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高拱为什么对徐阶赶尽杀绝(两人为何反目成仇过不去)

高拱为什么对徐阶赶尽杀绝(两人为何反目成仇过不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924 更新时间:2023/12/14 15:04:27

明朝能臣徐阶曾有恩于高拱,为什么高拱掌权,却要置徐阶于死地?

徐阶、高拱在嘉靖、隆庆年间曾同朝为官,并且都有经天纬地之才。

徐阶机敏过人,权谋老道,大奸臣严嵩的倒台就是徐阶的手笔。高拱性格耿直、有见识有魄力,开了隆庆新政,令帝国发展走回正轨。

在《大明王朝1566》中俩人是站在同一阵营的,同属裕王的老师,虽然表面上互相客气,其实已经暗中争斗。

而在正史中,俩人关系更加恶劣,矛盾重重、互相拆台,甚至一度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种情况在徐阶卸任内阁首辅之后,体现的更加强烈。

史料记载:“拱再出,扼阶不遗余力。郡邑有司希拱指,争齮晷阶,尽夺其田,戍其二子。会拱复为居正所倾而罢,事乃解。”

隆庆三年,高拱复职,内阁大学士并兼管吏部,此时的徐阶已经回乡养老。理论上讲,徐阶不在其位,对高拱的威胁也会变小,但高拱却不这么认为。上任后,高拱马上就开始给徐阶找麻烦。

徐阶从高位退下,生活也是十分滋润,家财田产颇丰,可是徐阶的两个儿子并不让徐阶省心。他们仗着父亲的权势横行乡里、为非作歹,高拱抓住机会狠狠整治了徐阶一番。

徐阶大量田产被没收,两个儿子还被罚去戍边,这让威望甚高的徐阶颜面扫地,固然无性命之忧,也是晚节不保。

高拱对徐阶的打击从未停息,直到张居正掌权后,这才罢了。那么为何高拱要纠缠不休、不遗余力地整治徐阶?

一、高拱性格孤傲、偏激,仗着太子宠信目空一切

高拱是嘉靖二十年进士,并成为庶吉士,学识渊博且能力出众,被赋予编修之职。最重要的是,之后他成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也相当于朱载垕的老师,裕王就是之后的隆庆皇帝。

太子身边的人可谓富贵不可言,当时朱载垕还不是太子,但高拱跟对了人,朱载壡去世后,朱载垕成为太子。

新皇即位后,老师们出将入相那是大有人在,高拱侍奉了朱载垕九年,谆谆教导之下,朱载垕也对这个老师极为看重。

徐阶主持朝政后,也希望攀附太子,随即对高拱加以提拔,从国子监祭酒一步步升任礼部尚书。这其中都有徐阶的帮扶,最后高拱在嘉靖四十五年进入内阁,同样也是徐阶推荐的。

从此可见,徐阶对高拱是有恩的,哪怕动机不明,但徐阶是实打实在提携高拱。

只不过徐阶总像是热脸贴上了冷屁股,高拱对徐阶的提拔并不在意,进入内阁后,高拱甚至还“负气颇忤阶”。

高拱自负甚高,认为徐阶的提拔是多管闲事,他有太子后台,进入内阁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他对徐阶的示好不以为然,甚至经常顶撞徐阶。

高拱的性格有些自负和孤傲,他对自身的能力太过自信,对徐阶也有些许不屑。这大致就是矛盾的起始点,小摩擦慢慢变成大矛盾,直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二、徐阶和张居正草拟遗诏,没有征求高拱同意

在嘉靖帝去世后,便该由内阁起草遗诏,这本应由全体内阁成员商议决定,但徐阶私自和张居正起草了诏书。

徐阶作为内阁首辅,就算他自己起草诏书也无人敢说什么,毕竟当时权势最大的就是徐阶。

徐阶十分看重张居正,把张居正看作真正的接班人,于是让张居正同他一同起草这无比重要的遗诏。

史料记载:“阶草遗诏,独与居正计,拱心弥不平。会议登极赏军及请上裁去留大臣事,阶悉不从拱议,嫌益深。”

