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是谁(崇祯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是谁(崇祯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107 更新时间:2024/1/23 11:47:01

崇祯皇帝是明帝国在大一统时期最后一任皇帝,作为一个二百多年大帝国的末代君主,这位皇帝最终自杀殉国

要知道,中国历史上主动自杀殉国的皇帝并不多,崇祯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位。

因此,后世对于崇祯多表示了同情和理解,认为他接手明朝的时候已经难以挽回,明朝灭亡罪不在他,而是大势所趋。

但是,也有人认为,明朝灭亡是必然,但不至于在崇祯朝就灭亡,明朝灭亡的责任,崇祯无可推卸。

那么,崇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明朝灭亡和他的关系到底大不大呢?

公元1627年,天皇帝驾崩,临终前将皇位传给崇祯,崇祯当时只有16岁。

崇祯上台后很有心气,他首先扳倒了大太监魏忠贤,获得了文人官僚的吹捧。

崇祯在满朝文官的吹捧下开始了一系列操作,他先是免除了南方的矿税商税等税收,却增加了北方人民的赋税,他又对“公务员系统”诸如驿站等进行裁撤。

崇祯和嘉靖万历天启都不一样,他很勤政,甚至可以说事必躬亲,他对于朝臣的控制到到了偏执的程度。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很有心气,很勤政,最后很刚烈,宁死不降的人,却被人质疑。

质疑崇祯的理由主要有这么几条。

第一,崇祯杀魏忠贤,废厂卫,看似诛杀奸佞,开明政治,其实是自废武功,这并不是说太监厂卫就是好的。

只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没有了太监厂卫的制衡,文人官僚系统一家独大,即便崇祯大杀内阁官员也止不住明朝官僚系统的膨胀。

第二,崇祯虽然勤政,但却缺少皇帝应该有的沉稳和权谋,他在位17年换了19位内阁首辅,50多位内阁大臣,这对于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影响极大。

整个崇祯朝都没有一个稳定延续的大战略,反观同时代的皇太极,大战略十分清晰,实施的十分坚决。

第三,崇祯自己好大喜功,却又不愿意承担责任,喜欢甩锅部下。陈新甲提议和满清议和,集中力量解决内部农民起义,崇祯也有这个打算,但是事情败露,文官起哄,崇祯就出卖陈新甲,自己推卸责任。

卢象升孙传庭都是明末不可多得的将才,为明朝流尽最后一颗血,却在死后遭到崇祯冷落清算。如此皇帝谁还愿意负责,谁还敢干事?

第四,崇祯早期轻信袁崇焕,一次失败后却又将其凌迟处死,自己政策前后矛盾,对于信任的人又突然施以酷刑,这对于其他军事将领而言打击很大,大家对于皇帝的用人不满。

崇祯主政初期,虽然明朝已经内忧外患,但是当时后金并没有取得在东北的绝对优势,在明朝辽东军团和朝鲜蒙古的联合压制下,后金当时并不轻松,经济更是陷入了枯竭。

李自成起义正是从崇祯裁撤驿站开始的,在此之前,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农民起义,但没有达到后来的燎原之势,还算可以控制。

正是崇祯免除了东南地区官僚地主的赋税,将经济压力全部压到北方百姓身上,这才导致北方流民遍地,烽烟四起。

崇祯最后在煤山上吊自杀,其实是畏罪自杀,他原本打算弃城逃跑,但是明朝情报系统失灵,他没来得及跑,这才被迫“与北京共存亡”。

明朝灭亡,崇祯或许不是唯一责任人,但他一定是主要责任人,一个不敢承担责任,甩锅部下,政策前后不一,没有战略眼光,不懂权术,不知体恤百姓,不知压制文人官僚,好大喜功,却又志大才疏的皇帝。

他在临死前还委屈地说,自己不是亡国之君,是众大臣误他。

满朝文人官僚固然不都是好人,但他们为什么不误嘉靖,不误万历,偏偏误了你崇祯呢?

