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齐鲁文化作者?

齐鲁文化作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25 更新时间:2024/1/21 4:36:36

齐鲁文化作者?

黄松,1978年8月毕业于武汉工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东风汽车公司从事产品研发工作。

齐鲁的文化特点

齐鲁文化,地域文化名称,确切地说,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合称。东临滨海的齐国产生了以姜太公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学说又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

中文名

齐鲁文化

鲁国

孔子

1982年夏

沂河、沭河流域

创造

土著居民东夷人

快速

导航

方言魅力

风俗文化

齐道家影响

泰山

儒学影响

基本精神

产业发展

地位

形成融合

1982年夏,考古工作者在沂河、沭河流域发现了若干组细石器埋藏点,并命名为“沂沭细石器文化”,据考古研究,可能就是北辛文化的源头。这一关键环节的发现,使沂沭的旧石器文化与北辛文化之间找到了联结点,并与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谱系连接起来,组成了鲁南地区的中国史前文化的完整序列。而这一山东的史前文化,就是山东的土著居民东夷人创造的,土生土长的东夷文化。其中大汶口文化是以泰安的大汶口遗址命名的,分布范围广泛,距今约6000年;龙山文化首先发现于章丘龙山镇,分布范围与大汶口文化大体一致,距今约3900~4400年前。这两种文化(大汶口、龙山)的发展时期被认为是东夷文化的鼎盛时期。西周初年,姜太公被封于齐,以治理夷人;周公被封于鲁,以拱卫周室。分封齐、鲁,标志着东夷文化向齐文化演变,宗周文化则在鲁国完整地保存下来。

齐鲁文化

姜太公到了封地以后,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因其俗,简其礼”促成了东夷文化向齐文化的转变。与之相反,周公之子伯禽到鲁地后,变其俗,革其礼,推行重农抑商的周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使齐国和鲁国的人文经济趋于不同的发展方向:齐国的社会风尚带有明显的工商业氛围,崇功利,轻伦理,文化风气开放,注重实用;鲁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农业社会的文化特征,文化风气保守,因循周礼,不思变通。

共4张

齐鲁文化

战国时期,以稷下黄老道家、孟子二度游学于齐为契机,齐文化与鲁文化开始融合。孟子在齐国居住时间长达十几陵仔好年,他的学术思想受到了稷下道家的熏陶。荀子在齐、鲁文化合流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荀子兼顾齐学,因而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儒学思想,同时又通过学术交流,把他的儒学思想在齐国文士阶层传播开来。在诸如此类的背景下,齐文化和鲁文化走向融合,共同构筑了山东人的齐鲁文化。

方言魅力

语言崇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现象之一,许多风俗习惯的形式与民俗故事的流传是与语言崇拜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到了胶东,宴席一般要备“吉祥菜”——鱼和炖豆腐。宴席到了最后,如果端上一盘整条的鱼,便表示酒宴结束,即使再贪杯的客人也应该知趣地干完杯中酒准备吃饭。以“鱼”谐“余”,表达幸福欢快的生活没有完结,余福长久。长岛等地过年少不了“炖豆腐”,也是取其谐音:“炖”音近粮囤的“囤”,“豆腐”谐音“都富”,还有“幸福”的寓指,可见,这道菜所包含的社会意义远远超过它自身作为菜肴的价值,已经成为渔民心中美好祝愿的载体。不仅如此,在山东方言中,人们有时会觉得某种说法不文雅,或是不合乎讨吉利的心理,便避而不用,用一些文雅或是吉利的说法来替代。比如,烟台、威海等地过年蒸饽饽时,经常会由于火猛而致饽饽裂开口子,当地人叫尺铅“饽饽笑了”,不说“饽饽裂口子了”。笑是人的动作,赋予物体,将其拟人化,饱含了人民群众烘托祥和气氛的感情色彩。

