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邬思道为什么不让雍正接见老十七(康熙知道邬思道在四爷府)

邬思道为什么不让雍正接见老十七(康熙知道邬思道在四爷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257 更新时间:2023/12/18 9:48:21

在帝王的麾下讨生活,如果你不能摆正自己,不能够审时度势知进退,很容易就会被干掉的,像邬思道这样智慧之人,洞悉人心,以一句“天子无私事”晓之以理,骑虎难下,巧妙让他躲过了一劫!

《雍正王朝》中,所有人物情节都围绕着“夺嫡”主线,诸位皇子形成多方势力,而四爷胤禛不管是下江南赈灾,还是追缴户部欠款,目的也只有一个,角逐皇位,邬思道作为四爷胤禛的幕僚,目的就更加明确了,暗中为四爷出谋划策。

在康熙驾崩之夜,也是诸位皇子展开了最后争夺的一夜,在一番惊心动魄的博弈后,最终四爷胤禛脱颖而出,当大功告成当夜,局势晦暗不明。

雍正匆忙回府邸与邬思道见面,此时得邬思道面临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而这时候又出现了一个莫明其妙的环节。

十七阿哥突然深夜拜访雍正的潜邸,十七阿哥胤礼这一出现颇有神秘,给人留下了不少的疑问,那么,为何十七阿哥要在夜里求见雍正,邬思道的反应又怎样的?

一番惊天动地博弈后,邬思道即将经历一个生死的夜晚

当康熙说完传位于四阿哥胤禛后就驾崩了,这时候,老八觉得是自己最后的机会,而且他以为丰台大营已经不需要操心,隆科多也是他的人,他觉得自己控制了兵权。

所以,八阿哥胤禩说:皇阿玛,您刚才说传位给谁,我们没听清!就开始闹腾起来,以此来架空胤禛,老九老十也跟着推波助澜。

这时候,十七阿哥胤礼突然为胤禛仗义执言起来他大声说道:我听清了是传位给四阿哥,老十立马反唇相讥道:是十四阿哥!老十七为四爷说完话后,又有人帮着四爷说话。

而这些好,四爷都记着呢,等老十三带着丰台大营的兵来控制了丰台大营以后,雍正回到潜邸和邬思道聊天,十七阿哥胤礼求见,那么,他有何事要见雍正呢?邬思道不由得多想立马以“天子无私事”来阻止了。

一方面是劝诫雍正要行光明正大之事。毕竟雍正这一突然的身份转变,连他自己还没有适应,还没有进入角色的转换。

所以邬思道提醒四爷注意自己身份的转变,天子无私事,处理私事,那不是天子所为的事,所以邬思道才敢以军师的身份替雍正做主。

另一方面是怕雍正灭口。要知道,这当晚发生的一切转变,让邬思道意识到了高福惨遭杀害的那一夜,此事也就深深埋印在邬思道的心里。

当雍正当夜赶回潜邸和邬思道见面时,昨日还是主客,今时已是君臣,邬思道是聪明人,立刻明白自己的处境,而这一天也是迟早要来的,因为完成了使命时候,就是他面临着生死抉择的时候。

邬思道在雍亲王府为雍正出谋划策十年之久,雍正还是四爷的时候,对邬思道言听计从,当时面对的“夺嫡”何其惨烈,有些争夺行的多是波云诡谲之道,又不能摆在明面上来。

换而言之,邬思道知道雍正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了。雍正登上皇位后,皇帝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怎么可能留阴谋之士呢?

毕竟邬思道行的都是一些“阴谋诡道”,如果让“八爷党”抓住把柄,对于尚未稳固帝位的雍正,必然岌岌可危,雍正思来想去,还是要将邬先生除掉为好。

于是雍正当晚抱着杀心回到潜邸,虽然嘴上说“邬先生你的位置,容我想办法来安排”,实际上,雍正心里想着怎么除掉为他秘密办事的人,怎样才不会落人口实,不被部下寒心。

所以邬思道从雍正这此举,也察觉到了雍正对他心怀杀机,但杀心并没有坚定,这说明他还念主仆恩情,邬思道还有机可乘。

所以见到雍正的时候,邬思道先说一句:“今日一见十分难得!”这句暗藏着玄机,之前我们是主客相待,以后你是天子,我是谋士,身份就显得尴尬了,所以以后见面就很难了。

而且当时邬思道有个近镜头,目光如炬,显得突然有好多话要说,但话到嘴边又狠狠把它咽回去了,看破不说破,日后好相见,雍正看到邬思道不说话。

于是就问:这老十三弟,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人马还不够安全啊,怎么还把顺天府和善扑营的人马都调过来了?

邬思道抢话道:这个时候越小心越好,这五路人马是我提前叫十三爷调来保护府邸的,并且这五路兵人马互不干涉,平素不相统属,总指挥是十三爷。

意思是,您在府邸待着,并不比皇后里安全,你大晚上跑回来,不就是想除掉我们这些替你办过隐秘事的人吗,你不就怕我们说出去吗?

