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羌族的起源和来历(历史上有名的羌族人发源地在哪里)

羌族的起源和来历(历史上有名的羌族人发源地在哪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260 更新时间:2023/12/12 17:08:17

在中国西北,有一支规模十分庞大的民族,叫做羌族。这里的羌族是指广义上的羌族,其中包含了藏族。如果从族源上来说,汉族也是羌族的一支。

在历史上,羌族有吐蕃、东女国、党项、宕昌、达布以及西戎、北狄、月氏、白狼、濮等分支。因此,羌族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民族学、分子人类学和古文献记载的研究发现,古羌族还是中国古代夏朝和周朝的建立者,这就不得不让人惊讶了。

一,羌族和华夏族到底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在华夏族是在周朝形成的民族概念。在周朝之前,并没有华夏族。周朝之前的中原一带主要有两大势力,一是位于东方的夷族,他们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商朝也是他们建立的。

传说中的帝俊、太昊、少昊就是这个民族的祖先。而另外一支民族位于黄河上游地区,也就是羌族。

东夷和西羌两大族群分布

羌族为什么叫做“羌”呢?原因是这支民族长期在甘青一带牧羊,因而被被人叫做“羌”,也就是牧羊的人。《说文解字》对羌的解释是:“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山海《山海经·西山经》中对羌族的羊图腾有记载:“其神状皆羊身人面”。

在古代的河湟流域,水草丰美,十分有利于畜牧业发展,也就是羌族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经济。

羌的解释

那么羌族和华夏族又有什么联系呢?华夏族有两位人文祖先,分别是炎帝和皇帝,两位都出自羌族。根据史料记载,炎帝是姜姓,《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

根据古文字学研究,甲骨文中的“羌”也就是“姜”。

而姬姓出狄族,而狄族是羌族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的一支。《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而位于陕西西部的戎族也和黄帝有血缘关系,《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

到春秋时期,北狄中的白狄也就是姬姓,白狄在战国时代还建立了中山国。杜预《春秋释例》说:“鲜虞中山,白狄,姬姓”。

黄帝陵

可见,华夏族是从羌族中分离而出的。大约在8000年前,进入渭河流域的羌族发展出了农业,因而开始进入了农耕文明时代。其中姬姓和姜姓是两支较早进入了农业时代的。他们在渭河流域创造了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半坡文化等。

东亚古人类迁徙地图

从分子人类上,也可以证明当今的汉族和羌族有密切联系。根据DNA检测分析,汉族和羌族最早都属于古羌族系列,大约在5000年前,汉族的祖先从羌族中分离了出去。

在语言学上,也可以证明。现在汉语、藏语等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注意,是语言相似,不是文字相似),因此在学术界被归为汉藏语系。

二,羌族建立了夏朝

夏朝是谁创立的?当然是大禹。根据史料记载,大禹确实是不折不扣的羌人。《新语·术事》云:“大禹出于西羌”。《史记·六国年表》:“禹兴于西羌”。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娶于有莘氏,……产高密(禹),家于西羌”。《盐铁论·国病》亦云:“禹出西羌”……如此多的史料都在说明大禹就是一个西羌族人。

羌族

在中国历史上,商朝并没有记载“夏”,最早是周人提到夏朝。在甲骨文中,没有发现夏这个字。实际上,夏是羌族炎黄一支的自称,而商朝人则统一称为羌。

目前在甲骨文中已经发现了39个“羌”字。羌人和商朝人经常战争,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方国地理》中举例:“伐羌,妇好三千人,旅万人,共万三千人。” 

商朝一次排除13000多人去讨伐羌人,这在当时几乎就是出全国之兵了,可见羌人势力强大。

妇好率领一万三千军队伐羌方的卜甲

通过战争,商朝俘虏了大量的羌人,这些羌人沦为了奴隶。在甲骨文中,用羌人为牺牲的甲骨卜辞很多。商代甲骨卜辞中,至今已发现人祭卜辞约2000条,记载“人牲”总数14000余人,其中近8000人为“羌”。

可见羌族是商朝最大的敌人。商朝将女的羌人称为“姜”,将男性称为“羌”,头戴饰角的羌族领袖称为“美”。

人殉坑

按照历史上的记载,夏朝早在商汤时代就被商人所灭,但是后来为什么还有如此多和羌族的战争呢?夏朝是羌族建立,但是羌族分布地区很广,整个黄土高原、关中都是羌族的势力范围。

商朝灭夏后必然会引发和羌族的仇恨和矛盾,于是后来必然会长期处于对抗状态之中。

三,周人来源于羌族

周人,宣称自己是夏朝的继承者,和夏朝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我们可以从周人的姓氏来看起来源。周人是两大姓氏通婚而形成的民族,分别是姬姓和姜姓。周人父系为姬姓,这是无可置疑的常识。

而周人的母系来源多为姜姓,《史记·周本记》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也就是周族的祖先后稷是姜原所生,因此母系来源于姜。

后来的姜姓一直在周朝发挥重要的作用。如著名的姜子牙,也就是周族中的贵族人士了。

周人本来是戎狄的一支,因为进入了农耕时代,从而从戎狄中脱离而出。夏朝灭亡后,周人“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根据《中华远古史》的作者考证,周人最早生活在山西一带,夏朝灭亡后逐渐迁徙到了关中。

我们可以猜测,夏朝灭亡后,为了躲避商朝的战争,周人就西迁到了渭河上游去了。迁徙到了渭河以后,周人就开始发展农业,因此被商朝人成为“种田的人”,甲骨文中的“周”也就是“田”的形状。

