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司马懿建立的晋朝是怎么灭亡(为什么三国最后是司马家的)

司马懿建立的晋朝是怎么灭亡(为什么三国最后是司马家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973 更新时间:2024/1/11 2:33:38

三国英雄们打得热热闹闹,最后一统归于司马家。司马家,成了三国最后的赢家。然而,这个赢家却没有笑多久。

280年,晋灭吴,天下一统。仅仅36年后,西晋就覆灭了,天下再次陷入混乱。这是怎么回事呢?

以国力退步为代价完成篡魏

这一切,还得从司马家篡魏开始说起。

曹魏的天下,是曹操一刀一枪,一城一城打下来的。

司马懿家族,是以辅臣的身份,通过阴谋政变夺权的。

因此,要想成功篡位,司马家需要做好两件事情:1、拉拢有实力的人物,获得广泛支持;2、防范其他人掌握权力。

有实力的世家大族,凭什么支持你司马家代魏呢?

凭司马家给予的好处!

为了拉拢天下有实力的人物,司马家采取了“优容士族”的政策。

除了给予世家大族更多的经济特权外,司马家继续给予了世家大族们更多的政治特权。

九品中正制之下,逐渐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实族”的局面,世家大族完全垄断了朝廷高级职位。

此外,司马家为求得曹魏时期世家大族的支持,大力任用曹魏的故旧大臣、名门望族,给予他们更多的封建特权。

由此,“公有公门,卿有卿门”,世家大族成为西晋统治集团的一部分,支持司马家篡魏。

如何防范其他人掌握权力,影响司马家篡魏呢?

显然,司马家既要用世家大族,也要防止有能力、野心的人士位高权重。

尤其是在陈泰谴责司马昭弑君,钟会谋反后,晋政府的权力中心只有以以贾充、杨骏等缺乏军功的人物任职中枢。

这些人或是庸碌之辈,或擅长阴谋但雄才,不足以威胁皇权。

此外,司马家选择了“宗王出镇”。让司马家的兄弟们到各地出镇,掌管地方的军政权力,杜绝外姓人“尾大不掉”。

因此,早在灭吴之前,西晋的执政能力、军事能力已经大打折扣了。

凉州秃发树机能之变,先后大破晋的封疆大吏胡烈、苏愉、牵弘、杨欣,攻陷凉州,威震天下,司马炎花了老鼻子劲才勉强平定。

要知道,在汉末三国时期,匈奴、鲜卑完全不够三国英雄们练手的。

仅就此来看,短短时间内,西晋的军事力量退步极其明显。

此外,魏灭蜀时,朝堂上只有钟会赞许伐蜀;晋灭吴前,贾充等中枢高官坚决反对。

由此来看,西晋的中枢系统,这些高官也都缺乏雄才大略,不足为辅了!

当然,由于当时孙吴的统治者孙皓更不靠谱,因此,尽管西晋有所退步,但还是能灭吴,完成一统。

司马家的机关算尽,终于篡魏并吴,但这一切,是以国家实力的退步为代价的。

自我放纵+自废武功,使一切隐患暗中发展

世家大族们不需什么特别功绩,就足以身居高位,相反,如果像钟会一样展现出事功之心,反而可能会有危险。

因此,掌握权力的世家大族们只好醉生梦死,不求上进了。

司马炎一开始还有振奋之意,管一管,然而,平吴之后,司马炎也觉得天下大事已定,也参与“斗富”运动,一起腐化了。

其实,当时的天下初定,隐患还很多,需要统治者一个个解决,或者控制这些隐患。

比如:大量内迁的游牧民族,其生活困难,很可能为患,此前的秃发树机能之变已经敲响了警钟。

又比如:宗王出镇,初时是为了从异姓将领中夺取军权。但长时间让他们在地方掌握强大军权是否合适?西汉七国之乱的前例也在前面摆着。

然而,醉生梦死间,西晋君臣似乎无暇管这么多。

相反,司马炎认为天下已定,可以马放南山,留着州郡兵不但无用,还可能为患,因此,尽撤天下州郡兵。

如此,晋王朝不仅没有解决隐患,反而自废武功,使地方应对隐患的能力被废!

白痴皇帝+庸臣,打开潘多拉魔盒

司马炎去世后,白痴皇帝司马衷即位。

其实,司马衷智力低下,司马炎早已知晓。

只不过,司马衷的母亲是弘农杨氏,妻子是贾逵孙女、贾充之女。

为了拉拢世家大族,司马炎不惜以白痴皇帝为继承人!

此外,又安排了杨太后的兄弟杨骏辅政。

或许,司马炎以为有世家大族的支持,皇帝是不是白痴没有太大关系吧!

