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建文帝下落基本确定(建文帝朱允炆下落终于找到了)

建文帝下落基本确定(建文帝朱允炆下落终于找到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016 更新时间:2024/1/24 17:27:48

朱棣是一口咬定建文帝死了的,并立刻安排了隆重的葬礼,朱棣不会傻到宣称建文帝失踪。一旦宣称失踪,那么对朱棣可以说是后患无穷。

比如后来的“朱三太子”,据统计,从清朝成立之初的七八十年时间里,就前前后后冒出十几个“朱三太子”带人跟清朝干架,杀了一个,又冒出一个,这“朱三太子”不但会分身大法和起死回生之术。

似乎寿命也很长,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一直奋斗在反清第一线,搅的清朝不得安宁。所以,朱棣如果宣称失踪,那么今天这里冒出来个建文帝号召勤王,明天那里冒出来个朱允炆呼吁铲除燕贼,那朱棣岂不是麻烦不断?

再者,如果宣称建文帝失踪,朱棣称帝合法性就不存在了,虽然国不能一日无君,但是皇帝只是失踪了,又没死了。你最多先做个摄政王或者并肩王,然后全国寻找皇帝,找回来后把皇位还给他。

此事说来话长,我根据平时搜集的资料来分析一下,胡濙和郑和就不说了《明朝那些事儿》已经有所交代,朱棣派出一明一暗两条线去寻找建文帝,明线为郑和下西洋,暗线是胡濙找张邋遢(张三丰)为名。

而根据逼乎的逼格,提胡濙和郑和有损逼格,因为《明朝那些事儿》在知乎只是入门级的。所以我来说说比较冷门的事。

至于建文帝死没死,其实现在这是个谜。我十几岁时第一次注意这段历史,简单查了一下后觉得建文帝是逃出去当和尚了。

等到我二十多岁时,我觉得建文帝其实是真正自焚了。而到现在,我又觉得建文帝是逃出去了。当年的史记肯定会受到朱棣和朱棣子孙的影响,但是我们还可以从正常的史记中发现蛛丝马迹。

根据明文历史记载,朱棣进城时,乱成一锅粥,以徐达的大儿子徐辉祖为首的将领们还带人和朱棣的军队展开巷战,朱棣攻入城中后将人马大致分为四批。

第一批去监狱释放他的弟弟们(周王,齐王等三四个王,都被建文帝关在监狱),第二批派去“保护”建文帝,第三批(实力最强的一批)去镇压徐辉祖这些“奸臣”,第四批跟随朱棣作为后备团。

周王他们早就听说四哥带人跟皇帝干架,这几个王爷在监狱又惊又怕,既盼望朱棣获胜,又怕建文帝提前杀了他们。

朱棣的手下将领赶到监狱时,这几个王爷听到杀声震天,以为是建文帝派人来弄死自己,吓得面无人色。当得知朱棣已打进城来,派人来解救自己时才喜极若狂。

周王他们很快随燕兵见到朱棣,朱棣和几个王爷抱头痛哭一番后,掺着周王的手一同登上城楼,刚上城楼就远远看到宫中起火。朱棣大吃一惊,急忙又加派人手去灭火。

等大火扑灭后,手下将领从火堆里拽出两具尸体,说是建文帝和皇后的。虽然当时这两具尸体已经烧的跟黑木桩子差不多了。

但是朱棣立刻一眼就认定这是他的好侄儿,并扑上去大哭,抱着尸体连哭带叫的开始号丧:“你这个傻侄子,我是来帮你清除奸臣的,你咋就自焚了啊”。

朱棣急匆匆的举办了建文帝的葬礼,与姚广孝商量想立刻称帝,因为朱棣手下将领多次报告,自燕兵进城后的几天里,商铺关门,物价飞涨,官员逃命,百姓苦不堪言,京城乱成一团,大家纷纷要求朱棣立刻登基收拾乱局。

