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白莲教是由什么演变而来(历史上白莲教起源于哪个朝代)

白莲教是由什么演变而来(历史上白莲教起源于哪个朝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606 更新时间:2023/12/15 13:04:14

大家一定都看过“功夫皇帝”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系列之《男儿当自强》,其中出现祸害百姓的邪教“白莲教”,飞扬跋扈、草菅人命。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白莲教”到底是什么教派?又是从哪里起源的?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早期的“白莲教”是唐宋两代民间社群宗教组织,与汉传十大佛法之一的“净土宗”渊源极深,教义和宗教信仰相似。“白莲教”是否源于“摩尼教”?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

西汉汉武帝统治时期,由于“古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原地区与西方诸国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摩尼教”就是在这时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

摩尼教”又称“明教”,是公元3世纪中叶由波斯人摩尼所创,在拜火教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教派一些理念创立的世界性宗教。公元4世纪至6世纪,“摩尼教”一度盛行于中亚和地中海地区一带。

公元694年,“摩尼教”波斯教徒拂多诞,将摩尼教的汉译教典《二宗经》献于女皇武则天,从此之后,“摩尼教”在中原开始了传教之旅。

唐代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唐朝从属回纥(今新疆维吾尔族)平乱有功,被唐代宗李豫大为赞赏。

在回纥的大力支持下,“摩尼教”在中原各个地区大肆修建大云光明寺、摩尼寺,广招信徒,公开开始传教。待到回纥灭亡后,“摩尼教”的靠山没有了,不出所料就在中原地区被禁止了。

到了唐武宗李炎时期,民间严禁一切宗教活动,历史上称为“会昌法难”,所有宗教活动都由明转暗。唐武宗之后解除了严禁宗教活动的禁令,但唯独“摩尼教”被推入永禁之列。

“摩尼教”被唐代统治阶级束之高阁,从此转入地下并依附着其他的宗教,以佛教和道教的名义进行秘密活动。

正是由于“摩尼教”的教义与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有违背和冲突,而且有着严重的造反嫌疑,才被当时的统治阶级所不容。

“摩尼教”崇尚光明,勇于与黑暗作斗争,在封建统治阶级看来,这种带有严重煽动性的教义影响到他们的统治。

唐代崇拜信仰弥勒佛的信徒居多,“摩尼教”教徒的衣着也是白衣白冠,“摩尼教”在唐代被禁后,就融入了佛教之中也是顺理成章。

“摩尼教”原本就是在“拜火教”的基础上创建的,火属红色,“净土宗”的阿弥陀佛系也属红色,因此“摩尼教”与“净土宗”的确有很深的渊源。

正是“摩尼教”的本质激进,对造反叛逆这种事“情有独钟”,在唐末进行了多次起义活动,都被当时的统治阶级打压了下来,并被屠杀了大批教众。

到了公元1120年北宋宋徽宗当政时期,方腊、吕师囊起义;南宋时期,王念经、余五婆起义,反抗宋朝政权的统治,其原因就是统治阶级的过份剥削。

这些农民起义军的中坚核心力量就是“摩尼教”教徒,说明“摩尼教”在平民百姓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并且深受爱戴。

南北宋时期,历代统治阶级一直将“摩尼教”定义为“邪教”,进行严厉的打压,同时“摩尼教”又遭到佛教所排斥。

据历史文献记载,宋朝时代,“摩尼教”、“拜火教”、“白云宗”、“白莲社”为当时统治阶级最为憎恨的四个教派,可见“白莲教”源于“摩尼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我们来了解一下“白莲社”的起源。唐朝中叶天宝年间,由于唐玄宗李隆基昏暗执政和过度剥削,后果直接导致了“天宝之乱”,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这个唐朝重要的转折点,让大唐的“开元盛世”的局面一夕之间,向着国土分裂、政权崩溃、四方战乱的倾覆局面方向发展。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就险遭安禄山乱军的毒手,白居易和唐汾的诗词中就证实了“白莲社”的存在,“白莲社”的渊源,也是与佛教有重大关系。

“白莲社”的初期成立的宗旨,就是“修身念佛”,圈子就是由少数寺庙高僧和朝廷臣子构成,与当时统治阶级高层信仰佛教是分不开的。

北宋南渡后,“白莲社”凭借乱世局面迅速壮大,渐渐渗透入社会各级阶层,上到统治阶级,中到资产阶级,下到无产阶级。元朝占领中原地区以后,南宋偏安一隅生活安逸奢迷。

南宋领土的缩水,国内税赋的加重,造成了民间生活水平的降低和窘迫,人民纷纷寻求宗教上的慰籍,“白莲社”以向佛修行问道,西方极乐净土为人之归宿,搭救人们脱离苦海,普渡众生,而让无数信徒心生向往。

“白莲社”的壮大,更让“摩尼教”教徒大量流入“白莲社”,使得“白莲社”这个原本是封建上层统治阶级构筑的圈子,变成“为人民服务”的一种民间宗教社群组织。

“白莲社”发展壮大后,变成披着宗教外衣的组织来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统治,能不让封建上层统治阶级所仇视吗?