然而,正是他选定的接班人、辅政大臣,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杨骏打开的第一个魔盒,是匈奴。

被大汉帝国打趴下后,南匈奴内迁,居住在河东一带。

曹操为了控制他们,设五部,“分而治之”。

杨骏大约不解曹操用意,任命刘渊为五部的大都督,将匈奴五部全部交给刘渊管理!

杨骏打开的第二个魔盒,是宗王。

杨骏辅政后,有人劝他团结宗王,共辅朝政,但杨骏置之不理,只是任用自己的亲信。

结果,皇后贾南风与楚王、汝南王、安东公等宗王联手,发起政变。

可怜的是,杨骏住在当年曹爽居住的府邸,跟曹爽一样饭桶,迅速被解决了。

如此,宗王们加入到中枢角逐中,彼此争斗,原本“共辅王室”的宗王,变成了“争夺王室”的参赛选手!

很快,天下大乱。

八王之乱

除掉杨骏后,贾南风专权。

贾南风也是野心家,所行多阴谋。

多行不义必自毙,贾南风很快被宗王们弄死了。

此后,宗王们彼此杀了起来,此起彼伏。

八王之乱中,参战各方动辄用兵十万,303年洛阳城外的激战,参战兵力达到了30万。

这些连绵不休的战乱,使晋王室的军队精华损耗殆尽。

这还不过瘾,宗王们还试图拉拢少数民族军队参战。

结果,早就蠢蠢欲动的刘渊率领匈奴五部趁势而动!

除此之外,羯族人石勒等人,也纷纷起兵,参与逐鹿中原。

此外,各地不堪重负的民众也纷纷起义,形成流民,反抗朝廷。

天下已经大乱!

迅速灭亡

308年,刘渊称帝,建国号为汉,自称是大汉王朝的继承人,算是正式提出了入主中原的诉求。

石勒等人也归附刘渊,连续进攻晋王朝。

310年,“八王之乱”的胜利者,东海王司马越决心放弃洛阳,回到自己的根据地豫州自保。

结果,司马越在途中去世,大军被司马越追及,石勒纵兵围而射之,晋军自相踩踏,一片混乱。

最终,王公将士死者10余万,晋王朝最后仅存的主力军覆灭!

311年六月,刘渊的族侄刘曜与石勒等人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西晋名存实亡。

313年,晋人在长安拥立司马邺为帝。

然而,此时的长安附近,经战乱后已经破败不堪,晋帝连吃饭斗成问题,根本无法立足。

316年十一月,刘曜攻占长安,俘虏晋愍帝,西晋灭亡。

稍为幸运的是,司马睿在江东再立晋室。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很快陷入自相攻杀,无暇南下,东晋王朝得以在江东稳住脚跟,并继续延续了下去。

尽管如此,中原沦丧,神州沉陆,这是一个悲惨的时代!

司马懿时期,司马懿父子尚能励精图治,一面结交世家大族,一面发掘出邓艾石苞这样的寒门人物,集团人才鼎盛。

同时,司马懿父子反对浮华奢侈,推行改革,减轻民众负担,因此建立了相当威望,为代魏打下了基础。

然而,司马家夺权后,却完全变了模样。

为了获取世家大族的支持,司马家将统治集团重要职位全部交由世家大族垄断,导致西晋王朝统治水平急剧下降!

这个拙劣的统治集团不但没有消除隐患,反而短视地为推行政策,助长了隐患的发展,为自己埋雷!

为了防止地方异性将领不服皇权,司马家在平定淮南三叛后,以宗王出镇,以司马家人在地方掌握重权。

统治水平下降的中枢,权力过重的宗王,自然引发了八王之乱,天下陷入混乱。

这些争权夺利的宗王,不但没有警惕因司马家自相残杀、实力下降带来的危机,反而短视地借外族参战,授人以柄!

最终,各类隐患一起爆发,西晋灭亡,神州沉陆!

此后近300年的苦难历史,司马家应负其责,应受谴责!

/>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为什么没把汗位传给拖雷(拖雷是成吉思汗第几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拖雷,成吉思汗,第几子,为什么

    成吉思汗诸子中,拖雷的军事能力是最强的。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监国了两年。然而,拖雷却并非成吉思汗的继承人。这是怎么回事呢?成吉思汗建国后,颁布了大扎撒,也就是著名的《成吉思汗法典》,以之为大蒙古国的根本大法。其中,对大蒙古国汗位继承制度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与中原地区宗法制不同,大蒙古国并没有所谓嫡

  • 韩国尹姓和中国尹姓一样吗(韩国为什么那么多姓尹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尹姓,韩国,中国,一样,为什么,那么