结果第一批,朱棣手下的靖难将领们来劝进,朱棣不允许,第二批朱棣的弟弟们各个王爷也来劝进,朱棣还是不允,第三批建文帝的旧臣也来劝进,朱棣又不允。

最后百姓的代表,乡绅地保都联名劝进了,请求朱棣赶快登基,再这样下去百姓们就无法生活了,请求朱棣以苍生社稷为重赶紧称帝。

古代皇帝登基,正常流程是“三推让”,于是朱棣经过了几次劝进后只好勉为其难的登基称帝。

朱棣登基后四处贴榜和给周边各国发诏书,表示建文帝被奸臣逼的自焚而死,自己被众人拥戴,几次推脱不得,只得勉为其难的做了皇帝,你们赶紧过来朝拜我朱老四!

其实,我觉得有很大可能建文帝是逃出去了,当时城中一片大乱,混乱之中建文帝还是有机会逃出去的。

有两个史书中的蛛丝马迹,一是史书明文记载的建庶人,建文帝之子,朱棣造反成功后,将建文帝的儿子(当时为一岁婴儿)废为庶人,并关了起来,却始终没杀。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件事——驸马之死。朱棣造反时,驸马梅殷(宁国公主的老公,朱棣的妹夫,建文帝亲姑夫)一直辅助建文帝跟朱棣做对。

而朱棣造反成功当了皇帝后,为了显示自己宽广的心胸,表示既往不咎,让这个妹夫来效忠自己,但是梅殷始终爱答不理,惹的朱棣一肚子火。

有一天两个锦衣卫去找梅殷说点事,两个锦衣卫陪同驸马走到半道上过河时,由于人多太拥挤(三人),驸马一不小心掉到河里淹死了。

按说驸马淹死了这么大的事,应该早就吵翻天了,但是不知为何,也没人过问此事,这俩家伙回去后还很快升了官!驸马不见后,宁国公主东奔西跑,一直找了一个多月老公,才知道老公已经死了。

于是公主跑到朱棣跟前,抱着朱棣的腿大哭,边哭边说,皇兄你答应我们一家平安的,驸马咋就死了?

看来公主也不傻,知道老公淹死后不是伤心的举办葬礼,而是跑去跟朱棣哭闹质问。朱棣立刻露出惊讶的表情,表示说自己不清楚咋回事,待我去查一查。

过了几天朱棣告诉公主,说一切都清楚了,你那天来找我哭闹,我决定开始调查,谁知道我还没查呢,就有人向我举报。

原来这都是那俩混蛋锦衣卫和你老公平时有仇,把你老公扔河里淹死了。而我对此事一概不知,不过妹妹你别伤心,我这就下旨宰了这俩家伙。

这俩哥们儿死时一个劲儿的喊冤大叫大嚷:“奉上命为之,奈何杀臣?”,不过没喊几句就被几个彪形大汉抡铁锤砸烂了满嘴牙齿和下颌,再也喊不出话来,紧接着就被拉出去剁了脑袋瓜子!

从朱棣杀驸马来看,朱棣这人面子是必须要的,但是对自己有威胁的人也是毫不留情的除掉。朱棣敢跟皇帝侄子对着干,自然敢杀驸马。

然而他为什么不杀建文帝的儿子建庶人呢?要知道建文帝的儿子血统和名分都对朱棣的皇位正统性不容,而杀死这个婴儿易如反掌,杀了以后一了百了,以朱棣的性格是绝对会斩尽杀绝的。

如果顾忌面子的话,就说建庶人在监狱病死了,或者说吃饭呛死了,听狱卒讲笑话笑死了,锻炼身体累死了等等各种死法,总有一款适合他。

最多说狱卒照顾不周,再砍几个狱卒糊弄一下世人很容易。但是朱棣始终没杀建庶人,那么可能性只有一个——朱棣知道建文帝没死,将他儿子关起来当人质。

来逼迫建文帝“自首”,即使不自首也起个警告作用,警告建文帝在外老老实实隐姓埋名,你敢号召勤王,我就干掉你儿子!