到了元代,元朝统治阶级对宗教活动管控极为宽松,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少数民族的蒙古人不知道“白莲社”以往的光辉历史,对于佛教范畴之内的宗教更加不过问。

一直饱受历朝历代打压的“白莲社”顿时“翻身农奴把歌唱”,扬眉又吐气,元成祖忽必烈曾下旨保护“白莲社”并为其修建了寺庙。

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即位后,又下诏严禁“白莲社”礼佛,“白莲社”又从公开转为地下,成为民间秘密组织,不能曝光在阳光下。

元顺帝时期,天灾人祸、苛捐杂税让人民不堪重负,元朝官方机构对民间疾苦视而不见,“白莲社”教徒打着“明王出世,普渡众生”的旗号,韩山童、刘福通、韩林儿、彭莹玉、徐寿辉、邹普胜、陈友谅等农民起义军领袖、教徒揭竿而起。

将“白莲社”和弥勒佛结合在一起,以红巾为号,史称“红巾军”,成为颠覆和瓦解元朝政权的中坚力量,“白莲社”升级成“白莲会”。朱重八也在这个时期成为“红巾军”的一分子。

朱重八出身市井贫苦家庭,“白莲会”开始造反的时候,朱重八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队伍,吃尽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一级级往上爬。

终于朱重八干掉了所有与他作对的人,铲平了所有与他对立的政权,创建了明朝政权,朱重八也变成了朱元璋。

朱元璋在年少时颠沛流离、四处流浪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民间疾苦。在减轻人民负担的同时,朱元璋也下诏严令禁止民间一切邪教活动,国家阶级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和。

朱元璋大肆屠杀开国功臣的同时,也在防止“白莲会”势力渗透入明朝统治阶级高层。高亢的“白莲社”又开了休眠模式,遁入了地下。

明朝中叶时期,万历天启年间,封建统治阶级又开始腐化堕落。政权机构怕民间又暴发起义,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残酷的方法来防止人民的起义。

此时辽东后金女真人经常骚扰大明边关,明朝对辽东出兵迫在眉睫,于是在原来就已经沉重的税赋上又增加了出兵辽东的兵饷,再加上天启年间旱灾频发,平民百姓已经到了剥树皮吃草根的地步了。

大明政权不仅不体谅民间疾苦,反而大肆盘剥黎民百姓,增加人民生产力的负担,特别是大宦官魏忠贤利用权势和矿盐两税想尽办法多方盘剥,让大明平民百姓更加无法生存。

公元1625年,明天启6年,沉寂已久的“白莲会”死灰复燃,聚众蜂起,蓟州王森起义,“白莲会”正式转变为“白莲教”。

不久,王森被明朝廷镇压,死于狱中,其子王好贤和钜鹿徐鸿儒继承了他的遗志,举兵攻陷郓城,但不久被明军所困,弹尽粮绝下徐鸿儒被捕,被凌迟于北京。“白莲教”的起义,说明了当时阶级矛盾问题的不可调和。

到了满清统治下的汉人江山,原本“反明复元”的“白莲教”又摇旗呐喊,化身为“反清复明”的正义斗士,并延伸发展了许多支派,继续吸纳教徒,妖言惑众,崇拜“无生老母”;

满清王朝也多次派兵镇压,但是“白莲教”隐藏太深,以致效果甚微,屡禁不止。

清代乾隆年间,“清水教”王伦的起义,就是“白莲教”分支之乱。清嘉庆元年,“元教”(黄教)席卷川、陕、鄂、豫、甘的五省农民起义,以及嘉庆十八年的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农民起义,历时数年。

满清政府抽调了全国16个省的兵力,共耗费了白银2亿两,相当于当时大清5年内的财政收入,抽空了满清大量的精力和人力,才平定了民乱;满清王朝也逐渐由盛转衰,向历史的深渊滑落。

同时,这些“白莲教”分支教派的教义,并不是以反对封建统治地目的为要素。

因此,“摩尼教”与“白莲社”都是和中原佛教有着极深的渊源,相互有所联系。“摩尼教”教徒为了“驱逐黑暗,迎接光明”的教义,不惧流血死亡,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屠刀下的牺牲品。

而“白莲社”经过民间的发展壮大后,也成为了反对封建统治阶级剥削的宗教组织;这两者从根本意义和出发点来说,都是相似的。

更多文章

  • 满清比日本人还可恶吗(满人比日本人还要凶残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满清比日本人还可恶

