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皇帝顺序?
朝代
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杨吴、南唐、吴越、闽、马楚、南汉、南平、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皇帝
秦始皇、秦二世西汉汉高祖刘邦、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询、元帝刘、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衍、孺子婴新王莽公孙述刘盆子东汉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少帝刘辩、献帝刘协三国魏文帝曹丕、明帝曹睿、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元帝曹奂蜀汉昭烈帝刘备、后主刘禅吴大帝孙权、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末帝孙皓西晋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怀帝司马炽、愍帝司马邺东晋元帝司马睿、明帝司马绍、成帝司马衍、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哀帝司马丕、海西公司马奕、简文帝司马昱、孝武帝司马曜、安帝司马德宗、恭帝司马德文十六国汉(前赵)刘渊、刘曜北凉沮渠蒙逊,凡二主夏赫连勃勃,凡三主前燕慕容,凡三主后燕慕容垂,凡五主南燕慕容德,凡二主西秦乞伏国仁,凡四主南凉秃发乌孤,凡三主后赵石勒,凡七主成汉李雄,凡三主前秦苻洪,凡七主后凉吕光,凡四主后秦姚苌,凡二主前凉张重华,凡五主西凉李,凡二主北燕冯跋,凡二主南朝宋武帝刘裕、少帝刘义符、文帝刘义隆、孝武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明帝刘、后废帝刘昱、顺帝刘准齐高帝萧道成、武帝萧赜、郁林王萧昭业、海帝王萧昭文、明帝萧鸾、东昏侯萧宝卷、和帝萧宝融梁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敬帝萧方智陈武帝陈霸先、文帝陈倩、废帝陈伯宗、宣帝陈顼、后主陈叔宝北朝北魏道武帝拓跋、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南安王拓跋余、文成帝拓跋浚、献文帝拓跋弘(浚)、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长文王元晔、节闵帝元恭、安定王元朗、孝武帝元修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魏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帝元廓北齐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桓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静帝宇文阐隋文帝杨坚、炀帝杨广、恭帝杨侑唐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则天皇帝武、中宗李显(哲)、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僖宗李儇<俨>、昭宗李晔(敏、杰)、昭宣帝(哀帝)李祝<祚>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又名温、全忠)、末帝朱后唐庄宗(李存勖)、明宗(李)、闵宗(李从厚)、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塘)、出帝(石重贵)后汉高祖(刘,本名刘知远)、隐帝(刘承佑)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恭帝(柴宗训)十国吴太祖杨行密、烈祖杨渥、高宗杨隆演、杨溥南唐烈祖李、元宗李、后主李煜吴越武肃王钱、文穆王钱元、忠献王钱佐、忠逊王钱、忠懿王钱闽忠懿王王审知、嗣王王延翰、惠宗王、康宗王昶、景宗王曦、天德帝王延政南汉高祖刘(龙字下面天)、殇帝刘玢、中宗刘晟、后主刘(金字边一个长)楚武穆王马殷、衡阳王马希声、文昭王马希范、废王马希广、恭孝王马希萼、马希崇荆南武兴王高季兴、文献王高从诲、贞懿王高保融、高保勖、高继冲前蜀高祖王建、后主王衍后蜀高祖孟知祥、后主孟昶北汉世祖刘、睿宗刘承钧、少主刘继恩、英武帝刘继元宋北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炅、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煦、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南宋高宗赵构、孝宗赵、光宗赵敦、宁宗赵扩、理宗赵昀、度宗赵、恭帝赵显、端宗赵、卫王赵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拖雷(监国)、太宗(窝阔台)、乃马真后(称制)、定宗(贵由)、海迷失后(称制)、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成宗(铁穆耳)、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硕德八剌)、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天顺帝(阿速吉八)、文宗(图帖睦尔)、明宗(和世)、宁宗(懿质班)、顺帝(妥帖睦尔)明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景帝)朱祁钰、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穆宗朱载、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清朝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顺治帝)福临、圣祖(康熙帝)玄烨、世宗(雍正帝)胤、高宗(乾隆帝)弘历、仁宗(嘉庆帝)琰、宣宗(道光帝)宁、文宗(咸丰帝)奕、穆宗(同治帝)载淳德宗(光绪帝)载、末帝(宣统帝)溥仪全都在这里了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及历代皇帝顺序表?
