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薛宝钗的结局(薛宝钗最后是嫁给了贾雨村吗)

红楼梦薛宝钗的结局(薛宝钗最后是嫁给了贾雨村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975 更新时间:2023/12/18 15:53:14

红楼未完,没有结局。钗黛二人,作为曹公笔下的两大女主,各与贾宝玉有一段缘分,但两人结局却扑朔迷离,至今没有统一答案。

那么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真实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呢?

先说黛玉,有说她自缢而亡,有说她沉湖而死,有说她泪尽而逝的,究竟哪种结局最靠谱,哪种结局最符合曹公本意呢?

黛玉前世是绛珠仙子,下世是为还神瑛侍者灌溉之恩,所以她要流尽此生的眼泪,以报神瑛侍者甘露之惠。

因此,按照正常的情节发展,黛玉最终的结局是泪尽夭亡,泪流尽了,恩还完了,便会回到太虚幻境销号,继续做回她的绛珠仙子。

但受续文和鬼本影响,不少人认为,黛玉在临死前还深恨宝玉,或说她像判词里预示的那样,既然是“木上悬着一围玉带”,显然就是自缢而死。

原文关于黛玉结局,其实有不少暗示之笔,比如曹公多次写到黛玉病情,还通过王夫人问其病情等情节,来交代黛玉病情加重这一事实。实际上,这也是为黛玉后来的花落人亡做伏笔。

更有一次,黛玉跟宝玉说,近来自己只觉得心酸,眼泪似乎比往年少了许多。其实这也是黛玉将于不久后泪尽夭亡的伏笔。

实际上,从黛玉一进贾府,曹公就交代了黛玉此生的命运。她的病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这两个可保黛玉生命无虞的方法,黛玉一个都没有遵守,她不仅见了外姓的宝玉,两人识前缘证前缘,还产生了一段深情,且黛玉还因他眼泪常年不断,可以说是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这已经注定了黛玉的结局,脂砚斋也透露,黛玉最终是“泪尽夭亡”的结局,这四个字透露了两条信息,其一,黛玉不是上吊死的,不是投湖死的,而是因体弱多病又常年流泪,最终泪尽夭亡。

其二,既然是夭亡,也就是黛玉死的时候,还很年轻,她不是老死,不是意外死亡,而是年纪轻轻即病死。

因黛玉一句“冷月葬花魂”和她“潇湘妃子”的诗社称号,就认为她最终如娥皇女英一样是投水而死,未免有些牵强了。曹公取潇湘妃子之典,并非全套此事,而是以其泪多比黛玉也。

且黛玉葬花时,看到宝玉将花瓣丢于水中,也曾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所以,冰清玉洁的黛玉不可能投水而死。

那么上吊呢?这大概也不是身体娇弱的林妹妹能干出来的事,且从文学美感来说,曹公也不可能给林黛玉安排这样一个结局。她只可能是泪尽夭亡。

其实,绛珠仙子下世历劫的目的非常单纯,就是还泪,泪还完了,她与神瑛侍者也就两不相欠了,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节外生枝。

再说宝钗,宝钗的结局,也有多种说法,比如早逝说,老死说,改嫁说,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宝玉悬崖撒手出家为僧之后,宝钗如李纨一般,是熬到了两鬓成霜的。

有人根据宝钗判词“金簪雪里埋”认为她早逝,甚至死的时候漫天大雪,掩埋了尸体,这未免有些捕风捉影了。钗原是两股,但簪只一股,所以金簪雪里埋的真实隐意,应该是指宝钗最终落得孤身一人。

至于改嫁说,有不少误读红楼者,根据贾雨村的那句“钗于奁内待时飞”的诗,认为宝钗在宝玉出家后改嫁给了贾雨村,这未免有些荒唐,且不说一直谨守封建礼节的宝钗不可能做出此事,就是曹公,也不会安排如此狗血的剧情。

在曹公笔下,贾雨村可以纳娇杏,甚至将其扶正,但曹公绝不可能让红楼梦的另外一个女主,最终委身奸雄贾雨村,别说宝姐姐不会同意,曹公不会同意,就是宝玉出家,宝钗要改嫁,贾府这样的门庭,也不可能同意。

其实宝钗的结局,早已写在贾府那年她的元宵节灯谜里,宝钗的灯谜有这样几句: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这显然是写宝钗在宝玉出家后的生活现状,她一个人,煎心焦首,日日年年,直到红颜老去,两鬓斑白。

以宝钗的人生智慧和为人处事的生活态度,即便宝玉出家了,她也不会改嫁,更不会想不开自寻短见,只会好好地活下去。

综上来看,下世还泪的黛玉,最终的真实结局是泪尽夭亡。而与宝玉成婚再被遗弃的宝钗,最终的真实结局是孤独终老。

标签: 红楼梦薛宝钗贾雨村结局最后

更多文章

  •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意义(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内容及其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节气,内容,意义,作用,具体,中国,二十四,及其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在高速现代化的今天,早已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与

  • 高宠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吗(历史上高宠真的存在吗 )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杂谈