另一个明文记载的证据是,明英宗(实在对不起这个英字)朱祁镇,朱棣儿子的孙子,叫朱棣老爷爷。朱棣是第三个皇帝,他是第六个,听着辈分间隔很大,实际上朱祁镇当皇帝时,朱棣才死了11年。

他爷爷和老爹一共干了十一年。他当了皇帝后,下令寻找建文帝,要知道他登基时离朱棣死去没多久,这证明当时不管在皇帝和民间都是不相信建文帝自焚而死的。

不然就不会下令寻找了,后来倒是有个老和尚想冒名顶替,说自己是建文帝,朱祁镇下令招进宫,这些都是光明正大进行的,并没有遮遮掩掩,史书可以查到。

老和尚进宫后说自己90岁了,按照建文帝岁数推算应该60岁,岁数对不上,相差30年,看来老和尚胆子虽大,智商明显不足,冒充别人,连岁数都不查一下,这岁数差的也太离谱了

!真是老寿星吃砒霜——活的不耐烦了。结果老和尚冒充皇帝,罪名不小,直接被咔嚓一声剁了脑袋。

建文帝失踪到我们现在已经几百年,现在的人想找证据是不可能的,只能推断。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建文帝没有死也是根据这个原因。

朱祁镇君臣离建文帝失踪没多少年就下令寻找,说明当时的君臣对建文帝没自焚而死是有一定的证据的。

后来朱祁镇觉得自己的老爷爷朱棣经常御驾亲征跟人干架,得了个“永乐大帝”的称号,很是威风。觉得我何不也学学祖宗,带人出去削瓦剌几次,事后弄个“正统大帝”的称号,岂不威风。

于是朱祁镇带人去和也先干架,结果——栽了,不但没弄到“正统大帝”的名号,还差点整出个“也先大帝”。

朱祁镇被也先关了两年又放了回来,又被亲弟弟囚禁几年后才又夺回了皇位,这位十分窝囊的英宗可能是感觉到被囚禁的滋味不好受,于是下令释放了建庶人,他婴儿时期就被关押。

放出来时已经五十岁左右了,几乎是一生都在监狱度过,出来后连牛马畜生都没见过,跟个傻子差不多,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朱祁镇还给他封了爵位,并派了二三十个太监宫女伺候着,建庶人疯疯癫癫的吃了几年朝廷俸禄后就挂了。

从朱祁镇释放建文帝的儿子并派人照顾来看,他下令寻找建文帝并不是逢场作戏,而是真心的想找到建文帝……,这也证明他清楚建文帝没有死!

所以,根据朱棣和其后代的种种行为来看,建文帝应该是逃出去了,这一点朱棣及其子孙还有君臣心里都清楚。建文帝一直到死也没露面,至于是不是当和尚了,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更多文章

  • 朱标镇得住朱棣吗(历史上朱标如果不死朱棣敢称帝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朱标镇得住朱棣吗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之名起兵反抗,史称“靖难之役”。对于靖难之役的历史背景笔者这里不多加介绍,只要对明史有一定了解的,应该对此都不陌生。这里主要是想探讨一下,如果当时的皇帝是朱标而非建文帝,那么朱棣是否会起兵反抗,成功率又有多大?首先需要声明一下,这是笔者自己的推测,

  • 沙僧的九个骷髅头是谁(沙和尚脖子上为什么要挂9颗骷髅头)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沙僧的九个骷髅头是谁

    (蜗牛看西游第5403期)文/蜗牛取经师兄弟们似乎都喜欢做一件事情,他们热衷于藏东西,蜗牛在往期的文章中解释过,猪八戒就是藏东西的高手,观众只看到八戒手中的九齿钉耙,却不知道他的腰间还曾别了一把弯弓,可是,取经14年,他愣是没拿出来过。八戒是藏东西的一把好手,身为师弟的沙僧又能差到哪里去,这只妖怪竟

