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的正大光明牌匾谁写的(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由何而来)

清朝的正大光明牌匾谁写的(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由何而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432 更新时间:2024/1/8 3:28:20

正大光明,反过来读光明正大,这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作风正直、为人处世正派、心怀坦白,听着非常偏向口语化。

但其实,正大光明这词,背后还有一段少为人知的故事。

在故宫乾清宫正殿,悬挂着“正大光明”匾额,那是清朝时期悬挂于此。

清朝大家也了解,作为贯穿古代以及近代的一个特殊朝代,其特殊的历史意义,以及影视的不断渲染,也为“正大光明”的匾额蒙上一层迷雾。

在电台广西卫视时,曾有一学识性的节目问道: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是谁书写的,结果在场选手却无一人答对。

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迷雾,这几乎成为清王朝标志的匾额背后的故事。

正大光明谁写的

故宫乾清宫的匾额“正大光明”,是顺治帝御笔亲书的。

想要弄清楚其中的缘由,以及匾额背后的故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清朝的部分皇帝。

清朝最早的两位皇帝我们这里不提及,第三位皇帝是清世祖顺治帝,而后是顺治帝的儿子康熙帝,接下来是雍正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帝。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一个片段是康熙帝怒斥群臣,随后命人挂上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额,这误导了许多电视机前的小伙伴,以为正大光明是康熙帝写的。

康熙帝在朝期间,正大光明四字,并不是他御笔亲书的,而是康熙帝他爹顺治帝所写,但原迹藏于故宫的御书处,康熙帝则是摹勒上石。

何为摹勒上石,就是康熙帝将顺治帝所写的原迹,背面以朱砂等,依照原迹勾勒出轮廓。

然后复刻于石头或者是木头上,再以数层纸放于摹纸上,以石均匀的砑磨,使得朱砂等粘于面上,这种方法,也得以保存顺治帝的原迹。

而现在故宫悬挂的“正大光明”匾额,是康熙帝摹勒上石的吗?实际上还不是。天灾人祸,就算是故宫,也无法避免。

据记载,至今六百多年间,故宫就发生过火灾就接近一百起,这让人触目惊心,故宫火灾远超其他地区,频发的原因也众说纷纷。

而正大光明匾额,在经过康熙帝摹勒上石之后悬挂于正殿,而后经历了雍正帝、乾隆帝到了嘉庆帝,即嘉庆朝。

在嘉庆二年,曾发生过严重的火灾,乾清宫毁于火灾,在烈火之下,正大光明匾额化为灰烬,而后嘉庆帝命人重新临摹。现在故宫所悬挂的正大光明匾额,应当是嘉庆帝时所制。

正大光明匾额

匾额,是古代建筑的标志性之一,部分小伙伴可能不熟悉,匾额通常悬挂于门的正上方或屋檐之下,有点像我们现在门口对联的横幅。

在电视古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店铺之间的恩怨,往往会想尽办法拆掉对方的匾额,因为匾额,就相当于人类的名字、建筑的灵魂。

正大光明的匾额,是怎么样的呢?如果我们现在去到乾清宫,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物。

举目瞻望富丽堂皇的宫殿,可以看到正殿中高挂着一块巨大的印有“正大光明”的匾额。匾额壁是黑的,字是金的,雄浑有力的四个大字----正大光明,让遥望者也能感受到一股正气。

正大光明,最开始出自于《周易》,“大者,壮也,而天地之情可见也。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译为要想皇位稳固,必须效法天地,顺应人情,统治是正大光明的。

当时,顺治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开明的统治如若未英年早逝,必定是一代霸主。

正大光明正是体现了他的统治思想,于是御笔亲书,写下正大光明,顺治帝要求自己,包括后来的皇帝,做事一定要正大光明。

尽管后来清朝不断地衰败最终走向灭亡,但正大光明匾额一直悬挂于此。

我们到乾清宫,看到的“正大光明”匾额,电视剧、网络上的图片,字体都是金色的,其实并不是。

正大光明四字,是白色的,只是其三百多年的历史,见证了清朝的兴衰,字体也由一开始的白色,被时间的长河化为金色。

尽管如此,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何况是正大光明匾额,其依旧气势如虹。

正大光明匾额,背后发生的故事

马未都在节目中为我们讲解到,正大光明匾额,背后还藏有秘密建储的故事。建储,其实就是立皇太子,确定未来皇位的继承人。

纵看中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有一些独特的地方,一开始建储大部分都是选择嫡长子,若发生意外嫡长子辞世则选择嫡次子这样一个顺序。

