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康熙九子夺嫡哪些阿哥没有参与(没参与阿哥各自下场结局)

康熙九子夺嫡哪些阿哥没有参与(没参与阿哥各自下场结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838 更新时间:2024/1/21 19:47:05

康熙8岁登基,在位61年执政生涯,69岁去世。而康熙皇帝子嗣的队伍很“壮观”,儿子35个,20个女儿,儿子序齿有24个,能够长大成人有20位,这个“阵亡率”堪比一场规模化的战争!

康熙皇帝比较注重儿子们的教育,希望都能成为“内襄政本,外领师干”的人,但太子胤礽两废后,其他兄弟各自形成政治势力,野心也随之澎湃,引发了“九子夺嫡”,成为清史一大秘闻,其中有9个儿子参与夺嫡。

老大胤禔和老二胤礽(被康熙圈禁),老三胤祉(被雍正圈禁),老四胤禛(胜利者),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被雍正圈禁),老十胤䄉和老十四胤禵(被雍正圈禁,乾隆朝获自由)老十三胤祥(雍正加封铁帽子王)

雍正继位后,参与争皇位的兄弟打压手段极为严酷,除了老十三胤祥,加封“铁帽子王”外,其余7位皇子,全部“歇菜”!所以雍正皇帝素来给人印象“铁面无情”,不过对于没有参与夺嫡的这些兄弟,雍正却一改以往的无情,展开“热情的关照”。

皇五子胤祺:秉性和平,乐善谦恭

胤祺生性淳朴善良,对皇位没有多大欲望。胤祺生母是郭络罗氏宜妃,出生不久,就由孝惠章皇后抚养,孝惠章皇后是一位生性淳朴、温和和善的蒙古人,所以胤祺也是受其影响,对此康熙曾评价胤祺:心性甚善,为人淳厚。

由于孝惠章皇后对汉文化不是很重视,只让胤祺读满人的书籍,所以胤祺从小没有读过汉书,学识方面他略比其他兄弟差,所以这也是没有参与夺嫡的原因。

雍正继位后,胤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不过同胞的弟弟胤禟是雍正死对头,其母宜妃也是对雍正皇帝极为不满,特别是对雍正生母德妃不敬之举,所以弟弟胤禟和母亲同时遭到雍正打压。后来生母宜妃,被送到他的王府,让他尽孝。

胤祺心性敦厚,雍正并没有过多为难他,但是其因多次关照弟弟胤禟,惹怒了雍正,雍正没有对他行动,反倒借故削其子的封爵。不过,雍正对五阿哥胤祺的评价还是蛮高的:“秉性很和平,乐善谦恭!”

雍正十年,五阿哥胤祺病逝于王府,享年54岁,谥号“温”,也算寿终正寝。

皇六子胤祚

胤祚生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是孝恭仁皇后(德妃),但在康熙二十四年夭折,是雍正和胤禵的胞兄弟。

皇七子胤佑:举止和蔼可亲

七阿哥胤祐先天残疾,生于康熙十九年,生母是成妃戴佳氏,出身低微,七阿哥胤祐好学习,爱书法,所以无心争夺皇位。

康熙亲征葛尔丹时,管理镶黄旗有功,被晋封为多罗。胤佑因自身残疾,没有参夺嫡之争,一直是恪守职责,只听从调遣,康熙夸他:“心好,举止和蔼可亲。”

胤祐很有才华,并不输其他皇子,跟五阿哥胤祺一样,秉性乐善谦恭,胤祐之所以没有参加夺嫡之争,其实不是他不想,而是因为他先天残疾根本没资格。由于没有参与夺嫡,雍正还是很关照这个的弟弟的。

胤祐生性和蔼可亲,颇有才华,深得雍正欣赏,雍正还给胤祐的评价很高:“敬谨小心,安分守己”

雍正八年病死,终年50岁,雍正还给其上谥号为“度”,也算是善终吧。

皇十二子胤祹:对皇位无欲无求

胤祹生母定妃万琉哈氏,生母位份不高,出生不久,康熙将他送给孝庄陪嫁丫头苏麻喇姑养育。

苏麻喇姑虽然只是孝庄太后的陪嫁丫鬟,但是由于她忠于孝庄太后,康熙对其非常尊敬,历史上苏麻喇姑年龄和孝庄差不多大,比康熙大40多岁,她活了93岁才去世。康熙自幼父母双亡,苏麻喇姑对幼年康熙呵护有加,有抚养和教育之恩,所以视其为母亲一般。

