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叔同简介的生平及代表作品送别(弘一法师个人资料简介)

李叔同简介的生平及代表作品送别(弘一法师个人资料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833 更新时间:2024/2/3 7:41:47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歌大部分人应该都听过吧?

这首歌叫《送别》,听起来很古风,但它的曲子却是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只因为它配的词太好,所以才被中国人从民国一直传唱到如今。

为它配词的,是民国全能才子李叔同

女装大佬李叔同戏剧茶花女扮相

李叔同,名岸,字息霜,号叔同,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

李叔同出生就有异兆。

据说他降生之日,有喜鹊口衔松枝送至产房内,从此李叔同将这根松枝带在身边,终生不离。

而且,他从小就爱看佛经,经常在家里披着床单当袈裟玩Cosplay,因此大家都认为李叔同有佛缘。

但青少年时代的李叔同似乎还没有觉醒佛性,反而显露出一腔血性。

维新变法时,李叔同很兴奋,他积极鼓吹新说,并刻了一方“南海康梁是吾师”的印章,以示对变法的支持。

没想到维新变法百日而亡,李叔同也因为自己的莽撞被当做维新党,被迫举家迁居上海。

那一年李叔同19岁,他在上海进入南洋公学学习。

南洋公学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是一所实行现代教育体系的大学。李叔同在这里接受了中西合璧的教育,同黄炎培、邵力子等一同受业于蔡元培先生。

上学期间,李叔同曾参加科举考试,因其文章大谈时政,力主改革而未及第,于是他对从政失望,立志以艺术救国。

1900年,李叔同与画家任伯年等设立“上海书画公会”,创办《书画公会报》,每星期出1期,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第一份专业书画报。

本来凭借这份资历李叔同也可以过得很逍遥,但1905年,母亲凤玲的过世让他仿佛突然清醒,他改名李哀,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同年4月,李叔同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国立美术专门学校习绘画,曾向日本著名油画家黑田清辉学画,绘画风格受印象派影响。课余,他还为《醒狮》杂志撰写了《图画修得法》与《水彩画法说略》。

李叔同在东京的自画像(油画)

1910年李叔同毕业回国,在天津直隶模范工业学堂任图画教员。

辛亥革命后,李叔同赴上海任太平洋社主笔,主办《太平洋报画刊》。又与柳亚子创办“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

不久,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改组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开设高师图画手工专修科,聘请李叔同主授专修科图画和全校音乐(聘一个人做两份工,校长好算计)。

李叔同就是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写下了著名的《送别》这首歌的。他在这所学校,培育出了漫画家丰子恺、国画大师潘天寿、音乐教育家吴梦非、书画家钱君陶、著名音乐家刘质平、画家李鸿粱等今后大名鼎鼎的人物。

同时期,李叔同还加入了被称为“天下第一印社”的西泠印社,还组织了“乐石社”,从事金石研究与创作。

1915年,李叔同还兼任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画音乐教员。这时候的李叔同,事业稳定、文名卓著,家有娇妻美妾(原配俞氏,未休妻再娶的日本夫人春山淑子严格来说只能算是妾),怎么看都是成功人士,人生圆满之时。

没想到才过了3年,1918年李叔同就跑到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修的是佛家里最严苛的律宗,法名演音,字弘一,从此再不画画。

《弘一大师造像》赵建成绘

无论是好友的规劝,还是妻子的眼泪,都挽不回李叔同的心。

对此,李叔同的学生丰子恺曾给出了解释:

“他嫌艺术力道薄弱,过不来他精神生活的瘾。”李叔同把人生的追求分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灵魂生活。

安于享受物质生活的,是凡人大众。精神生活指学术文艺方面,然而当一个人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文艺的丰盛和知识的充裕以后,他就会向往灵魂生活。

李叔同少年享受过富贵的物质生活,青年拥有过丰盛的艺术生活,要追求灵魂生活,就只有靠宗教了。

李叔同是一个文艺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他广泛引进西方的美术派别和艺术思潮,组织西洋画研究会,第一个聘用裸体模特教学,撰写的《西洋美术史》、《欧洲文学之概观》、《石膏模型用法》等著述,都开国人之先。

李叔同人物油画局部

他同教育家、作家夏丏尊共同编辑了《木刻版画集》,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最早创作者和倡导者。

他也是最早将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的人,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哪怕出家后,他也被佛教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如此牛人,不得不服。

著名作家林语堂说:“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文青领袖、小资代表、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亲口承认:“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李叔同留存的作品不多,油画真迹可能只有三幅:藏于中央美院美术馆的《半祼女》、藏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的《李叔同自画像》,还有一幅下落不明。

除此之外,可以看到的他的西洋画作品还有炭笔素描《少女》和水彩画《山茶花》等。

李叔同炭笔画《少女》

李叔同善于将西洋画法与中国传统美术融为一体。他与弟子丰子恺合作的《护生画集》,“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他为画配诗,诗画合璧,为世人所称道。