四爷一听了心里嘎达一下,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了,毕竟他离开府邸后,府邸上的一切都是邬先生打理的,邬先生到底有没有留一手,他实在摸不清,也不好轻举妄动。

邬思道刚化解僵局,十七阿哥又突然来访,邬思道如何应对的

雍正按耐不住说道:“既然是邬先生的安排,那自然不会万无一失啊。”言外之意是,你个老狐狸,暗里做了这么多安排,你堪比诸葛亮房玄龄杜如晦,我赶回来就是对你下手的,结果反倒被你事先安排妥妥的,人多口杂,今晚是办不成你了啊。

这时候邬思道当然明白,摆在自己面前的就是一个生死抉择,要么死,要么“逃”,所以邬思道提出了自己三不可用,一是邬某时是残疾之人,在在朝堂上有失圣听,二是邬某是阴谋之人,皇上是天子,有贬圣德;三是邬某是犯罪之人,有损圣意。

此时的雍正眼神游离,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邬先生非但没有论功行赏,反而贬低自己,来洗白雍正的罪过,显然邬思道这招很管用,以退为进,让多疑多的性格,打消对他的疑虑和担心,明哲保身,十分高明。

但这些远远还不够让雍正放心,于是邬思道打出感情牌,邬思道提出“半隐”的请求。

如果邬思道明面说自己想全隐,那四爷肯定不放心,万一邬思道这样的智囊进入别人集团,帮别人做事。

那后果不堪设想,“半隐”不同,邬思道并没有离开雍正的视线,皇帝“想念”他的时候,随时都可以见他。

所以这时邬思道声泪俱下,激动地说自己想全了这段君臣恩遇,言外之意是想告诉雍正,我邬思道不离开你的视线,四爷想起用我的时候,也好找到我,之前的阴谋之事我绝对闭口不提,就是求你能留我一命。

雍正虽然寡恩,但是邬先生毕竟尽心尽力为他出谋划策了十年,朝夕相处这么多年比一般的感情还要深厚,并且雍正也了解邬先生的为人,因此在邬先生的慷慨陈词一番,他的心软了。

就在雍正杀意刚消散时,这个时候,老十七突然跑来要见雍正,在这个敏感时刻,雍正还叫老十七来,恐怕只有一件事,很可能就是让老十七执行杀邬思道来的,虽然雍正刚心软,但如果杀意再起,很难再收住了。

邬思道显然意识到了,雍正刚想召见,邬思道拦住了,替雍正回复了张五哥:十七有正事,让他找张廷玉去说,如果私事,那就不能见,四爷如今是天子,天子没有私事。

于是,邬思道用一句“天子没有私事”,提醒雍正是九五之尊,行的光明正大之道,千万不要做阴暗杀人灭口之事,而我使命完成后,我会以身退,绝不成为您的后患之忧,至于今晚你想办的“私事”,就此打消这个念头了吧。

此时雍正虽然背对着邬思道,但伴随着感动的眼泪,额头上也冒出了一道冷汗,邬思道这招杀手锏一出,雍正还是有点害怕了,毕竟他老爹康熙那么高深莫测的人,都被邬思道洞悉心思,何况是他呢?雍正无可辩驳,此刻的杀心自然消散无形。

最终,雍正念着旧情放过了邬思道,成全了邬思道“半隐”的请求,邬思道也算是得到一个好的结局。

后来,十三爷亲自去送行的时候,邬思道还提醒十三爷胤祥,意思是让十三爷要审时度势知进退,恪守君臣之道,才能报他平安一生。

结语

看破不说破,邬思道和四爷胤禛这段君臣恩遇,在剧中演绎着很精彩,特别是俩人在最后的博弈中,言语间透漏自己归隐的想法,并打出感情牌,让雍正对他打消了下手的念头。

在他的言语之间告诉雍正他不会泄密,当个“半隐”哑巴,并且以“天子无私事”,阻止了雍正召见老十七胤礼,巧妙的给一一化解了,之后邬思道终于在田文镜那里成功脱身,实现了全隐的愿望,最终明哲保身!

