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祖大寿为什么降清(祖大寿投降清朝后结局)

祖大寿为什么降清(祖大寿投降清朝后结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418 更新时间:2023/12/30 4:44:04

比之洪承畴吴三桂,同为降清名将,祖大寿在降清后似乎没有那么大“风头”。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祖大寿“销声匿迹”了。

事实上,祖大寿“调转枪口”的速度比洪承畴更快,决心更大。

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他的“风头”不及洪承畴、吴三桂罢了。

急切地“带路”建议

1642年五月初五,洪承畴、祖大寿等人正是举行投降仪式,对皇太极俯首称臣。

洪承畴在降清后,尚有一段“适应期”,其间,没有替大清提出什么建议,干什么事。

祖大寿则不同,他很快就“适应”了过来,立刻投入为大清效力的工作中。

降清不久,祖大寿及其义子祖可法,就接连写信诱降吴三桂。

诱降三桂无果后,皇太极再次发起了一次绕道入关作战,劫掠各地。

然而,如果不能攻破宁远、山海关,仅仅只是绕道入关,大清始终难以在关内扎根。

为此,1643年正月,祖大寿提出了“带路”建议。

要入关,还是要先取山海关五城!明朝文武官员的能力,各城的虚实,兵力的强弱,臣都很清楚!应立刻攻取中后所,收取吴三桂家属,使其“心动”。其余中右所、中前所、前屯卫,一鼓可平!同时,宁远的吴三桂确实不好打,但山海关的军队都是乌合之众!如果切断山海关与宁远的联系,先破山海关五城,吴三桂在宁远又如何能站稳脚跟?

这个建议,是针对山海关明军夜战能力不足的特点,先取山海关等五城,孤立宁远,迫使吴三桂投降。

祖大寿的建议极其凶狠,有可能立刻打开局面,皇太极当即采纳。

然而,皇太极尚未及实施此策就病逝了,此计只能暂时搁置。

其实,祖大寿“洞悉”关宁明军虚实,洪承畴又如何不“洞悉”呢?

只不过,祖大寿调转枪口更快而已。

清军入关后祖家将的表现

祖大寿的计策未及实施,形势很快就风云变换了。

李自成入京,吴三桂降清,大清的主要对手一度变成了农民军。

祖大寿的祖家将们,在随后的作战中表现仍然很积极。

祖大寿的几个儿子,祖泽润、祖泽洪、祖泽清,养子祖可法,均先后率军与农民军、南明军作战,并参与平定姜瓖等降将的“反正”,战功颇多。

大清对祖家将领战功的认可

后来,乾隆作《贰臣传》,以此来记载先后为明清两朝效力的官员。

其中,乾隆对这些“贰臣”作了分裂。

降清后“唯务厚禄,再无建树”的官员,全部被编入“乙类”;而降清后积极为新朝效力、立功的官员,被编入“甲类”。

其中,祖大寿、祖泽润、祖泽清、祖泽洪、祖可法,全部与洪承畴等人一道编入“甲类”。

由此来看,祖大寿降清后“销声匿迹”,只是一个错觉罢了。

那么,为何会有这样的错觉呢?

形势突变,祖大寿本人的谋略价值下降

与其明将不同,祖大寿世代在辽东,是宁远大族。

从其祖辈开始,祖大寿就一直在辽东地区效力。

当明清角力的战场在辽东时候,祖大寿绝对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比如,后金军攻占广宁后,祖大寿只带6、700兵去觉华岛,就能聚集数万人,足见其能量之大。

而从祖大寿在明、清时的献策来看,论及对辽东军务的熟悉,两朝无人出其右。

然而,由于形势突变,吴三桂降清后,满清迅速入关,祖大寿的价值就下降了。

比之只对辽东军务熟悉的祖大寿,曾在大明作过兵部尚书,并曾长时间主持对李自成作战的洪承畴,对关内的情况则掌握得多得多!

祖大寿既不熟悉农民军的作战特点,也不熟悉关内明朝官民的想法,更不了解关内的山川地势,其价值大打折扣了!

战术价值下降

祖大寿算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将领。

直到孙承宗时期,40多岁的祖大寿才受到重视,成长为名将。

经历20多年的明清战争,降清时,祖大寿已经60多岁了。

如果是婴城而守,老将尚可从容应对,但要在广袤大地上长途跋涉,就力不从心了。

而且,祖大寿漫长的军事履历中,其赖以成名的是守城战。

满清入关后,一直处于进攻状态,大军长途奔袭,横扫南北。

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军事经验,还是个人精力,祖大寿恐怕都是难以达到要求了!

可以“分其力”

同时,祖大寿的力量,是可以“拆开”的。

祖家将,很早就曾有拆开来分头作战的传统。

当年,卢象升威震天下,所依仗的,除了手下的“天雄军”外,也依赖祖宽等人所率的部分祖家辽东军。

因此,不需祖大寿直接指挥,其诸子、养子,都可自率一军,参与清军作战。

这么作,既能使大清发挥祖家的军事力量,也能更放心。

毕竟,祖大寿本人是祖家将的核心,而且,他曾降而复去,始终难以令大清完全放心。

将祖家军拆开来用,既好用,又放心,大清当然要这么干!

