逢秋水暴涨,沁河两岸咫尺天涯,交通极为不便。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改建为石拱桥。取名“学步桥”是根据《庄子·秋水》篇记载“邯郸学步”的典故借题于此[3] 。

标签: 学步成语邯郸道理意思告诉什么我们

更多文章

  • 明朝朱厚照是谁的儿子(朱厚照的父亲是个哪个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厚照,皇帝,父亲,儿子,明朝,哪个

    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老子英雄儿好汉,其实倒也未必,就说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佑樘吧,他可是大明朝少有的好皇帝。孝宗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一生只有一个妻子张皇后),勤于正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孝宗驱逐奸佞,励精图治,任用贤能,重用刘健、李东阳、谢迁、王恕、刘大夏、杨廷

  • 不求闻达于诸侯(苟活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感悟)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侯,苟活,乱世,感悟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想在乱世之中偷生苟活,不求名声通达天下,被统治者知道。我们很多人,真就如上这句话所讲,虽然现在不是乱世,但也是盛世,在乱世苟且偷生,尚有可以理解之处,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但是处在盛世,这么多美好的事物,这么美好的天下,你就真不想努力去看看?就真的愿意刷着别人给你拍的风

  • 司马懿活了多少岁(三国时期司马懿最后统一天下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懿,天下,时期,统一,三国,最后,多少

    司马懿是三国时代老谋深算的代表人物,他一生经历曹操、曹丕、曹叡和曹芳几代君王,熬死了很多大人物,直到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得病死去,活了七十三岁。正始十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和当时的大将军曹爽三兄弟,前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曹叡的陵墓。这时,隐忍多年的司马懿觉得机会来了,千载难逢,于是,暗

  •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元宵节吃元宵的来历和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寓意,来历,元宵节,为什么

    传说西汉的时候,有一个特别聪明的人叫作东方朔,他足智多谋,深受当时的皇帝-汉武帝的器重。有一年,快要过春节的时候,东方朔被汉武帝召入宫中参加宴会。宴会结束后,东方朔走出宫时,在半道上遇到一个迎面而来的宫女,东方朔不经意瞧了这个宫女一眼,发现她面带泪痕,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东方朔觉得这个宫女必有蹊跷事

  • 范进最后当了多大的官(历史上范进中举确有其事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范进,历史,最后

    罗丹说“换个角度看问题,生命会展现出另一种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每个人都有被刻板印象影响过的时候,你以为已经得到了真相,事实上,在所谓真相的背后隐藏着事实的蛛丝马迹。中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范进中举》一文,这篇课文选自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我们都知道范进最后守得云开见月明,

  • 秦国商鞅为什么被处死(商鞅最终是被五马分尸而死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商鞅,五马分尸,秦国,处死,为什么,最终

    商鞅之死的真正原因(商鞅怎么处死的)后来,商鞅见惠王没有重用自己的意图,便在公元326年,听闻秦孝公继位后势力逐渐增强,周王室日渐颓靡秦孝公继位后颁布了求贤令,后来商鞅被选用后得到了重用,后又凭借他的智慧与卓越的才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商鞅,是位策略家更是位谋略家,同时,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位

  • 历史上唐三藏真名叫什么(西游记唐三藏的原型是玄奘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三藏,原型,真名,玄奘,历史,西游记唐,什么

    唐僧是吴承恩《西游记》笔下西行取经路上第一主要人物,以唐僧为主线,贯穿整个九九八十一难之中。唐僧:真名叫陈祎,法号叫玄奘,尊称为三藏法师,也叫唐三藏,小名江流儿;唐僧这一称呼为民间百姓的习贯叫法;唐僧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人物,前世为如来二弟子金蝉子,原型为唐代高僧玄奘,修成正果后被封为“

  • 佤邦属于哪个国家(佤邦是一个国家还是属于缅甸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佤邦,国家,缅甸,属于,哪个,还是,一个

    与我国接壤的缅甸佤邦,说汉语用汉字,被称为世界上另一个“中国”,在古代中国,因为战乱等原因,经常有人向东南亚地区迁移,如今的新加坡就是华人组成的国家,在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都存在不少的华裔佤邦地理位置今天要和大说的地方是,与我国云南接壤的缅甸佤邦,也被称为缅甸第二特区,位于阿佤山区,是曾经缅甸共

  • 清明上河图有多少年的历史(清明上河图的历史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明上河图,历史,意义,多少

    清明上河图:有两千七百多年悠久历史,和世界闻名的千年繁华胜景北宋一副著名的风俗画,它的作者是张择端,全长达到了528.7厘米,宽达到了24.8厘米。该画采用了散点透视的一个手法,将当时北宋的生活记录了下来。上至帝王出行,下至平常老百姓的生活,都被记录在这长卷之中。这幅画现存在于我国的故宫博物馆中,是

  • 抗日战争战损比是多少(二战中中国与日本的战损比)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损,二战,日本,中国,多少,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中日两国军队在装备上的差距,所以在绝大部分的战役之中,造成了中国军队的众不敌寡,双方5:1的伤亡比例已经是人所共识。然而却有这样一场战斗,中日双方的伤亡为1:6,此战开创了中日战场上伤亡对比前所未有的纪录。1941年11月9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和第129师一部,以1500人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