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乌拉圭一夫多妻制国家吗(家庭一夫多妻制度是真的吗)

乌拉圭一夫多妻制国家吗(家庭一夫多妻制度是真的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3343 更新时间:2023/12/29 22:41:36

如今的世界一共有着197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或多或少有着吸引人的地方,例如中国的长城故宫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又有几个人没听过?

那么你知道在南美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有一个国家推行过“一夫多妻”的制度。

当地成年男性必须娶满三个老婆,但后来在广大男同胞的强烈抵制下,政府才“被迫”废除了这一制度。

这个国家就是今天的主角——巴拉圭。只是为什么巴拉圭会推行“一夫多妻”?甚至连当地的女性都拍手叫好!

当地男性又会对“齐人之福”产生抗拒?要知道巴拉圭可是一个盛产美女的国家,每年都有数不清的外地男性为美色到当地一掷千金,能左拥右抱的巴拉圭男性是否身在福中不知福?

巴拉圭的“刘禅”爱打仗

抛开历史谈文化都是耍流氓,每一个国家的“特殊文化”的盛行背后都是心酸,就好像之前介绍过的“妓女村合法化”孟加拉国,不就是国家发展以及西方资本共同制造出来的“怪物”吗?

所以巴拉圭的“一夫多妻”的推行原因也要从这个国家的心酸历史上找原因,将时间拉回到十九世纪中叶,此时的巴拉圭趁宗主国西班牙被拿破仑带领的法国一顿暴打时宣布独立。

当巴拉圭国父弗朗西亚励精图治稳定了巴拉圭的经济、政治后寿终正寝后,卡洛斯·安东尼奥·洛佩斯接替了弗朗西亚的总统宝座。

老洛佩斯是一个精明能干的政治领袖,不仅取消了前总统的闭关锁国、只搞农业的长短脚政策政策,在国内大肆修建工业设施借此吸引外资。

在教育方面,律师出身的老洛佩斯深谙教育的重要性,不仅非常重视民众教育,还鼓励有能力的国民外出留学。

在老洛佩斯时代,巴拉圭的小学数量暴增到几百所,在弗朗西亚时代就连首都亚松森都只有1所小学。

由此可见老洛佩斯在开民智方面是多么上心,可以说在他的政策倾斜下大量巴拉圭人民从文盲开始向能读书看报的“知识分子”转变。

不仅如此,他还极为大胆地废除了奴隶制度——奴隶制度对于地主来说简直是最敏感也最脆弱的神经,美国为了废除奴隶制差点把偌大的国家打的分崩离析。

按理说,在老洛佩斯的带领下国内人口一度高达40万,巴拉圭的国力蒸蒸日上,再卧薪尝胆几十年也许南美洲会出现一个“短小精悍”的国家。

只是老洛佩斯虽然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但他的儿子小洛佩斯并没有很好地遗传到政治嗅觉,反而将天赋全部点到了战争上。

如果老洛佩斯是南美洲的刘备,那么小洛佩斯就是强化版的刘禅,为什么是强化版?因为他虽然和刘禅一样“志大才疏”,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争狂人。

巴拉圭虽然在1811年获得了独立,“洲际形势”其实非常不理想,身边有两匹饿狼环视——阿根廷和巴西。

即便老洛佩斯在任时一定程度缓和了与这两国之间的矛盾,巴拉圭也没有放松在国防方面的警惕,训练了出一支常备人数在一万左右的军队。

别看人少,但巴拉圭军队不仅战术素养极高,装备还非常精良,在正面战场上一个打两个不成问题,堪称南美同数量军队的翘楚。

不仅如此,老洛佩斯还将自己这个儿子送到欧洲学习军事,等1855年学成归来之时,小洛佩斯的职位从准将飙升到军政部长,专门负责训练军队以及进行军队改革。

在小洛佩斯的训练加上巴拉圭人原本就骁勇善战,很快巴拉圭军队就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虽然常备军人数量仅仅只有3万人却赢得了“南美的普鲁士”的称号。