    高宠这个人比较有名,在岳飞传里,他若是第二,没有敢称第一。不过可怜的是,此人虽然武艺高强,却是昙花一现。和牛皋结拜之后,枪挑十一辆滑车,最后终因战马体力不支,而被滑车碾压。让人感到可惜。那么高宠英年早逝是不是嫉贤妒能。按照刘兰芳的评书所说,有这个可能。那高宠本是后周大将高怀德的后代,高怀德因为武艺高

  • 张爱玲简介及生平事迹介绍(其个人资料及人生经历概括)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生平,张爱玲,事迹,简介,概括,资料,介绍,人生,经历,个人

    喜欢一段话:“爱是一生的磨难,只是因为,你想让风停步,想让云落下,想把山搬走,想让一个人长久地留在你的生命里。”简单点就是,爱而不得,最折磨人。要说起最爱而不得的人,莫过于民国才女张爱玲。她生性敏感,感情细腻,却总是因爱而深深受伤。童年期母爱的缺失,少女时父爱的偏离,成年后爱人的背叛,老年时爱无所依

  • 孙科是谁的儿子(国父孙中山儿子孙科简历及生平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科,国父,简历,生平,简介,孙中山,儿子

    “随我前往台湾,日后反攻大陆!”1949年,随着蒋介石一声令下,国民党残余部队迅速退往沿海。台湾海峡附近一下子热闹非凡,一批批军人登船撤退,呼喊声此起彼伏国民党高官的待遇要高一点,他们乘着游艇、飞机等向对岸进发。然而也有不少人拒绝跟着蒋介石赴台,孙科便是其中的一位。显然,作为孙中山独子的他有自己的想

  • 曹丕曹植夺嫡之争过程(曹丕和曹植争皇位世子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丕曹,皇位,世子,曹植争,过程,故事

    每一场争斗,最后都会有胜负的区别,尤其是在皇位争夺这种残忍的斗争中,更是显得十分明显。而一旦这场争斗失败的那个人,结局通常都会很悲惨,历史上从来都是如此,成王败寇,哪怕是亲兄弟之间,也是如此。正因为产生皇位的斗争,曹丕与曹植两兄弟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恶化,后来曹丕成为胜利者,曹植成为失败者。虽然曹丕念及

  • 北齐为什么被称为禽兽王朝(历史上的北齐王朝多奇葩)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朝,禽兽,奇葩,历史,北齐,称为,为什么

    《北齐二首》曾言:“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北齐年间,国家政局混乱不堪,皇帝荒唐昏庸,大行荒淫无道之举,百姓困于水深火热,社会发展亦陷无底深渊。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曾经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朝代,每一个朝代的发展路径,都各不相同。提到唐朝时,很多人心中浮现的都是极为繁华的场景,但并非所有的朝代

  • 曹彰是不是曹丕害死的(三国曹彰曹植是否有被曹丕所杀)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丕所,曹彰,曹丕害,三国曹彰曹,是否

    “黄须儿”曹彰是曹操的次子,作战勇猛异常,力大无穷能徒手搏虎,将大汉“帝国双璧”的卫青和霍去病当成偶像,希望自己像他们俩那样立下不世之功,就是不喜欢读书。曹彰在《三国演义》里面写的事迹和正史《三国志》记载的差不多,都是勇猛无比,最后壮年暴毙而亡。曹操和卞夫人共生了四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三位都是赫

  • 刘秀的成功太诡异了太厉害(为什么说刘秀是天选之人)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秀,天选,诡异,厉害,成功,为什么

    刘秀年少时曾去长安求学,走在人群熙攘长安的大街上,突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阵铃锣声,并伴随着“闪开!都躲开!”的叫喊。刘秀看到前方有许多骑着骏马着着铠甲士兵模样的人飞驰而来,威风凛凛,气魄十足,风光无限。刘秀心想,这莫不是皇帝出巡吧?但是他向路人打听后才知道,这并不是皇帝的马队,而是执金吾大人在巡逻。执

  • 诸葛亮有能力废刘禅吗(诸葛亮为什么不废掉刘禅后取代)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刘禅后,取代,能力,为什么

    诸葛亮作为蜀国君主刘备最信任的谋士,他在白帝城受刘备托孤的时候就已经有自己的决断了。他接受了刘备的临终请求,并且也承诺了他会尽心尽力辅佐刘禅,他是个非常讲信义的人,所以他没有废刘禅自立的心,况且这也是没有必要的行为。因为当时在刘备死后,除了名义,他在实质上已经是蜀国军、政权力的最高掌握者了,刘禅对诸

  • 古代嫔妃殉葬不愿意怎么办(清朝妃子殉葬什么时候废除)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殉葬,嫔妃,妃子,废除,清朝,愿意,古代,时候,怎么办,什么

    殉葬的妃子如果不愿意死,结果只会死的痛苦百倍、难堪百倍!1398年朱元璋病危,忽然,他紧紧拉住貌美如花的翁妃,意味深长地问道:“爱妃可愿永远陪着朕吗?”翁妃不知何意,只得急忙叩头答道:“臣妾愿永远侍奉皇上!”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看来还是有人愿意陪着他去死的。可惜,朱元璋和翁妃两人考虑的压根就不是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