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无为而治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道家的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道家的无为而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582 更新时间:2023/12/24 4:51:14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出自《道德经》第三章。意思是,使百姓无奸巧之心,无非分之想,内心纯净淡泊,使那些争名夺利的“智巧”之人不敢为非作歹。

所以圣人治世,按照“无为”的原则来做事,那么天下也就没有什么治理不好的了。

曾仕强先生解读

常使民无知无欲。“无知”,就是没有争名夺利的心智;“无欲”,就是不要有贪念。

尤其是对小孩子,基本生活需求要满足他,其他的不给,不能什么都要满足。总是说“没有办法,小孩要;没有办法,隔壁有……”这样算什么父母?最后谁倒霉,自己倒霉。

无知无欲”,意思是说,你过正常的生活,不要跟人家比,你跟人家比干什么?你一定要想办法整人家,要想办法超越人家,这都不需要的事情。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不敢为”的意思是不敢胡作乱为,使那些有聪明才智的人,不敢胡作乱为。

现在的社会鼓励大家有聪明才智,要创造,强调要先有作为,做错了再说;还鼓励你要做,要你表现得跟别人不一样。也有很多人都是不敢为,其实不敢为才是高明的。

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是第三章的结论。不逞能,表示自己比别人懂得多,不表示自己很会用人才,这就是无为。

我知道这个好那个不好,显示我有判断力,我有什么欲望就显示出来,让大家来满足我,这些都是乱源。能够把这些乱源消减掉,你就无不治,无论去管什么,你都会管得好好的。

傅佩荣先生解读

01无知无欲

有人误会老子,说圣人要让老百姓“无知无欲”,这是搞愚民政策,就是让老百姓不要有知识,也不要有欲望,让老百姓变得很愚蠢。

要分辨这样做是目的,还是手段?目的是为了要避免让老百姓陷入竞争、窃盗、混乱等等更大的困境,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而手段就是老百姓所知的东西越单纯越好,因为“知”一定带来“欲”。

02“知”有三个层次

与“无知无欲”相对的是“有知有欲”。人有理性,自然会想要知道。但请问:你知道的是什么?如果你有正确的“知”,就会有正确的“欲”。

你怎么判断“知”正不正确呢?老子的“知”有三个层次:一是把认知当作区分,二是把认知当作避难,三是把认知当作明。

一般人的认知都是在“区分”的层次,区分可以让人过得安全,但是相对的就会出现各种欲望,知道什么更好,就去追求了。

就像前面讲的:你说谁比较杰出,我就要他效法,与别人竞争;你说什么是难得的东西,那我就要去争取。如果人的认知有偏差,欲望当然是偏差的

认知的第二个层次,叫做“避难”,避开灾难。有的人见多识广,知道某些情况开始不错,后面就会有后患。那怎么办?他就先收敛自己、节制自己来避开某些灾难。

有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树木也许不能选择自己要长得如何,但人可以选择。

认知的第三个层次,就是要悟道,这个时候认知称作“启明”,这个“明”就是光明的明。悟道了,好像心灵之眼忽然张开。悟道之后,看待许多事情就完全不同。

我们可以学习反省自己,让心思与欲望稍微单纯一点,减少一点?正如西方近代哲学家笛卡尔说的,“让我的欲望不要超过我的能力范围”,就会少了很多困扰。

03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让那些明智的人不敢轻举妄动,为什么?自作聪明的人轻举妄动,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因为百姓没有各种偏差的“知”与偏差的“欲”,也就是进入一种无知无欲的状态;那你聪明人再怎么做,是无法煽动百姓来达成你个人欲望的。

04为无为,则无不治

”由此可见,老子的目的,是要用圣人这位悟道的统治者来妥善治理百姓。一般说老子的“无为而治”就来自此处。无为而治,表面上是无心的,没有刻意做任何事,结果什么都做好了,社会也上轨道了。

05老子的“无为而治”,与孔子在《论语》里面所说的“无为而治者,就是舜吧”意思不一样的。

儒家的无为而治是因为肯定人性向善,所以统治者只要行善,老百姓自然跟着你走,你不用刻意做任何事。道家的无为而治先不牵涉到德行,而是一种深刻的智慧。

就是我不刻意做任何事,结果任何事按照它自然的趋势,自己就做成了。

06老子的思考方式是春秋时代末期客观的现象。

那时天下混乱,老百姓互相争胜,偷窃抢夺,人心复杂混乱。这种情况怎么办呢?需要圣人来治理。

圣人治理百姓的时候,表面上看好像有一点消极,让老百姓无知无欲,就是吃饱喝足,身强体壮,心思单纯,欲望薄弱;圣人的目的是希望把天下治好。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五代十国时期有多少位帝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那么一个时期,只要胆子大,有创业想法,就有可能搏出一片天地,甚至成为一国之君,威武天下。这是一个纷乱无比的时代,对劳苦大众而言,是血与泪;对那些冲动的青年们来说,又不失为好时机。所谓乱世出英雄,抓住机会也许就能创业成功,出人头地。这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乱之五代十国。在这个特殊时期