夏
商
周
西周
东周
春秋(五霸:秦穆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齐桓公)
战国(七雄:齐、秦、韩、赵、魏、燕、楚)
二帝:东帝(齐国)、西帝(秦国)
秦
汉
西汉
新朝
东汉
三国
曹魏
蜀汉
东吴
晋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
南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隋
唐(武周)
五代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十国
前蜀
后蜀
南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荆南)
北汉
宋
北宋
辽(契丹)
西辽
西夏
南宋
金
元
北元
明
清(后金)
南明
中华帝国
中华民国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京、南昌、武汉、广州、重庆国民政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开国皇帝?
1、夏朝:禹(世称大禹)姒文命
2、商朝:汤(世称成汤、商汤)子天乙(又名子履)
3、西周:周文王姬昌(武则天废唐建周时,被追尊为周始祖文皇帝)
4、东周:周平王姬宜臼
5、秦朝:秦始皇嬴政
6、西楚:西楚霸王项羽
7、西汉:汉高帝刘邦
8、新朝:新始祖/新太祖/建兴帝王莽
9、玄汉:更始帝刘玄
10、赤眉汉:建世帝刘盆子
11、成家:成家帝公孙述
12、东汉:汉光武帝刘秀
13、三国魏:魏文帝曹丕
14、三国蜀(蜀汉):汉昭烈帝刘备
15、三国吴:吴大帝孙权
16、西晋:武帝司马炎
17、东晋:元帝司马睿
18、桓楚:楚武悼帝桓玄(桓温之子)
19、成汉:成武帝李雄
20、汉赵:汉光文帝刘渊
21、后赵:明帝石勒
22、冉魏:武悼天王冉闵
23、前凉:昭王张
24、后凉:懿武帝吕光
25、西凉:武昭王李
26、南凉:武王秃发乌孤
27、北凉:文王段业
28、前燕:文明帝慕容
29、后燕:成武帝慕容垂
30、西燕:归帝慕容泓
31、北燕:惠懿帝高云
32、南燕:献武帝慕容德
33、胡夏:武烈帝赫连勃勃
34、前秦:惠武帝苻洪
35、后秦:武昭帝姚苌
36、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
37、代国:拓跋猗卢
38、西蜀:蜀王谯纵
39、宋:武帝刘裕
40、齐:高帝萧道成
41、梁:武帝萧衍
42、西梁(后梁):宣帝萧(chá)
43、陈:武帝陈霸先
44、北魏:道武帝拓跋
45、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46、西魏:文帝元宝炬
47、北齐:文宣帝高洋
48、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49、隋朝:隋文帝杨坚
50、许国:许太祖高皇帝宇文化及
51、唐朝:唐高祖李渊
52、武周:南周则天大圣皇帝武
53、后梁:太祖朱温
54、后唐:庄宗李存勖
55、后晋:高祖石敬瑭
56、后汉:高祖刘
57、后周:太祖郭威
58、吴越:太祖钱
59、闽国:太祖王审知
60、殷国:世宗睿武帝王延政
61、荆南(南平):武信王高季兴
62、南楚:武穆王马殷
63、南吴:太祖杨行密
64、岐国:忠敬王李茂贞
65、桀燕:桀王刘仁恭
66、南唐:烈祖李
67、北汉:世祖刘(原名刘崇)
68、南汉:高祖刘
69、前蜀:高祖王建
70、后蜀:高祖孟知祥
71、北宋:宋太祖赵匡胤
72、南宋:宋高宗赵构
73、刘齐:武烈帝刘豫
74、辽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75、北辽:辽宣宗耶律淳
76、西辽:辽德宗耶律大石
77、西夏:景宗李元昊
78、金朝:金太祖完颜
79、元朝:元世祖忽必烈(薛禅汗)
80、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洪武)
81、大顺:李自成
82、大西:张献忠
83、南明:明安宗朱由崧
84、清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崇德)
历史朝代时间表及著名事件和影响?
夏朝:少康复国
商朝:盘庚迁都
西周:国人暴动(前841年)
春秋:平王东迁(前770年)
战国:长平之战(前262年)
秦:陈胜吴广起义(前207年)
西汉:七王之乱(前154年)、王莽篡位(公元8年)
东汉:黄巾军起义(184年)、赤壁之战(208年)
三国:诸葛亮逝世(234年)、三分归晋(280年)
西晋:八王之乱(291年~306年)、五胡乱华
东晋:淝水之战(383年)
中国历史战争事件顺序?
