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国与中国的关系比较复杂,在北宋之前,该国都是中国的一部分,直到五代十国时期才分裂出去,宋太宗赵光义心有不甘曾发兵平灭叛乱。今天,咱们就笼统地聊聊安南国与中国。
南汉控制区
1.中国和交趾的悠久关系:两千多年邻居、一千年领土、一千年属国
安南自古就与我国广西政权有着紧密关系,可以说夏商周时期就已有联系了。其后,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尚未统一,虽然有周天子作为象征存在着,但各自为政。越南的第一部历史书《大越史记》,其内称交趾民众为越王勾践的后代。
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派兵进入了两广、福建和象郡(交趾、安南国古称)。哪知,不到十年,天下大乱,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当时,主管两广、象郡的南海尉赵佗趁此在广州称帝。为了保住政权,他向西汉称臣。
公元前111年,赵佗建立的“南越”国被汉武帝灭掉了。在“南越国”基础之上的象郡划分为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其地理位置就是今天的越南中北部。
至于越南的中部地区则由东汉的伏波将军收入,但中部地区与中国关系并不稳定。一个半世纪之后又独立了。
隋唐时间也有一个多世纪重新回归,但总体上说,越南中部一直是我国藩属国性质。不像北部地区,有着稳定的千年领土时期。
2.南汉政权因骄傲、不熟悉地形,导致交趾独立
因为“安史之乱”,唐朝对各地藩镇控制力减弱,大藩镇下面小藩镇,小藩镇下面又有小割据,小割据下面还有豪强世族。因此,当时的中国比较乱。五代十国时期就更乱了。
五代十国时期,安南国属于南汉政权管理,但是,安南地面上却也有藩镇势力,为了,双方爆发了冲突。
“白藤江之战”在938年爆发,安南大胜。随着南汉政权的衰落,在五代十国大乱下只求自保,根本没有余力再去管理这片土地了。
宋太祖登位后也只能先承认其独立,与安南确定了宗藩关系。但其弟赵光义对此并不认同,为此双方爆发了战争。在安南方面,他们认为是侵略。在我们看来则是一种统一战争或平乱。结果北宋还是败了。
交趾本地人出身的静海节度使曲成美作为小藩镇,一方面和中央政权联合对付南汉政权,一方面组织自己的队伍。结果南汉政权将其消灭,然而,曲成美的部下们开始反抗,其代表人物就是吴汉。
南汉打的“白藤江之战”很窝囊,主要是不熟悉地形以及轻敌。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在江内埋好大木桩,当时的船质量不行,大多能被木桩戳破。无奈的是,这么简单的方法,在元朝又用了一次,因此“白藤江之战”有两次。
3.交趾两次主动挑衅北宋
1074年,交趾李常杰“先发制人”进攻广西,北宋只好于次年发动反击。很快,宋军处于优势地位,最后双方在交趾展开交战,李常杰指挥得当打退了北宋军队。
后来,越南方面对于自己“先发制人”的原因倒打一耙,说是因为交趾南下攻打占城国导致北宋插手,北宋已经要入侵了。
然而,实际是,北宋对于两个属国之间的战争持比较中立的立场。之所以,北宋有战争准备,那也是正常的,毕竟不论我们怎么进行战争准备,也不是你主动进攻的理由。
交趾第二次主动进攻北宋,是在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
这两次战争都是因为文化使然。因为,交趾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交趾历代君主几乎都是中国人的后代,例如下面的朝代简表:
丁朝,立国时期公元968年—980年。开国皇帝丁部领是越南本地人。
前黎朝,立国时期为980—1009年。开国皇帝黎桓是越南本地人。
后李朝,立国时期为1009—1225年。开国皇帝李公蕴一说为福建泉州晋江县安海镇的商人李淳安,一说为唐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的后裔。越南方面没有记载。
陈朝,立国时期为1225—1400年。开国皇帝陈煚一说为福建泉州晋江县安海镇陈厝坑人,一说为福建长乐邑人。越南方面记载为福建人。
胡朝,立国时期为1400—1407年。开国皇帝胡季犛为浙江人胡兴逸的后代,东汉时期由浙江迁到越南。
后黎朝,立国时期为1428—1789年。开国皇帝黎利。
西山朝,立国时期为1778—1802年。开国皇帝阮文岳,祖籍为浙江人。其祖先本姓胡与胡季犛同宗。
阮朝,立国时期为1802—1945年。开国皇帝阮福映,为越南南部割据势力广南国开国君主阮弘裕之后。
越南长期使用汉文书写。直到13世纪汉喃字出现,汉喃字与日语的构思类似,都是借用汉字的偏旁部首。但采用汉文书写仍然是精英阶层的长期习惯。即使到了晚清时期,越南人在汉字书法、汉诗方面的创作能力在精英阶层都仍然深度存在。
4.交趾反抗元三次进攻