  • 欧盟与北约有什么区别与关系(什么是北约什么是欧盟)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欧盟与北约有什么区别

    俄乌冲突相关人员发言中,发现很多人没弄懂北约和欧盟是两个概念北约是军事联盟,有较强的组织结构,主要领导国是美国,英国的话语权也有点。北约的目标是抵抗和粉碎前苏联的钢铁洪流。加入北约,一国的国防要承担北约的义务,尤其是军事信息共享和行动配合。欧盟要晚得多,差不多是苏联解体时成立的,主要领导国的德法

  • 真实的关羽是个什么样的人(三国里的关羽的人物形象)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羽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我们以往的印象里面,关羽的形象一直都是高大威猛的,给人一种正义的感觉,满面红颜,给人一种震撼。所以现在很多的人都将关羽给供奉起来,给他烧香。以表示自己对他的尊敬。在影视剧里面,从桃园三结义里面,我们看到了关羽对待兄弟的仗义。关羽在开始跟随刘备的时候,为了证明刘备的实力,不惜自己上场,最后也是温酒斩

  • 赵德芳是赵匡胤的什么关系(赵匡胤儿子赵德芳是谁所生)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德芳是赵匡胤的什么

    宋太祖赵匡胤死的时候只有五十岁,当时他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年。长子德昭当时25岁,次子德芳当时十七岁。但直到宋太祖死时,两个儿子还都没有封王,反而是太祖的两个弟弟赵光义和赵光美都已封王。因为太祖是突然暴崩而亡,而且当时才五十岁,应该是事先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结果,所以生前没有立太子,也没有看出来想以谁为

  • 赵匡胤与花蕊夫人最后怎么样了(赵匡胤喜欢花蕊夫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匡胤与花蕊夫人最后怎么样了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剗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为奴出来难,教君恣意伶。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小名香孩儿。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

  • 三国演义夷陵之战双方兵力对比(史料上双方各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夷陵之战双方兵力

    夷陵之战是刘备由盛转衰的节点,本文不讨论孰是孰非,孰强孰弱,只是简单分析一下,夷陵之战刘备究竟有多少人?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备起大军七十万讨伐东吴,连营七百里……最后被陆逊一把火烧个精光。那么,刘备真的有这么多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从道理上来讲,刘备真的有七十万大军,连营七百里,陆逊就算要火

  • 冉闵为何上不了历史书(冉闵灭五胡乱华拯救了华夏)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冉闵为何上不了历史书五胡乱华

    冉闵,这是一个历史书不愿记载,教科书不愿意承载的人物。这个如今在网络中被冠以“冉闵大帝”,五胡乱华之时,拯救汉族于危难之际的救世主,却有着极度讽刺的出生。胡人政党后赵明帝石勒击败了冉闵他老爹冉良,拘押之后命石虎收他为养子,冉闵自然成了石虎的干孙子。胡人生存环境恶劣,茹毛饮血。在险恶的生存环境里,人势

  • 海盗是哪个国家的人(加勒比海盗出身的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海盗是哪个国家的人

    2019年底,涛哥我曾去东非的坦桑尼亚钓过鱼,当时就有人问我:在海上有没有遇到过索马里海盗?我说没有啊,然后翻了翻地图,发现我钓鱼那地儿还真是离着索马里不远:红色区域为索马里海盗活动区域,蓝色五角星是我钓鱼的地方索马里海盗在十几年前,到底凶悍到啥程度呢?又干成了哪些大买卖呢?首先,大家目测这

  • 东汉如何走向灭亡(东汉末年是因为什么分了三国)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汉如何走向灭亡

    爆发于公元184年的黄巾之乱,几乎在所有三国爱好者眼里都是乱世开始的象征。毕竟不管是在三国正史还是演义话本的描述中,汉末三国时代那些名噪一时的诸侯们基本上都是从讨伐黄巾军这条道路开始起家的。黄巾军之乱对于三国历史的意义其实有点像RPG游戏中出了新手村后面对的第一个BOSS一样。但实际上如果我们认真去

  • 冥婚是什么意思呀(冥婚习俗在现实生活中有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冥婚是什么意思呀

    何为陋习?陋习往往自古以来就明令禁止,却因为老百姓朴素的心愿而得以存活至今。希望不再有这样的交易,是赤裸裸地将女性的身体与灵魂,放在价格的天平上。王鲁彦的小说《菊英的出嫁》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惨烈的故事,自己十年未见的女儿菊英要出嫁了,正是十七八岁花开的年纪,也是该出嫁了。恰好有媒人来给另一户家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