孝庄太后去世后,苏麻喇姑一度伤心,内心极为孤独,所以康熙为了缓解她内心悲伤和孤独,于是将胤裪给她抚养。

果然苏麻喇姑由此开始悉心照顾和抚养胤祹,因此胤祹自幼心胸开阔,看淡功名利禄,胤祹知书达理,诵经向佛,养成了谨慎、低调的脾气秉性,对于权力无欲无求,主要是跟苏麻喇姑抚养有很大关系,一心只求当个闲散平安王爷。

雍正即位后,胤祹晋封履郡王。胤祹虽然没有结党谋位,对皇位无欲无求,但胤祹因犯小错,将乾隆生母姓氏写错了,被雍正连贝子爵位都剥夺了,仅享受贝子待遇,后来又被降为“镇国公”。

但胤祹心态一直保持平和和中立,并从不计较得失,虽然中途曾经被雍正打击过,但后来雍正觉得这个弟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又再度恢复了胤祹的爵位。

乾隆帝即位后,开始重用这位亲叔叔,晋升为履亲王,乾隆对他十分地倚重。

乾隆担心这位66岁的叔叔,身体行动不方便,下旨胤祹可以乘轿上朝,只有胤裪在乾隆年间能享有这样的待遇。

就是因为胤祹度量大,所以是众多兄弟中最为长寿的,结局也算是最好的,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享年78岁。而胤祹的母亲定嫔寿命更长,活到97岁高龄去世,也是清代历史上最长寿的妃嫔。

皇十五子胤偶

康熙三十二年出生,生母顺懿密妃王氏。雍正四年,封贝勒,在期间雍正命十五阿哥胤禑为康熙守景陵。

虽然胤偶和十六阿哥胤禄是同母兄弟,但是他一生没有什么大作为,雍正八年,封愉郡王,雍正九年病逝,享年39岁,落得善终。

皇十六子胤禄:两朝皇帝重用

康熙三十四年出生,母顺懿密妃王氏。胤禄并没有参与夺嫡,能力比较强,获得雍正特殊照顾。

雍正元年,庄亲王博果铎病重,庄亲王博果铎去世,没有子嗣继承他的爵位,雍正让十六阿哥胤禄过继博果铎,继承博果铎留下的王爵。

于是,原本默默无闻的胤禄也成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雍正去世后,还任命他为辅政大臣。

乾隆继位后,对其更加器重,在担任重要职务的时候,做出十分突出的成绩,所以乾隆奖除了赏胤禄亲王双俸,还让他担任更多的职务,这样的待遇真的是非常不错的。

后来,因“弘皙案”怀有异心,胤禄与弘晳相交甚密,所以乾隆停掉了胤禄的亲王俸禄和所有职务。后来乾隆胤禄没有对他构成威胁,所以又恢复他的俸禄和一些职位。

乾隆三十二年,胤禄去世,享年73岁。胤禄的结局相比好的,能得到雍正和乾隆两朝皇帝的重用,在政事上有作为,可以说也是非常好的,结局也是兄弟中较好的,没有白过这一生。

皇十七子胤礼:“文艺青年”

胤礼擅长书画丹青,精通诗词歌赋,是典型的“文艺青年”,胤礼为人随和谦恭,豁达不凡气度,生母是纯裕勤妃陈氏。

胤礼不参与“九子夺嫡”,也不参与政治,善于明哲保身,加上性格随和谦恭,深得雍正喜爱和信任,雍正即位后,被封为果亲王。

这些兄弟当中除了十三爷,胤礼和胤禄俩位也是雍正最为信任的兄弟了。十三爷胤祥病逝以后,胤礼一度取代胤祥的朝廷位置。

雍正病危时,还曾交代乾隆要善待果亲王老十七胤礼,对十七叔好一点。担心胤礼为国事过度操劳,跟老十三一样,积劳成疾。

雍正临终之前,授命于胤礼和胤禄为辅政大臣,为嗣皇帝乾隆继续站位。

乾隆继位后,对胤礼这个叔叔也是关照有加,奈何胤礼身体孱弱,胤礼还是步入胤祥的后尘,劳累过度,于乾隆三年病逝,享年41岁。因为胤礼无子嗣,乾隆让自己的弟弟六阿哥弘瞻入嗣胤礼,所以弘瞻继承了果亲王的爵位。

胤礼结局还算不错,就是英年早逝,有点可惜。

皇十八子胤衸

十八阿哥早夭,时年8岁。

皇十九子胤稷

胤稷皇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时年3岁。

皇二十子胤袆

生母襄嫔高氏,靠后的这些兄弟年纪小,都没有参与夺嫡,但胤祎有过一次作死表现,雍正命其去给康熙守陵,其称病不去,“抗旨不遵”,本来是刚晋升“贝勒”不久,又被直接被降“辅国公”。

