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很多国人最讨厌清朝(为什么中国年轻人不喜欢大清)

为什么很多国人最讨厌清朝(为什么中国年轻人不喜欢大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35 更新时间:2023/12/12 22:08:43

在中国的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建立大大小小的政权多达数百个,被我们熟知的就是秦、汉、唐、宋、元、明、清这些大一统的政权王朝。

而其中元朝和宋朝都不是汉族建立的政权王朝,元朝由蒙古人建立的统治了中原九十多年,而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统治了中原长达276年。

同样都是外来的异族统治,为何相比起元朝,清朝的建立受到更多的汉人抵触和反抗呢?

一强大的元朝和懦弱的清朝

在我们印象中元朝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的大帝国,面积约为3300万平方公里,相比起清朝巅峰时期统治的1316万平方公里,清朝在元朝的面前实在是一个小弟弟。

大蒙古国帝国

实际上并非如此,清朝是一个政权统一的帝国,所有的疆土都在皇帝的控制下,而元朝不同,虽然名义上都是蒙古大帝国。

但是除了元帝国之外还有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等多个蒙古高层统治的汗国,它们统称为蒙古大帝国。

上帝之鞭成吉思汗

元朝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第二代上帝之鞭成吉思汗,第三代上帝之鞭帖木儿,他们带领的铁骑在欧洲大陆驰骋,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几乎到了现在欧洲人谈论到那个时期的蒙古人是强大的,可怕的不可战胜的。

清朝疆域图

可是清朝,康熙作为一代圣祖,自比可与与秦皇汉武比肩的伟大帝皇却签下了清朝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

而自比十全老人的乾隆,看到了英国的科技先进与强大的时候,只知道闭关锁国,生怕这些坚船利炮打破他的康乾盛世。

二、元朝散漫的统治和清朝的高压政策

对于拥有数千万平方公里的统治区域的蒙古人来说,是无法有效的统治人口众多的中原地区,实际上元朝除了在军械上的管理严格以及对人实行四等人政策之外,大部分的政策还是比较宽松,实际上在南宋灭亡后,元朝统治的江南地区依然还是实行着前朝的制度。

元朝官员的服饰

对于蒙古人来说,他不会理会你穿什么样的衣服不会理会你梳什么样的头,也不会限制你是否是做出海生意,只要你们能够尊重他们,缴纳足够的赋税与钱财让他们享乐就够了。

因为中原地区就像他们管理众多的公司中的一个,只要创造足够的营业额和利润,对他这个老板足够的尊重,他是不会太管理这个小公司是如何运行的。

清朝的剃发易服

而清朝不同,作为中原地区的掌控者,他实行了严格的高压政策,首先是剃发易服,让所有的汉人从穿着上开始改变,让他们接受满人统治的事实。

其次从思想上,大兴文字狱,从思想上掐断那些读书人的想法,然后对于那些想要做官的人的彻底的改造,不论是满人还是汉人,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先当奴才后当官。

从思想上彻底的改造,让清朝整整一代的官员即便是手握大权的曾国藩、左宗棠也从来没有想过推翻过这腐朽的王朝。

三、元朝对待前朝的态度以及清朝的赶尽杀绝

而对清朝的反感,更是因为对前明王朝的统治者的后人的赶尽杀绝和不留余地。康熙这位自认为开创了盛世的伟大帝皇,不惜三拜九叩的去明孝陵,更是希望能够找到明朝皇室后裔来看管明孝陵。

清圣祖康熙

已经东躲西藏了一辈子的朱慈焕,崇祯皇帝的第五个儿子,从民间听到这位大清皇帝如此重待朱明后人,所以有次无意之间说出了自己的身份。

可是这位已经古稀年纪的老人,没有等来康熙皇帝的隆重邀请,等来的却是全副兵甲的士卒以及诛灭九族的圣旨。

崇祯第五子,朱慈焕

"朱某虽无谋反之实,未尝无谋反之心。"素以仁慈的康熙大帝将这位75岁的老人凌迟处死,而朱慈焕的家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部处死。

相比起清朝的赶尽杀绝,元朝的统治者相对的要仁慈的多,除了在崖山一战,陆秀夫抱着小皇帝一跳成就了汉人的气节。

元朝统治者将临安的皇帝以及太后全部送到了大都,至于宋朝的宗室们,元朝的统治者们并没有过多的理会。

不论你是在家当富家翁也好,还是归隐山林也好,对于当时能够横扫天下的元朝统治者来说,并没有任何的关系。

赵孟頫

甚至后来赵匡胤的后人,宋朝宗室赵孟頫成为了忽必烈手下的重要大臣之一,官至兵部郎中。

其实在元朝,接受元朝统治者官职的赵氏子弟并不在少数,只不过这些宋室的皇族后裔,看见自己的祖宗宋理宗的脑袋壳做成的酒杯,堂而皇之摆在酒宴上是何等的感想呢?