1942年10月,李叔同(这时候应该叫弘一法师了)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

现在,浙江平湖市、天津市都有李叔同纪念馆,文艺青年、小资分子、佛系青年都应该去瞻仰一下,毕竟李先生算得上是你们的老祖宗了。

平湖李叔同纪念馆

更多文章

  • 李鸿章现在相当于什么官职(清朝李鸿章算多大职务级别)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鸿章现在相当于什么官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李鸿章究竟掌握着何重大权呢,作为慈禧的最佳帮手,和与其他国家签订条约的那个人,一直以来都被人认为是一个愚昧的顽固分子。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他也是洋务运动的先驱,有人说他是一个能敢与外强势力抗衡的人。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个人物,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氏,正赶上太平天国运动,他弃笔从戎

  • 正一品是现在多大的官职(正一品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正一品是现在多大的官

    人是为了什么辛苦工作呢?为了名,为了利?还是为了自身的进步?亦或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总之,不管为了什么理由工作,大家最后都有同一个终点,那就是为了钱。人是要生活的,吃喝拉撒、养家糊口,哪一样不要钱。所以,工资是工作待遇中最重要的部分,判断一个工作好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说到工资,我们国家每年都会有国

  • 雍正皇帝是怎么驾崩的(历史上雍正怎么去世的实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雍正皇帝是怎么驾崩的

    说起清朝的皇帝,名气最大的自然当属有着“千古一帝”美誉的康熙皇帝,他在文治武功方面的成就可以比肩汉武帝、唐太宗等人。不过,康熙晚年时期出现了怠政的现象,朝廷国库空虚,吏治败坏,“康熙盛世”名存实亡。如果不是雍正帝力挽狂澜,恐怕清朝会像当初的元朝一样,不到百年就灭亡了。毫无疑问,雍正是清朝功劳最大的皇

  • 刘秀其实很爱郭圣通吗(刘秀爱郭圣通还是阴丽华)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刘秀其实很爱郭圣通

    当刘秀军队来到真定(今河北定州)的时候,却忽然得到一个非常大的坏消息:手下拥有十多万精兵的真定王刘扬,竟然投附了邯郸的王郎政权。这一消息,真如晴天霹雳,刘秀等人一时间都蒙住了。汉景帝 画像真定王刘扬,乃汉景帝七世孙,确实是刘氏皇族后裔,是真正的刘汉宗室。这方力量,如果成为自己敌手,河北胜负,就真的难

  • 真实的慈禧恶毒吗(历史上为什么都说慈禧太后很坏)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真实的慈禧恶毒吗

    满族入关以来,清朝共有12位皇帝,与此对应的皇后共有25位(包括死后追封的,也包括民国时期溥仪的皇后)。在这25位皇后中,活得最憋屈、结局最悲惨的,当属同治皇后阿鲁特氏。阿鲁特氏出身高贵,她是前任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之孙女,郑亲王端华之外孙女,其父崇绮历任中央要职,后被封三等承恩公。阿鲁特氏从小受

  • 古代的知府是现在的什么官职(以前的知府什么职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知府是现在的什么官

    清代的知府是多大的官,知府衙门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员配置?这是最近一位读者在评论区留下的问题。因为短短的几句话并不能说清楚,所以本文就来仔细说一说清代的知府和知府衙门,主要分为三大块内容。一、府的设立自唐代始,便于京都之所在地设“府”,其都督所在州亦称府,为县以上的行政区。至宋代,以州升府之地渐多,府才

  • 年轻时期的朱安最美的照片(鲁迅妻子朱安长得好看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安最美的照片

    我以前听说周迅这个名字时思路总往鲁迅身上靠,没办法,鲁迅姓周嘛!待当我看到朱安的照片时,发现,还真不赖我。不信您自己瞅瞅!朱安是鲁迅先生的正式妻子,也可以说是原配夫人。虽属包办婚姻,但朱安对鲁迅先生的母亲一直照拂有加、恪尽孝道,鲁迅为了不忤逆母亲心愿,终生没敢行离婚之实。于是朱安独守空房四十一年,其

  • 四大天王排名第一是谁(四大天王谁最有名气)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四大天王排名第一是谁

    香港娱乐圈的“四大天王”,都是乐坛和影视双线发展,并各有成绩。在上一期节目里,我们回顾过他们在音乐方面的情况,这一期来分享他们的电影成就,看看谁是“四大”中的首席影帝,四个人又如何排名。一、奖项指标1.刘德华我们先说最早出道的刘德华。刘德华在1982年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彩云曲》。从这一年开始算,他已

  • 吴三桂是不是千古罪人(为什么说吴三桂是汉人第一罪人)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吴三桂是不是千古罪人

    在历史书里,吴三桂一直都是反复无常,见利忘义的形象,在历史上留下了洗不掉的千古骂名。终其一生,他都在叛和降之间游走。先是因为开关降清,而被明人指为汉奸、叛贼,后因举兵反清,而被清朝定为逆贼、叛臣。但在当时,民间一向把吴三桂视为明朝最后的重将,且视为最后的国家脊梁。纵观整段历史,对他的评价几乎都是反面

  • 林殊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原著小说琅琊榜林殊最后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林殊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林殊,在《琅琊榜》中存在了54集,最后一集时他选择了自我下线,他主动请缨,要求带兵出征大渝。面对景琰的断然拒绝,他用上了“计谋”,欺骗了这位打小相似的兄弟,然后又用一顿争吵,说动了蔺晨。然而当林殊面对从角落里出来的霓凰时,这一刻他第一次语塞,他不再咄咄逼人,也不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他们唯一做的就是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