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是哪些(常见的来源于历史典故的成语)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是哪些(常见的来源于历史典故的成语)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489 更新时间:2024/1/15 20:16:44

1.七擒七纵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

《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成语典故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

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诸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所以我被打败了,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

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太仁慈宽大了。

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

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诸葛亮的命令,让孟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

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就这样,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

2.人中之龙

意思是形容杰出的,非凡的人才。

成语出处

出自《晋书·宋纤传》

成语典故

晋代人宋纤厌恶官场生活,立志不参与政事,过着隐居生活。当地太守马岌仰慕他的人品,特地去请他出来做官。宋纤猜到马岌的来意,立即关门拒见。马岌认为宋纤能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洁身自好,清贫自守,感慨地称他是人中之龙。

3.九世之仇

意思是指久远的深仇,一般指国仇等意义重大的仇恨,不适用于一般的私人恩怨。

成语出处

《公羊传·庄公四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评齐襄公灭纪一事,齐国第五代国君齐哀公因纪候向周天子进谗言而被烹杀,至齐襄公已经经历九任国君。)

成语典故

齐襄公复九世之仇的故事出自《公羊传》中,讲的是西周时期纪国的国君看到齐国的国君对周天子很不尊重,便认为这是一个机会。

于是他就对周夷王说:“齐国的国君齐哀公一直对您很不敬,现在您应该将他杀了,让其他不敬您的诸侯王看看,这就是不尊敬您的下场。”周夷王听后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就将齐哀公给杀死了。

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齐哀公是被周夷王烹杀的,这种死法很是残酷,史称“哀公烹乎周”。

周夷王本来想用这件事达到震慑诸侯王的作用,但万万没想到适得其反,各国的诸侯王害怕自己以后也会落得齐哀公的下场,反周的情绪也越来越强烈。

齐哀公,齐癸公之子,公元前879年-公元前868年在位。

齐哀公是中国西周时期齐国的第五任君王。他的祖父是齐国第三任王吕得,他的父亲是齐国第四任王吕慈母。

齐癸公五十二年(辛巳,公元前880年),齐癸公死后,其儿子吕不辰继承王位,为齐哀公。周懿王时,纪侯(纪国的国君)在周王前进谗言,说了不少齐哀公的坏话。

齐哀公十二年(癸巳,公元前868年),在位12年的齐哀公被周夷王烹杀。

齐襄公即位后,在伐纪报仇方面表现得非常坚决。公元前695年,也就是齐襄公即位的第三年,齐襄公就发兵攻打纪国,纪国不得不求救于鲁国,鲁桓公出面调停,组织会盟,纪国的危机有所缓解。

然而,齐襄公并没有放弃灭掉纪国的念头。次年,齐襄公杀死鲁桓公和郑君子亹,纪国失去了鲁、郑两国的保护,形势急转直下。

公元前693年,齐襄公撕毁盟约,打着为九世祖报仇的旗号,再次兴兵伐纪,连下三城,驱其民而占其地。两年后,纪国分裂,纪侯之弟纪季将酅邑献给齐国,甘做齐国的附庸。

公元前690年,齐襄公派兵攻破纪国都城,纪侯将剩下的国土交给纪季,出国逃亡一去不返,纪国灭亡。

春秋三传对此事曾有争议,因为当时的风俗是,家仇只论五世。公羊传认为国仇不受世代限制,左传反对。

后来,汉武帝说:”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遂坚决北伐匈奴。因为汉高祖曾有“白登之围”被迫贡献金帛女子的耻辱;吕后也遭遇过匈奴致书之辱;文景两代,也都不断遭受匈奴入侵,所以,汉武帝决心复仇,解决边患。

4.入木三分

意思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成语出处

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成语典故

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字号逸少,是东晋书法家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在他父亲枕下的前代的《笔说》,他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被我秘密收藏的东西?”

王羲之却笑着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亲看他年纪还小,担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

王羲之跪了下来说:“就让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的美好才华与发展了。"父亲很高兴,于是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王羲之的)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看过用笔诀窍,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名声一定超过我。”

东晋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让王羲之把祭文写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

刻者把木头剔去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墨迹竟渗进木板深处,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见白底!刻者惊叹其笔力雄劲:“竟入木三分!”后“入木三分”成为成语,比喻书法功力好或分析问题透彻。

5.大器晚成

意思是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成语出处

老子》四十二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成语典故

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

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尉。

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

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

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

6.口若悬河

意思是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来没个完。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成语典故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

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

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侍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标签: 成语历史典故来源于出自故事常见哪些

更多文章

  • 汉成帝和赵合德有什么关系(汉成帝与赵合德是真爱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合德,汉成帝,关系,什么

