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影响(科举制从诞生到完善的发展史)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影响(科举制从诞生到完善的发展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545 更新时间:2023/12/16 19:36:59

简述

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引入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中国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905年清朝进行现代化尝试时废除。考试制度在隋朝(581-618年)系统化,成为招募官僚的正式方法。

目的是确保任命政府官员是基于才能,而不是世袭。从理论上讲,中国的任成年男性,无论其财富或社会地位如何,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而成为高级政府官员。

考试分为四个级别:乡,县,省和国家。主要考察候选人对儒家经典知识,写作能力以及“四书五经”:军事战略,民法,税收,农业和地理的了解。因此只有约5%的人通过了考试,

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后来成为其他亚洲和西方国家发展的公务员制度的榜样。

科举考试史

总览

中国历代朝通常是通过军事征服建立的,有时是皇帝,他们凭借其战略技能和组织人民的能力从卑微的起源中崛起。这些统治者需要大量聪明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官僚才能成功地管理其领域。

公务员考试制度成为建立这样一个有能力的官员队伍的一种手段。公务员职位的任命不是基于继承的特权,而是根据个人候选人的能力。

秦汉时期

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国是在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实现的。秦官僚的任命基于著名贵族和现有官员的建议,人们普遍认为候选人必须来自贵族。

公务员考试制度的起源被称为九卿制度,这可以追溯到汉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时期,建立了一所帝国大学,以儒家的原则对官员进行培训。

公元前115年,已经建立了一套课程。学者们接受六艺水平的测试即音乐;射箭和马术;算术; 写作; 以及关于公共仪式和“五经”所描述的仪式和仪式的知识

然后,课程扩展到涵盖“五经的研究”:军事战略,民法,税收,农业和地理以及儒家经典

隋唐

隋朝(581–618)采用汉族考试制度,将其系统化为招募官僚的正式方法。隋朝制定了一条规则,规定一个县的官员必须是中央政府的任命官,而不是地方贵族,而且地方民兵必须服从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

在唐朝(618-907年)期间,建立了地方学校制度,为学者准备公务员考试。那些希望进入官僚机构高层的人随后参加了殿试考试,以测试他们对儒家经典的认识。

这些考试逐渐成为甄选政府官员的主要手段。到唐朝结束时,士绅阶层取代了旧贵族制。

公务员制度在宋朝(960-1279年)达到顶峰。在整个中国,建立了公立学校,以造就那些才华横溢但贫穷的人。禁止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官员一起从事该业务,皇室成员和亲戚不得担任高级职务。

同时还建立了一项功绩制度,提名个人晋升的任何人都应对其行为负全部责任。

1065年以后,每三年举行一次殿试考试,并且该考试对所有通过本地资格考试的人开放。

明清时期

公务员制度在明朝(1368–1644)达到了最终形式,随后的清朝(1644–1911)几乎完好地采用了该制度。不允许任何官员在其家乡地区任职,并且每三年轮换官员一次,以防止其建立权力基地。

公务员考试分为三个阶段:在地方一级举行的叫秀才;在县府首府举行的举人;在北京举行的进士。高级官员必须通过殿试考试,但其他学位则享有特权,例如免除劳务和体罚,政府津贴以及获得上层士官身份。

考试的主题仅限于《四书》和《五经》。设置区域招募配额以防止任何一个地区占主导地位,并采取了防范作弊的措施。试卷的形式成为风格化的“八股”有八个主要标题,使用的字符数不超过700个,并按固定的方式处理主题。

到1370年,考试持续了24到72小时,并在孤立的备用考试室进行。但是,有时它被装在小隔间里。小型房间设有两个板,可以放在一起作为床,也可以放在不同的水平上用作桌子和椅子。

为了获得评估的客观性,应通过编号而不是姓名来识别候选人,并在评估前由第三人复制考试答案,以防止识别候选人的笔迹。

考试经常受到批评,因为在考试中表现出色的能力不一定反映出良好的管理能力,并且因为考试优先于风格而不是思想的内容和独创性。作为其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清朝终于在1905年废除了儒家考试,在1911年的革命中,公务员制度与清政府一起被推翻。

短暂的太平天国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接纳女性作为考试体系候选人的政权。

1911年清朝沦陷后,新崛起的中华民国领袖孙中山博士通过名为“考试院”的机构为新的政治体系制定了类似的程序。

科举考试制度的目的

从理论上讲,中国的任何成年男性,无论其财富或社会地位如何,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而成为高级政府官员,尽管在某些朝代下,商人阶层的成员被排除在外。

实际上,由于学习考试的过程往往既耗时又昂贵(如果聘请了导师),因此大多数候选人都来自少数相对富裕的地方绅士。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例子说明了个人通过科举考试的成功而从低下的社会地位转变为政治上的突出人物。在某些朝代下,帝国官僚机构变得腐败,考试被废止,官方职位被出售或给予政治奖励。在这些时候,公众士气下降,

