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古代学历等级顺序)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古代学历等级顺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755 更新时间:2024/1/5 4:13:43

科举制度,乃系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清朝将这种科举取士的选拔制度以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完善。

按照《清史稿·选举志》的说法,“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途进者,终不得与科第出身者相比”

清朝时期,科甲出身的官员被称为“正途”出身,由此可见科举取士在清代官场占据的特殊地位和巨大份额。

所谓“学而优则仕”,清代读书人的终极梦想就是通过科技考试进入仕途,于官场施展政治抱负,赢得青史留名。

在诸多影视作品的演绎中,诸如秀才、举人、进士等科甲功名的出现概率极高,让我们傻傻分不清楚。

就以清朝时期的科甲制度为依据,对清代科甲制度的各级功名予以通俗说明。

清代科举考试情形

童生

就如同现今的招生考试一样,参加高考的学生除了需要通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系统学习外, 还需要一份明确的学籍证明。

清代科举考试也一样,并不是肚里有墨水就能随便参加各级科举考试,就好像游戏中的打怪升级一样,想要考取各级功名,进入仕途成为朝廷官员,你首先需要进入游戏,进入科举系统中。

童生就是读书人具备科考资格的基本功名,需要通过县级行政单位主持的“县试”和府级行政单位主持的“府试”,才能拥有这一称号。

只有成为童生,才有资格进入更高等级的考试——院试,也就是各省学政主持的考试。

也就是说,凡是通过“县试”、“府试”两级考试的读书人,就具备了科举考试的资格,但不论年龄、职业、出身,只要未通过“院试”,你就永远都只是“童生”

秀才

“童生”经过一省学政主持的“院试”考核后,就会获得“秀才”功名,就成为了“生员”,也就正式拥有了科举学籍。

成为“秀才”以后,读书人的学习情况不再自由,会不定时地受到各级学官乃至一省学政的监督考核。

注意,成为“秀才”,拥有科举学籍以后,就拥有诸多朝廷赋予的特权,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能让读书人能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书”

这些特权包括见县官不跪、免除徭役、不能随便用刑等。除此之外,在“皇权不下县”的清朝时期,县级行政单位以下的地方庶务一般由乡绅管理,“秀才”就是乡绅的主要组成部分。

清代秀才形象

举人

清朝时期,各省级行政单位会在省城每三年举办一次大型考试,一般于八月进行,故称为“秋闱”

“秋闱”的主考官,不再有各省自主委派学官担任,而是由皇帝亲自选派钦差大臣监考。届时,一省“秀才”就会齐聚省城,参加“秋闱”,通过考试者即为“举人”

注意,获得了“举人”功名,就等于获得了进入仕途做官的资格,这也是“举人”能被世人称为“老爷”的原因所在。

同时,“举人”所获得的特权较之“秀才”更多,更显赫,其中“举人可以永久获得会试,也就是中央考试的资格”就足以令所有读书人艳羡。“范进中举”以后,能够高兴到发疯,就足以证明这一功名的显赫。

贡士

考中“举人”以后,便可以进入行政系统,担任诸如学官等低级别地方官员。如果想要在仕途拥有更宽广的发展前景,成为高等级别的官员,就要在科举考试中更进一步,参加每三年于京城举办的考试——“会试”

“会试”由礼部主持,于京城的贡院举行。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举人拥有无限次参加会试的资格,考试通不过的“落第举人”可以无限次参加“会试”

也就是说,“会试”由各省“举人”和前界“会试”中的“落第举人”同时参加,共同角逐。“会试”考核通过后,就拥有了“贡士”功名。

所谓“贡士”,即为能推荐给皇帝的“士”,就具备了让皇帝亲自考核的资格。

“会试”考试地点——贡院

进士

“会试”以后,由主考官选拔一批成绩优异的“贡士”举荐给皇帝,皇帝再于紫禁城保和殿进行一次终极考核——“殿试”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监考,理论上讲,主要参加了“殿试”,就拥有了“进士”身份,区别在于名次的不同。

“进士”的名次由皇帝亲自圈定,根据成绩优劣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级。其中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统称为“进士”

清朝时期的“进士”,一般会分发到翰林院任庶吉士,等于进入了清朝预备干部队伍。

而后,“进士”们或进入中央机构成为实权京官,或分发至地方政府成为高级地方官,总之就会实现“学而优则仕”的终极梦想。

“进士”出身的官员,前途不可限量,成为封疆大吏、殿阁大学士乃至内阁首辅、军机首席都不无可能。

标签: 学历贡士顺序进士举人秀才等级相当古代现在

更多文章

  • 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对文化交流的历史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西洋,影响,郑和,意义,历史,交流,文化,明朝

