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范进后来当了多大的官(范进中举后到底担任什么官职)

范进后来当了多大的官(范进中举后到底担任什么官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177 更新时间:2024/1/16 16:44:48

在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九品中正制一直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到了隋朝统一全国后,原本的举荐式人才选拔方式已经不适应封建朝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在这种情形下,科举制度应运而生。

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出现,直到清光绪二十七年才结束,也就是说科举制度在我国整整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对于现在国内的应试教育,很多人都提出了批评意见,但是在目前看来,考试仍然是从我国从庞大人口数量中选拔人才较为高效、便捷以及相对公平的方式。

虽然关于应试教育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但是相比于古代的“八股”考试,优势仍旧很明显,而关于“八股取士”,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或许就是范进了。

范进中举,喜极成疯

在八股文考试制度下,出现了很多畸形的读书人,他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知道死读书,将读书科考视作人生目标

范进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范进中举”的故事被人们视为笑谈,范进也被固化为一个功名心极重并且玻璃心的迂腐书生形象而被嘲讽至今,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范进后来有多牛,当了多大的官。

《范进中举》的故事出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依稀记得在中学语文课本上学习过这篇文章的节选内容。

故事简单概述就是范进从年轻时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一直考到五十多岁都没有考中,直到五十四岁时才终于考中举人,当报喜的官人告知范进这一好消息后,范进竟然欢喜过度以至于发疯,还是老丈人的一巴掌才将他打醒。

以我们现在人的解读,这则故事具有的现实意义讽刺意义才更值得研究看重,作者对于人性的刻画无疑是非深刻的,以胡屠户、乡绅为代表的唯利是图嘴脸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从另一方面考虑,范进的故事似乎也有些励志,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样,几十年间经历一次次考试失败仍然不气馁,坚持考试。

范进之所以如此坚持无非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个有尊严有地位的人,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范进在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后会欢喜地疯了过去。

范进中举前后,众人态度大变

范进在中举前家中贫困潦倒,亲戚邻居谁都看他不起,连范进的老丈人也时常侮辱、喝骂他没有出息,而范进没有底气也只能默默忍受,一点反抗的心都没有。

在原文中,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经常对女婿进行言语侮辱,在范进想要参加乡试,去和胡屠户借钱的时候,胡屠户就说范进不是中举的料,让他放弃,说话异常难听。原文如下: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

在出榜那天,范进家中甚至没有了米下锅,老母亲只好让范进拿着家中下蛋的母鸡去集市上卖些钱,然后买几斗米回家下锅。

在中举消息传到范进家中时,范进还抱着鸡在集市上寻找买主。为了科举考试,范进家中已经到了如此境地。

当范进从邻居口中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后,他彻底“疯”了,这是一种极度欢喜的状态,因为他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心情也压抑得太久了。喜极而疯是他长久以来饱受屈辱压抑心情的一次集中发泄。

当范进恢复正常后,身边的一切都变了,原本“势利眼”的亲戚都拿着鸡蛋、白酒、米为他庆贺,一高高在上的张乡绅也带来银子、屋子向范进这位“举人老爷”示好。

连老丈人胡屠户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范进是大加夸赞,仿佛以前辱骂范进的不是他:

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的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得罪你们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

范进中举后官运亨通,位居要职

范进中举之后,瞬间告别了一贫如洗的生活,从此跻身于上流社会。考中举人之后,意味着范进的身份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以前那些看不起他的人见到他或许还要向他行礼,甚至见了县令也可不用行礼。

而且,范进一家再也不用向朝廷缴纳赋税了,很多想要避免交税的人还会主动请求成为范进家的仆人。

而更重要的是,中举代表着范进有了当官的资格,是步入仕途的敲门砖,

虽然在明清科举制度中,举人是候补官员,哪里有职缺才可以去上任并且还都是一些八九品的小官,但身份地位与普通人相比可谓天差地别。

虽然在后来,范进因为母亲去世而不得已丁忧三年,但这却没有影响范进勤学苦读的势头,之后他又参加会试被点中进士。

范进先是被授予部属职位,后来又被选为御史,官职一点点变高,在数年后被钦点为山东学道(正三品),掌管一省教育。

尽管范进花费了大半辈子时光在科举考试上,在后来还发生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但范进后来能够平步青云显然说明他不是一个简单的迂腐读书人,他的心智、坚持令人钦佩。

现在人们看到范进中举的故事大多都是一笑了之,嘲讽范进是一名迂腐的读书人,这显然是片面的。

起码范进拥有强烈的积极进取之心,否则也不会在邻居们看不起、老丈人白眼、家中贫困的情况下坚持了几十年,他虽固执,但这种固执也让他成功了。

如今,范进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固化,认为他只是一个对功名有着极强渴望的迂腐书生,甚至还有一点点玻璃心。

不过,看事情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多维度、多角度去思考得失,这样才不会人云亦云,被他人的看法影响到自己的判断。

更多文章

  • 古代皇贵妃和皇后的区别(皇贵妃和皇后可以同时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贵妃和皇后的区别

