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55 更新时间:2024/3/6 5:58:34

一、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二、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三、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四、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五、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亡羊补牢

美德篇

虞舜耕田

孔融让梨

温公爱兄

仲由负米

孟母三迁

陶渊明归隐

王羲之苦练书法

成语篇

百折不挠

半途而废

杯弓蛇影

不耻下问

东施效颦

断章取义

分道扬镳

负荆请罪

覆水难收

赴汤蹈火

高山流水

画蛇添足

画龙点晴

黄粱一梦

疾风知劲草

狡免三窟

刻舟求剑

滥竿充数

毛遂白荐

名落孙山

弄巧嵌拙

抛砖引王

塞翁笑马

掩耳盗铃

郑人买履

一呜惊人

白相矛盾

对牛弹琴

民俗篇

端午节与粽子

年的传说

元宵节闹花灯

清明节与踏青

牛郎织女初七会

中秋节的传说

九九重阳节的传说

腊八粥的故事

二日二龙抬头

生肖的由来

傣族的泼水节

彝族的火把节

藏旋的望果节

神话篇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

天狗吃月亮

种子的来源

阿里山的传说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三国期间有哪些著名人物和经典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1、刮骨疗毒关羽中了曹仁毒箭,右臂青肿,无法运动。忽然一日,一人驾船而来,此人乃是华佗。华佗查看伤势后说:“要治好不难,只怕将军害怕。”关羽大笑,华佗说:“要立一根柱子,上钉大环,您将手伸入,用绳子系好,然后蒙住眼睛,我用刀刮开皮肉,刮去箭毒,缝好后即可。关羽说:“何须柱环?”关羽一面下棋,一面吃肉

  • 现代名人尊师的故事。- -要快?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师恩难忘刘绍棠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六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老师姓田,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他口才、文笔都很好。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描红

  • 名人珍惜时间的小故事50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1,司马光警枕读书的故事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小时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这里说一个他成年的故事,刚满二十岁那年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

  • 读成语故事有感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读成语故事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读成语故事有感1这个暑假,我读了《成语故事(2)》这本书,它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本书共收录了150个成语故事,有上古时期的、战国时期

  • 中国文化遗产日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在我家附近就是郑州商代遗址,步行五分钟就到了。小时候我和爸爸、妈妈经常在城墙上玩耍,爸爸给我讲了许多关于商城遗址的事情。听爸爸说,郑州商城遗址是商代早中期的都城,在20世纪九十年

  • 20190315杨礼孝善文化分享之“扬人恶即是恶”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20190315杨礼孝善文化分享之“扬人恶即是恶”近期学习“了凡四训”,也陪孩子听“弟子规”等经典,深知起心动念处皆显善恶,明了止恶扬善之要道,须从心心念念觉察,方可事半功倍。平日微信里看到重大舆论视频等,我尽量不敢转发,恐有扬恶之弊,但虽不转发,会忍不住和老婆聊聊,有时还评头论足。今日看到某省群众

  • 著名的历史人物传记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曾国藩》唐浩明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政商必读。读长篇传记小说最大的享受就是让你经历另一种人生,让你身临其境,数日无法从虚拟场景中自拔。为官之道,为人之道,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种种诚恳之心与奸诈话语堆叠起来的。二《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本书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

  • 中国文化大学怎么样?分数线大概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化大学位于台北市近郊,毗临阳明山国家公园,海拔约410公尺,足临台北关渡平原,俯瞰淡水河与台北港;自台北市士林、北投区向山麓远眺,即可见文大校舍建筑,为台北显著地标。创办人张其昀博士建校之时,以「美哉中华,凤鸣高冈」,勉励文大师生要有崇高胸怀,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善尽心力,本

  • 中国近代史青年名人事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上甘岭战役中,敌我打的胶灼状态,敌人的机枪异常猛烈,黄继光慢慢靠近后,坚决的扑向机枪,用胸膛挡住了敌人的扫射,这是我们的英雄事例,铭记于心,至死不忘。中兴名臣曾国藩,林则徐,左宗棠,张之洞;革命志士谭嗣同,蔡锷,孙中山,黄兴,秋瑾;文化名人张伯驹,梅兰芳,龚自珍,魏源,辜鸿铭;军阀张作霖,袁世凯,段

  • 关于诚信的故事和俗语?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弟子规》上讲:“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做人要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论语》上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古人之所以不轻易开口,不轻易许诺,是怕讲出去的话,自己做不到。俗话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说到做到,一句话说出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这不是开玩笑,而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