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赵德芳是赵匡胤的什么关系(赵匡胤儿子赵德芳是谁所生)

赵德芳是赵匡胤的什么关系(赵匡胤儿子赵德芳是谁所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432 更新时间:2023/12/24 4:50:47

宋太祖赵匡胤死的时候只有五十岁,当时他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年。长子德昭当时25岁,次子德芳当时十七岁。但直到宋太祖死时,两个儿子还都没有封,反而是太祖的两个弟弟赵光义和赵光美都已封王。

因为太祖是突然暴崩而亡,而且当时才五十岁,应该是事先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结果,所以生前没有立太子,也没有看出来想以谁为接班人。这种情况下,太祖突然撒手人寰,就给了其他人发挥的空间。

率先发挥的是当时的皇后宋皇后。正常来说,既然太祖没有立储,那么当然应该按照嫡长子的习惯,长子德昭的排序在前面。

但得到太祖死讯之后,宋皇后的第一反应是,让太监王继恩出宫,去找太祖的小儿子德芳入宫,也就是要让德芳继位,把德昭晾在一边。

宋皇后为什么这么干呢?因为当时她也才只有24岁,比德昭还小一岁。

所以,如果德昭继位当皇帝,她可能会觉得自己一方面是比较尴尬,另一方面则是不利于她干预朝政。德芳年龄比她小,如果当皇帝,她当皇太后,就没那么尴尬了,她也可以保持一定的干预朝政的空间。

但是王继恩出了宫之后,并没有按照宋皇后的命令去找德芳入宫,而是直接去了晋王府,找来了太祖的弟弟晋王光义。为什么呢?因为晋王早就在为夺嫡做准备了,当然要收买一些关键的人,王继恩就是被收买的对象之一。

所以,晋王一入宫,宋皇后就知道完了。晋王能这么快入宫,比德昭和德芳都更早入宫,只能说明他的势力在宫中已经很大了,太祖和宋皇后事先完全没用察觉,也没有做任预防。

当然,反过来说,也可以手是太祖仁厚,完全没想到自己的亲弟弟会有这种想法。

正常情况下,即便是晋王先入宫,宋皇后也应该装作镇定的样子,先和他斗争一下,比如马上再派人找来宰相等重要的大臣,一起商量一下应该立德昭还是德芳为帝。但宋皇后连这个反应都没有,就直接缴枪投降了。

晋王继位之后,是为太宗。过了几年,雍熙北伐失败,德昭随军前往,宋军大乱,找不到太宗了,军中有人想立德昭为主。

回到汴梁,德昭进言说,虽然北伐失利,但是还是攻下了太原,灭了北汉,这个功还是应该赏的。太宗大怒说:“待汝自为之!”德昭惊惧,回家就自杀了,时年仅二十八岁。后来经过屡次追赠,被追封为秦王。

德芳也就是后来在包公案、杨家将等演义小说里经常出现的八贤王,实际上在太宗登基六年后就病逝了,时年只有二十三岁,只比德昭多活了两年,但死的时候年龄还没有德昭大。同样是经过屡次追赠,德芳才被追封为燕王。

太祖相对而言比较仁厚,在民间的形象更好,太宗的形象就比较糟糕一些。

所以,太宗继位之后,民间传言中对德昭和德芳比较同情,以至于有了所谓的贺后骂殿的传说,德芳也因此而被封为八贤王。

而且,因为德芳是宋皇后确认的继承人,所以很多传说就被附会到了德芳头上,而德昭作为长子,反而没在民间留下什么传说。

北宋末年,金军南下,东京汴梁的太宗一系宗室全部被俘,只有徽宗不太待见的九儿子高宗逃了出来,跑到杭州,保住了江南的半壁江山,建立了南宋,延续了赵氏国祚。

但高宗仅有的一个儿子早早夭折,没有了儿子,最后从宗室中选择继嗣。

当时奉高宗之命到民间选择继嗣的是德昭的后人,但选出来最后登基为帝的孝宗,却出自德芳一系。

南宋的皇室基本上就在太宗一系后人中,但实际上全部出自德芳一系,还是没有德昭一系什么事。

民间传说自然有许多附会之说,但绝大多数也是有点来由的,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德芳的八贤王虽然不是从太宗手中争来的,但是南宋如果从1127年高宗登基算起,到元朝攻入临安灭亡南宋的1276年为止。