    《清史稿·后妃列传》有载: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清朝入关以后,后宫等级制度经过顺治朝的短暂试探,于康熙朝逐渐成型,制定了一整套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妃嫔制度。清朝时期的后宫妃嫔中,“皇后”,为后宫之主,等同于普通人家的“

  • 慈禧太后的生活秘闻大揭秘(历史上慈禧一天生活怎么过)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慈禧太后的生活秘闻

    清朝的慈禧太后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个非常有权力的一个女人,但是她在这五位女权力者的排名里算是最后的一个。她是同治皇帝的母亲所以在前任皇帝驾崩来之后自然成为了皇太后了,有着非常大的野心,想要皇朝的权力,所以在一番努力之下联合一个亲王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权力。咸丰皇帝驾崩后,慈禧凭借着子贵从一失宠的妃子变为

  • 李自成和陈圆圆什么关系(陈圆圆李自成是一段什么样情缘)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自成和陈圆圆什么关系

    明末清初的历史中,吴三桂是个争议极大的人。涤荡历史尘埃,洗去粉饰的铅华,现在来看吴三桂,他毫无疑问是汉奸,是民贼。但在当时,人们眼中的吴三桂其实形象还不错,至少在吴三桂入缅甸绞杀永历帝之前,当时的读书人对吴三桂的看法还是不错的。甚至是吴三桂之后举起反清大旗,还有士人奔走相告,足见吴三桂当年给人的形象

  • 朱棣是明君还是昏君(历史上朱棣是好皇帝还是坏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棣是明君还是昏君

    朱棣当皇帝时,做了很多的事情,比如:修撰《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北征蒙古、修建长城等。但是,这些事情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他对自己身份的不自信。因为,有太多人说他的皇位是抢来的,这无疑是对朱棣的否认,给他施加了一种心理压力。于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够胜任皇位,朱棣只能去做这些事。当初,

  • 杨秀清不死清朝必亡(杨秀清不死可以推翻清朝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秀清不死清朝必亡

    东王杨秀清对太平天国真的是太重要了!可以说东王不死,天国不灭。他到底做了什么,为何那么重要?其一,当起义准备就绪时,冯云山被捕,洪秀全无法营救,着急不已。眼见大家就要散伙时,杨秀清突然装作口吐白沫,假借天父下凡之说鼓励众人,要求众人齐心协力。由于他表演出色,很快便稳住了众人,不久冯云山被放了出来,起

  • 电视剧人世间周秉昆郑娟结局(原著周秉昆郑娟什么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人世间周秉昆郑娟结局

    人世间已经迎来了大结局,相比于原著里面的结局,电视剧里的会相对圆满,结局的改动幅度还是有点大的,这也是为了照顾下大家想看圆满大结局的情绪但并不是每个人的结局都是圆满的,有遗憾,才是人世间的常态人世间这部电视剧里,大家都为“六君子”的友情、“青梅竹马”和”邻里之间“的感情而感动,人世间一开始的画风还是

  • 中国历史上10大罪人(古代历史罪人每一个都影响深远)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上10大罪人

    春秋时鲁国贵族,鲁庄公之弟。他惯于挑拨离间,先后杀掉两个国君,后自缢身亡。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即源于此。秦朝宦官,原为赵国贵族。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逼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不久又杀死李斯,自任丞相,后又谋害胡亥,立子婴为帝,却被子婴诛杀。东汉大罪臣,两个妹妹分别为顺帝、桓帝皇后。

  • 朱棣为什么要杀解缙(明朝大才子解缙为何被杀)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棣为什么要杀解缙

    (紫禁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正月十三。北京城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鞭炮声喧哗声此起彼伏,人们仍然沉浸在新年的欢乐气氛中。“靖难之役”已经过去整整十三年,此时中原平定,四海太平,八方拜服,万国来朝,俨然一副盛世光景。而在紫禁城正阳门西北角的诏狱里,却呈现出了另外一种不同的景象。水火不入,疫疠

  • 古代行房礼描述(古代夫妻同房为什么叫周公之礼)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行房礼描述

    我国文明博大精深,源源不绝。俗话是中华传统文明中不行短少的一部分。在日常的沟通中,假如没有了各种风趣的俗话交叉其间那就像吃菜没有盐相同,食而无味。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以下这些俗话,它们死后仍是有许多很风趣的典故!相传西周初年,世风浇薄,婚俗混乱。辅佐皇帝执政的周公为整饬民俗,亲克己礼教民。周公分外注重婚

  • 水浒中武功最高的10人(108将真实武力排名前十)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水浒中武功最高的10人

    央视版水浒传,虽然打斗很出色,经典章节也很优秀,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硬伤:108将很多人都没有出场。新水浒传弥补了这个缺点,至少108将都露了个面。新水浒传也有很多致命硬伤,那就是更改水浒原著武力设定过大,造成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现在讨论新水浒传的武功排名前十的好汉。一、林冲新水浒传中,林冲的武功无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