更多文章

  • 康熙有多少儿子都是什么下场(历史上九个儿子各自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下场,康熙,儿子,历史,各自,多少,什么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无论历史上,还是影视剧演绎着,皇子们之间的储君斗争屡见不鲜,康熙年间,党派之间斗争更是激烈。其中“九子夺嫡”最为激烈,所以康熙帝晚年一直都在惶恐中度过,也沉痛于夺嫡事件中。康熙皇帝共有24个儿子,他们虽然贵为皇子,但绝大部分最终下场非常凄凉,康熙帝驾崩时,有五位尚未成年的儿子,幸

  • 康熙九子夺嫡哪些阿哥没有参与(没参与阿哥各自下场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九子夺嫡,参与,结局,阿哥,各自,哪些,没有

    康熙8岁登基,在位61年执政生涯,69岁去世。而康熙皇帝子嗣的队伍很“壮观”,儿子35个,20个女儿,儿子序齿有24个,能够长大成人有20位,这个“阵亡率”堪比一场规模化的战争!康熙皇帝比较注重儿子们的教育,希望都能成为“内襄政本,外领师干”的人,但太子胤礽两废后,其他兄弟各自形成政治势力,野心也随

  • 是哪位妃子让70岁的乾隆翻牌子(愉妃的历史原型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愉妃,妃子,原型,牌子,乾隆,历史,结局,70

    都说乾隆是出了名的花心大猪蹄子,即便到了80岁还在选妃,但最令人称奇的是,70岁超高龄的愉妃,却在晚年被乾隆翻牌子。愉妃一生活了79岁,算是长寿的妃子了。但青春年华时,乾隆的目光尚且不曾在她的脸上停留,更何况如今人老色衰。那么愉妃晚年有何魅力能在她70岁的时候,反而吸引着后宫佳丽如云的乾隆翻她的牌子

  • 苏联挖到12226米停止了(前苏联挖地球为什么不挖了)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联,地球,停止,为什么,12226

    48年前苏联打算挖穿地球,到达12262米停止了,有着深刻而无法回避的原因——没钱了。那么到底又发现了些什么呢?当然是珍贵的地质研究资料矿石材料!有同学要不服气了,我美国有外星人科技加持,岂能输给当时的苏联呢?让我把这个往事好好说一说吧。如果有人告诉你,地球内部的奥秘,我们今天清清楚楚,早就摸得滚瓜

  • 周易认为什么是宇宙的本源(周易如何解释宇宙宇宙全息论)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宇宙,全息论,周易,本源,解释,认为,如何,什么

    为什么有人说《周易》是宇宙全息论?我今晚吃了豹子胆,也来聊聊《易经》。题主疑问是为什么有人说《周易》是宇宙全息论,这个“有人”是道听途说之“有人”呢,还是德高望重之“有人”呢,却没有言明,实属睿智!可见,有人说很重要,本猫年少之时,也有三姑六婆之“有人”夸赞,聪明伶俐,我也是很受用至今的。有修道之高

  • 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在哪里(天主教信奉的神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信奉,区别,哪里,什么,天主教,基督教

    很多厚重的概念,往往套了太多的硬壳。直接地切入认识,往往撞得头破血流,却仍旧浮于表面。即便“知道了”,也仅是感觉到了,却不够丰富。硬壳,是历史的疤痕。所以,与其直面而切入,不如溯本而追源。因此,我们最好从其历史的脉络中,去探究是什么、分类成什么以及变成了什么。天主教和基督教,首先是一个中西不同文化的

  • 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原因及时间(一战和二战中间隔了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二战,原因,世界大战,发生,中间,时间,多少

    一战的偶然性大于必然性。当然,一战也有其爆发的原因。但真正的问题,不是一战为什么爆发了,而是一战为什么打成了世界大战、为什么打得如此惨烈。历时4年有余、参战30余国、卷入人口15亿、战场伤亡3000万。一战的规模之大、战况之惨,超过了当时所有人的想象。而究其原因,主要以下四条:一是科学技术的抽风质变

  • 在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是个笑话(宋国为什么被黑受到嘲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国,时期,笑话,嘲笑,战国,春秋,受到,为什么

    揠苗助长,宋国人干的,“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守株待兔,宋国人干的,“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出自《韩非子•五蠹》。尔虞我诈,宋国人和楚国人干的,“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出自《左传》。野人献曝,宋国人干的,“宋国有田夫

  • 五代十国没有存在感的根本原因(为什么五代十国不出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存在感,原因,出名,根本,没有,为什么

    别说我们觉得五代十国存在感低,就连五代十国自己,也觉得自己存在感低。所以,大家出奇一致地刷存在感。而刷存在感的方式,只有一个套路,即“模仿从前的伟大王朝”。朱温接受唐哀帝禅让,建立了后梁王朝。后梁,还算低调,以汴梁根据地命名了新王朝。因为这一地区属于古梁国,所以,朱温的新王朝叫梁朝。按照惯例,朱温当

  • 古代时候为什么会有太监的存在(历史上太监是干什么的职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太监,职位,历史,干什么,存在,古代,时候,为什么

    从欧亚大陆西端的埃及、希腊、罗马、土耳其,到欧亚大陆中部的波斯,再到欧亚大陆东端的朝鲜半岛,都曾出现过宦官和宦官制度。西方观点认为,世界上第一个宦官出现在亚述女王时期的新巴比伦亡国,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相当于中国的西周时期。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宦官,有人考证出现在商王武丁时期,大约是公元前14世纪。但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