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胡惟庸案发生在哪个朝代(明朝第一大案胡惟庸案真相简介)

胡惟庸案发生在哪个朝代(明朝第一大案胡惟庸案真相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700 更新时间:2024/1/24 23:04:59

胡惟庸党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前后株连达十余年之久,诛杀了三万余人。

被杀的三万人中,肯定含有被冤杀的。

毕竟,对统治者来说,在对待谋反大案上,大多会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滥杀思想。

但是,案中首要人物胡惟庸到底冤不冤呢?

我们可以通过史实来作出判断。

胡惟庸是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早年曾在元朝政府做过小官,于龙凤元年(1355年)到和州投奔朱元璋,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

注意,胡惟庸的籍贯——濠州定远(今属安徽),朱元璋打天下时赖以依靠的淮西勋贵集团的首脑人物李善长,也是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

胡惟庸本人是很有才干的,这一点,不用怀疑。

但胡惟庸的官场品质不是很好,比如说,投机、钻营、结党谋私。

胡惟庸投奔朱元璋之初,只是担任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之类小官职,也没多少机会接触朱元璋。

所以,当他知道朱元璋座前红人李善长是自己的同乡后,立刻把李善长当成了自己在官场升迁的起跳板。

他于吴元年(1367年)给时为左相国的李善长孝敬了三百两黄金,顺利攀附上了李善长,并结下了“深厚”交情。

胡惟庸作为一个地方官员,薪水有限,这三百两黄金肯定是刮取自民脂民膏,里面不知饱含了多少民间苦难的泪水和无言的控诉。

胡惟庸不管,凭这三百两黄金,他在这一年得到了李善长的荐举,被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华丽转身,成为了一名中央机构的官员。

来到朱元璋身边,胡惟庸自觉奋进,处处小心谨慎,步步博取朱元璋的欢心,大获朱元璋好感,于洪武三年(1370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

当然,胡惟庸也没有放弃李善长这棵大树,他设法将自己的侄女嫁给李善长的侄子李佑,,和李善长结成了亲戚。

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李善长因病退休,朱元璋准备以山西阳曲人、御史中丞杨宪为相。

胡惟庸心急火燎地对李善长说:“杨宪为相,我等淮人不得为大官矣。”

于是,在李善长的斡旋下,出任右丞相的是汪广洋,而胡惟庸为右丞。

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李善长从中操作,汪广洋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胡惟庸先以右丞身份独专中书省事,于当年七月正式升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胡惟庸开始拉帮结派、打击异己了。

胡惟庸除了拥有李善长这个大同乡外,还有另一个名气同样大的大同乡——徐达

他多次试图结好徐达。

但徐达鄙薄他的为人,未予理睬。

俗话说,君子可以结怨,小人不可开罪。

胡惟庸因此恨上了徐达,派人贿赂徐达的守门人福寿,想设计陷害徐达。

哪料,福寿是个正直的人,不但不接受贿赂,反而向徐达揭发了此事。

徐达因此提醒和告诫朱元璋,说胡惟庸此人不可以托以重任,托重任必定会坏事。

胡惟庸虽然拉拢不到徐达,但并不妨碍他拉拢其他淮西官员。

在他的“拉起一片,打倒一片”的操作下,淮西勋贵集团良莠不齐,但比李善长时代更加壮大。

说起来,胡惟庸在很多次拉乡党过程中,直接就是在和朱元璋作对。

比如,有些淮西武将违法乱纪,受到朱元璋的惩处,胡惟庸却走曲线路线,将他们升迁,结为死党。

其中的濠州人、吉安侯陆仲亨自陕西返回京城,擅用驿马。朱元璋责骂他说:“中原在战乱之后,人民刚刚复业,驿站户买马非常艰难。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人民就是将子女全部卖掉,也不能供给。”责令他到代县捕盗贼。