与巴拉圭军力日益增长的还有小洛佩斯的野心,他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当时在欧洲学习的时候就深深感觉到法国和英国的强大。

当回到巴拉圭时,体验过欧洲强大国家的他就再也“回不去了”,认为“巴拉圭容不下他这个南美拿破仑”,加上边境长期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这让他变得越发狂躁,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如何扩大领土。

当老洛佩斯还活着时,有着独到政治眼光和手腕的父亲自然是能压制住小洛佩斯的野心,但人终有一死,1862年这个一直压在小洛佩斯头上的阴影终于消散了。

掌握着军权的小洛佩斯“顺理成章”地继承了自己父亲的“遗产”成为了巴拉圭的第三任总统。

和《三国演义》不同的是,刘备死后蜀国还有诸葛亮殚精竭力来辅佐刘禅,而小洛佩斯这个“巴拉圭刘禅”在父亲死后就如同脱缰的野狗,逮住阿根廷和巴西就是一顿“狂咬”。

1863年,阿根廷、巴西以及巴拉圭这三个国家的共同邻国乌拉圭陷入了内战,此时的巴拉圭是乌拉圭政府的盟友,小洛佩斯当即决定加入内战帮助盟友。

虽然小洛佩斯在战前已经做了军事估计,认为乌拉圭叛军的背后是阿根廷在撑腰,但他万万没想到看他不顺眼的除了阿根廷,还有巴西。

就在巴拉圭出兵时,阿根廷火速与巴西达成共识,还伙同乌拉圭境内的叛军结成同盟,准备彻底打垮这个国家。

不过他们结盟可不是因为巴拉圭多强大,相反阿根廷和巴西任何一个国家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人口数量,都不是巴拉圭能抗衡的。

他们结盟只是单纯想彻底抹杀掉这个南美版图上的国家,并且让周围比较大的国家都加入到瓜分巴拉圭的行列中,让其无路可退。

相信受过欧洲先进军事理论的小洛佩斯不可能看不出这个道理,但他早已被开疆扩土成就霸业的野心烧坏了脑子,丝毫不顾及双方国力的悬殊依旧选择出兵进入乌拉圭。

于是一场历史上最滑稽的军事冲突爆发了——一个总人口数量在50万上下的国家居然敢向有用1200万人口的军事同盟宣战?

虽然战争胜负看的不全是数量,但双方军备代差相差无几是,碾压性的军队数量就是决胜的关键。

在这场战争中,巴拉圭派出了2万多的军队——这已经是巴拉圭国内绝大多数的成年男性了。

而巴西派出了14万大军,煽风点火的阿根廷也派出了几万军队,甚至乌拉圭的叛军都出动了一万余人的军队。

如此悬殊的差距,即便巴拉圭有着“南美普鲁士”的称谓,即便巴拉圭人民多么骁勇善战,等待小洛佩斯的只有兵败如山倒。

更可怕的是,这场双方实力对比悬殊的战争竟持续了两年之久,这意味巴拉圭人民一直在不断反抗,甚至可以说不服输的巴拉圭人将整个国家都赌了进去。

成年军人死完了,老人、小孩接着上,当小孩、老人也死光了,更小的孩子谎报年龄替补上战场。

靠着不要命的打法,巴拉圭居然拉起了一支7万人的大军——从民族节气上看确实值得赞扬,但这意味着小洛佩斯已经将整个国家都拉入了绝望的泥潭。

终于1870年3月,小洛佩斯留下一句“我与祖国共存亡”的话语后饮弹自尽。

1872年四国签订了停战条约,这场战争后,巴拉圭损失了5.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整个国家都差点亡国灭种。

据不完全统计,战前已经接近50万的人口数量到战后仅存11.6万人,幸存率只有23%,阵亡的人里面绝大多数都是男人,这让该国男女比率为1:3,很多地方男女比率甚至是1:10这让后来接受烂摊子的政府大为头疼。