只是,由此,祖大寿本人的“功绩”,就不显著了。

总的来说,由于入关后形势的变化,祖大寿本人发挥的作用不及洪承畴、吴三桂等人而已。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祖大寿及其祖家将,在降清后,确实不遗余力地为大清效力了。

然而,想到当初在宁远、大凌城的英姿,我始终不认为祖大寿对不起大明。

标签: 祖大寿投降结局清朝为什么

更多文章

  • 司马懿建立的晋朝是怎么灭亡(为什么三国最后是司马家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家,司马懿,灭亡,建立,晋朝,最后,为什么,怎么

    三国英雄们打得热热闹闹,最后一统归于司马家。司马家,成了三国最后的赢家。然而,这个赢家却没有笑多久。280年,晋灭吴,天下一统。仅仅36年后,西晋就覆灭了,天下再次陷入混乱。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一切,还得从司马家篡魏开始说起。曹魏的天下,是曹操一刀一枪,一城一城打下来的。司马懿家族,是以辅臣的身份,通

  • 成吉思汗为什么没把汗位传给拖雷(拖雷是成吉思汗第几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拖雷,成吉思汗,第几子,为什么

    成吉思汗诸子中,拖雷的军事能力是最强的。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监国了两年。然而,拖雷却并非成吉思汗的继承人。这是怎么回事呢?成吉思汗建国后,颁布了大扎撒,也就是著名的《成吉思汗法典》,以之为大蒙古国的根本大法。其中,对大蒙古国汗位继承制度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与中原地区宗法制不同,大蒙古国并没有所谓嫡

  • 韩国尹姓和中国尹姓一样吗(韩国为什么那么多姓尹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尹姓,韩国,中国,一样,为什么,那么

    众所周知,朝鲜半岛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不断有中国人到达朝鲜半岛,并不断跟当地人融合,这包括文化融合、民族融合等等,才产生了现在的朝鲜半岛文化。历史上的朝鲜半岛都自称小中华,正因为如此,韩国和朝鲜的人名跟中国是一致的,基本都是单姓,如果不是一些特殊的起名习惯,但从姓名上来很难分辨到

  • 开封到底是几朝古都历史(开封分别经历几个历史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开封,历史,朝代,古都,经历,分别,到底

    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所以中国历代王朝多在中原地区建都。开封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至今拥有4000多年的建城历史,古称老丘、大梁、陈留、汴州、汴梁、东京等。开封夏朝多次迁都,老丘(开封)是其中之一,开始了开封的建都史。战国初期,三家分晋,魏国初建都安邑,魏惠王时期迁都大梁。五代十国时期,后梁

  • 青楼名妓李师师的故事(水浒传中李师师是青楼女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师师,青楼,名妓,女子,故事,水浒传

    在四大名著《水浒传》中,东京的青楼名妓李师师和浪子燕青有一条微妙的“感情线”,还和宋徽宗有一段故事,因为她有绝世的美貌,又是青楼有名的妓女,多少文人墨客、京都显官都为她倾倒,她身上也增添了不少故事性。在真实的历史上,李师师其实和文学作品的形象有所差异,除了被人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她还是一名有骨气、有

  • 三元里抗英历史事件介绍(三元里抗英战争事件发生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元里,事件,战争,介绍,历史,发生,时间

    道光二十年11841年)四月初七日,《广州和约》签订后,广东人民义愤填膺,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九日,英军士兵在三元里附近村落抢掠财物,霸占民房,奸淫妇女。村民们聚集三元古庙誓师,奋起反抗,当场打死英兵10余人,活捉12人。次日,各乡义勇约2万人在牛栏冈将英军团团围住,最后在广州知府余纯保的劝解下,英

  • 魏征梦斩泾河龙的故事简介(魏征梦斩泾河龙王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简介,故事

    泾河龙王因违抗玉帝旨意被判上剐龙台问斩,唐太宗受托为其求情,喊来丞相魏征下棋以期拖过时辰,不料魏征突然在午时三刻酣然入梦,梦中已把泾河龙王斩首示众。魏征为什么能在梦中斩龙呢?他到底是什么身份?后来因为唐太宗魂游地府,宰相许敬宗不相信魏征所说的唐太宗能还阳之说,魏征很有把握地告诉他:“不瞒许先生说,下

  • 牛皋是什么历史人物(历史上牛皋和岳飞是部下关系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牛皋,历史,部下,岳飞,人物,关系,什么

    一说到抗金名将,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岳飞。诚然岳飞是抗金名将当中最耀眼的一个,但是他的耀眼是离不开那些跟他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在岳飞帐下的将士们当中,最出名的一个当属牛皋了。牛皋是抗金名将,身经百战之余,独冠三军之勇。作为抗金名将的牛皋,他最初的身份只不过是一名“射士”(所谓的“射士”指的是弓箭手)。在

  • 清朝的正大光明牌匾谁写的(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由何而来)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正大光明,乾清宫,牌匾,清朝

    正大光明,反过来读光明正大,这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作风正直、为人处世正派、心怀坦白,听着非常偏向口语化。但其实,正大光明这词,背后还有一段少为人知的故事。在故宫乾清宫正殿,悬挂着“正大光明”匾额,那是清朝时期悬挂于此。清朝大家也了解,作为贯穿古代以及近代的一个特殊朝代,其特殊的历史意义,以及影视

  • 紫禁城养心殿是干什么的地方(故宫养心殿的主人和用途)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养心殿,紫禁城,故宫,用途,主人,地方,干什么

    先纠正一下标题,并不是明清所有的皇帝的寝宫都选在了养心殿。作为准确的描述是,自清朝雍正皇帝胤禛开始,养心殿才成为了雍正帝之后皇帝的寝宫。养心殿这个地方建造的时间是明代嘉靖年间,在雍正帝以前,养心殿除了顺治再此小住过之外,其他时期是作为宫里的内务府的造办处的工作单位存在的。主要职责就是让工匠再次制造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