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辛弃疾为何反对开禧北伐(辛弃疾和陆游有交集吗)

辛弃疾为何反对开禧北伐(辛弃疾和陆游有交集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455 更新时间:2023/12/10 22:59:00

所谓宋金分治常态化,是指宋金达成了某种博弈终局或纳什均衡。

简单说,就是宋金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方面改变分治局面,然后大家都认命了、不折腾了。

但这种终局,只能说勉强出现在1164年隆兴和议,或者说金军饮马长江失败以后。

1161年,金国要求重新划界,实际就等于说:1141年签订的绍兴和议不算了,现在我就是要灭了你。所以,绍兴和议之后,女真人就没打算消停,停战只是为了积蓄力量,目的还是要灭掉南宋。

但,女真人打不过。四路出击南宋,结果东路水军在山东就被南宋全歼了。同时,西北的契丹人开始搞事情,内部还出现了完颜雍自立为帝。

即便如此,海陵王完颜亮还是要渡江,结果采石之战又被南宋打得樯橹灰飞烟灭。但完颜亮没完了,必须要渡江。但手下人看不下去了,直接把他杀了了事,然后全军撤退。

1162年,已经政变得手的金世宗完颜雍,以南宋不称臣为由,继续兴兵进攻南宋。女真亡宋之心,就一直没死。

这时候南宋也被打急眼了,于是主战派开始抬头,搞了一次隆兴北伐,但北伐不成功。于是,南宋主和派又抬头了,然后就是宋金隆兴和议。

辛弃疾起义抗金、陆游献策北伐,主要集中在这段时间里。

隆兴和议之后,宋金之间维持了40多年的和平。这段时间里,辛弃疾和陆游的命运当然不会太好,可谓仕途坎坷。所以,这俩人在南宋朝堂根本就说不上话,坚持宋金分治也好、力主北伐灭金也罢,都产生不了任何实际作用。

但,隆兴和议之后,宋金就进入到了一种博弈终局吗?哪有那么简单,这只是一个表面的博弈终局。金国只是在积蓄力量而已。

因为自绍兴和议之后,女真人始终解决不了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统治淮河以北的土地和百姓。金朝需要一段时间完成汉化。

所以,这段时间里,金朝就是在加速汉化,以实现对北宋故土的全部统治。而等这个工作完成,灭南宋就是必然之举。

如果把时间尺度拉长,就可以发现宋金之间还在较量。只不过较量的方式不是战争,而是力量积蓄。因此,即便和平了40余年,南宋与金国之间,仍旧没有形成博弈终局。女真人已经自认中国之主了,所以就必须要把南宋给灭了。关键是女真人也有这个实力。

这时候,南宋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当然是北伐,战争就不能停。等女真人在北方中原站稳了脚跟,自己只能等着被灭。所以,南宋主和派就是一群目光短浅、苟且偷安之辈。而按照隆兴和议以后的趋势发展,南宋肯定会被女真人给灭了。

然而,变数出现在了蒙古草原。成吉思汗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了草原一统,而且开始对女真人跃跃欲试。正是因为蒙古人的崛起,所以最后的结果竟是南宋的寿命比金朝还强。

但是,南宋不能把蒙古崛起这个偶然变量纳入考虑范围。蒙古不崛起怎么办?自己肯定等着被女真人灭。而蒙古崛起了呢?自己肯定等着被蒙古人灭。

因此,辛弃疾与陆游这些人一直坚持北伐、挑起战争,并没有错。“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北伐中原、收复故土,是南宋能够挽救自己的最佳策略。

所以,即便是从讲道理的层面来看,辛弃疾和陆游这些人都没错。宋金之间就没有达成真正的博弈终局,和平只是暂时、战争才是常态。

而南宋就不能给女真人占定中原、加速汉化的机会。如果按照这个道理推演,那么女真人就不会一直南下,其关注重点也不会从草原移开。所以,女真这支东胡系就会盯住草原不放,成吉思汗也没那么容易崛起。

即便从宋金和议来看,南宋也不能如此退让。绍兴和议是称臣,已经把自己变成附属国了。隆兴和议,明显是女真人扛不住了,所以不称臣,改称叔侄。

但就是这份屈辱,也不是哪个华夏王朝能容忍的。东晋就是怂成那样,也没签订这种条约。所以,辛弃疾和陆游这伙人主张北伐,说明这些人还算有些气节。

但除了零星几个主战派,整个南宋早就不要脸了。赵家官人和南宋士大夫,一直担心被抓到东北当俘虏,重演一遍靖康之耻。所以,南宋的国是决策,就是要多保守有多保守,连定都建康这种事,都不敢做。你只能说,这伙人不仅怂到家而且不要脸。

有观点认为,南宋之所以不北伐,不是皇帝和朝堂不想北伐,而是南方的百姓不同意。就这种为士大夫精英开脱的观点,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如果真是这样,大宋当真已经建成民主政体了。

如果真是百姓说了算,那赵家皇帝就不应该在靖康之耻后跑到南方。因为北方百姓死活都不同意皇帝迁都。

即便迁都南方,咱能不能定都建康,也就是南京。从这地方北伐中原,总比从杭州强吧?皇帝和朝堂就没摆出一个进攻姿态,怎么还能把这个锅扣在南方百姓身上。

因此,隆兴和议之后的宋金分治,根本就不是博弈终局。女真人就是在利用这个和平窗口期,建立自己在北方中原的统治。

等这个工作完成,灭国南宋就是必然之举。所以,辛弃疾和陆游这些人坚持北伐,不仅合适,而且是南宋的最佳策略。

而从宋金之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来看,这个博弈终局也不会出现。南宋和金朝在国力上旗鼓相当,至少在这个时间段内,金朝并没有形成碾压。