中国古代战争年表
本年表按战争发生的年代顺序,以年系事,一一列举了我国古代从公元前三十世纪传说的神农时代起,至公元一九一一年清朝灭亡止的历次战争,并简要介绍了主要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特点等,是我国一部有价值的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历史的工具书。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国古代战争年表
作者
中国军事史编写组
类别
图书
内容
夏商时期战争年表(约前21世纪前1057年)
相传帝禹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禹攻有扈氏甘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益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甘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河西之战
夏王仲康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胤攻羲氏和氏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相攻东夷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夏少康复国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中后期)浇灭相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少康灭浇之战
夏王槐时期(约公元前18世纪)洛伯与河伯之战
夏王芒时期(约公元前17世纪)商上甲微灭有易氏之战
夏王不降时期(约公元前17世纪)夏不降攻九苑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攻有施氏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攻有缗氏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灭夏的战争
商王中丁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商中丁攻蓝夷之战
商代末年(约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
西周时期战争年表(约前11世纪前771年)
周成王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攻录国之战
周康王二十五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康王攻鬼方之战
周昭王十六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昭王攻荆楚之战
周穆王十二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犬戎之战
周穆王十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徐之战
周穆王三十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群舒之战
周共王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共王灭密之战
周孝王元年(约公元前9世纪)周孝王攻西戎之战
周懿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周懿王攻犬戎之战
周夷王十七年(约公元前9世纪)周夷王攻太原戎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武公攻狁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中)周厉王攻戎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中)周厉王与淮夷之战
周厉王十七年(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周国人爆动
周共和二年(公元前840年)周抗允荆蛮之战
周宣王五年至三十九年(公元前823前789年)周宣王对周边各族之战
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周宣王攻狁之战
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周宣王攻戎之战
周宣王二十二年至三十八年(公元前805前790年)晋穆侯攻戎之战
周宣王三十二年(公元前796年)周攻鲁之战
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周子多父攻郐之战
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周攻六济戎之战
周幽王五年(公元前777年)秦攻戎之战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周之战
(暂时缺春秋)
战国时期战争年表(简)
周定王十四年至十六年(公元前455前453年)晋阳之战
周威烈王七年至十八年(公元前419前408年)魏攻秦河西之战
周威烈王十八年至二十年(公元前408前406年)魏灭中山之战
周赧王八年至十九年(公元前397前296年)赵攻中山之战
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
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浊泽之战
周显王三年至四十七年(公元前366年前322年)秦收复河西之战
周显王十五年至十六年(公元前354前353年)桂陵之战
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
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合纵攻秦之战
周赧王五十六年至五十八年(公元前259前257年)邯郸之战
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代之战
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元前247年)河外之战
赵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赵破匈奴之战
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蕞之战
秦王政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36前221年)秦灭六国的战争
秦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秦始皇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公元前214年前213年)秦蒙恬攻匈奴之战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至二年十二月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西汉时期战争年表(简)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五年(前202年)十二月楚汉战争
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至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白登之战
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九月汉平诸吕之乱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汉平七国之乱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二月下邑之战
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上郡之战