蒙古大军为了攻占南宋,准备采用大包超的战略。从南宋背后、正面、侧面三面包围南宋,从背后就要占据交趾,为此,开始向交趾陈朝发动进攻。
1257-1258年,陈朝进行了坚决抵抗,最终以称臣纳贡的形式投降。
1284-1285年,已经是南宋灭亡了,元朝决定对陈朝发动最后进攻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因为军中发生了瘟疫,以及地形不熟问题再次大败,双方谈判议和。
1287-1288年,元朝在“白藤江之战”中,在同样的地方被同样的方式打败,元朝方面数百艘战船被毁。因此,元朝一直是以宗主国的名义存在。
朱元璋时期形势
5.交趾屡次欺负明朝,大明一怒之下南下,但问题是朱棣和张辅犯了个致命错误,明朝20多年努力损失惨重
自从交趾政权成立后,因为五代十国之前,交趾都是中国领土,因此,其独立后与中国在边境地区就必然有冲突。两个兄弟虽然分了家,但两家挨着的地方谁归谁肯定有分歧。更何况有人还想多占一些地基。
自从北宋逐步蚕食之际被北宋朝廷教训了一下,然而,随着宋徽宗时代,北宋逐渐衰败得无可救药。特别是南宋时期,交趾更是得寸进尺。
最终,大败元朝三次进攻之后,虽然在名誉上输了,但是实际中,交趾并没有输。北上占了元朝以及元末农民大起义时乱世中国时期不少领土。
大明朱元璋时期,胡季犛这位东汉时期从浙江迁到交趾的中国华侨的后人,在陈朝乾纲独断,杀害王室成员。陈朝王室成员们从缅甸、从广西等多路向朱元璋汇报了此事。
朱元璋大怒,但朱元璋并没有过多纠缠这件事儿。原因在于:明朝刚刚建立,北有北元,海上还有一些残敌,西部还有蒙古势力,为此,朱元璋忍了。并没有以宗主国国主的身份,进行太过干涉。
1400年,胡家正式篡了陈朝的位子,为了迷惑明朝,他们说陈朝发生动乱,宗室子弟被杀殆尽,所以,黎季犛之子胡汉苍以陈少帝的表哥为由继承了交趾。
朱棣不知真情便同意了。而这时,老挝(当时被称为澜沧王朝)送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陈添平,陈朝的宗室成员。
本来朱棣就因为交趾侵占大明的领土正想找个机会教训一下胡朝,这次胡朝蒙骗的事实被揭发,朱棣立刻于1406年要求护送陈添平回国继承王位。哪知,胡朝在今天的友谊关截杀了他。
朱棣在这种情况下,于9月份命朱能、沐晟、张辅、李彬等率部队南下。
1407年5月占领了交趾。
问题出在了张辅身上,张辅说陈朝宗室都没了,交趾百姓诚心诚意地拥戴回归中国。朱棣欣然同意。1407年年底,明朝将交趾收回中国。
但问题是,没三个月,陈朝宗室成员简定王陈頠就反了。由此可见,张辅说的用了半年的时间找陈氏宗室没找到,那绝对是假的。因此,要么是朱棣授意的,要么是张辅说谎。
不管怎么说,张辅此人打仗非常厉害,很快就把简定帝平灭了。
6.明朝败得最窝囊
张辅四次来到安南平乱都成功了,从1408年一直打到1416年。但是,大明朝还有更危险的敌人:蒙古势力,张辅只有一个。这些陈朝宗室在这八年来打得旗号也是陈朝,为此被称为后陈朝。
张辅1416年再次调回北京之后。1418年,兰山起义爆发。领袖叫黎利,他也应该是中国人的后裔。黎利经过八年的发展,到了1426年,开始战略反攻。
1426年的大明军队在交趾地区处于被广大农村包围的状态,只有河内等几个大城市和军事要塞,以及从广西到交趾、从云南到交趾的战略通道被控制着。交趾的军事领袖叫陈智。
1426年,明宣宗命6万大军从云南、广西进入交趾,由王通率领。
王通、陈智领10万人马对阵黎利的北伐军9000人和三头战象。结果大败。时间非常快,不到两天时间(11月5日、7日)的战斗,交趾战报说杀明军五万,俘虏一万。我方说二三万。
1427年明宣宗派遣长期追随张辅平乱交趾、北征蒙古的柳升,以及云南黔国公沐晟。
从10月8日到10月18日,柳升部10万大军从广西进入后的这10天内,柳升阵亡、梁铭阵亡、李庆自刎。10天内,一位公爵、一位侯爵、一位兵部尚书先后死亡。
沐晟部5万人从云南进入交趾,但非常遗憾的是:沐晟敌人没见着,只看到了阮廌写来的信,以及柳升等人盔甲、印信等竟然怀疑有伏兵,立刻下令逃命。结果交趾军队趁机击杀被斩杀万余人,沐晟是单人独骑逃回了昆明。
其后,宣宗宣布撤军。
综上所述:
在五代、宋、元、明与交趾(安南)的战争中,败得最窝囊的就是明朝,前后20年用兵不下50万。
其主要问题在于明军总是倒在一个问题上:轻敌和地形,总是中埋伏,一个埋伏接一个埋伏。可以说,在冷兵器时代,越南方面的地形优势占尽了便宜。中国军队总是轻敌轻敌再轻敌!
20年的统治交趾的时间里,明军对越南的地形仍然不熟悉,是难以理解的。在这期间,战争性质发生了转变。由封建社会的宗主国与藩属国之间的战争,变成了具有侵略性的战争。
北宋开始,既然中国已经承认了交趾属于藩属国,明朝朱棣时期贸然将其纳入其中,显然是不明智的。从宋朝到明朝5个世纪间,交趾已经有了独立的一套思想体系,兄弟既然分家了,已经出了五服就不要强行再合并。
宣宗之后,虽然交趾也有过所谓的一次主动归顺时期,但其实质仍然还是藩属国性质。明政府也没动过这个念头。
然而,历史总要重复,300多年后的乾隆时期的又一次军事冒险行动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