于是一夫多妻制度就在这片饱受战争摧残的国家上生根发芽。

强制“一夫多妻”

战后的巴拉圭政府实施了一条在很多男人眼中看来足以眼红的政策——强制实行一夫多妻,更准确来说是一个成年男性必须娶三个女人。

只是任何政策一旦和“强制”两个字挂上钩,各种滋味也不甚美妙,巴拉圭的“一夫多妻”制度也是如此。

当地政府规定如果一个成年男性到了适婚年龄仍旧没有娶老婆或者娶够三个老婆,当地人员是会“请”他到政府部门谈谈心,顺便分配一张床,一个小单间并用一扇大铁门让你好好反思一段时间。

是的,如果巴拉圭的政府是会让“违法”的人蹲监狱好好反思下自己哪里不如别人,为什么别人能娶三个老婆自己却不行。

这也没办法,毕竟战后那么大的男女比例窟窿在那边,真严格按照一夫一妻制度,可能巴拉圭这个国家已经不存在了。

至于为什么当地女性会对这一制度拍手叫好,原因无他就两字,生活。

不论是战争前的巴拉圭还是战后的巴拉圭,其实经济发展一直不太好,毕竟才独立没有几年,刚走上正轨就被小洛佩斯带偏了。

那时候的女性可没办法像现在的新女性一样出门抛头露面找工作,能撑起家庭的半边天,一个家庭没有男人就意味着地里的庄稼没人种,家里的体力活没人干,能不能活到第二天都可能成为问题。

所以对于巴拉圭的女性来说,依附男性可能不是什么太差的选择,毕竟总是要嫁人的。

但对于巴拉圭的男性来说,个中滋味就不甚美妙了,俗话说得好“三个女人一台戏”。

其他国家的男人干完了一天农活,带着满身回到家中准备休息时,等待男人的可能是丰盛的晚餐和温馨的妻女。

但巴拉圭男人回家遇到的场景可能就有点不同了,等待他们的可能不是晚饭,而是三个打在一团的女人,为了不闹出事件,他们可能需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去调停、安抚这几个“争风吃醋”的女人。

哄女朋友和哄老婆相信是广大男同胞的噩梦,甚至比应付上司更加痛苦。

而且一夫多妻带来的后果就是家庭负担沉重,一个男人至少要养活包括自己在内的四个人,一旦孩子出生,那可能是更加沉重的负担。

而且多个老婆背后是当地政府在变相鼓励人口增长,只是对于一个到2019年时全年GDP仅有381.45亿美元的国家来是说,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负担势必是沉重的。

不说别的,这个土地面积仅有40万平方公里,只比甘肃省大不到一点的国家,要如何承担未来人口的就业问题?

而且快速增加的孩子数量带来的恶果便是一个家庭很难负担得起三个、六个甚至九个小孩的教育成本。

当一个男人背后有三个女人,膝下有十几个幼儿时,教育问题势将成为这个男人的噩梦。

名人上流自然无所谓,有大把的学校供他们选择,巴拉圭没有就到巴西,巴西不行就到欧洲,欧洲不满意再到美国。

而穷人或者普通百姓呢?可能家里的小孩连书都念不起,为了家庭开销不得不贴上胡子带上假发去打工——在小洛佩斯时期,确实有10岁小孩贴上假发和胡子冒充“大朋友”上战场。

这样带来的不是人口增长带来的正反馈,而是《新约·马太福音》所说那般:“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穷人的孩子一辈子只能做着最底下的工作,重复娶三个老婆生三个以上的孩子,很难跳出这恶性循环,而上流社会则永远掌握知识和财富,盘剥底层人民。

可以说,巴拉圭的一夫多妻制度是为了快速增长人口而迫不得已采取的,而非一个国家发展的正确道路。

“贫穷的婚俗”

对世界各国婚配历比较感兴趣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其实巴拉圭并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采取一夫多妻制度的国家。

