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和性质方面(1842年南京条约影响)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和性质方面(1842年南京条约影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09 更新时间:2023/12/30 9:29:48

众所周知,《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与英国在鸦片战争对抗中最后的产物,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英国的坚船利炮下诞生。

《南京条约》的内容有四大方面:一、赔款2100万银元;二、割香港岛;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四、协定关税,英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清政府需同英国商定。

这个条约的内容,我们现在去分析它的危害时,会从很多的角度来论证它损害了我们的主权,破坏了我们的国家,让我们中国从此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等,罪大恶极、奇耻大辱。

既然有如此大的危害,清政府为什么还会要签订这个条约呢?

原因当然很多,打不过英国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但小编不想再从这个方面进行分析,换个角度,从传统思想下手,来看看其签订的思想因素:

1、面子思想

英国人利洛(GranvilleG.Loch)在《缔约日记》中对这些谈判大吏做了这样的描述:“在欧洲,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的字句与语法。

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很容易看出他们所焦虑的只是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赶紧离开。因此等他承认条约以后,就要求大臣将运河中的船只转移到江中。”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清政府的代表所担心的并不是这个条约对我们国权的损害,而是大清的面子。

中国人来好面子,这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所以才有一句俗语:死要面子活受罪。

面子大于天,是中国人永远的规则,到现在仍然这样。因此,《南京条约》签订时,大清政府官员们争论的是会不会“伤国体”,而不是我们会丧失多少主权。

这里的国体,不是国家利益,而是国家的制度和国家在老百姓面前的尊严和面子。

故《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把这个条约束之高阁,也没有向民众公布。向民众公布?开玩笑,太丢面子了!

2、华夷观念。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化,独领风骚。在对外的态度上,也自然长期以来都认为我们是世界的老大,即所谓的“朝贡外交”。

凡是来华的国家,都称之为“夷”。所以,怎么对待这些人,简单:从政治低位上,外国都是臣,是低于中国的;从经济上,施给恩惠,满足其需求,“厚往薄来”,体现其好善乐施的强大。

《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的心态大概依然如此:不就是要钱要地吗?老子有的是,打发给你赶紧滚蛋吧!

“譬如犬狂吠,本不足以论是非,及投以肉食,未尝不摇尾而帖服。”这就是大天朝的真正想法。

清政府不懂得近现代的外交理念,更缺少了近现代的民族主权观念。

世界在变化,观念却停滞不前,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才反应过来,真正有些迟钝。小编有时候有些心痛,二十年的时间,该励精图治,奋起直追啊!

3、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礼”与“和”。不是说这两种思想不好,而是用错了地方。用得对,能缓解矛盾,维护双方友好关系;用错了地方,只会产生息事宁人的效果。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的主流,统治者也以之作为治国、外交的法宝,代的“澶渊之盟”“宋夏和议”都是这种息事宁人思想作为指导的。

只是在豺狼面前,息事宁人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它只能维护短暂的和平。

《南京条约》的签订也是一样。清政府想通过给与对方一定的好处来维护和平局面,等来的当然是更猛烈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引来的是更多的豺狼。

从以上的分析,其实,小编想说的是,咱们传统的思想,有其合理的一面,“存在即合理”嘛。

只是,思想也应不断的与时俱进,要讲究思想的创新,不能固步自封,盲目自大。

既然被打败已是无法挽回的事实,那就应该在签订《南京条约》后,创新思想,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不就是这样么?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留下的13个预言真的吗(留下石碑预言个个都灵验)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留下的13个预言

    一本《三国演义》让诸葛亮俘获了万千粉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诸葛亮一篇《出师表》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描写得淋漓尽致。诸葛亮一出“空城计”成为了永恒的经典,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成为了永远的遗憾。人们纷纷在畅想,如果诸葛亮没有病死,会不会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理智的分析,蜀国虽富饶

  • 东周和西周的区别(解读周朝为什么要分为西周和东周)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东周和西周的区别

    记得小时候学历史时,我们一开始都是这样背历史朝代的: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可是最近很火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大秦赋》里居然同时出现了西周君、东周君、周天子这三位人物,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根据现有考古证据,当时还真的存在这种奇怪的设定。我们平时说的西周和东周,其实都是武王伐纣之后