    众所周知,朝鲜半岛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不断有中国人到达朝鲜半岛,并不断跟当地人融合,这包括文化融合、民族融合等等,才产生了现在的朝鲜半岛文化。历史上的朝鲜半岛都自称小中华,正因为如此,韩国和朝鲜的人名跟中国是一致的,基本都是单姓,如果不是一些特殊的起名习惯,但从姓名上来很难分辨到

  • 开封到底是几朝古都历史(开封分别经历几个历史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开封,历史,朝代,古都,经历,分别,到底

    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所以中国历代王朝多在中原地区建都。开封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至今拥有4000多年的建城历史,古称老丘、大梁、陈留、汴州、汴梁、东京等。开封夏朝多次迁都,老丘(开封)是其中之一,开始了开封的建都史。战国初期,三家分晋,魏国初建都安邑,魏惠王时期迁都大梁。五代十国时期,后梁

  • 青楼名妓李师师的故事(水浒传中李师师是青楼女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师师,青楼,名妓,女子,故事,水浒传

    在四大名著《水浒传》中,东京的青楼名妓李师师和浪子燕青有一条微妙的“感情线”,还和宋徽宗有一段故事,因为她有绝世的美貌,又是青楼有名的妓女,多少文人墨客、京都显官都为她倾倒,她身上也增添了不少故事性。在真实的历史上,李师师其实和文学作品的形象有所差异,除了被人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她还是一名有骨气、有

  • 三元里抗英历史事件介绍(三元里抗英战争事件发生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元里,事件,战争,介绍,历史,发生,时间

    道光二十年11841年)四月初七日,《广州和约》签订后,广东人民义愤填膺,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九日,英军士兵在三元里附近村落抢掠财物,霸占民房,奸淫妇女。村民们聚集三元古庙誓师,奋起反抗,当场打死英兵10余人,活捉12人。次日,各乡义勇约2万人在牛栏冈将英军团团围住,最后在广州知府余纯保的劝解下,英

  • 魏征梦斩泾河龙的故事简介(魏征梦斩泾河龙王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简介,故事

    泾河龙王因违抗玉帝旨意被判上剐龙台问斩,唐太宗受托为其求情,喊来丞相魏征下棋以期拖过时辰,不料魏征突然在午时三刻酣然入梦,梦中已把泾河龙王斩首示众。魏征为什么能在梦中斩龙呢?他到底是什么身份?后来因为唐太宗魂游地府,宰相许敬宗不相信魏征所说的唐太宗能还阳之说,魏征很有把握地告诉他:“不瞒许先生说,下

  • 牛皋是什么历史人物(历史上牛皋和岳飞是部下关系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牛皋,历史,部下,岳飞,人物,关系,什么

    一说到抗金名将,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岳飞。诚然岳飞是抗金名将当中最耀眼的一个,但是他的耀眼是离不开那些跟他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在岳飞帐下的将士们当中,最出名的一个当属牛皋了。牛皋是抗金名将,身经百战之余,独冠三军之勇。作为抗金名将的牛皋,他最初的身份只不过是一名“射士”(所谓的“射士”指的是弓箭手)。在

  • 清朝的正大光明牌匾谁写的(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由何而来)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正大光明,乾清宫,牌匾,清朝

    正大光明,反过来读光明正大,这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作风正直、为人处世正派、心怀坦白,听着非常偏向口语化。但其实,正大光明这词,背后还有一段少为人知的故事。在故宫乾清宫正殿,悬挂着“正大光明”匾额,那是清朝时期悬挂于此。清朝大家也了解,作为贯穿古代以及近代的一个特殊朝代,其特殊的历史意义,以及影视

  • 紫禁城养心殿是干什么的地方(故宫养心殿的主人和用途)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养心殿,紫禁城,故宫,用途,主人,地方,干什么

    先纠正一下标题,并不是明清所有的皇帝的寝宫都选在了养心殿。作为准确的描述是,自清朝雍正皇帝胤禛开始,养心殿才成为了雍正帝之后皇帝的寝宫。养心殿这个地方建造的时间是明代嘉靖年间,在雍正帝以前,养心殿除了顺治再此小住过之外,其他时期是作为宫里的内务府的造办处的工作单位存在的。主要职责就是让工匠再次制造宫

  • 朱棣是谁的儿子(燕王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生的儿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马皇,燕王,后生,朱棣,朱元璋,儿子

    关于朱棣这个人,很多人知道他都是跟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或者是迁都北京有关,对他的印象也不算是那么坏,毕竟文治武功那么厉害在哪儿摆着。朱棣的历史评价很复杂,咱们先放到一边,今天来谈一个非常八卦的问题,那就是朱棣到底是不是马皇后的儿子。这个问题虽然八卦,跟秦始皇的身世之谜,有的一拼,但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