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东汉如何走向灭亡(东汉末年是因为什么分了三国)

东汉如何走向灭亡(东汉末年是因为什么分了三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036 更新时间:2023/12/21 21:04:00

爆发于公元184年的黄巾之乱,几乎在所有三国爱好者眼里都是乱世开始的象征。

毕竟不管是在三国正史还是演义话本的描述中,汉末三国时代那些名噪一时的诸侯们基本上都是从讨伐黄巾军这条道路开始起家的。

黄巾军之乱对于三国历史的意义其实有点像RPG游戏中出了新手村后面对的第一个BOSS一样。

但实际上如果我们认真去研究和分析汉末历史的发展进程,就不难发现其实黄巾之乱对于历史的影响远没有很多人想象那么巨大。

甚至可以说黄巾之乱根本就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历史事件,就其对所发生朝的重要程度来说,远不能跟唐末的黄巢之乱和清末的太平天国起义相比。

首先,黄巾之乱持续的时间太短,根本不足以彻底影响东汉王朝的政治体系和权力划分。

黄巾之乱爆发的时间具体时间是在公元184年的2月份,原本定的起义时间是3月,但是因为起义内部的叛徒唐周告密,所以起义提前了1个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发动黄巾之乱的黄巾军多半是没有彻底准备好就被迫起事。

而黄巾之乱被彻底平定,也就是指挥者张角兄弟的仅存者张宝被斩杀是在同一年的11月,前后持续了不到一年时间。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即使爆发的时候已经是所在王朝的最晚期,但是需要面对的敌人也是一个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庞然大物。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要想彻底打垮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需要的是相对持久且富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不断打击。

很显然黄巾之乱并没有做到这点,它的持续时间太短,在尚未彻底动摇统治阶层的合法性时就已经宣告结束,没有动摇东汉王朝的根基,破坏其合法性更是无从谈起。

不仅破坏不了,自身的旋起旋灭反而从反向证明了东汉王朝合法性的牢不可破,看成友军送人头行为。

其次,黄巾之乱参与者的素质过于低下,也不具备建立起与东汉王朝相抗衡的有效政权的能力。

今天,我们如果去阅读《三国志》一类的正史,不难发现记载黄巾之乱的篇章中对黄巾军的纪律性和秩序性评价都几近贬低之能事。

从这些记载中完全看不到黄巾军有任何建立成型政治体系的能力。

当然也可能会有人提出异议,这些记载都是封建士大夫和文人的记载,这些人天生就对黄巾军有一种仇视感,不可能有正面评价,是戴了有色眼镜嘛。

但另一点似乎无法解释,那就是终汉末三国历史,没有一个有所作为或是堪称一流的人才出身于黄巾势力,不仅政治上没有,连军事上都找不到。

要知道如果一个人真的有所作为,成为青史留名的人物,无论其早年历史多么不堪,历史书或是民间私修的书籍都会隐约提到一笔,这不存在什么封建知识分子的偏见,只是客观叙述事实而已。

但这也无法找到,又说明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黄巾势力自始至终就没有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甚至中层知识分子都很少加入其中,这些人饱读诗书,不可能看不到东汉王朝的惨淡前景。

但即使如此都没有加入黄巾军,也就证明他们认为黄巾军连这个腐朽的东汉王朝都无法相比,并不是有希望的挑战者。所以自然也就能推断出,如此拉胯的黄巾起义,对东汉王朝的统治其实根本谈不上什么致命影响和重大打击。

由此可知,黄巾起义对东汉王朝的直接影响并没有很多人预料的这么巨大。

一定要说它只是证明了东汉王朝开始走向滑坡之路,国家统御能力出现了很大问题,阶级矛盾变得尖锐,由此才产生了这场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

而它被镇压下去后,如果说统治东汉王朝的汉灵帝能够改弦易辙,采取更加有效和较为怀柔的统治,东汉王朝的局势完全可以向着比较好的局面发展,至少也能给帝国续几年命。

可惜的是黄巾之乱被镇压后带来的一连串内部斗争,加上汉灵帝在继承人问题上的昏庸无能,这些才是东汉王朝最终的覆灭、中华大地走入新乱世的根本原因。

更多文章

  • 冥婚是什么意思呀(冥婚习俗在现实生活中有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冥婚是什么意思呀