周字的演变

周朝灭了商朝之后,进行了大量的分封。由于周人自称是夏人,因此这些分封国就合起来成为“诸夏”,后来又有了华夏的称呼。

而此时,周人又以自己为中心,将东方的民族称为东夷、北边的民族称为北狄、南方的民族称为南蛮,西边的民族成为西戎,于是形成了华夷观念。

包括那么没有和自己同宗同源的羌族,因为没有进入农耕时代而疏远,也被贬斥为“西戎”、“北狄”。

标签: 羌族人起源发源来历历史有名哪里

更多文章

  • 武当金顶雷火炼殿奇观(金顶可以把避雷针拆除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当金,顶雷,避雷针,金顶,火炼殿,奇观,拆除,可以

    公元1416年,武当山的天空突然闪过一道闪电,不偏不倚地打在了武当金顶上,从此之后,玄武神殿上的长明灯亮了,并且长亮不灭。武当金殿上因此也有了很多奇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雷火炼殿。可是到了现代,这个奇观却离奇地消失了,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我们还有希望再看一眼这种自然奇观吗?武当山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著

  • 妈祖的来历和传说故事(历史上的妈祖传说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妈祖,传说,来历,历史,故事

    据资料记载,宋代莆田县湄州屿的林家诞下一女婴,出生之后一个月不言语,因而起名"林默"。林默自幼聪慧而且心地善良,"少女时期,林默就收集许多气象彦语,认真观察海洋气象变化,经常提醒渔民、海商注意台风暴雨。每当海上能见度不佳时,她就登上湄峰顶上,举灯引航,深受渔民和航海者的爱戴。"林默具有人间一切美与善

  • 京剧的四大名旦是什么(中国京剧的代表人物及曲目)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京剧,名旦,曲目,人物,代表,中国,什么

    京剧的“四大名旦”,估计喜欢戏曲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可是谁能想到,开始可不叫“四大名旦”,叫做“四大金刚”,我的天,够生猛的吧。当时天津报人沙大风,就是那个给孟小冬冠以“冬皇”的著名记者,觉得这个称呼不好听,一伙唱旦角儿的,怎么弄的和健身教练差不多,于是,他给改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称誉:“四大名旦”

  • 八仙中的吕洞宾是什么人物(历史上有吕洞宾这个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吕洞宾,八仙,历史,人物,什么,这个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小时候看八仙过海之类的电视剧,吕洞宾也有斗不过的妖魔鬼怪。吕洞宾是谁?一切神仙都有原型,毕竟神仙是人文的升华,是历代人用文化积累造出来的。财神有赵公明,后来关公也算。玉皇大帝叫张百顺,太上老君是老子李耳,山神庙、阴阳判官有崔珏、观世音也有楚王皇姑之说。和吕洞宾同为八仙的曹国舅

  • 徐姓的来源和历史简介(历史上徐姓最杰出名人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徐姓,简介,名人,介绍,来源,杰出

    儒家讲的“仁义”源于春秋时期徐国的徐偃王,徐偃王是徐姓的祖先。徐国来源于黄帝的六世孙伯益。伯益在大禹治水中有功,被舜赐予嬴姓。伯益既是徐国祖先,也是秦国祖先。夏朝时,大禹把伯益的儿子若木封在徐,建立了徐国,在今天山东省临沂市的郯(tán)城附近。周成王时,徐国是东夷的主要国家,参与了三监之乱(武庚叛

  • 玉皇大帝全称叫什么名字(玉皇大帝的全称为什么那么长)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玉皇大帝,全称,名字,为什么,那么

    原文: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

  •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文字记载中国一词当时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含义,文字,记载,中国,时候,出现,当时,什么

    1963年陕西宝鸡贾村的一个村民在自家后院里发现了一个被暴雨冲出来的青铜器。他当时打算把这玩意当废铜烂铁卖到废品收购店,好在一个明眼人赶忙联系博物馆的人来高价将其收走了。这就是如今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青铜器何尊。这个青铜器上有12行122字铭文讲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洛阳)的

  • 荀子主张什么思想(荀子提出人定胜天的核心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人定胜天,荀子,思想,核心,主张,提出,什么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我国战国时期最为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在荀子思想中,提出了性恶论,通过“礼法并用”的治国方案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荀子看来,荀子政德思想的论述主要体现在其论君臣、论礼法以及论刑政的三个关系方面。在君臣关系上,荀子认为君主应该论德定次,臣子应该忠诚爱民。在礼法关系上,荀子认为

  • 春节守岁的寓意和象征(年轻人守岁代表什么意思与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守岁,含义,寓意,年轻人,意思,象征,代表,春节,什么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守岁最早在西晋时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岁。那么守岁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除夕守岁的来历和传说有哪些?守岁从吃年夜饭起始,中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了。那时掌灯起就要入席,大户人家兴致勃勃,还会吃到半夜。可普通

  • 古人天黑就睡觉吗(古代人没有电晚上生活都在干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人,睡觉,生活,古代,晚上,没有

    古时候没有电,可是有蜡烛有油灯,有钱人家里可是有灯笼,怎么可能天一黑就睡觉?除了久别重逢的恋人或则夫妻;一般家庭,还是有很多琐碎的事要做,特别是大多数的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几十岁都还在那里挑灯夜读,怎么可能天一黑就睡觉。首先,不可以外出:古代的晚上,一些平民百姓或许舍不得点灯燃烛,经营酒楼歌肆的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