汉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河南之战
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至六年漠南之战
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河西之战
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
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至元鼎六年冬汉平南越之战
新莽地皇四年(汉更始元年,23年)六月昆阳之战
东汉建武二年(26年)九月杜陵之战
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元年,23年)十月至东汉建武二年(26年)刘秀统一河北之战
汉更始二年(24年)冬至东汉建武三年(27年)三月刘秀攻关中、洛阳之战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十月至十二年十一月东汉统一战争
东汉元初二年(115年)赤亭之战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至初平三年(192年)黄巾农民起义
东汉光和七年(184年)四月长社之战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八月至十月广宗之战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下曲阳之战
三国时期战争年表(简)
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鲁阳之战
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至二年(221222年)夷陵之战
晋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西晋咸宁五年(279年)正月至十二月凉州之战
汉光兴二年(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四月宁平城之战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至建兴三年(315年)杜起义
汉嘉平二年(西晋永嘉六年,312年)十二月襄国之战
东晋太兴二年(汉光初二年,319年)四月至次年六月浚义之战
东晋太兴二年(39年)十二月棘城之战
前赵光初三年(320年)六月赵平大秦之战
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十二月至四年二月晋平苏峻之战
后赵太和元年(前赵光初十一年,328年)七月至十二月洛阳之战
东晋永和二年(成汉嘉宁元年,346年)十一月至三年三月晋平成汉之战
后赵永宁元年(350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襄国之战
前燕慕容俊三年(魏永兴二年,351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前燕灭冉魏之战
东晋永和十年(前秦皇始四年,354年)二月晋攻前秦之战
前燕元玺三年(354年)三月鲁口之战
前燕元玺四年(355年)十一月至次年十一月广固之战
东晋升平五年(前燕建熙二年,361年)二月至七月野王之战
东晋太和四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年)四月晋攻前燕之战
前秦建元五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年)十一月至次年十一月前秦灭前燕之战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至次年吕光攻龟兹之战
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淝水之战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至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
后凉太安二年(387年)凉州之战
后秦建初四年(前秦太初四年,389年)大界之战
后秦建初五年(前秦太初五年,390年)四月杏城镇之战
北魏登国五年(390年)至六年七月北魏灭刘卫辰之战
后凉麟嘉四年(西秦太初五年,392年)吕光攻西秦之战
后燕建兴八年(西燕中兴八年,393年)十一月至九年八月后燕灭西燕之战
后燕建兴十年(北魏登国十年,395年)五月至十一月参合陂之战
北魏皇始元年(后燕永康元年,396年)八月至三年正月北魏攻后燕之战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十月至元兴元年(402年)三月孙恩起义
东晋元兴元年(402年)至义熙七年(411年)卢循起义
晋元兴三年(404年)二月至三月覆舟山之战
晋元兴三年(404年)三月至五月刘裕击桓玄之战
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年)四月至次年二月刘裕灭南燕之战
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刘裕灭后秦之战
南北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北魏泰常七年(宋永初三年,422年)九月至次年闰四月北魏攻宋河南之战
宋元嘉三年(426年)闰正月至二月宋攻谢晦之战
西秦建弘七年(北凉玄始十五年,426年)八月西秦攻北凉之战
北魏始光三年(夏承光二年,426年)北魏攻统万之战
北魏始光四年(夏承光三年,427年)统万之战
北魏神二年(429年)北魏攻柔然之战
宋元嘉七年(北魏神三年,430年)三月至次年二月宋攻魏河南之战
夏胜光三年(北魏神三年,430年)平凉之战
北魏延和元年(北燕太兴二年,432年)北魏攻北燕之战
宋元嘉十年(433年)九月至次年闰三月汉中之战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六月至九月北魏灭北凉之战
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雍州之战
宋孝建元年(454年)二月至六月,宋平刘义宣之战
宋大明三年(459年)四月至七月广陵之战
北魏天安二年(467年)至魏皇兴三年(宋泰始五年,469年)青州之战
宋元徽二年(474年)五月建康之战
齐建元元年至齐永元二年(479年500年)齐与北魏的战争
北魏太和三年(齐建元元年,479年)至次年寿阳之战
齐建武元年(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淮汉之战
齐建武二年(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汉中之战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齐建武四年,497年)至次年南阳之战
北魏景明四年(梁天监二年,503年)至次年钟离、义阳之战
梁天监五年(北魏正始三年,506年)合肥之战
北魏正始四年(梁天监六年,507)钟离之战
梁天监十四年(北魏延昌四年,515年)硖石之战
梁天监二年至大通元年(527年503年)梁与北魏的战争
梁中大通元年(北魏永安二年,529年)陈庆之攻北魏之战
东魏武定五年(太清元年,547年)至承圣元年(552年)三月侯景之乱
北魏中兴元年(531年)至次年高欢攻尔朱氏之战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至次年正月北魏分裂之战
东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潼关之战
东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沙宛之战
东魏武定元年(西魏大统九年,543年)邙山之战
东魏武定四年(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玉壁之战
梁承圣三年至天成元年(554555年)江陵之战
北齐天保七年(梁太平元年556年)三月至六月北齐攻梁之战
北周保定四年(北齐河清三年,564年)九月至十二月洛阳之战
陈光大元年(北周天和二年,567年)五月至次年三月沌口之战
北周天和四年(北齐天统五年,569年)九月至六年六月宜阳、汾北之战