南宋国祚总共150年,除了宋高宗的35年,其余的115年全部在太祖一系。也就是说,南宋接近八成的时间确实是德芳一系在当皇帝,所以八贤王的说法也就不奇怪了。

更多文章

  • 赵匡胤与花蕊夫人最后怎么样了(赵匡胤喜欢花蕊夫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匡胤与花蕊夫人最后怎么样了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剗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为奴出来难,教君恣意伶。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小名香孩儿。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

  • 三国演义夷陵之战双方兵力对比(史料上双方各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夷陵之战双方兵力

    夷陵之战是刘备由盛转衰的节点,本文不讨论孰是孰非,孰强孰弱,只是简单分析一下,夷陵之战刘备究竟有多少人?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备起大军七十万讨伐东吴,连营七百里……最后被陆逊一把火烧个精光。那么,刘备真的有这么多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从道理上来讲,刘备真的有七十万大军,连营七百里,陆逊就算要火

  • 冉闵为何上不了历史书(冉闵灭五胡乱华拯救了华夏)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冉闵为何上不了历史书五胡乱华

    冉闵,这是一个历史书不愿记载,教科书不愿意承载的人物。这个如今在网络中被冠以“冉闵大帝”,五胡乱华之时,拯救汉族于危难之际的救世主,却有着极度讽刺的出生。胡人政党后赵明帝石勒击败了冉闵他老爹冉良,拘押之后命石虎收他为养子,冉闵自然成了石虎的干孙子。胡人生存环境恶劣,茹毛饮血。在险恶的生存环境里,人势

  • 海盗是哪个国家的人(加勒比海盗出身的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海盗是哪个国家的人

    2019年底,涛哥我曾去东非的坦桑尼亚钓过鱼,当时就有人问我:在海上有没有遇到过索马里海盗?我说没有啊,然后翻了翻地图,发现我钓鱼那地儿还真是离着索马里不远:红色区域为索马里海盗活动区域,蓝色五角星是我钓鱼的地方索马里海盗在十几年前,到底凶悍到啥程度呢?又干成了哪些大买卖呢?首先,大家目测这

  • 东汉如何走向灭亡(东汉末年是因为什么分了三国)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汉如何走向灭亡

    爆发于公元184年的黄巾之乱,几乎在所有三国爱好者眼里都是乱世开始的象征。毕竟不管是在三国正史还是演义话本的描述中,汉末三国时代那些名噪一时的诸侯们基本上都是从讨伐黄巾军这条道路开始起家的。黄巾军之乱对于三国历史的意义其实有点像RPG游戏中出了新手村后面对的第一个BOSS一样。但实际上如果我们认真去

  • 冥婚是什么意思呀(冥婚习俗在现实生活中有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冥婚是什么意思呀

    何为陋习?陋习往往自古以来就明令禁止,却因为老百姓朴素的心愿而得以存活至今。希望不再有这样的交易,是赤裸裸地将女性的身体与灵魂,放在价格的天平上。王鲁彦的小说《菊英的出嫁》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惨烈的故事,自己十年未见的女儿菊英要出嫁了,正是十七八岁花开的年纪,也是该出嫁了。恰好有媒人来给另一户家的儿子

  • 最后的晚餐恐怖之处在哪些(画中惊现一只手和一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最后的晚餐恐怖之处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所作,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画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等形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据《新约圣经·马可福音》记载: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预谋在夜间逮捕他,但是无人带路,计划很难实行。这时候

  • 五胡乱华为什么不让说起提及(五胡乱华真实情况多惨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五胡乱华为什么不让说

    有人在分析五胡乱华起因时,都怪曹操做的一件事,是他将胡人迁入中原。这有点像在分析满人入关一般,全怪吴三桂。其实,客观来说,五胡乱华应是一种穷年累月的必然结果。这种说法也许会让人不太舒服,但对比看看晚清,历史从不撒谎。其实,战争从来拼的都是国力。虽然,魏晋流传至今的很多文学作品,让人读后真的会齿颊生香

  • 杜预为什么能进文庙和武庙(同时入选文庙武庙的人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杜预为什么能进文庙和武庙

    在明成祖朱棣把诸葛亮请进文庙之前,杜预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牛人。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杜预。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包括“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

  • 50岁生日叫什么寿(多少岁过生日才称为大寿)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50岁生日叫什么寿

    过去农村一些俗语,没有什么孤僻字,也没有之乎者也,浅显易懂,都是平时人们的口头语言。一些俗语加入了数字后,因时代不同,语境不也不同了,过去农村人能听懂,现在的人要完全弄懂,就有一定的难度,有的人甚至会猜谜语一样。“人生活过六十春,两大喜事五大生”这条农村俗语就是这种类型的俗语。“六十春”不难懂,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