要知道崇祯即位之初面对的局面不是秦子婴、汉献帝、唐哀宗那样毫无胜算的局面,他手里的牌还是不错的,只能说他自己打烂了。

更多文章

  • 明英宗这么昏庸为何还叫英宗(明朝朱祁镇是不是昏君)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英宗这么昏庸为何还叫英宗

    明朝继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之后,出现了一个明朝的治世局面,那便是“仁宣之治”也就是朱高炽和朱瞻基的时代,这个时代堪比唐朝的贞观之治。只是,仁、宣二宗较之明初的三位皇帝“知名度”不是很高,才显得有些“默默无闻”。然而,朱瞻基去世之后,年幼的英宗即位,自此明朝政治便一蹶不振。可以说明英宗时代是明朝由盛而

  • 文武二圣指的是谁(古人所称文武二圣哪两位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武二圣指的是谁

    在虚拟小说中“圣人”历万劫而不灭、染因果而不沾。与天道同在,与大道同存。一念可知过去、现在、未来任何人、事、物,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毁灭无数宇宙,可开天辟地、再创洪荒。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对“至善”“至

  • 朱棣为什么迁都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的根本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棣为什么迁都北京

    永乐大典恐怕是现代人知道“永乐“一词的重要来源,永乐是朱棣的年号,这位开创了“永乐盛世“的帝王,却在晚年决定迁都,将首都从安逸富庶的南京迁往前线的军事重镇北平。这不仅让当时的众臣百官不解,也让后人对这一行为的正确性产生怀疑。当然,要判断这一决定是否合理,我们首先要先了解朱棣的生平。 朱棣虽然生

  • 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乾隆是真的把和珅留给嘉庆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

    你见过教科书级别的表忠心吗?如果没有,接下来请收看和珅的专业表演。奴才侍奉皇上,只有三个字,不用心。皇上天纵英明、圣虑深远,做奴才的再怎么用心也不及万一,反倒落得个曲解逢迎、事君不诚的结果;还不如干脆废掉心机,执拗了也好,喜欢了也罢,只凭一片忠心侍奉主子。就像一条狗对待它的主人一样,几曾见过狗对主人

  • 杨贵妃身高153体重160斤(历史上她的真实身高体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杨贵妃身高153体重160斤

    杨贵妃,名玉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事迹至今让人津津乐道。根据史书记载,古代四大美女中的西施、王昭君及貂蝉,不但具有倾国倾城之貌,而且身材都相当苗条,极为符合正常人的审美观点。唯独杨贵妃不同,她体态丰腴,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比较胖。她到底有多胖呢?关于杨贵妃的身材,有好几种不同的版本。说法一,她

  • 北魏孝文帝是谁的后代(回答准确孝文帝原名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魏孝文帝是谁

    公元469年,一道册封太子的诏令传进平城紫宫。3岁的皇长子由身边的侍从扶着,跌跌撞撞跪下接旨。就在生母李夫人刚露出一丝喜色时,宣读的宫人突然拉长了声音,慢悠悠说道:“太子生母李夫人,赐死。”“子贵,母死。”这是北魏自古以来的传统。太子5岁受父禅位,初登大宝,但不过几年,少年天子刚满10岁时,噩耗便再

  • 东太后慈安为什么输给慈禧(慈安比慈禧太后地位高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太后慈安为什么输给慈禧

    咸丰十一年(1860),清文宗死,遗令懿贵妃之子载淳继承皇位,是为同治皇帝。尊咸丰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尊咸丰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共同垂帘听政。前者称慈安太后即东太后,后者称慈禧太后即西太后。慈瘪太后是个权势欲极强的人,因有慈安健在尚不敢胡来。据说慈安手中有文宗密谕一纸,曰:“某如恃子为帝,骄纵

  • 古代梁红玉的丈夫是谁(历史上的梁红玉是怎样一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梁红玉的丈夫是

    梁红玉(1102—1135),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梁红玉是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淮安北辰坊人(另一说原籍池州,安徽省贵池县),因家贫战乱流离京口为营妓。后结识韩世忠

  • 左都御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清朝左都御史什么职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左都御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大家应该都是从《还珠格格》和《铁齿铜牙纪晓岚》开始认识纪晓岚的。《还珠格格》中的纪晓岚给小燕子和五阿哥等人当老师出对子,我们看到了纪晓岚的渊博学识。当然,大家更多的应该还是通过张国立的《铁齿铜牙纪晓岚》认识纪晓岚的。剧中,纪晓岚诙谐幽默,公正廉洁,两袖清风,总是与大贪官和珅作对,最终以捉弄和珅一番收

  • 古代的官职名称和品级排名(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的官职名称和品级

    宰相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其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总理”或“首相”。宰是主持,相是辅助的意思。历代都另有正式的官名,其职权大小以及行驶权力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封建时代民间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描述宰相的地位,但一般的说,由于君主集权的加重,宰相的权力也随之而减轻,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