乾隆即位后,又给他复封贝勒,又命他去为雍正守泰陵,胤祎这一生就是跟守陵有关,乾隆二十年,病逝。

皇二十一子胤禧:颇有文才

生母熙嫔陈氏,位份不高,胤禧是一个颇有文才的人,当时胤禧年纪尚小,没资格去争夺皇位。

胤禧立志向上,能诗文,擅长书画,尤其善画山水,寄情于山水之间,乾隆对这位颇有文才的小叔叔称赞不已,乾隆对诗词兴趣盎然,因此他们算是趣味相投。

虽然胤禧贵为皇子,生性淳朴,待人接物和善,生活勤俭朴素,雍正朝时,被封为贝勒爵位。乾隆朝,胤禧更深的乾隆赏识,晋封为慎郡王爵位。

但胤禧的性格关系,对权势无欲无求,不想过多于参与朝政,虽然乾隆比较倚重,曾给他为议政大臣,但对胤禧来说,更愿意寄情于山水书画,诗词歌赋之中。

乾隆二十三年去世,享年48岁,由于胤禧一生无子,乾隆将儿子永瑢过继给胤禧为孙子,承袭了其爵位。

胤禧也算是得到善终,与其他兄弟来比较好的一位。

皇二十二子胤估

历史上对他记载很少,生母谨嫔色赫图氏,位份不高,生于康熙五十年,也没有什么重大贡献,胤祜这一生只能说是还算凑合,乾隆还比他大一岁。雍正晋封他为贝勒,乾隆八年去世,享年34岁。

皇二十三子胤祁

胤祁是静嫔所生,在雍正朝老实本分,恪守成规,还颇受雍正重用,雍正朝时,封为镇国公。

乾隆皇帝继位,晋升为“贝勒”,但在乾隆朝不像雍正朝老实本分了,胤祁为人轻佻浮躁,不仅纵容下属,被乾隆罚俸,还因“办事散漫”,被乾隆训斥。

乾隆二十三年至四十二年,屡次犯错,先降为“贝子”,后又降为“镇国公”。

后来胤祁学会老实安分了,乾隆皇帝逐步恢复他爵位,晋封为“郡王”,乾隆五十年病逝,终年73岁,谥号为“诚”,也是康熙最后一个离世的皇子。

皇二十四子胤秘:禀性忠厚平和

胤祕出生于康熙五十五年,母穆嫔陈氏。胤禐是康熙最后一位子嗣,出生当日就夭折,所以胤祕成康熙最小儿子,比乾隆皇帝还小5岁。胤祕一出生,就是被康熙皇帝捧在手心里疼爱的。

因为当时还尚小,胤祕才七岁,没有参与九子夺嫡。雍正继位后,对这个弟弟很宠爱。所以在雍正十一年,胤祕和俩侄子弘历和弘昼一起封为亲王爵位,直接封顶。

在《雍正王朝》有这样一桥段,胤祕这小子,还替四哥雍正仗义执言过,用稚嫩的声音说:“我听清了,就是传位四阿哥!”这让当时形单影只的雍正感动涕流。

胤祕秉性忠厚平和,有学识,胤祕初步入政治舞台,是雍正派他前往太庙行礼,所以雍正还是比较重用胤祕的。

乾隆继位后,除了胤祕和弘昼举行了册封赐府,并将他的母亲追封为皇祖穆嫔。后来又镶白旗蒙古都统,乾隆皇帝对这个小叔也是关照有加。

再后来又被任命总管玉牒馆,可见乾隆对这个小叔叔胤祕还是相当不错的。乾隆三十八年,胤祕去世,终年56岁。

结语

总体来说,康熙的儿子,个个都是比较有才华和特点的,未曾参与储位斗争的兄弟,除了早夭病死的,十二阿哥胤裪寿命最长,结局最好,约莫十六弟和十七弟的待遇还算不错,尤其是十七阿哥胤礼,不仅文艺有成绩,政治上更有成就。

由此可见,雍正对未参与夺嫡的兄弟待遇还算不错,不仅晋升加封,最后还能得到善终!

更多文章

  • 是哪位妃子让70岁的乾隆翻牌子(愉妃的历史原型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愉妃,妃子,原型,牌子,乾隆,历史,结局,70

    都说乾隆是出了名的花心大猪蹄子,即便到了80岁还在选妃,但最令人称奇的是,70岁超高龄的愉妃,却在晚年被乾隆翻牌子。愉妃一生活了79岁,算是长寿的妃子了。但青春年华时,乾隆的目光尚且不曾在她的脸上停留,更何况如今人老色衰。那么愉妃晚年有何魅力能在她70岁的时候,反而吸引着后宫佳丽如云的乾隆翻她的牌子

  • 苏联挖到12226米停止了(前苏联挖地球为什么不挖了)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联,地球,停止,为什么,12226