    何为陋习?陋习往往自古以来就明令禁止,却因为老百姓朴素的心愿而得以存活至今。希望不再有这样的交易,是赤裸裸地将女性的身体与灵魂,放在价格的天平上。王鲁彦的小说《菊英的出嫁》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惨烈的故事,自己十年未见的女儿菊英要出嫁了,正是十七八岁花开的年纪,也是该出嫁了。恰好有媒人来给另一户家的儿子

  • 最后的晚餐恐怖之处在哪些(画中惊现一只手和一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最后的晚餐恐怖之处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所作,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画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等形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据《新约圣经·马可福音》记载: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预谋在夜间逮捕他,但是无人带路,计划很难实行。这时候

  • 五胡乱华为什么不让说起提及(五胡乱华真实情况多惨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五胡乱华为什么不让说

    有人在分析五胡乱华起因时,都怪曹操做的一件事,是他将胡人迁入中原。这有点像在分析满人入关一般,全怪吴三桂。其实,客观来说,五胡乱华应是一种穷年累月的必然结果。这种说法也许会让人不太舒服,但对比看看晚清,历史从不撒谎。其实,战争从来拼的都是国力。虽然,魏晋流传至今的很多文学作品,让人读后真的会齿颊生香

  • 杜预为什么能进文庙和武庙(同时入选文庙武庙的人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杜预为什么能进文庙和武庙

    在明成祖朱棣把诸葛亮请进文庙之前,杜预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牛人。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杜预。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包括“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

  • 50岁生日叫什么寿(多少岁过生日才称为大寿)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50岁生日叫什么寿

    过去农村一些俗语,没有什么孤僻字,也没有之乎者也,浅显易懂,都是平时人们的口头语言。一些俗语加入了数字后,因时代不同,语境不也不同了,过去农村人能听懂,现在的人要完全弄懂,就有一定的难度,有的人甚至会猜谜语一样。“人生活过六十春,两大喜事五大生”这条农村俗语就是这种类型的俗语。“六十春”不难懂,旧时

  • 东汉灭亡的根本原因并说明理由(东汉王朝衰败的直接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汉灭亡的根本原因

    公元25年,赤眉军拥立汉朝后裔刘盆子为帝,史称建世帝。同月二十二己未日,刘秀在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即位称帝,国号仍为“汉”,史称汉世祖光武帝,改元建武。自此,中国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出现了,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历史上东汉的存在感一直很弱,人们总是说东汉是西汉的延续,又或者说东汉是三国的前戏,原

  • 十六国最后被谁统一了(五胡十六国是谁结束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十六国最后被谁统一了

    五胡十六国时期,天下大乱。西晋统一的局面被打破,不少北方士族选择衣冠南渡,在南方建立了东晋王朝。至于北方,则先后建立了20多个割据政权。这些割据政权,主要由5大胡人体系组成,他们分别是:匈奴、羌族、鲜卑、氐族、羯族。这里面最活跃的,应该就是鲜卑了。因为鲜卑内部,还分为慕容氏、拓跋氏、段氏、宇文氏等各

  • 历史上令妃死后很惨(历史上令妃的真正死因有多惨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令妃死后很惨

    乾隆宠爱令妃这不光在历史中有记载,就算是后世的我们在电视剧中也常可以看到关于乾隆和令妃恩爱的镜头。令妃的出身虽然不高,但是实打实的得到了乾隆的爱。包括令妃死后,乾隆也依旧为令妃作诗数首。乾隆在《令懿皇贵妃挽诗》中就曾经对去世的令妃表示过深深的怀念''强收悲泪为欢喜,仰体慈帏度念谆。''足以见得乾隆确

  • 有没有梁朝这个朝代(中国历史上的梁朝是哪个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有没有梁朝这个朝代

    萧衍,他是开国皇帝,也是灭国之君。萧衍是少年英才,小时候非常的聪明,出生在464年,南北时期梁朝的创建者。在位年限是502年-549年,出身是兰陵萧氏,是西汉时期相国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梁朝因为他而创立,也因为他灭亡。萧衍一生中三次造反,其中四次出家,但最终都还俗,非常喜爱下棋。在面对女儿和兄弟要联

  • 古代嫡出和庶出的区别(嫡出和庶出地位区别为什么那么大)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嫡出和庶出的区别

    贾代儒是宁国公贾演的亲儿子,他与贾代化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所不同地是贾代化是贾演的嫡长子(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而贾代儒只是小妾或丫鬟生的庶子,正是这样的不同,决定了贾代儒与贾代化天壤之别的命运。贾代儒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人生的三大不幸他都遇到了。晚年守着个孙子贾瑞过日子,可这贾瑞是个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