  • 秦始皇死前遗诏是让谁继承皇位(把皇位传给了哪个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死前遗诏是让谁继承皇位

    从《史记》的记载看,秦始皇临死前,向长子扶苏发了即位诏书,但却被赵高扣了下来,然后趁秦始皇死后,和丞相李斯勾结起来,矫诏逼扶苏自杀,然后保着胡亥即位,这就是秦二世。那么,《史记》的记载是真的吗?是否完全符合呢?首先我们看司马迁是怎么说的,在《史记》中记载,秦始皇死前的确是给扶苏发了诏书,但内容却没有

  • 胡适生平及历史评价(关于人物胡适对历史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胡适生平及历史评价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在宣传民主与科学,倡导思想启蒙,反对北洋军阀等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在中国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帝国主义压榨欺凌的积贫积弱年代,胡适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却渐行渐远。纵观胡适的一生,他反对社会主义,主张资本主义;反对专制主义,鼓吹容忍克己;反对暴力革命,信奉自由主义,尤其对美国民

  • 如何看待澶渊之盟这一历史事件(历史的拐点澶渊之盟)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如何看待澶渊之盟

    宋辽澶渊之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后世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否定者指责它是个屈辱的条约,在宋军占上风的情况下,委曲求全,跟辽国签订城下之盟,开赔款之先河,树立一个不好的榜样。甚至有人认为,没有澶渊之盟就没有靖康之耻。肯定者认为它虽是一个屈辱性的条约,但当时辽强宋弱,在当时情况下不失为一个明

  • 吕蒙的故事有哪些(关于吕蒙成语经典的历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吕蒙的故事有哪些

    “吴下阿蒙”的典故我们都比较熟悉了,但吕蒙究竟为何开始发奋读书,民间却流传着与正史、小说不同的说法。话说,吕蒙二十岁那年,某日华佗登门拜访。华佗见吕蒙身体有异常,便坦言以吕蒙现在的身体,充其量只能活两年时间。吕蒙被吓得肝胆俱裂,立马跪在地上请求神医救自己一命。华佗是个悲天悯人的医者,他便为吕蒙指点迷

  • 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简介(如何简短评价项羽兵败自刎)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

    公元前203年,十月。项羽和刘邦已经在广武山上对峙十一月有余,项羽大后方屡屡受到侵袭,运粮路线更是数次被袭,粮草也多次被焚烧,曾经强悍的楚军陷入了僵局。项羽此时已经颇为无奈,因为韩信已经在齐国立足,这也意味着他的大后方彭城面临着严重的危急,一旦长时间和刘邦对峙,自己不但不能够顺利西进,还有可能被汉军

  • 对武则天的历史评价(简短概括后人对武则天政治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对武则天的历史评价

    武则天作为中国的女帝,一直以来对啊他的评价,都有两个极端,欣赏她的人认为她不负女帝的威望,开"殿试",选寒门,但是不喜欢她的人,也有不少,觉得她毁坏了当时大唐的根基。那,为什么会出现区别如此大的两个极端呢?武则天最初开始执掌政事的起因,是因为唐高宗的身体不好,《旧唐书》记载:高宗自显庆后,多苦风疾,

  • 袁术历史上算皇帝吗(三国时期袁术是什么时候称帝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袁术历史上算皇帝吗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腐朽的朝廷根本无力平叛,在黄巾军冲击下,岌岌可危的东汉王朝决定饮鸩止渴,下令各郡自行募兵守备。虽成功镇压了黄巾起义,但却使地方州郡长官拥兵自重。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汉少帝刘辩即位。之后,大臣王允唆使董卓的部将吕布,合作谋杀了董卓。但不久董卓幕府的部将李傕、郭汜卷土重

  • 二战日本有没有可能战胜美国(日本军事落后美国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关键词1

    几乎毫无胜算,如果日本这样做,只会更早将美国从兽笼中引出来,这无异于在中国抗战正面战场打得最猛烈的时候,给自己肚子上攮一刀。次郎,该打仗了实际上,从美国人的角度来看,日本人就是“二战一开始”就跑去侵略美国了——美国的史学二战是从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开始的。从日本人的角度来看其实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