这样的做法使得出生便明确了皇位的继承人,而后随着王朝更迭,不再采用这种方法但是依旧是公开建储。

这样还是一早就明确的给出了谁是皇位继承人,这种建储,使得太子间竞争激烈,斗争残酷。

在秦朝时,秦始皇嬴政一辞世,小儿子胡亥便串通宦官赵高以及丞相李斯等,窃取了皇位的继承权,并且伪造遗诏迫使皇太子自杀。

而他在登基之后,由于他的做法是篡权,并不是名正言顺的登基,则担心其他皇子不服,也以他的这种方式抢夺帝位。为了解决后患,便将兄弟姐妹全部都杀死。

就是历史上一代的明主的唐太宗,也是通过政变夺取到皇位的。

当出现皇帝起,皇位继承的斗争便从未停止过,古装电视剧已为我们很好的演绎出皇位的争夺到底有多残酷。

而到了清朝,康熙去世后,雍正作为势力较强的太子,在皇位争夺中占据上风,成功称帝,成为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三位皇帝。

雍正帝也是过来人,明白皇位争夺有多残酷,为了避免后世皇室间,为了争夺帝位而再次发生骨肉相残的事件。

雍正帝改变了公开建储的方式,设立了秘密建储制度,而建储的旨意便是藏放于正大光明匾额后。

秘密建储,就是由皇帝亲自秘密写储君旨意,一共是相同的两份,一份由皇帝自己藏匿起来,另外一份则装在匣子中,匣子存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

等到皇帝他日辞世,在所有大臣共同见证下,建储的旨意便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与另外一份旨意一起公开于众,相互对证而后生效。

并且在当时,旨意的写法,是采用汉字加满文的写法,想要在旨意上添加笔画以达偷天换日的效果是不可能的。

因为满文不比汉字,是没有横竖撇捺的笔画,有点类似现在的俄文。

不得不说,雍正确实是一位明君,设立的秘密建储制度,使得清朝后面的皇位接班人,变得较为简单易行,而不会像过去一样斗争惨烈。

秘密建储,旨意置于正大光明匾额后,正大光明四个大字,仿佛变成了秘密建储的灵魂:宏正极大、公正无私

在雍正帝设立秘密建储制度后,乾隆是第一个以秘密建储的方式登帝的人,上位顺利。乾隆过后,嘉庆帝也是以此方式登基。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皇帝中,秘密建储的意义却不是很大了。

嘉庆帝共生五子,第一个孩子在很早就夭折了,于是剩四子,相比起嘉庆的老爸乾隆,生了十七子,少的不是一丁半点。

而到了咸丰皇帝,则仅有一子,在咸丰皇帝还未立储时,就因病辞世了。

咸丰帝是清朝最后一位拥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而咸丰帝过后,清朝的统治已经一蹶不振,开始走向灭亡了。

再加上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同时同治帝以及接下来的光绪帝,都没有儿子,这种秘密建储制度已然失去了其意义而自行废除了。

如今,正大光明匾额仍高挂于乾清宫前,这件历史文物,见证了清朝的繁华兴盛与落寞退场,时间在其身上留下了痕迹。

重温了正大光明匾额背后秘密建储制度的历史事,也让我们再次见证了历史。

标签: 正大光明乾清宫牌匾清朝

更多文章

  • 紫禁城养心殿是干什么的地方(故宫养心殿的主人和用途)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养心殿,紫禁城,故宫,用途,主人,地方,干什么

    先纠正一下标题,并不是明清所有的皇帝的寝宫都选在了养心殿。作为准确的描述是,自清朝雍正皇帝胤禛开始,养心殿才成为了雍正帝之后皇帝的寝宫。养心殿这个地方建造的时间是明代嘉靖年间,在雍正帝以前,养心殿除了顺治再此小住过之外,其他时期是作为宫里的内务府的造办处的工作单位存在的。主要职责就是让工匠再次制造宫

  • 朱棣是谁的儿子(燕王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生的儿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马皇,燕王,后生,朱棣,朱元璋,儿子