伊朗、尼日利亚、印度以及孟加拉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采取一夫多妻,不知道是偶然还是巧合,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委实都一般。

即便是天天叫嚣自己是“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这两年的经济也像吃了巴豆一样,一泻千里。

当然这并不是说婚姻制度导致经济发展滞后,但在这些国家中毫无例外的女性地位都比男性低上很多,女性不是不能派头露面就是无法在社会上往更高层发展。

毫无疑问,这是对人口资源的极大浪费,英国的铁娘子撒切尔、德国的默克尔等等大国领导人都证明了在人类聪明才智的顶端上,巾帼是不让须眉,女性也能领导一个国家更加强大。

反观这些一夫多妻、重男轻女的国家,女性的基本权力不但没有办法被保障,甚至自身都要成为统治阶级的宣传工具。

在今年美国宣布大兵从阿富汗撤退后,割据阿富汗一方的塔利班分子就开始躁动不安想要打垮阿富汗政府掌握政权。

为了让国家舆论对塔利班更加“友好”,塔利班宣布“领导层与军官禁止娶第二个妻子”——阿富汗是一个典型的穆斯林国家,是允许娶三个老婆的。

这是准备打破阿富汗陋习推行一夫一妻吗?当然不是!

毕竟塔利班留下了“在拥有足够财富时能多娶妻子”的空子,而塔利班上层则是整个国家中拥有财富最多的人,这一命令约束的只有底层军官。

在阿富汗境内女孩自由恋爱的权利是空谈,她们的家长在合适的时候会以“不错的价格”为女孩明码标价,女方家长狮子大开口,男方“买家”则坐地还钱。

整个过程女孩子都没有任何自主权,被当成货物一般讨价还价,等“交易”完成女方则成为男方的附属品。

更可怕的是,在阿富汗这个国家中,女性是经常受到侵犯的,只是当地法律往往不保护女性,而会包庇男人然后惩罚被害者,可以说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女人连自由行走的权力都没有。

可以说,一夫多妻是女性地位低下的象征,不论是从社会男女结构来看,还是从社会发展来看,其实非常不利。

所以我国从民国开始就看到了这一风气或者说制度的弊端,早早便开始对一个男人娶多个女人进行讨伐。

请注意,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妻多妾”制度而非多妻,从某种意义来说,妾的地位仅仅比丫鬟高上一点,和正妻没有办法比。

从民国时期至今,中国的女孩子已经摆脱了低三下四伺候有钱人的局面了,毕竟如今讲究的就是男女平等,男人今天赚个5000,女人今天赚个5200,谁又愿意给人当丫鬟?

可以说,中国在男女平权方面做得非常好,虽然仍旧存在不足,但已经超越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

至少女孩出门时无需裹上黑纱,露个胳膊就被辱骂伤风败俗,能堂堂正正进入学校接受和男生一样的教育,能选择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过上一辈子。

言归正传,巴拉圭这种“一夫多妻”的制度是时代的产物,而非一个正常国家应该实施的策略,因此当地政府在男女比例趋近平衡后也废除了该制度,开始执行一夫一妻,显然是认识到该制度不利于国家发展。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抓人眼球”的奇怪文化风俗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应该是羡煞旁人,而是庆幸国内早已废除了这种陋习。

更多文章

  • 佛印和苏轼心中有佛的故事(苏轼心中有佛看见的就都是佛)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佛印和苏轼心中有佛的故事

    人的一生,会取得许多的成功与失败,当我们失败的时候不要气馁,重新提升自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成功,而我们胜利的时候,也会有人夸奖我们。赞美是人世间最好的语言,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因为从你的话语中,别人就能够看出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如果别人成功你反而嫉妒,不用说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关于相互夸

  • 金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历史上的大金国是什么民族)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金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金朝是什么人建立的?为什么历史上找不到,国土最大时有多强比宋朝强太多倍,却没资格进入朝代顺序表,金朝到底做错了啥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从此之后建立了金朝,金朝也是当时国内最强大的一个政权,辽国多次在他的手下吃败仗。而宋朝更是被金朝几度灭国,但强归强,在朝代顺序表上却没有这么一个朝代的