五河人、平凉侯费聚奉命抚治苏州军民,沉溺酒色,朱元璋大怒,责令他往西北去招降蒙古部落。

这样的两个不法之徒,胡惟庸却主动向他们示好,将他们招致麾下。

即使是非淮西籍的臣僚,只要有利于己,胡惟庸也设法把他们拉入自己的阵营。

高邮人汪广洋在胡惟庸升为左丞相的同时,也恢复了右丞相的官职,位居胡惟庸之下。胡惟庸对他非常重视,极力拉拢,最终结为同党。

湖广茶陵人陈宁,主动依附胡惟庸,得升御史中丞,后升任右御史大夫、左御史大夫,成为了胡党核心骨干。

同在御史台共事的中丞涂节,就是被陈宁拉入伙的。

对于不肯附己的非淮西人,胡惟庸则极力加以排挤和打击。

江西金溪人吴伯宗洪武四年廷试第一,中进士,朱元璋特赐袍笏,授礼部员外郎。胡惟庸对他拉拢不得,便找借口将之谪居凤阳。

胡惟庸的政治党派日益壮大,就越加骄横跋扈了。

他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先于朱元璋之前阅内外诸司奏章,凡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各地喜好钻营、热衷仕进之徒与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送金帛、名马、玩物不可胜数。

不用说,胡惟庸行为已经突破了当时礼法制度的底线。

本来,朱元璋也有着浓厚的乡土观念,他主要依靠淮西将臣打下了江山,还想依靠淮西将臣治天下。

但是,理政日久,他的观念发生了转变,觉得治天下还须用天下人,开始从倚重淮西乡党逐步转向任用五湖四海之能士。

另外,朱元璋从元亡的教训中,深感臣下权力太大,会导致元末“宰相专权”、“臣操威福”的局面重演,于是思谋改革国家机构,以便扩张皇权,强化专制集权。

洪武九年六月开始,朱元璋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和削弱中书省的权力。当年闰九月,令取消中书省的平章政事和参知政事。

十一年三月,又下令地方奏事不用经过中书省,彻底切断中书省与中央六部和地方诸司的联系,使中书省变成一个空架子。

不难看出,下一步便是撤销中书省了。

按理说,在“家天下”时代,整个大明王朝都是属于朱元璋的,朱元璋爱这么玩那也无可厚非。

但胡惟庸接受不了。

胡惟庸认为,一旦中书省被撤销,丞相的官职也将被废除,则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切也就都将尽付东流。

这种情况下,他开始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人密谋造反。

他除了让陆仲亨、费聚在外地召集军马等候命令,还让都督毛骧密结亡命之徒。问题最严重的是,他还陈宁一起将大都督府掌管的军队册籍弄到中书省查阅,为调动军队做准备。

但是,胡惟庸的阴谋在紧锣密鼓的过程中出了差漏:洪武十二年九月,占城使臣阳须文旦入明朝贡,中书省未及时引见,被值门内使告发。

朱元璋通过查处此事,发现了胡惟庸谋反阴谋,于是大兴党狱,将之一网打尽,加强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可以说,胡惟庸党案是明初皇权与相权矛盾冲突的产物,不论是朱元璋还是张元璋、李元璋,对于胡惟庸党伙,都只能是杀无赦,而不可能别的选择。

更多文章

  • 海兰珠和大玉儿是什么关系(历史上这两个是一个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海兰珠和大玉儿是什么关系

    电视剧中大玉儿是指孝庄皇太后布木布泰,刁蛮任性善妒的小玉儿则是多尔衮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皇太后和海兰珠都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福亲王莽古斯的孙女、忠亲王宰桑的女儿。多尔衮大福晋是莽古斯弟弟贝勒明安的孙女、桑噶尔寨的女儿、也是孝庄皇太后和海兰珠的堂姐妹,她们三个是一家人。科尔沁是与满清结盟的第一个蒙古部

  • 罗贯中施耐庵的关系(相传罗贯中是施耐庵的老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罗贯中施耐庵的关系

