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皇贵妃和皇后的区别(皇贵妃和皇后可以同时存在吗)

古代皇贵妃和皇后的区别(皇贵妃和皇后可以同时存在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236 更新时间:2023/12/9 17:14:08

《清史稿·后妃列传》有载: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

清朝入关以后,后宫等级制度经过顺治朝的短暂试探,于康熙朝逐渐成型,制定了一整套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妃嫔制度。

清朝时期的后宫妃嫔中,“皇后”,为后宫之主,等同于普通人家的“正妻”“皇后”之下,“嫔”之上为高等妃嫔,等同于普通人家的“妾室”“嫔”之下的“贵人”、“常在”、“答应”则为低等妃嫔,就相当于普通人家的“通房丫头”

清代后宫妃嫔形象

就此来看,地位仅次于“皇后”“皇贵妃”,便为后宫妃嫔之首。清朝时期的“皇贵妃”,地位特殊、形同副后,对于皇后的后宫地位具备绝对的威胁和挑战。

有鉴于此,清朝的“皇贵妃”一般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1、“贵妃”薨逝以后,皇帝或者嗣皇帝推恩予以追谥;

2、“贵妃”病重以后,用作“冲喜”之用的加封;

3、皇后无法正常执行皇后职权,由“贵妃”晋升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代行皇后职权,实际执掌后宫。

4、皇后崩逝,中宫虚悬,皇帝选择一位“贵妃”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用作册封为继后的过渡。

也就是说,清朝时期的“皇贵妃”只出现在病重、病逝或者皇后崩逝、皇后无法正常行使职权的特殊情况下。总之,正常情况下,“皇贵妃”不能和“皇后”同时存在。

当然,清朝历史上也出现了两个特殊情况:

顺治朝时期孝康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执掌后宫,顺治皇帝将其宠妃董鄂氏晋封为皇贵妃,而且执掌相当一部分后宫事务;

乾隆朝时期,继皇后那拉氏并未被明旨废后,乾隆皇帝将令贵妃魏佳氏晋封为皇贵妃,实际执掌乾隆后宫。

除了顺治皇帝这位“要美人不要江山”的特例;除了继皇后那拉氏“国俗忌剪发,而竟悍然不顾”导致的“帝后矛盾”外,清朝的“皇贵妃”基本等同虚设。

那么,既然“皇贵妃”不能和“皇后”同时存在,而且还对“皇后”的后宫地位能造成巨大威胁,向来注重后宫安稳的清朝为何还要设置“皇贵妃”这个后宫位分呢?

类似于“三公”、“三孤”的巨大荣誉

清朝时期的“三公”,即“太师”、“太保”、“太傅”,均系品秩为正一品的荣誉性官职;“三孤”,即“少师”、“少保”、“少傅”,均系品秩为从一品的荣誉性官职。

“三公”“三孤”一般加授予功劳卓著、久侍朝廷的勋臣,用以表示皇恩浩荡和朝廷认可。

同样,在清朝时期的“皇贵妃”册封谕旨中也经常出现“久侍宫闱、赞襄内则”的理由。

也就是说,“贵妃”在病重或者薨逝时,皇帝一般会以晋封后宫位分的方式用作“冲喜”或者给予勉励、认可,毕竟夫妻一场,毕竟侍奉了一辈子。

也就是说,“皇贵妃”这个并不常见的高等位分,基本等同于“三公”“三孤”这等荣誉性官衔,不在乎实权,在乎的是地位和名声。

清朝后宫之中,能混到“贵妃”位置上,要么是极得皇帝恩宠,要么是外戚势力强大,要么是生育有功,为了表示皇恩浩荡,安抚外戚或者皇嗣,予以“皇贵妃”位分的加封或者追赠就显得尤为重要。

向“皇后”过渡的考察必须

除了用作表彰或者勉励、冲喜性质的“皇贵妃”位分加封,清朝时期还有几例用作向皇后过渡的“皇贵妃”加封。

康熙皇帝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继皇后那拉氏、嘉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淑睿皇后钮祜禄氏、道光皇帝的第三任皇后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等都曾经过“摄六宫事皇贵妃”的过渡,才被正式册封为后。

看到这里,有人或许会有疑惑,既然皇帝已经明确某位妃嫔晋升为后,为何还要通过一个“皇贵妃”的考核期呢?

清朝时期的“皇后”,尤其是先后崩逝以后的继后选择,极其复杂,需要权衡很多方面的影响。

比如后宫的安稳状态、比如前朝的势力平衡,比如皇嗣的传承决定,比如皇帝和皇太后的倾向意见等等,必须经过整体的权衡后,才能最终做出封后决定。

权衡需要时间,但“后宫不可一日无后”,所以就现行晋封一位“摄六宫事”的皇贵妃,暂代皇后位置,统领后宫。

反复、长期的权衡以后,会出现两种结果:第一种,成功晋封为后,比如孝懿仁皇后、继皇后那拉氏等;第二种,始终以“皇贵妃”的身份统领后宫,比如令懿皇贵妃魏佳氏等。

后记

作为清朝后宫的妃嫔之首,“皇贵妃”地位特殊、影响巨大,就如同始终要取代“正妻”位置的“妾室”,对于皇后的威胁,可想而知。

但就如同皇帝给予朝廷重臣的特殊恩赏、荣誉官职一样,“皇贵妃”又是对后宫妃嫔繁育皇嗣、侍奉皇帝、赞襄内政的最高褒奖,这关乎皇帝的正面形象、关乎外戚势力的感受、关乎对其余妃嫔的榜样力量,又不得不存在,不得不时时册封。

毕竟,“多情天子”——顺治皇帝只有一位;毕竟,敢“自行断发”的皇后只有一位;所以,具备荣誉位分、继后过渡两大作用的“皇贵妃”还是很有必要存在的!