  • 东晋是谁建立的(东晋都城在哪,是个怎样的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东晋是谁建立的

    东晋:东晋(317年-420年),11帝,立国103年。定都城:建康(南京)人口:1746万(五世纪初)面积:302万平方公里(417年)。西晋灭亡,宗室司马睿,南迁建立政权,史称东晋。此外,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

  • 民国三大女流氓(民国时期名震天下的女流氓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民国三大女流氓

    在民国的时候因为新的思想的不断涌入,人们也开始逐渐吸收并被其影响,进而女性的地位也得到了不少的提高,出现了不少特殊的女性人才。在民国时期就有三个女人,她们像男性一样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黑白两道都有着很强的后台,还被称为民国时期“三大女流氓”。当然能够获得这样称号的不是常人,个个长相貌美的她们,身上又

  • 刘彻一生最爱的女人(汉武帝最喜欢的女子有卫子夫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彻一生最爱的女人

    提起中国古代的帝王,有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说法,其中汉武帝刘彻不仅雄才大略,他统治时期的大汉帝国跟远在欧洲的罗马帝国堪称双峰对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两个国家。而且汉武帝本人也英俊潇洒、风流倜傥,颜值在历代帝王当中绝对是杠杠的,他的感情生活就像当今的综艺节目一样多姿多彩,像连续剧一样波澜起伏

  • 没有冉闵汉族会灭亡吗(历史上汉族差点被灭族)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没有冉闵汉族会灭亡吗

    要说这个民族英雄啊,在近代史之中那是不计其数,我们心中的民族英雄,那就是一个能拯救国家与危难之中的的英雄。今天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英雄啊,就是他,拯救了汉族这个种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胡人开始崛起的时候,那个时候已经是西晋政治集团软弱黑暗的时期,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为主开始扰乱侵犯

  • 蒙古人为什么恨忽必烈(为什么说忽必烈是蒙古的罪人)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蒙古人为什么恨忽必烈

    在公元13世纪的时候,东方的草原上兴起了一支强悍的军事力量——蒙古大军。他们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从蒙古草原一直打到了多瑙河畔,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这也是世界历史上,人类最接近于统一的时期。开创了这个成就的,就是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子孙们。在蒙古人心中,成吉思汗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对于成吉思汗的

  • 过去举人相当于什么学历(举人在现代是什么学位水平)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举人相当于什么学历

    如今社会看重学历,实际上古人也是有学历之说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书生寒窗十年去参加科考,就是为了有朝一日高中,能够成功入仕,有份好工作。秀才是科举考试的第一扇门,成了秀才就说明你已经真正走上了科举之路。在成为秀才之前还有两轮考试。最初开始学习的时候,称作生童,也就相当于如今的小学生,生童平时学习四书

  • 伍子胥掘墓鞭尸是真的吗(为父兄报仇掘墓故事的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伍子胥掘墓鞭尸

    最近翻阅《春秋谷梁传》,在其中记载了:“庚辰,吴入楚。日入,易无楚也。易无楚者,坏宗庙,徙陈器,挞平王之墓。”这样一句话,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历史问题——伍子胥到底有没有掘墓鞭尸楚平王呢?众所周知,伍子胥为了报仇雪恨,掘了楚平王的陵墓并将其尸体挖了出来用鞭子抽打解恨。足足抽了三百下,由此还产生了“鞭尸三

  • 学易经的最佳年龄(现代什么样的人适合学易经)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学易经的最佳年龄

    “易经”乃群经之首,是阐述天地万物变化的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哲学。我们都知道易经有《周易》,其实还有《连山》《归藏》两个版本,可惜后两个都已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太高深、太玄乎,一般人根本搞不明白,因为“易经”早期是用来作“卜筮”的,即对未来发展的预测,然后总结出规律。这些“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