既然国力上没有形成碾压,那么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就是不稳定因素。南宋人不满意,金朝人也知道南宋人不满意,两伙人只能互相猜疑,所以最后还得兵戎相见。

之所以维持了四十年时间的和平,就是因为女真人自己一堆烂账处理不好,最难的任务是统治北方中原。女真这个民族比契丹落后太多,它可以在中原输出暴力,但输出秩序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学习和消化契丹人和宋朝人的治理经验。

标签: 辛弃疾交集开禧北伐陆游反对为何

更多文章

  • 如果关羽投靠曹操的地位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曹营,关羽,投靠,地位,排名,第几,假如,如何,如果

    关羽投降曹操,你没法确定他能排到第几。排位是个稀缺资源。但这个稀缺资源,往往不以单一的能力以及能力支撑的业务表现,作为分配依据。所以,即便关羽能力再强、业务表现再好,我们也无法确定他在曹魏集团中的排位。甚至,关羽在刘备的集团的排位,也不是单纯因为能力和业务表现。当业务表现可以测量的时候,业务表现驱动

  • 明太祖收复幽云十六州(为什么中原王朝不过游牧民族)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幽云,明太祖,十六州,游牧,王朝,收复,民族,中原,为什么,不过

    因为问题的本质,不是幽云十六州的得与失,而是中原和草原的博弈五代十国和五胡乱华,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类比。晋末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华,最后北魏一统北朝。但北魏以北还有一个草原帝国柔然,跃跃欲试,也要入主中原。所以,北魏有两个主要任务,一个任务是征服南朝;而另一个任务则是看死柔然。放大视角、拉长尺度,五代

  • 历史上楚河汉界在哪里(楚河汉界地理位置指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楚河汉界,地理,历史,位置,地方,哪里,什么

    明代戏曲作家沈采写过一本《千金记》,以韩信的故事作为背景写楚汉相争。“楚”是指西楚霸王项羽。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曾在巨鹿之战击败章邯、王离率领的秦军主力。项羽杀子婴、烧秦宫,至今考古尚有发现项羽在咸阳砸碎的陶器碎片。项羽灭秦之后分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汉”则是指刘邦,因为项羽在分封诸侯的

  • 君子六艺是指什么(成就君子多才多艺本领的六种技能)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君子,本领,技能,多才多艺,成就,什么

    君子六艺,简单地说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是周朝贵族的教育体系。用以教育培养贵族学子,即“养国子之道”。礼,即礼节,五礼,包括吉、凶、宾、军、嘉,五种礼制,教人如何祭祀祈福,丧葬吊唁,接待宾客,征伐操练以及人际交往中的饮食、穿搭等细节。同时还包括忠、孝、仁、智、信等五种信念;乐,即音乐

  • 徐悲鸿的四个女人都是谁(徐悲鸿和他四任太太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徐悲鸿,女人,太太,故事

    徐悲鸿是我国现代的著名画家之一,十分擅长画马,他将毕生的精力全部放在了国画的改革中。被业内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1953年9月26日,因突发脑溢血离开了人世,享年58岁。一生节衣缩食的他将收藏的唐、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的名书画家的作品,共计2000件一起捐给了国家。如此高风亮节的行为实在

  • 老子理想社会实质: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实质,小国,老死不相往来,寡民鸡犬相闻,老子,理想,社会

    诸子百家中,主流是儒家、法家和道家。其中,儒家和法家,在态度上属于一类,主张积极入世。世界那么乱,但我要去改变。而怎么改变呢?儒家主张复古,认为现在之所以这么乱,是因为大家不尊周礼了。所以,在方向上,就要往后看,要回归传统。法家主张开新,认为现在之所以那么乱,就是因为大家没跟上变化。所以,在方向上,

  • 为什么楚国国君称王其他是公(六国只有楚国王而不称公)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称公,国君,国王,楚国,其他,为什么

    我把周文王当爸爸一样尊敬、我把周成王当主子一样伺候。然后呢?你们就给一个“科长”当,还管我叫“楚科长”。楚国,子爵,五等爵中的倒数第二级。这还不算完,你们还管我叫蛮夷。我可是伟大的楚国啊!周天子和华夏诸侯,你们这么操作,让我情何以堪?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子事文王”,有

  • 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武卒强在哪(魏国有魏武卒秦国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武卒,国有,魏国,时期,战国,什么

    魏武卒,与其说是被秦国给灭掉的,不如说是被齐国灭掉的。但是,这么说,也是简单化了和片面化了。魏国是因为国力雄厚,所以军力强悍。魏武卒是结果,不是原因。后期魏国败落了,不是因为魏武卒被灭掉了,而是因为魏国自己被齐国打残了。魏国的精锐部队,称为武卒,大概是名将吴起创建的。《荀子》的“议兵篇”,不仅详细说

  • 朱元璋说元朝以宽失天下(元朝迅速灭亡源于统治太宽松)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灭亡,朱元璋,源于,统治,天下,宽松,元朝,迅速

    “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看清楚,朱元璋可没说元朝以宽仁失天下,而是说“失在太宽”,是宽而不是宽仁。语出《皇明宝训》,原文摘录如下: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朱元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首先要

  • 赢驷赢稷和嬴政是什么关系(谁团队厉害贡献大)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赢稷,赢驷,嬴政,贡献,关系,厉害,团队,什么

    秦惠文王嬴驷,公元前338年到公元前311年。虽然46岁去世,但统治秦国28年,在位时间真心不算短。嬴驷团队的主要核心人员及他们的功绩如下:秦国宗室樗里子和魏人公孙衍,开疆河西之地,击败三晋同盟纵横家张仪,主要是离间了齐楚同盟,使秦国处于外交主动。名将司马错,谏伐蜀,秦国实现了以关中形胜携巴蜀财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