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卫青不败由天幸的意思 (卫青不败由天幸有什么典故)

卫青不败由天幸的意思 (卫青不败由天幸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623 更新时间:2024/1/16 23:46:28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盛唐诗人王昌龄著名的边塞诗。「龙城」和「飞将」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抗击匈奴首战龙城大捷的卫青,以及飞将军李广,偏偏这两个人同为汉武帝手下大将,却是“一个富贵,一个闭翳”。

从受父兄鄙视的骑奴到万户侯

史书经常把卫青和霍去病相提并论,《史记》便有〈卫将军骠骑列传〉一章,卫将军自然是卫青,骠骑则指他的外甥骠骑将军霍去病,限于篇幅,霍去病前文已述,本文只讲卫青。

《史记》说,卫青本姓郑,是县吏郑季与平阳侯曹寿小妾卫媪私通诞下的私生子,在讲究出身的汉代,卫青的身份可谓极其低微。

卫青的姐姐卫子夫也在平阳侯家当歌姫。

很多人以为卫媪姓卫,其实卫媪应解作卫家妇,即她的丈夫姓卫,但已去世。因此有人推测,卫媪并非平阳侯妾,只是平阳侯家的帮佣。

司马迁说卫氏姐弟“冒姓为卫氏”,应是暗指卫子夫、卫青姐弟皆为私生。

卫青本来跟着妈妈和姐姐在平阳侯家干些奴仆的粗活,倒也习惯,但少年时曾回家找父亲郑季,但郑季只叫他当牧童,郑家兄弟也不当他是兄弟,只当他是奴隶、畜牲,卫青受不了父兄的鄙视便逃回母亲处。

想来从这以后,小卫青的心里应该也发出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的誓言,种下了想要改变命运的种子!

有一次,卫青有机会跟别人进入甘泉宫,遇到一名懂得看相的“钳徒”(受过钳刑的奴隶),他对卫青说:“你以后是贵人呢,可以官至万户侯。”

卫青听后不以为然,说:“我身为人奴,不用被人打骂就心满意足了,哪能谈得上封侯!”

《卫将军骠骑列传》叙述卫青的少年时代到此为止。

到了青壮之年,卫青便做了平阳侯家的“骑奴”,就是骑马跟着主人的下人。能够骑马一直跟着主人,也算是升为了高级奴隶,想来卫青也付出了不少努力。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卫子夫得武帝宠幸。皇后忌之,派人抓住卫青,企图杀害以泄心头之愤,幸得他的朋友、骑郎公孙敖率众营救而不死。卫青更由下人晋身成为建章监、侍中。卫子夫则获封为夫人。

后来,卫青奉武帝之命,率军七战匈奴,七次获胜;他的外甥霍去病则四战四胜,直至「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从此结束汉朝以和亲换和平的历史。

前文参见:千古名将霍去病,追击匈奴二千里,封狼居胥,爵封冠军!

左卫青、右霍去病

终卫青一生,爵封万户侯,果然应了少年时代那位「钳徒」的预言,实现了少年时期要改变自己命运的誓言。

外戚身份是原罪?

这样一位打出汉家军威、国威的大将军,司马迁对他的评语却是:青本奴虏,忽升戎行。姊配皇极,身尚平阳。宠荣斯僭,取乱彝章。嫖姚继踵,再静边方。

司马迁似乎对卫青因为姐姐得宠的裙带关系有些不满,哪怕卫青干出了一番大功业,但得到超乎身份的荣宠却一直有微词,而这种身份在历史上有个专有名词,叫“外戚"

司马迁还曾说过:“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而这句话,竟然还放在《佞幸列传》中,真不知到底是褒还是贬?

对卫青有微言的还不止司马迁,唐代诗人王维也有“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老将行》)之句,王维对李广官运不佳打抱不平。

甚至到了民国,历史演义作家蔡东藩也认为卫青屡立战功只是“天命”使然,这些著名文人对卫青外戚的身份就那么在意吗?

依小岩看,这要从卫青、霍去病和李广一家的恩怨说起。

众所周知,司马迁是因为李陵投降匈奴一案而惨受“腐刑”的,而李陵的祖父正是飞将军李广,这位飞将军以年过六十的高龄随卫青出征,多次请缨打先锋不果,最后因大军迷路,承担所有罪责自刭而死。

李广的儿子李敢认定卫青歧视他的父亲年老,故意让他走一条迂回的路,致使他父亲迷路并承担所有责任。李敢一怒伤了卫青,而卫青不知为何竟隐忍下来,但年轻气盛的霍去病却忍不住了,一箭射死了李敢。

想不到,李家的悲剧又再一次落到第三代的李陵身上。

李陵者,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字少卿,李广孙。善骑射。

天汗二年,汉武帝下令由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骑兵三万人北击匈奴,李陵率步兵五千人为偏师策应。

大军出发后,率领主力军队北伐的李广利没有遇到匈奴主力,竟然损兵折将而返;而率领五千策应师的李陵在深入敌境后,却遭遇匈奴单于亲率的八万骑兵的重兵包围。

李陵且战且退,十余天时间消灭匈奴一万余人,终因寡不敌众,在距离国境仅一百多里的地方全军覆没,李陵投降匈奴。

汉武帝得知李陵投降非常气愤,不但族灭李氏一门,为李陵申辩的司马迁也被以“诬罔”罪逮捕入狱。

“诬罔”乃死罪,如想免去一死,可以纳钱五十万赎死,或接受腐刑。司马家贫无钱,为修《史记》,最终惨受腐刑。

司马迁对上下古今历史打的问号

司马迁称李广「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太史公自序》),

这评价比卫青还高,以李广与卫青的功绩来看,这里面固有孤愤的成分,更重要的是「对历史的怀疑,人性的怀疑,宇宙的怀疑,因果的怀疑」。

司马迁这种笔法,据南怀瑾解释,司马迁在《史记》列传的首篇《伯夷列传》已有表述。他说:「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余甚惑焉,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正因为从古至今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但为什么伯夷、叔齐是好人,却得不到好报;盗跖杀害无辜,横行天下,竟得寿终,到底天道在哪里?南怀瑾说,这是司马迁对上下古今历史打的问号。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甲午海战爆发于哪一年(中日甲午海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海战,爆发,甲午,发生,时候,什么