山东方言图

胶东地区称水饺为“姑扎”,水饺煮破了、碎了一般叫“挣了”。其实,饺子“破了、碎了、挣了”都是一件大家不情愿的事实,但一句“姑扎挣了”则使这件不愉快的事情平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在当地人看来,饺子“挣”得多就是预兆将来能挣好多钱。由这一方言民俗还演绎出一个生动的小故事《挣与赔》:有个做生意的,家里雇了个上锅的(方言词,厨师),姓裴。商人有个讨口彩的脾气,凡事儿都想讨个吉利,逢年过节就更不例外了。这年腊月三十晚上,商人和孩子老婆一大家子坐在炕上喜气洋洋地喝酒吃菜,上锅的伙计就在地上煮饺子,酒喝到差不多的时候,商人又上来了讨口彩的病,他高声问上锅的:“伙计,姑扎怎么样了?挣了多少?”商人问这话的目的是希望上锅的回答挣得很多很多,哪怕一个没挣也要这样说。在商人的脑子里就有这样的迷信,说饺子挣得多就预示着主人来年会挣更多的钱,发更大的财。可是这位耿直但有点不开窍的上锅的偏偏戚李就不明白主人的这层意思,况且他煮的饺子确实一个也没有破碎的,于是他高兴而且坚定地回答说:“一个也没挣!你放心吧,有我老裴(赔)在,一个儿也挣不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历史大事件年表(中国古代历史大事件年表记忆口决)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1、西周时期(前1046年---前771年):政治:推行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经济:青铜铸造发达;2、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政治:分封制瓦解、奴隶社会崩溃;经济:铁犁牛耕出现、人工冶铁出现;文化:孔子和儒家思想形成、百家争鸣出现、《诗经》;3、战国时期(前475年---前

  •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电子版(讲谈社 中国的历史在线阅读)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史记》作者:司马迁。《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作者:林汉达。其讲述了中国的实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

  • 中国5000年历史是怎么来的(中国5000年的历史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封建纪年法(帝王纪年法)教材在叙述中国历史时,常常用象"汉文帝统治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和"贞观时期",这样的方法来表示时间概念,这种用帝王的谥号,庙号和年号的纪年方法,就是封建纪年法或者称为帝王纪年法。所谓谥号,从西周开始(秦朝不曾采用),古代帝王,贵族和大臣等死后,由后人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褒

  • 199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199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英语)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1、1月1日国民政府为整编全国军队,在南京召开国民革命军编遣会议。蒋、冯、阎、李矛盾加剧1929年1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全国编遣会议,整编全国军队。蒋介石藉此消弱地方实力派,独揽军事大权。图为参加会议的全体委员。2、1月21日比利时同意中国政府收回天津比利时租界。3、1月14日湘赣军阀“会剿”井冈

  • 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贡献(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延安整风的历史贡献是清除了教条主义思想,坚持事实求实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推广下去,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彻底清除在党内不良作风,坚持发扬我党的光荣传统和作风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将影响较大的几项罗列如下:⒈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⒉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

  • 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是什么(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是什么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是洋务运动。洋务教育事业的兴办,首次改革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客观上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化作出了贡献。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因为成立了京师大学堂。中国的近代化教育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启动的。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实际启动了中

  • 八年级中国历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初中八年级历史时间轴)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东北1932年,一二八事变,国府对日妥协,并将十九路军调防1933年,长城抗战,日军突破长城屯兵华北1936年,西安事变,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 中国近现代历史大事年表(中国近现代历史大事年表详细)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594年雅典时期公元前73-27年罗马时期(共和到帝国)公元一世纪(元年)基督教产生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300~450年北欧,西欧蛮族灭亡西罗马,罗马分裂,黑暗时代开始(中世纪开始)507~850年,西哥特人、勃艮第人、法兰克人,等等,形成领主型小国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955年

  • 1984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1984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和变化)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1、1月1日国民政府为整编全国军队,在南京召开国民革命军编遣会议。蒋、冯、阎、李矛盾加剧1929年1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全国编遣会议,整编全国军队。蒋介石藉此消弱地方实力派,独揽军事大权。图为参加会议的全体委员。2、1月21日比利时同意中国政府收回天津比利时租界。3、1月14日湘赣军阀“会剿”井冈

  • 历史上的苏武,有着怎样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很小的时候,曾经听过一首歌,这首歌的名字叫《苏武牧羊》,这首歌的开头是这么唱的: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心存汉社稷……当小时候传唱这首歌的时候,从来也没有真正地了解歌词的含义,仅仅为唱歌而唱歌,当开始接触历史知识的时候,才渐渐开始明白,这首歌原来讲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