    关于朱棣这个人,很多人知道他都是跟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或者是迁都北京有关,对他的印象也不算是那么坏,毕竟文治武功那么厉害在哪儿摆着。朱棣的历史评价很复杂,咱们先放到一边,今天来谈一个非常八卦的问题,那就是朱棣到底是不是马皇后的儿子。这个问题虽然八卦,跟秦始皇的身世之谜,有的一拼,但不一样的

  • 薛仁贵的子孙为什么反唐(薛仁贵孙子反唐是真实历史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薛仁贵,子孙,孙子,历史,真实,反唐,为什么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薛仁贵的孙子薛嵩,束身戎伍,跃马而行,意气风发地参与了安史叛军。100年前,他爷爷薛仁贵也是束身戎伍,跃马而行,意气风发地投了唐军,一刀一枪打出了盖世名将的威名,给子孙后代留下无限荣光。薛嵩为何放弃祖上留下的荣光,非要“委质逆徒”呢?薛仁贵有5个儿子,其中有2个比较有出息,分

  • 历史上出奇制胜的战役(历史上那些用计谋获胜的战役)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役,计谋,历史,获胜,出奇制胜,那些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往往是历代名将们的拿手好戏。结合几个战例,我们看看军事家们是如何出其不意的。解放战争中的莱芜战役,是空间上出其不意的典型战例。经过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后的连续打击后,国民党军谨慎了起来。敌人集中了11个整编师,30个旅,以临沂、蒙阴为目标,南北对进。吃过亏的南线敌军异常小心,采

  • 朱元璋赐给谁免死铁券(免死铁券为什么那些功臣不用)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死铁券,功臣,朱元璋,那些,为什么,不用

    朱元璋大封功臣时,曾赐铁券,功臣凭铁券,可免死若干次。然而,这些拿到“免死铁券”的功臣,却大多没有真的“免死”。这是怎么回事呢?洪武二年,朱元璋想要大封功臣,经商议,准备推行“铁券”。“铁券”,并非朱元璋“原创”,而是已有了悠久的历史。“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古代流行的特权思想。“首创”铁券的

  • 少林寺方丈是谁(释永信是中国现在的少林寺方丈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中国,现在

    大部分认为佛门出家人该有的样子是"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他们不慕女色、权钱、酒肉,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清贫生活。少林寺作为"天下第一名刹",其弟子更应当是佛门代表,怎么能席卷进俗世商业化的浪潮,赚大钱呢?但少林寺现任方丈释永信就"逆"了我们的想法,将"佛门净土"商业化了。释永信何人?他出生安徽,俗名刘

  • 西路军女战士是哪里人(西路军最后的女战士家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路军,战士,哪里人,最后

    被敌人抓去做三年小妾,逃出后红军却不要她,前夫后来是副国级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1936年的时候,接到了中央的命令,到黄河那边进行作战,当时歼灭的敌人大概有三万多人。可以说西路军是孤军奋战,宁死不屈。这在咱们的中国革命历史中也创下了辉煌的战绩。在西路军中有一名老红军,她叫王泉媛,是一名女战士。王泉媛的

  • 红楼梦薛宝钗的结局(薛宝钗最后是嫁给了贾雨村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红楼,梦薛宝钗,贾雨村,结局,最后

    红楼未完,没有结局。钗黛二人,作为曹公笔下的两大女主,各与贾宝玉有一段缘分,但两人结局却扑朔迷离,至今没有统一答案。那么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真实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呢?先说黛玉,有说她自缢而亡,有说她沉湖而死,有说她泪尽而逝的,究竟哪种结局最靠谱,哪种结局最符合曹公本意呢?黛玉前世是绛珠仙子,下世是为还神

  •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意义(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内容及其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节气,内容,意义,作用,具体,中国,二十四,及其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在高速现代化的今天,早已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与

  • 高宠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吗(历史上高宠真的存在吗 )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杂谈

    高宠这个人比较有名,在岳飞传里,他若是第二,没有敢称第一。不过可怜的是,此人虽然武艺高强,却是昙花一现。和牛皋结拜之后,枪挑十一辆滑车,最后终因战马体力不支,而被滑车碾压。让人感到可惜。那么高宠英年早逝是不是嫉贤妒能。按照刘兰芳的评书所说,有这个可能。那高宠本是后周大将高怀德的后代,高怀德因为武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