    曾经,世界上最强大的郑和舰队的大航海时代,要比之欧洲的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早了整整一百多年。可是,最后郑和舰队辉煌的航海成果,却以一种莫名其妙的形式被彻底毁灭了。让人遗憾的是,就是这次航海的终止,中国跟人类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擦身而过。自此,中国也许因此失去了大半个世界。1399年,朱棣的千军万马

  •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简介(蒙古族特色和习俗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俗,习俗,简介,特色,介绍,习惯,蒙古族

    蒙古族食物以奶制品、肉和面食为主。蒙古族除手抓肉外,还喜炖羊肉、火锅。面拌以炒面为主。食用时加酥油或牛羊油,以茶水搅拌。各类面食也是常用食物。奶茶和面制干粮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以笑面迎接,摆上奶酪、奶油和各种面制干粮,捧上奶茶。茶后,向客人敬上醇美的奶酒和白酒,主人把自己酒碗里的酒让在座的

  •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梗概(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普罗米修斯,梗概,神话,内容,希腊,故事,主要

    普罗米修斯是最古老的泰坦神之一。他是亚帕托斯的儿子,也是伊比·莫特斯的兄弟。他还有一个名字叫Chance,因为他随时随地畅想未来,对明天、下周、明年甚至100年后会发生的事情做实时准备。他的弟弟也有一个名字叫后嗣,因为他总是在回顾昨天、去年甚至100年前发生的事情,而不考虑未来会发生什么。泰坦与宙斯

  •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影响(科举制从诞生到完善的发展史)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科举制,发展史,历程,制度,诞生,影响,完善

    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引入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中国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905年清朝进行现代化尝试时废除。考试制度在隋朝(581-618年)系统化,成为招募官僚的正式方法。目的是确保任命政府官员是基于才能,而不是世袭。从理论上讲,中国的任何成年男性,无论其财富或社会地

  • 人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显著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新石器,时代,标志,特点,进入,显著

    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二期和陕西宜川龙王辿遗址出土的局部磨制石器,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器,距今年代约15000年。全部磨光的石器在距今约9000年以前出现,如江西万年仙人洞上部堆积中的磨制精细的梭形器。中国从出现局部磨光的石器至通体磨光的石器的出现,大致经历了

  • 汾酒与茅台酒的渊源关系(历史上茅台酒是汾酒的前身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汾酒,渊源,历史,前身,关系,茅台

    茅台汾酒国酒之争中国的国酒是什么?相信绝大多数人会脱口而出:茅台!茅台酒知名度广、价格昂贵、追捧者众多,似乎可以被称之为国酒,在2019年6月30日之前打的招牌都是“国酒茅台”。但是,汾酒表示它才是“国酒之源”,汾酒有话要说:1、针对茅台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情况,汾酒方面给出了

  • 庄子思想主张八个字思想精髓(庄子是哪个学派代表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庄子,思想,精髓,学派,主张,人物,代表,哪个

    这是《庄子·齐物论》里的一句话。说这句话的人,叫南郭子綦[qí]。实际上,他姓芈[mǐ],叫子綦。子綦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是春秋时期的楚昭王。因为他住在城南边,因此人们就叫他南郭子綦,或者叫他南伯子綦。据说,这个人的德行,那是相当高洁。有一天,子綦靠在茶几上打盹。他有一个弟子叫子游,复姓颜成。

  • 买瓷砖收加工费合理吗(买瓷砖加工费是不是要另外算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加工费,瓷砖,合理,另外

    对于装修新房业主立场,买了瓷砖就以为完事,毕竟瓷砖购买预算在整个装修里面算得上大项目,支付2万的瓷砖购买费用,这瓷砖还是比较好的类型,冷不丁装修公司设计师把图纸拿出来,买的瓷砖大部分都不能用,必须拿到加工厂家去根据户型需求进行切割加工。这会儿业主心里就会想,这笔加工费是不是应该销售瓷砖的商家,或者铺

  • 中国第57个民族被承认(中国有57个民族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民族,中国,承认,第57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几乎是每个中国人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我们都在说着中国境内和睦相处着的五十六个民族的时候,却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民族。直到十几年前才真正加入中国国籍。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他们却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的第五十七个民族。那这个民族究竟是什么呢?这个民族的故事背后又有着什

  •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是谁(宰相制度什么时候被谁废除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宰相,废除,制度,历史,中国,时候,最后,什么

    宰相是中国古代的官名,宰相在中国封建王朝统治中地位非常高,可以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上要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务,下要给文武百官做榜样。最早的丞相出现在秦朝,秦武王二年第一次设立了丞相,当时的丞相就已经权力很大了,主要负责协助皇帝管理国家事务。我们也知道中国古代一直是君主中央集权统治的国家,相权和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