在帝制晚期,考试制度和相关的中央官僚招募方法是中央政府夺取并保持地方精英忠诚的主要机制。他们的忠诚确保了中国国家的一体化,并抵制了区域自治和中央体制分裂的趋势。

考试系统根据省和县的配额分配奖品,这意味着从全国招募的科举官,其人数与每个省的人口大致成比例。全国甚至包括处境不利地区的精英人士,都有机会成功通过考试并获得就职奖励。

考试制度还有助于保持文化统一性和基本价值共识。考试内容的统一性意味着整个中国各地的地方精英和有抱负的政治抱负都被灌输了相同的价值观。

尽管参加考试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约5%)通过了考试并获得了头衔,但为以后考试的成功做准备和希望仍然吸引了参加考试的人的兴趣。

那些不及格的人-大多数人在任何一次考试中都没有失去财富或当地的社会地位;作为儒家的忠实信徒,他们在没有政府任职的情况下,担任教师,艺术赞助人和地方项目(如灌溉工程,学校)的管理者。

在传统中国晚期,教育受到重视是因为考试的成功保证了社会的上流动。考试系统及其相关学习计划的总体结果是文化的统一性以及对受过教育的精英的国家和地区目标而非价值观的认同。这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民族身份仍然是民族主义的基础。

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和结构

考试在地方,省和国家各级进行。地区考试对候选人的儒家经典知识以及他们使用固定的诗词形式和书法在特定主题上创作诗歌的能力进行了测试。

省级考试以考生对经典知识的广度进行测试。通过省级考试的候选人被称为举人,并且符合国家级考试的条件。

在国家一级,除了根据经典进行的常规考试外,还对候选人分析当代政治问题的能力进行考察。通过国家考试的个人达到了进士水平。有时,根据法令举行了享有盛誉的特殊考试。

公务员考试的成功率很低,受地区配额的限制;在唐代,通过率约为百分之二。个人在准备和参加考试中遭受的个人苦难已经成为中国民间文学艺术的一部分。

许多候选人屡屡失败,有些人因失败给家人带来耻辱而自杀。其他人甚至在他们变老了,头发灰白时仍继续参加考试。通过这些考试而升格的人的氏族或家庭的社会声望和财富也增加了。

这些考试的功勋性质在中国历史上已经被注意到:在明代,通过最高级别考试的人中约有47%来自没有正式关系的家庭。

学位类型

以下是一些提供的学位类型:

· 生员,也叫秀才,持有执照;每年在县一级举行的考试中进行管理。

· 举人,省级毕业生,每三年进行一次省级管理

· 进士,国家级毕业生,每三年在首都进行管理

影响

总览

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在整个东亚都具有国际影响力。高丽时代和朝鲜时代将其复制为韩国的班,直到被日本吞并。1075年至1919年在越南也有复制。

平安时代,日本使用类似的考试制度来促进未成年贵族的学习。随后它被武士时代的世袭体系所取代。

有人认为,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对《北斯科特雷维扬报告》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英属印度和后来的英国的公务员制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公务员行政管理部门的录取取决于对经典研究考试的成功。

影响深远

“大多数国家/地区使用的考试系统是从英国系统复制而来。孙中山(1866-1925)在其《五权宪法》中说,他创立了一个独立的机构,称为“考试院”,以监督考试过程,而英国考试制度的起源实际上是中国来的。

以及其他四个机构负责其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和监督权。

1621年初,罗伯特·伯顿撰写的一本名为《忧郁的解剖》的书通过挑战贵族享有的特权并建议引入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贵族中引起了恐慌。

两个世纪后的1855年,英国正式建立了民事官员考试制度。“今天,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对西方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产生了直接影响。”

清代科举金榜

宫廷考试是清朝(1644-1911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最后阶段。这项考试由皇帝亲自准备并主持,并在皇宫的太和殿举行。通过考试的人将被授予进士的头衔。

他们将被分为三类,成功候选人的姓名将被写在一张黄色的纸上,被称为“黄金名单”。金榜有两种类型,小金榜要提交给皇帝,大金榜要张贴在长安城门外。

大金榜长150-220厘米,宽80-90厘米。它用中文和满语写成,并加盖了皇帝的印章。满语是从左到右书写的,而中文是从右到左书写的。

两种语言在日期的中间连接在一起。沿纸的上边缘每米连接一根绳索。小金榜长100厘米,宽35厘米,在样式和内容上与大金榜相同,但上面没有皇帝的印章。

第一历史档案馆保管着大小不一的黄榜,范围从康熙皇帝第六年(1667年)到光绪第二十九年(1903年)不等。所有文件均以精美的书法书写,可以视为艺术品。。

标签: 科举制发展史历程制度诞生影响完善

更多文章

  • 人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显著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新石器,时代,标志,特点,进入,显著