    晚清发生过不少重大的事件,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所有的事件中,甲午战争是十分重要的一件。正是这次的战争,使得日本看到了曾经老大帝国的衰败,令列强看到了这块肥肉的防御能力。所以后来有了八国联军侵华,有了抗日战争,也给日本跻身列强奠定了基础。在甲午海战之中,清军阵亡人数为四万,那

  • 邓丽君是间谍吗(邓丽君是日本情报局的特工间谍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间谍,丽君,情报局,特工,日本

    1995年5月8日,享誉全球的乐坛歌后邓丽君于泰国清迈因哮喘病发作而去世,享年42岁。生前,邓丽君凭借其曼妙的歌喉一度风靡华语、日语乐坛,许多经典乐曲至今依然脍炙人口。英年早逝,巨星陨落,就在全球乐迷沉浸在悲伤之中时,一家名为《独家报道》的台湾杂志发布了一篇报道,语出惊人。国民党少将谷正文爆料:“邓

  • 贾珍和秦可卿的关系是什么(红楼梦种两人到底有没有私情)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私情,秦可卿,贾珍,关系,到底,什么,红楼梦

    秦可卿和贾珍之间,原本是公公与儿媳的关系,但两人却突破了禁区,有了爬灰的事实,虽然曹公在批阅增删时,拿掉了一些关键情节。但从未删之文中,我们依然可以得出秦可卿与贾珍非正常关系的事实。这本是一件丑事,换成任何人,既然发生了,因为有伤风化,也败坏人伦,很多人都会捂得很严实,唯恐被人得知。但贾珍和秦可卿之

  •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慈禧太后(对慈禧的一生进行简单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慈禧,评价,历史,太后,人物,进行,一生,简单,如何

    近些年来,清朝宫廷剧十分的受大众欢迎,贴合这种热度也先后涌现出了不少的古装剧,或者是依据历史故事以及历史人物进行改编的一些影视剧等等,虽然这些影视剧让很多历史事件以及被人们遗忘的人物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那就是有些时候为了迎合剧情的需要或者是吸引大众的眼球,

  • 八路军最神奇的突围战(抗战时神奇的 次突围战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杂谈

    1941年11月,五万多日伪军拉开大网,对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一一五师师部和山东分局被包围,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召集紧急会议,决定向西南方向突围,罗荣桓重视地形研究,他是湖南人,两年前才率部来到山东,但对于沂蒙山,已经像熟悉自己家乡一样,连哪里有座隘口,哪里可以通过炮车,都非常清楚。在鲁中“大扫荡

  • 李小龙是叶问的徒弟吗(李小龙是咏春叶问的第几个徒弟)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徒弟,李小龙,咏春叶,叶问,第几

    国际巨星李小龙是叶问的徒弟,并且还通过电影让咏春拳在世界上名声在外,成为世界各国武术爱好者争相学习的武术。可是为什么,坊间传言说,咏春拳弟子在拜师前,必须踩李小龙的相片才能入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李小龙)时间回到1954年,此时的李小龙在好朋友的推荐下,拜61岁的叶问为师,学习咏春拳。叶问出生于

  • 曹冲的人物简介(三国时期曹冲详细资料及生平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冲,生平,简介,资料,介绍,时期,人物,详细,三国

    神童曹冲是曹操的第七个儿子,字仓舒,是曹操的小妾环夫人所生的。在三国的时候,曹冲是当时很有名的神童,曹冲从小特别的聪颖,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特别曹操的宠爱。曹操一直在大臣面前称赞曹冲天资过人,有意想让他继承自己的大权。不过据传,曹冲在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就死了,当时只有十三岁。在曹冲死的时候,曹操特别的

  • 芦衣顺母的故事介绍(简单概括二十四孝中芦衣顺母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芦衣,顺母,概括,介绍,故事,简单,二十四

    闵子骞小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父亲再娶,后母又给他生了两个弟弟。后母对闵子骞很不好,他经常挨饿受冻不说,每次在外地作官的父亲回家,母亲就添油加醋地告状,说闵子骞又懒又馋,不听管教。弄得他父亲十分恼怒,但闵子骞并不反驳。一年冬季,闵子骞父亲让闵子骞驾着牛车去外地办事,命三千随从,闵子骞为御。行至萧县城南

  • 黑白无常牛头马面是干什么的(分别都有谁,谁的地位高)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牛头马面,地位,无常,干什么,黑白,分别

    ”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这句话是大名鼎鼎阴曹地府阎王爷的两位得力干将,黑白无常去阳间抓取阳寿将尽之人魂魄的时候说的口头禅。牛头狱卒,马面罗刹,手持枪矛,驱入城内,向无间狱。——《楞严经》这说的就是阎王爷手下另一组得力干将了,牛头马面,他们的相貌很搭,一出面恶鬼都要吓成饿鬼……不仅相貌搭,属

  • 一些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中国历史上讲诚信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典故,诚信,名人,历史,故事,中国,关于,一些

    《弟子规》上讲:“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做人要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论语》上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古人之所以不轻易开口,不轻易许诺,是怕讲出去的话,自己做不到。俗话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说到做到,一句话说出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这不是开玩笑,而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