  •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和性质方面(1842年南京条约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众所周知,《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与英国在鸦片战争对抗中最后的产物,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英国的坚船利炮下诞生。《南京条约》的内容有四大方面:一、赔款2100万银元;二、割香港岛;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四、协定关税,英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清政府需同英国商定。

  • 诸葛亮留下的13个预言真的吗(留下石碑预言个个都灵验)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留下的13个预言

    一本《三国演义》让诸葛亮俘获了万千粉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诸葛亮一篇《出师表》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描写得淋漓尽致。诸葛亮一出“空城计”成为了永恒的经典,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成为了永远的遗憾。人们纷纷在畅想,如果诸葛亮没有病死,会不会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理智的分析,蜀国虽富饶

  • 东周和西周的区别(解读周朝为什么要分为西周和东周)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东周和西周的区别

    记得小时候学历史时,我们一开始都是这样背历史朝代的: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可是最近很火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大秦赋》里居然同时出现了西周君、东周君、周天子这三位人物,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根据现有考古证据,当时还真的存在这种奇怪的设定。我们平时说的西周和东周,其实都是武王伐纣之后

  • 秦始皇死前遗诏是让谁继承皇位(把皇位传给了哪个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死前遗诏是让谁继承皇位

    从《史记》的记载看,秦始皇临死前,向长子扶苏发了即位诏书,但却被赵高扣了下来,然后趁秦始皇死后,和丞相李斯勾结起来,矫诏逼扶苏自杀,然后保着胡亥即位,这就是秦二世。那么,《史记》的记载是真的吗?是否完全符合呢?首先我们看司马迁是怎么说的,在《史记》中记载,秦始皇死前的确是给扶苏发了诏书,但内容却没有

  • 胡适生平及历史评价(关于人物胡适对历史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胡适生平及历史评价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在宣传民主与科学,倡导思想启蒙,反对北洋军阀等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在中国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帝国主义压榨欺凌的积贫积弱年代,胡适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却渐行渐远。纵观胡适的一生,他反对社会主义,主张资本主义;反对专制主义,鼓吹容忍克己;反对暴力革命,信奉自由主义,尤其对美国民

  • 如何看待澶渊之盟这一历史事件(历史的拐点澶渊之盟)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如何看待澶渊之盟

    宋辽澶渊之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后世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否定者指责它是个屈辱的条约,在宋军占上风的情况下,委曲求全,跟辽国签订城下之盟,开赔款之先河,树立一个不好的榜样。甚至有人认为,没有澶渊之盟就没有靖康之耻。肯定者认为它虽是一个屈辱性的条约,但当时辽强宋弱,在当时情况下不失为一个明

  • 吕蒙的故事有哪些(关于吕蒙成语经典的历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吕蒙的故事有哪些

    “吴下阿蒙”的典故我们都比较熟悉了,但吕蒙究竟为何开始发奋读书,民间却流传着与正史、小说不同的说法。话说,吕蒙二十岁那年,某日华佗登门拜访。华佗见吕蒙身体有异常,便坦言以吕蒙现在的身体,充其量只能活两年时间。吕蒙被吓得肝胆俱裂,立马跪在地上请求神医救自己一命。华佗是个悲天悯人的医者,他便为吕蒙指点迷

  • 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简介(如何简短评价项羽兵败自刎)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

    公元前203年,十月。项羽和刘邦已经在广武山上对峙十一月有余,项羽大后方屡屡受到侵袭,运粮路线更是数次被袭,粮草也多次被焚烧,曾经强悍的楚军陷入了僵局。项羽此时已经颇为无奈,因为韩信已经在齐国立足,这也意味着他的大后方彭城面临着严重的危急,一旦长时间和刘邦对峙,自己不但不能够顺利西进,还有可能被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