北齐武平六年(北周建德四年,575年)七月至九月河阴之战
隋朝时期战争年表
隋开皇元年(581年)九月至十一年春隋统一的战争
隋大业九年(613年)宋子贤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杜彦冰起义
隋大业九年(613年)正月李德逸起义
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黎阳之战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九月邙山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窦建德攻占冀州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窦建德攻幽州之战
唐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隋义宁元年(617年)八月霍邑之战
唐武德元年(618年)至七年(624年)唐统一的战争
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至十一月浅水原之战
五代十国时期战争年表(简)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五月至二年五月潞州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吴天六年,909年)象牙潭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十二月至五年正月柏乡之战
五代后梁乾化五年(贞明元年,915年)三月至二年二月魏州之战
契丹神册二年(后梁贞明三年,917年)三至八月幽州之战
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年)八月至十二月胡柳陂之战
北宋辽金西夏时期战争年表(简)
北宋建隆三年至太平兴国四年(962979年)北宋统一战争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979年)高梁河之战
辽乾亨元年(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满城之战
辽乾亨二年(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雁门之战
辽乾亨二年(宋太平兴国
中国历史最早的朝代顺序?
中国按年代来,最早的是夏朝,按顺序为:
夏→商(殷)→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楚→汉【西汉】→新→汉【玄汉、东汉、蜀汉】→三国【魏、蜀汉、东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北朝】→隋(陈)→唐→武周→唐→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魏国?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中国历史航海事件顺序?
202年-8年由张骞受汉武帝之令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几个世纪后,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
1405~1433年中国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历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航至非洲东岸的现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成为中国航海史上的创举。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航海到非洲最南端,命名该地为好望角;1497年伽马率船队从里斯本出发绕好望角到印度。此后葡萄牙人又到达中国、日本。
14921493年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发现了美洲大陆,并建立殖民地,毁灭印第安文明但他到死仍坚信到达的是印度
1499~1500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2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证实这片陆地是一片新发现的陆地,而不是哥伦布当年认为的印度岛屿,故命名新大陆为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
1497年获得葡萄牙支持的航海家达伽马率领一支船队从里斯本出发,穿过大西洋,经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513年西班牙航海家巴尔波亚从北向南穿越巴拿马地峡,发现了太平洋的水面,称为“大南海”。
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出发,横渡西洋,沿南美洲东岸南下,通过大陆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后称麦哲伦海峡),进入“大南海”又将此水域命名“太平洋”。1521年麦哲伦被菲律宾土人杀害,船队于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
全球历史朝代及顺序表?
夏、商、周、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辽、西夏、金、元、明、清。--引自网络
对于古代朝代的历史排序,现在存在一些争议,辽西,夏金这几个国家是和宋朝在同一时代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并不能把它们列在古代朝代序列当中,他们没有形成稳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没有真正融入到中原文明中原地区的文化当中,现在排列古代朝代顺序都是按照中原地区建立政权为主。北宋灭亡南宋虽然仅仅只占有南方的半壁江山,当时仍然认为南宋是当时中原地区唯一的合法政权。
另外,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这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的特殊时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和国家,没有任何一方力量能够征服其他国家,中华大地处在四分五裂烽火狼烟的处境中。
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能称之为朝代,只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5000年中华文明可以大概分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华文明历史文化还在继续延续下去。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审判事件?
美国间谍约翰托马斯唐奈案新中国成立初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刑事案件
1952年7月,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约翰托马斯唐奈等11人乘坐飞机偷偷进入中国国境进行间谍活动,飞机被击落,唐奈等人被捕。1954年1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判处约翰托马斯唐奈无期徒刑。
日本战犯案二战后国际法治进程中的重要历史见证
1956年6月12日和19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先后在太原和沈阳开庭,审理铃木启久等8人战争犯罪案(涉案者为军官)、福永顺太郎战争犯罪和特务间谍犯罪案、城野宏等8人战争犯罪和反革命犯罪案(涉案者为文官)、武部六藏等28人犯罪案(涉案者为伪满洲国官员)。
审判持续了大约50天,45名战犯分别被判处八年至二十年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