    48年前苏联打算挖穿地球,到达12262米停止了,有着深刻而无法回避的原因——没钱了。那么到底又发现了些什么呢?当然是珍贵的地质研究资料矿石材料!有同学要不服气了,我美国有外星人科技加持,岂能输给当时的苏联呢?让我把这个往事好好说一说吧。如果有人告诉你,地球内部的奥秘,我们今天清清楚楚,早就摸得滚瓜

  • 周易认为什么是宇宙的本源(周易如何解释宇宙宇宙全息论)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宇宙,全息论,周易,本源,解释,认为,如何,什么

    为什么有人说《周易》是宇宙全息论?我今晚吃了豹子胆,也来聊聊《易经》。题主疑问是为什么有人说《周易》是宇宙全息论,这个“有人”是道听途说之“有人”呢,还是德高望重之“有人”呢,却没有言明,实属睿智!可见,有人说很重要,本猫年少之时,也有三姑六婆之“有人”夸赞,聪明伶俐,我也是很受用至今的。有修道之高

  • 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在哪里(天主教信奉的神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信奉,区别,哪里,什么,天主教,基督教

    很多厚重的概念,往往套了太多的硬壳。直接地切入认识,往往撞得头破血流,却仍旧浮于表面。即便“知道了”,也仅是感觉到了,却不够丰富。硬壳,是历史的疤痕。所以,与其直面而切入,不如溯本而追源。因此,我们最好从其历史的脉络中,去探究是什么、分类成什么以及变成了什么。天主教和基督教,首先是一个中西不同文化的

  • 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原因及时间(一战和二战中间隔了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二战,原因,世界大战,发生,中间,时间,多少

    一战的偶然性大于必然性。当然,一战也有其爆发的原因。但真正的问题,不是一战为什么爆发了,而是一战为什么打成了世界大战、为什么打得如此惨烈。历时4年有余、参战30余国、卷入人口15亿、战场伤亡3000万。一战的规模之大、战况之惨,超过了当时所有人的想象。而究其原因,主要以下四条:一是科学技术的抽风质变

  • 在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是个笑话(宋国为什么被黑受到嘲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国,时期,笑话,嘲笑,战国,春秋,受到,为什么

    揠苗助长,宋国人干的,“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守株待兔,宋国人干的,“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出自《韩非子•五蠹》。尔虞我诈,宋国人和楚国人干的,“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出自《左传》。野人献曝,宋国人干的,“宋国有田夫

  • 五代十国没有存在感的根本原因(为什么五代十国不出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存在感,原因,出名,根本,没有,为什么

    别说我们觉得五代十国存在感低,就连五代十国自己,也觉得自己存在感低。所以,大家出奇一致地刷存在感。而刷存在感的方式,只有一个套路,即“模仿从前的伟大王朝”。朱温接受唐哀帝禅让,建立了后梁王朝。后梁,还算低调,以汴梁根据地命名了新王朝。因为这一地区属于古梁国,所以,朱温的新王朝叫梁朝。按照惯例,朱温当

  • 古代时候为什么会有太监的存在(历史上太监是干什么的职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太监,职位,历史,干什么,存在,古代,时候,为什么

    从欧亚大陆西端的埃及、希腊、罗马、土耳其,到欧亚大陆中部的波斯,再到欧亚大陆东端的朝鲜半岛,都曾出现过宦官和宦官制度。西方观点认为,世界上第一个宦官出现在亚述女王时期的新巴比伦亡国,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相当于中国的西周时期。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宦官,有人考证出现在商王武丁时期,大约是公元前14世纪。但宦

  •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宰相制度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宰相,制度,原因,废除,朱元璋,历史,影响,根本

    朱明一朝的各种匪夷所思,以及明清以来的皇权专制,都与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有关。首先说一下宰相应该是怎么一个定位;其次说一下相权越变越小的演变过程;最后说一下朱元璋废除宰相后的恶劣影响。百代皆行秦政制。所以,一切都要追溯到秦朝。但秦朝国祚太短。这就导致溯源的根基太薄。你想找点儿掌故旧闻都难。还好,汉承秦

  • 二战纳粹德国为什么自称第三帝国(第一第二帝国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第三帝国,纳粹,二战,自称,德国,第二,为什么,第一

    其实,第一帝国跟纳粹德国的关系不大,反倒跟奥地利渊源深厚。但,普奥战争之后,奥地利被打怂了。所以,继承第一帝国统序的,就成了普鲁士以及后来的纳粹德国。这个关系,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简单说就是老爹第一帝国死了,剩下了两个儿子,老大叫奥地利、老二叫普鲁士,当然还有其他的老三、老四一大堆。但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