    《母仪天下》是很多年前的一部电视剧,主要讲的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一生的传奇故事,王政君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命的皇后,她的一生都是耐人寻味的,似乎一直都在权力争夺的夹缝中寻求自保的方式。袁立精湛的演技,也把王政君一生各个阶段的状态完美地呈现给了观众。然而多年过去了,这部剧给小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却不是袁立饰

  • 明朝多少个皇帝(大明16帝的生平简介和主要功绩)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生平,功绩,简介,皇帝,明朝,16帝,多少,主要,大明

    大明王朝,从公元1368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到公元1644年崇祯朝灭亡,总共传了16帝,享国276年,大明皇帝的平均年龄41岁,其中40岁前去世的有11位,接下来咱们就说说明朝16帝。第一位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年

  • 古代酒过三巡是什么意思(菜过五味酒过三巡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典故,意思,古代,什么

    春节对于每一个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值得庆祝的节日。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首,代表的是喜庆、祥和、团圆等多种情感。春节时有很多古老的传统习俗,时至今日依然在民间流传,人们除了会烹饪一大桌子美食之外,还会在聚餐的时候推杯换盏。中国饮食文化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美酒和佳肴,甚至因此还形成了酒文化和食文化。这两种

  • 元末诸侯割据形势图(元末诸侯割据的局面演变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诸侯,割据,局面,形势,特征,演变,元末

    元朝末年,地主豪强大肆兼并土地,朝廷内部腐朽昏庸,再加上贪官污吏、天灾瘟疫,上百万人沦为流民,到处哀鸿遍野,尸骸枕藉,老百姓过的是民不聊生,元朝社会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随后,元朝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红巾军农民起义。朱元璋便是是红巾军的首领之一,他带领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创了一个新的

  • 苟杳吕洞宾的故事(民间故事狗咬吕洞宾的典故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典故,民间,来历,苟杳,故事,狗咬吕洞宾

    我们在形容一个人不知好歹时,经常会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用起来大家都会,但是至于狗为什么要咬吕洞宾?人们就不得而知了,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这句话的来历吧。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吕洞宾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它的意思是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要咬,吕洞宾是八仙之一,他热心助人,但这狗

  •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的清军装备(带了多少兵马的军事力量)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兵马,清军,左宗棠,军事,收复,装备,力量,新疆,多少

    放眼整个近代,左宗棠的军队装备非常有特色。他的军队,既装备了一些西方最先进的武器,也装备了许多自己“魔改”的“土装备”,中西结合,效果极佳。作为以实战崛起的将领,左宗棠对装备的见解是独到的。1862年,他担任浙江巡抚,镇压太平天国。当时,他与中法混合的“常捷军”,中英混合的“常安军”、“定胜军”配合

  • 瓦岗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瓦岗寨中真实将领人物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瓦岗寨,将领,历史,人物,故事,真实,存在

    瓦岗寨的创始人是隋朝末年东郡魏城(今河南花县)的翟让。翟让出生于底层,曾在东郡做过法曹。他因犯罪被捕,被判处死刑。然而,他命不该绝。看守他的狱卒黄俊汉认为他是英雄,于是晚上偷偷放了他。逃离的翟让跑到瓦岗,驻军创业。瓦岗位于今天河南省化县的东南部。它是黄河东南岸的一座山。毗邻大运河同济运河和永济运河河

  • 泼水节的传说故事(中国民间傣族泼水节的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间,传说,内容,泼水节,故事,中国,主要,傣族

    傣历是一种阴阳合历,而傣族新年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7日举行,为期三至六天,当地居民将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在这个欢乐的

  • 秦武王嬴荡为什么举鼎(嬴荡举鼎而亡的历史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举鼎,秦武,王嬴荡,历史,记载,为什么

    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分为九州,让九州子民贡献青铜,打造了九鼎。九鼎在当时象征着天下九州,可在后世,却象征着天子威仪。九鼎不光是夏朝的镇国神器,到了周朝,九鼎依旧是天子的象征。周公旦将九鼎放在洛邑城中,以示周王室的权威。可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的战斗力一落千丈,诸侯王们纷纷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尤其是楚国的

  • 历史上真实的关羽(三国中真实的关羽是什么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关羽,历史,真实,什么样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面,只要你说到“二爷”这两个字,那大家想起来的一定会是历史之中的关羽关二爷。关羽这个人在历史之中的确是有此人。但真正要说让关羽出名的还是得数元末明初罗贯中老先生写的那本《三国演义》,这本书之中用精彩的文笔描写了一个个所限无敌的故事将各个武将衬托到了天际。靠着无数英勇的行为我们后人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