    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基本上最不被后人所喜爱的封建王朝之一,也许是因为时间离得近的缘故,才导致了其所犯下的罪行,是如此的令人痛心、且难以忘怀。但不管怎么说,纵观整个清朝的历史,虽然为中国创造了一个康乾盛世,其在统治前期和末期所犯下的罪行和所进行的骚操作,还是多达罄竹难书的地步的,

  • 包青天是几品官衔级别(开封府包青当时是几品官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包青天是几品官

    相信大家都看过电视剧《少年包青天》,然而这一部电视剧拥有着好几个版本,里面有一位最让人深刻的人物,那就是包拯。据了解他是一位清正廉明还一身正气的朝廷命官,在电视上看包拯,就觉得他的权利非常的大,不少人就怀疑按照宋朝的制度来说,那么包拯有多大官,在我们现代来说是什么级别呢?我们先来了解包拯的官职有多大

  • 甲午战争丁汝昌和邓世昌关系(丁汝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丁汝昌和邓世昌关系

    1894年,中日黄海海战爆发后,北洋水师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击,英勇抗敌,他们在无计可施的时候甚至已死明志,但是在众多的牺牲将领中,同样是以死殉国的邓世昌和丁汝昌,死后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邓世昌为国捐躯后,光绪帝悲痛欲绝,亲自为其题写了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事后不仅追封他一大堆谥号,

  • 菩提老祖和元始天尊的辈分关系(他俩到底究竟谁更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菩提老祖和元始天尊

    菩提祖师是孙悟空的授业恩师,他可以说是西游世界里的第一人,但他在教授完孙悟空后就消失了。这是很令人费解的,一个实力如此强大的人,怎么可能就此不见了?他出现的地方是西牛贺洲,而他的大本营就更神秘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孙悟空能找到这里也是够不容易的。种种迹象表明,菩提祖师的身份很不简单,一定是某个大

  • 丁汝昌人物简介及事迹(丁汝昌是一个什么样的将领)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丁汝昌人物简介及事迹

    光绪二十年夏天,以丰岛海战为标志,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全面战争,既有大规模陆战,又有大规模海战。其中,海战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战争的走势和结果。一参与海战的中国军队,是李鸿章创建的北洋水师。北洋水师的指挥官,是来自安徽庐江的丁汝昌。丁汝昌,字禹亭,生于1836年

  • 大清是不是败在慈禧(假如没有慈禧太后清朝会不会灭亡)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清是不是败在慈禧

    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叶赫贝勒布扬古这是一个可以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相媲美的故事,那么,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氏之间又有什么渊源呢?难道大清亡真的源于这个诅咒吗?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的前世渊源!爱新觉罗氏部族是建州女真的代表,叶赫那拉氏部族是海西女真的部族之一。建州女真

  • 历史上真实的宫斗事件(宫斗这种事是真实存在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宫斗事件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他的《长恨歌》中曾经写道:“后宫佳丽三千人。”虽然这里头是把服侍的宫女也算进去了。但其实在古代,皇帝的生育问题已经上升到王朝兴衰的高度,为了多生儿子,皇帝们往往要多纳妃嫔。按照《礼记》的说法,“天子有一后,四妃,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秦始皇有多少嫔妃。史书没有记载,但从他有

  • 中国古代最恐怖的骑兵多可怕(匈奴骑兵真有那么厉害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古代最恐怖的骑兵

    元人弓马,天下无双!一提到蒙古骑兵,人们就想到了恐怖的骑射,把蒙古骑兵称为魔鬼的骑兵。蒙古骑兵之所以这么厉害,很多人都认为是蒙古骑兵的射箭厉害,很多的专家教授也都认为是蒙古军队的射箭太厉害,所以能够横扫欧亚大陆,成为让人闻风丧胆的一支军队!蒙古骑兵进攻是射箭,后撤还是射箭,你追又追不上他们,你一撤退

  • 清朝官员品级服饰图案(清代官员品级对应的官服颜色)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官员品级服饰图案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子谓于产。——《论语》在古代社会,人们对服饰穿着已经非常重视,服饰一方面用来抵御严寒,为身体保暖;另一方面,服饰也同样是身份地位的显现。这一点在清朝尤甚

  • 朱元璋为什么愿意儿子穿龙袍(发现太子穿龙袍高兴吗 )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愿意儿子穿龙袍

    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出兵50万北伐,讨伐燕王朱棣,李景隆最后兵败,背负骂名,但他的名字却被人熟知。时间再往前推40年,朱元璋平定天下,他身边有位名将叫李文忠,此人文武双全,虽然年龄小,但勇猛不输给徐达、常遇春等人,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李景隆的父亲。时间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