高拱作为隆庆帝的老师,位高权重,起草诏书此等事情竟然把他排除在外,这令高拱极为愤懑。

内阁成员就那么几个人,其他人还好说,只是如此要务并没有叫上高拱,这必定是徐阶故意为之。此时的徐阶和高拱早已走向对立,矛盾公开化,高拱对徐阶的忌恨也变得更深。

在徐阶的遗诏中,大肆批判了嘉靖一系列荒唐行为,比如崇尚道教、方术等弊端。废除了不少嘉靖时期的不合理政策,平反了不少之前治罪的大臣,其次就是安稳地政权交接。

徐阶写的遗诏中对嘉靖的正面评价太少,还不加判别地提拔了大量官员,这也让嘉靖的极端政治变成了另一个极端,而高拱看到了这个缺陷。

在高拱复职后,立马就重新给予嘉靖皇帝一个合理评价,也让隆庆新政得以实行。

也就是说徐阶、高拱不仅在性格上不和,政见同样相左,加之高拱有仇必报的脾气,整治徐阶就成了必然。

三、徐阶曾弹劾高拱,致其罢官

徐阶曾卧薪尝胆多年斗倒了严嵩,为朝廷除掉一大祸害,并把内阁权力提高到史无前例的地步。徐阶的权谋水平已难有人匹敌,于是面对高拱的挑战,徐阶也是慨然接受。

高拱由于没有儿子,就把家安排在内阁值班房附近,以便于上下班。

在嘉靖帝重病期间,高拱却经常偷偷出来搬东西,高拱处于内阁高位,这其实也算不得什么过错。

徐阶抓住把柄,暗中指挥胡应嘉弹劾高拱擅离职守,好在嘉靖皇帝病重,无暇过问奏章。

当然,胡应嘉弹劾的过程中并没有暴露出徐阶,只是高拱感觉这是徐阶在搞鬼,随即对徐阶更为忌恨和不满。

不论胡应嘉是不是徐阶的人,高拱都是必定要报复的。隆庆帝继位后,当时胡应嘉掌管吏部,协助部院考察,在事情快完结的时候,胡应嘉却要求补充。

皇帝对此不太满意,下令要求内阁商议惩处胡应嘉的办法,内阁成员郭朴马上嚷嚷道“胡应嘉没有臣子的礼节,应当贬为庶民。”

郭朴和高拱是统一战线,这其中必定是高拱要报复胡应嘉。

史料记载:

“言路谓拱以私怨逐应嘉,交章劾之。给事中欧阳一敬劾拱尤力。”

徐阶、高拱的较量如期展开,双方各施所能,要置对方于死地。徐阶反攻高拱,弹劾高拱以私怨驱逐胡应嘉。

徐阶当时仍是内阁首辅,能量仍很强大,在徐阶若有如无的安排下,高拱成为了众矢之的。

高拱专横也是被大家看在眼中,而且给事中欧阳一敬也参加了弹劾高拱的大军。

高拱淹没在一片口水中,皇帝也爱莫能助,只能罢免了高拱。

徐阶剔除了高拱,但徐阶并没有赶尽杀绝,一方面由于高拱是隆庆帝的老师,位置稳固,难以动摇。

另一方面皇帝的对徐阶的信任也有所下降。

不论如何,徐阶、高拱这梁子是结下了,以高拱快意恩仇的性格,可谓此仇不报非君子。

虽然高拱对徐阶有些“残忍”,但他对明帝国的贡献也极大,他促成了隆庆和议,让边境安定了几十年。

朝廷的效率大幅度提升,一改嘉靖时期颓废,不论高拱多么专横跋扈,他对国家的功绩都会名留史册。

更多文章

  • 阿拉伯帝国被谁灭了(最终被蒙古灭亡的阿拉伯帝国)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阿拉伯帝国被谁灭了

    蒙哥统治时期,蒙古人发动了一次对西南亚的远征,蒙古汗国的大军像滚滚波涛一样,第二次汹涌而来。蒙古第三次大征1256年,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的弟弟旭烈兀,统率大军,渡过阿姆河,向波斯挺进,在花拉子模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各个小王国,被这支大军扫荡得一干二净。波斯和高加索的一些小国,纷纷投降,只有马赞兰地