只不过,即使被晋封为皇贵妃,哪怕是“摄六宫事”的皇贵妃,只要没能被正式册封为后,就永远都只是“妃嫔”,只是“妾室”,无法同皇帝“匹配膺号”

就算有机会同皇帝合葬,也只能排在中宫之后,生前死后都只是一个侍奉皇帝和皇后的“妾室”罢了!

更多文章

  • 慈禧太后的生活秘闻大揭秘(历史上慈禧一天生活怎么过)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慈禧太后的生活秘闻

    清朝的慈禧太后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个非常有权力的一个女人,但是她在这五位女权力者的排名里算是最后的一个。她是同治皇帝的母亲所以在前任皇帝驾崩来之后自然成为了皇太后了,有着非常大的野心,想要皇朝的权力,所以在一番努力之下联合一个亲王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权力。咸丰皇帝驾崩后,慈禧凭借着子贵从一失宠的妃子变为

  • 李自成和陈圆圆什么关系(陈圆圆李自成是一段什么样情缘)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自成和陈圆圆什么关系

    明末清初的历史中,吴三桂是个争议极大的人。涤荡历史尘埃,洗去粉饰的铅华,现在来看吴三桂,他毫无疑问是汉奸,是民贼。但在当时,人们眼中的吴三桂其实形象还不错,至少在吴三桂入缅甸绞杀永历帝之前,当时的读书人对吴三桂的看法还是不错的。甚至是吴三桂之后举起反清大旗,还有士人奔走相告,足见吴三桂当年给人的形象

  • 朱棣是明君还是昏君(历史上朱棣是好皇帝还是坏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棣是明君还是昏君

    朱棣当皇帝时,做了很多的事情,比如:修撰《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北征蒙古、修建长城等。但是,这些事情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他对自己身份的不自信。因为,有太多人说他的皇位是抢来的,这无疑是对朱棣的否认,给他施加了一种心理压力。于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够胜任皇位,朱棣只能去做这些事。当初,

  • 杨秀清不死清朝必亡(杨秀清不死可以推翻清朝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秀清不死清朝必亡

    东王杨秀清对太平天国真的是太重要了!可以说东王不死,天国不灭。他到底做了什么,为何那么重要?其一,当起义准备就绪时,冯云山被捕,洪秀全无法营救,着急不已。眼见大家就要散伙时,杨秀清突然装作口吐白沫,假借天父下凡之说鼓励众人,要求众人齐心协力。由于他表演出色,很快便稳住了众人,不久冯云山被放了出来,起

  • 电视剧人世间周秉昆郑娟结局(原著周秉昆郑娟什么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人世间周秉昆郑娟结局

    人世间已经迎来了大结局,相比于原著里面的结局,电视剧里的会相对圆满,结局的改动幅度还是有点大的,这也是为了照顾下大家想看圆满大结局的情绪但并不是每个人的结局都是圆满的,有遗憾,才是人世间的常态人世间这部电视剧里,大家都为“六君子”的友情、“青梅竹马”和”邻里之间“的感情而感动,人世间一开始的画风还是

  • 中国历史上10大罪人(古代历史罪人每一个都影响深远)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上10大罪人

    春秋时鲁国贵族,鲁庄公之弟。他惯于挑拨离间,先后杀掉两个国君,后自缢身亡。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即源于此。秦朝宦官,原为赵国贵族。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逼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不久又杀死李斯,自任丞相,后又谋害胡亥,立子婴为帝,却被子婴诛杀。东汉大罪臣,两个妹妹分别为顺帝、桓帝皇后。

  • 朱棣为什么要杀解缙(明朝大才子解缙为何被杀)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棣为什么要杀解缙

    (紫禁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正月十三。北京城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鞭炮声喧哗声此起彼伏,人们仍然沉浸在新年的欢乐气氛中。“靖难之役”已经过去整整十三年,此时中原平定,四海太平,八方拜服,万国来朝,俨然一副盛世光景。而在紫禁城正阳门西北角的诏狱里,却呈现出了另外一种不同的景象。水火不入,疫疠

  • 古代行房礼描述(古代夫妻同房为什么叫周公之礼)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行房礼描述

    我国文明博大精深,源源不绝。俗话是中华传统文明中不行短少的一部分。在日常的沟通中,假如没有了各种风趣的俗话交叉其间那就像吃菜没有盐相同,食而无味。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以下这些俗话,它们死后仍是有许多很风趣的典故!相传西周初年,世风浇薄,婚俗混乱。辅佐皇帝执政的周公为整饬民俗,亲克己礼教民。周公分外注重婚

  • 水浒中武功最高的10人(108将真实武力排名前十)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水浒中武功最高的10人

    央视版水浒传,虽然打斗很出色,经典章节也很优秀,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硬伤:108将很多人都没有出场。新水浒传弥补了这个缺点,至少108将都露了个面。新水浒传也有很多致命硬伤,那就是更改水浒原著武力设定过大,造成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现在讨论新水浒传的武功排名前十的好汉。一、林冲新水浒传中,林冲的武功无疑是

  • 古代的国子监是什么机构(国子监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国子监是什么机构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国学”。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国子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