    爱好文学的人都知道,施耐庵《水浒传》的作者,罗贯中是《三国演义》作者,这两部小说都属于中国四大名著,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但是你们知道施耐庵和罗贯中之间有什么关系么?当然不是仅仅都是四大名著的作者的关系而已。施耐庵与罗贯中“同事”关系施耐庵与罗贯中曾同在一个老板下打过工,就是都参加过张士诚的起义,

  • 琅琊榜太奶奶和林殊什么关系(太奶奶怎么认出林殊)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琅琊榜太奶奶和林殊什么关系

    《琅琊榜》中若说到剧中强大或是睿智的男人们,可以举出许许多多的例子,因为在这个世界里,有着太多的智谋高绝的文士,有着太多的武艺高强的剑客豪侠,也有着许许多多地位高贵的世家宗主!然而在这个由多数男人来博弈的棋盘里,地位最高身份最尊贵的却是一个女人!准确的说,是一位老人!她就是整个大梁国中,单单说身份最

  • 恭亲王与慈禧什么关系(恭亲王与慈禧太后有爱情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恭亲王与慈禧什么关系

    1832年清朝还沉浸在盛世的余晖之中,这一年在紫禁城中诞生了一个男婴,这个男婴就是以后的恭亲王奕䜣。奕䜣作为道光帝的第六子,自小就天资聪慧(外号鬼子六),道光很宠爱他。奕䜣出生三年后,在锡拉胡同一座平淡无奇的院落中诞生了一个女婴,取名叶赫那拉杏贞,这个女婴正是日后的慈禧太后。奕䜣是皇室贵胄,杏贞的父

  • 比宰相大一级是什么官职(宰相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比宰相大一级是什么官

    古代的官职有很多,但估计很多朋友都对昊童标题中提到的那三个很纳闷,宰相,丞相,相国是同一个职位吗?如果是为什么名字不一样,如果不是,那他们又各自代表了什么?如果有同样疑虑的老哥可以可以稍微的屏幕往下滑点,因为答案就在下面。不过在这儿昊童可以先说一点,那就是它们3个肯定不是同一个职位(官职),而且相差

  • 孙少平最后和谁在一起了(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最后娶了谁)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少平最后和谁在一起了

    路遥在代表作《平凡的世界》里,塑造了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敢爱敢恨的青年形象,这个青年就是孙少平。他是主人公,其形象深入人心,至今激励着许多青年以饱满的激情,追逐自己的梦想。孙少平是农民的儿子,性格很复杂,勤劳、善良、坚韧、勇敢、踏实、自卑、敏感、小气的性格,在他身上兼而有之。他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

  • 明朝朱允炆为什么会败给朱棣(为啥朱棣成功推翻朱允炆)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允炆为什么会败给朱棣

    01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中国最后一个汉帝国就此拉开序幕,为了巩固帝国的根基,反正王权颠覆,特别是在皇太子病逝之后,朱元璋铲除了一个又一个功勋元老,并将兵权封地分于儿子,借此拱卫帝国。整个大明帝国在朱元璋的布置中,表面显得固若金汤。1398年,在位31年的朱元璋病故于南京,同年年仅21

  • 意境最美的宋词有哪些(意境唯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意境最美的宋词

    他14岁中进士,有“神童”之称。他被称为“太平宰相”,享一世殊荣。他和儿子在宋词史上留下厚重一笔。他是晏殊。晏殊是北宋词坛大家,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在词中,晏殊还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与人生体悟,具有士大夫的气质,可谓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过渡者。晏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改革内容及影响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几千年民族融合的历史形成的。华夏族是中华民族的主干,汉族的前身,由黄帝炎帝部落发展而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民族融合就开始了。秦汉时期对匈奴的战争、和亲政策以及西域政权的归附,都有利于民族融合。西汉时期,中华民族的主干----汉族形成。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渠道有:通婚、交

  • 刘伯温和诸葛亮哪个更厉害(两人什么关系,谁更胜一筹)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伯温和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同样是一名十分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两个人都是十分聪明的人,古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