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历史有哪些文化方面的辉煌
世界上最早记录流星雨和日食的国家中国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人唐代宗一行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中国
世界上印刷术的发明者北宋的毕升
世界上最早的火药武器火箭
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
世界上制造漆器最早的国家中国
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
世界上最早提出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的人三国时代的数学家刘徽;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
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四川乐山大佛
世界上最早最完备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
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剂华佗的麻沸散”
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唐本草
世界上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明朝郑和
世界上当时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
世界上最古老的关于虫牙牙病记录商朝
二、中国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文化的历史传播,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以文化的特质变化为前提,用有关文化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事象为界限,文化流变的历史阶段划分是可以操作的。我们说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都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异、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的特色;其次,文化是在历时传承的过程中积淀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它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它文化一旦成为现实,也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没有一种文化是纯而又纯的,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
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决定历史发展的诸因素。文化发展本当有自己的分期,但是由于文化发展与中国通史的基本一致性,所以要研究文化的发展脉络,可以依循历史的发展进行。
关于中国文化的特征,一般可以归为三条:第一,天人合一,顺天应物;第二,家族伦理本位;第三,贵和尚中。西方分别是:第一,天人相分与征服自然;第二,个人本位;第三,理性精神。,你可以试下
三、中国文化的起源与特征
定义: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由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四、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样也不给分哦......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历经沧桑的文明古国。我国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在大家的心中有一段忘不掉的经历。抗日战争、虎门销烟、九.一八、七.七事变多历历在目。但我国的历史也有光辉璀璨的一面。是古人发明了汉字。很久以前,古人并不会写字、记事,有人想出了绳结记事法,但是太麻烦了。就有一位叫仓颉的人发明了甲骨文。在我国的文化史上那些诗人、文学家是不可缺少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千古绝句;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亲;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还有那些著名的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绝唱,无韵之离骚’;孙武的《孙子兵法》是古典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孔子写的《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分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我国还有美丽的大好河山。长城是我国古代人们的一个骄傲,长城全长6330公里,在太空上,用肉眼看是一目了然。珠穆朗玛峰高达8444.43千米;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海拔高达4718米;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第一大峡谷,深6009米......追加点分撒.
五、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者有诸多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因此,(1)钢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学术月刊》1986年第12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张岱年:《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载《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论集,东方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许思园:《论中国文化二题》,《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这五个层面的主要线索、本质和核心,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杨宪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评价》,载张立文等主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总的来看,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两者的分裂对抗,这就是中国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2)自由精神.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精神.同时,在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斗争中,统治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也积极参加这种斗争.说明在中国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酷爱自由的积极方面.(3)求实精神.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论世,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实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之理.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4)应变精神.(见刘纲纪:《略论中国民族精神》,《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见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见丁守和:《中国传统文化试抡》,《求索》1987年第四期.)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