    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二期和陕西宜川龙王辿遗址出土的局部磨制石器,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器,距今年代约15000年。全部磨光的石器在距今约9000年以前出现,如江西万年仙人洞上部堆积中的磨制精细的梭形器。中国从出现局部磨光的石器至通体磨光的石器的出现,大致经历了

  • 汾酒与茅台酒的渊源关系(历史上茅台酒是汾酒的前身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汾酒,渊源,历史,前身,关系,茅台

    茅台汾酒国酒之争中国的国酒是什么?相信绝大多数人会脱口而出:茅台!茅台酒知名度广、价格昂贵、追捧者众多,似乎可以被称之为国酒,在2019年6月30日之前打的招牌都是“国酒茅台”。但是,汾酒表示它才是“国酒之源”,汾酒有话要说:1、针对茅台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情况,汾酒方面给出了

  • 庄子思想主张八个字思想精髓(庄子是哪个学派代表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庄子,思想,精髓,学派,主张,人物,代表,哪个

    这是《庄子·齐物论》里的一句话。说这句话的人,叫南郭子綦[qí]。实际上,他姓芈[mǐ],叫子綦。子綦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是春秋时期的楚昭王。因为他住在城南边,因此人们就叫他南郭子綦,或者叫他南伯子綦。据说,这个人的德行,那是相当高洁。有一天,子綦靠在茶几上打盹。他有一个弟子叫子游,复姓颜成。

  • 买瓷砖收加工费合理吗(买瓷砖加工费是不是要另外算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加工费,瓷砖,合理,另外

    对于装修新房业主立场,买了瓷砖就以为完事,毕竟瓷砖购买预算在整个装修里面算得上大项目,支付2万的瓷砖购买费用,这瓷砖还是比较好的类型,冷不丁装修公司设计师把图纸拿出来,买的瓷砖大部分都不能用,必须拿到加工厂家去根据户型需求进行切割加工。这会儿业主心里就会想,这笔加工费是不是应该销售瓷砖的商家,或者铺

  • 中国第57个民族被承认(中国有57个民族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民族,中国,承认,第57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几乎是每个中国人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我们都在说着中国境内和睦相处着的五十六个民族的时候,却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民族。直到十几年前才真正加入中国国籍。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他们却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的第五十七个民族。那这个民族究竟是什么呢?这个民族的故事背后又有着什

  •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是谁(宰相制度什么时候被谁废除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宰相,废除,制度,历史,中国,时候,最后,什么

    宰相是中国古代的官名,宰相在中国封建王朝统治中地位非常高,可以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上要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务,下要给文武百官做榜样。最早的丞相出现在秦朝,秦武王二年第一次设立了丞相,当时的丞相就已经权力很大了,主要负责协助皇帝管理国家事务。我们也知道中国古代一直是君主中央集权统治的国家,相权和皇

  • 杨坚哪个儿子继承了皇位(杨坚死后是谁当了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位,皇帝,杨坚死,继承,儿子,哪个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对于隋朝来说,存在历史不过数十年,也即和秦朝一样,隋朝也属于大一统王朝存在时间较短的情况。至于隋朝的灭亡,隋炀帝杨坚可谓难辞其咎。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营建并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又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因内外举

  • 历史上安禄山是什么样的人(真实的安禄山评价是罪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安禄山,罪人,历史,评价,真实,什么样

    唐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盛极一时的大唐一夜之间开始由盛转衰。此后的唐王朝,战乱频发,流民遍地,走入凄凉的中晚唐时期。杜甫著名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就是写于此时。谈到这个改变唐朝命运的事件,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安禄山。在正史当中,安禄山是一个扰乱盛世的乱臣贼子,也是安史之

  • 唐朝是最开放性的朝代吗(中国历史上唐朝女性的开放程度)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开放性,朝代,女性,程度,历史,唐朝,中国

    如果让你穿越到古代,你会选择哪个朝代呢?很多女生会说,如果可以的话我选择唐朝,因为唐朝“以胖为美”。但是在这其中,唐朝给人的惊喜不仅仅是“以胖为美”,还有令现代女性都感叹的开放的风气。唐朝的女性到底有多开放呢?低胸装、交际花,一言不合就休夫,动动手指点个赞,今天带你看一个不一样的大唐!“曾经沧海难为

  • 安禄山之后唐朝怎样(安禄山死后唐朝又执政了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安禄山,执政,唐朝,之后,多少,怎样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从此之后大唐繁华不在、江河日下,日子是越过越差。然而,唐朝在经历过如此重大的打击,导致了地方势力坐大、藩镇林立后,不仅存活了下来,而且还存活了将近150年,比唐朝前半段的历史还要长,它是怎么做到的呢?这里不卖关子啊,咱们先说结论,简单来说就是:唐朝中后期的统治者通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