  • 脏唐乱宋臭汉怎么解释(臭汉脏唐宋埋汰的解释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脏唐乱宋臭汉怎么解释

    民间有“臭汉脏唐埋汰宋”、“脏唐乱宋”等说法,之所以形容宋朝“埋汰”、“乱”,是因为宋朝人在皇帝的倡导之下,追求享乐,朝野上下物欲横流。北宋的国都汴梁城(今属河南开封),南宋的国都临安城(浙江杭州)曾经是古代娼妓业最为繁荣的都市,临安城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为“色海”。宋太祖赵匡胤曾直言不讳地

  • 张仪简介及人生经历(人物张仪的一生历史故事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仪简介及人生经历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显著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消灭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从而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秦国、楚国、齐国、燕国、魏国、韩国、赵国这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在战国七雄争霸的过程中,各国不仅需要白起、王翦、廉颇、李

  • 1918年重大历史事件(191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1918年重大历史事件

    1月14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北京政府段祺瑞内阁追随协约国的外交政策,拒不承认苏俄。本日,北京政府派军队封锁中俄边境,阻绝中俄交通,以防范“过激党人”。1918年段祺瑞内阁成员合影。右起:曹汝霖(交通兼财政总长)、刘冠雄(海军总长)、陆徵祥(外交总长)、段祺瑞(国务总理)、钱能训(内务总长)、段芝贵

  • 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和性质(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内容及感悟)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俄罗斯,它地大物博,横跨亚欧大陆,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桥梁。在18世纪之前,俄罗斯的文明方向总体上是走向东方,它继承了拜占庭的遗产,将东正教作为了正统思想,也建立了东方式的专制体制。到了18世纪,俄罗斯已经稳定了下来。当他们回头西望,发现西欧已经进入了近代文明,俄罗斯和西方的差距已经是两个时代的差距了

  • 苏联解体五大原因(导致苏联解体最重要的根本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联解体五大原因

    有人说美国最怕的就是俄罗斯经济和科技倒退60年,因为那时候是苏美争霸,苏联的强大让美国从心底就畏惧,其科技和经济与美国不仅相差无几,更可能超越美国。美苏争霸随时可能触发核战争,就在1991年9月6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随之苏联解体成15个国家,俄罗斯继承苏联的遗产,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强大的

  • 郑国渠简介和历史故事(朝代秦国修建郑国渠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郑国渠简介和历史

    公元前355年,诸侯混战,兵连祸结,在金戈铁马与纵横捭阖的较量中,两个国家几乎同时开启了一场变法。位处中原腹地的韩国,土地狭小,国力羸弱,又被列国紧紧围困,四面受敌,朝不保夕,国君韩昭侯欲改变现状,任用申不害主持变法,十五年,“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远离中原的秦国,祖上是给周王室养马戍边的来头,

  • 俄罗斯历代沙皇一览表(近代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沙皇)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俄罗斯历代沙皇一览表

    俄罗斯历史上共有26位沙皇,颇有意思的是,其中只有7位获得过外号。“雷帝”的第一重含义是才能、魄力和成就。伊凡四世(1530-1584)3岁时即任莫斯科大公,17岁时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并将莫斯科公国改为沙皇俄国,又称俄罗斯。在助手阿达谢夫、西尔维斯特的辅助下,伊凡四世首先颁布了新的法典,改组

  • 全球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总共的国家数量)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全球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世界上共有197个国家。其中联合国会员国193个,联合国观察员国2个(梵蒂冈和巴勒斯坦),既非联合国会员国也非联合国观察员国2个(库克群岛和纽埃)。世界各国在地球上的分布如下:1、亚洲:共有48个国家。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

  • 一夜之间消失的国家(有一个国家一夜之间人都消失了)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一夜之间消失的国家

    公元前176年,一个西域小国突然现身西汉史籍。匈奴冒顿单于在给汉文帝的信中,夸耀自己武功之盛,顺便提到了小国的名字:楼兰。(匈奴)以天之福,吏卒良,马疆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以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出自《史记·匈奴列传》,这是史籍中首次出现楼兰之名。楼兰是汉代人的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