结束语

清朝之所以后人诟病和憎恶,更多的是因为晚期时期的懦弱无能,贪污和腐败,明明有着当世第九的海军实力与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却被当时的弹丸小国,日本在黄海给按趴下了。

甲午海战

整个清朝晚期,除了林则徐,左宗棠、李鸿章这些清朝裱糊匠们拼命的修补着大清这条破烂的大船,剩下的都是各种妖魔鬼怪在那个时代横行着,吞噬着老百姓身上的财富与血肉。

标签: 最讨厌清朝

更多文章

  • 西藏布达拉宫的历史故事以及传说(关于布达拉宫背景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布达拉宫的历史故事

    最初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据载,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便在今拉萨城中心位置的红山上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红山宫。 这就是最初的布达拉宫。《西藏王统记》中有记录:“大门向南,红宫九百所,合顶上赞普寝宫共计宫室千所”,可见当时的宫殿规模之大。 不过松赞干布所修建的红

  • 司马懿灭了曹家(司马懿为什么夺了曹家的天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马懿灭了曹家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逼迫大将军曹爽交出了兵权和印信,从此独揽曹魏军政大权,最终夺了曹家天下。说起来,曹家一直都在防着司马懿,曹操交代不让司马懿掌兵,曹丕和曹睿也死死的压着司马懿,把司马懿直接挂了起来,逼的司马懿不是装疯就是装病,当了几十年忍者神龟。那么曹家对司马懿如此严防死守,为何还

  • 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西晋短暂而亡是什么造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西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统一政权。国家的统一使西晋太康年间一度出现天下大治的局面,然而,由于实行了落后的分封制度以及统治集团的政治腐化和权力争夺,仅十多年光景,就由天下大治走向天下大乱。晋泰始元年(265),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都于洛阳。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西晋王朝,司马炎就是晋武帝。司马炎当皇

  • 三国蜀国五虎将是哪五个(三国演义中蜀国的五虎将是指谁)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蜀国五虎将是哪五个

    蜀汉五虎将这个概念,来自于《三国演义》。在三国正史中是不存在的,只因《三国志》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并列入了一传,这才有了“蜀汉五虎将”之说。真实的历史记载中,蜀汉只有四方将军,关羽、张飞、马超的黄忠。但这却并不妨碍《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昂首挺进蜀汉五虎将,毕竟这也可视为种补充功能。曹操的

  • 雍正唯一没杀的兄弟(雍正和十三爷兄弟情的下场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唯一没杀的兄弟

    看过二月河小说《雍正皇帝》的朋友们都知道,在二月河的笔下,雍正皇帝是个孤臣,连康熙皇帝都曾经劝雍正皇帝要学会隐忍和宽厚。可见其平时待人非常严苛,小说中称胤禛为冷面王,由于做事雷厉风行,满朝的文武大臣对雍正皇帝无不充满意见和不平之气,那么历史上的雍正皇帝真的是这样吗?小编查阅《清史稿》发现,历史上的雍

  • 梁国历代国君一览表(中国古代梁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梁国历代国君一览表

    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萧何二十五世孙,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在位48年(502-549),博通文史,才思敏捷,文笔华丽,为“竟陵八友”之一。建都建康,留心政务,纠正弊政,加强集权,宽待宗室,授诸王以实权,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勤政爱民,政治安定,经济复苏,开创盛世。后怠于政

  • 武松打虎是真的吗(景阳冈武松打虎是否真实存在)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松打虎是真的吗

    武松打虎故事数百年来家喻户晓,提起“打虎英雄”,江湖好汉莫不敬仰,也印证着武松逆天战斗力。但“打虎”桥段毕竟属于小说《水浒传》,历史上武松究竟有没有打死过老虎呢?人能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吗? 根据《大宋宣和遗事》《浙江通志》《杭州府志》《临安县志》等众多记载,武松是千真万确历史人物,原为北

  • 司马懿后代下场有多惨(司马懿子孙后代到底有多凄惨)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懿后代下场有多惨

    司马懿的后代到底有多惨?子孙从皇帝沦落成奴隶,下场无比凄凉要说三国里最老谋深算的人,许多人想到司马懿,而这个人确实是很隐忍,隐忍熬倒了三代帝王,终于掌握了魏国的大权。虽说司马懿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但他有一个猪一样的对手曹爽,也是这个草包亲手把魏国权柄让给了司马懿。司马懿很厉害,他的两个儿子也颇有城府

  • 释迦牟尼佛和如来佛祖谁大(如来佛与释迦牟尼佛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释迦牟尼佛和如来佛祖谁大

    《西游记》中如来佛祖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毕竟《西游记》已经成为我们80、90年代的童年回忆,现在《西游记》每年都会播出,即便这样,观众却还是看得津津有味,这应该算是一种独特的魅力吧。《西游记》如来佛祖应该是剧中身份上至高无上的存在,那么《西游记》中如来佛祖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西游记》中的如来在明朝吴

  • 明十三陵有哪些皇帝(明朝十三陵都葬了哪些帝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十三陵有哪些皇帝

    1.长陵: 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个儿子,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以防蒙古族人入侵。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永炆为巩固自己的统治,下令削藩。这种措施严重威胁到了燕王朱棣的利益遂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他在位期间的功绩令后人难以企及。他曾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