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科学评价历史人物?
这就要客观的一分为二地看待,不同环境去评价同一个人,观点都不一样。但最基本的是看他对社会的影响,是推动社会的进步还是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二、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其前提是必须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后者是方法和路径,路径正确才会有正确的结果。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指出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初源泉;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打破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否认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把个人的思想观念、理性或“绝对精神”、“神”说成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所谓正确评价大前提是由人来评价,基于目的、位置不同,三观差异等来说。历史人物也是人,是人就是复杂的。所谓正确评价是仅在当前条件下的相对正确。考试有考试的说辞,著书有著书的论调。
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方法。用辩证的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主观和客观分别评价
根据历史史实而客观评价。
把那个人置于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下去看
三、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首先,我认为要做到尽量客观,必须摒除待评价事物或人物与自身的利害关系,也即你说了实话不会对你造成任何负面影响。当然这一点在评价政治人物时很难做到,但凡一个没有脱离社会的人,都具备阶级属性,存在阶级立场的条件下,客观几乎不存在。不要受到某一思想或某一言论的洗脑。思维模式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你多年受到某一思想熏陶时,你考虑问题的方式总是会围绕着这一模式进行展开,自然而然地,你做出的评价便是思维灌输者的评价,更谈不上客观。跳出自我角色去考虑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排除那些得道高人的原因,因为这并不简单。
其次知识越多越反动,某种意义上是这样,但如果知识多到足以理解历史的必然性,可能就会看穿不说穿了越是动作大的权力人物越会改变社会结构导致越多人利益得失,所谓领袖杀人多,牺牲了也未必有好结果,权力运动是最大的集体赌博。
与其说尽量客观,不如说尽量多角度,尽量从更多人的立场看待,这样盲人摸象更接近摸得全面,光从利害无关角度仍然是片面的,而且即使没有直接利害也会有间接利害,还是多角度对冲辩证看待得到的信息更平衡任何观点都必须有屁股、有视角、有立场,所以严格意义上任何说法都是偏见,只有参考更多不同的偏见,才能得到更客观的了解。
最后,因为史料证据考证等信息会不断更新,更多潜在的视角可能出现,评价也就自然得无限更新了。
对于这个动态过程来说,的确急不得什么,到一定时候甚至不那么看重评价了,天地不仁,君子不仁,无论是大人物还是草民众生,都只能在有限的时空环境下做一个箭在弦上火上眉毛的决策。
应该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通过各种途径全方位考察历史人物的生平,不以个人喜恶左右。
历史人物应该以教材的为准,可能他们有负面的事,也有正面的事,我们应该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不能因为个人喜好而一概而论。
首先,历史人物有个独一无二的性质也就是历史性。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是基于一些历史文献,这就意味着我们对历史人物的理解避免不了片面性。所以无论怎么评价也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只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资料可以论证,那就可以说是正确的。
要客观,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去评价。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历史人物也有功和过,所以评价历史人物要从两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