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真实的太子胤礽结局(胤礽为什么被废,真谋反吗)

历史上真实的太子胤礽结局(胤礽为什么被废,真谋反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708 更新时间:2024/1/24 12:27:42

雍正是清代最有作为的皇帝皇帝之一,这一点不容置疑。但他对兄弟们狠毒也是后世公论。

不过,雍正对铁心跟定自己的人,还是宠信有加的,胤祥就是最好的例证。而对于弱者,雍正也会偶尔动一动恻隐之心,并非是一贯的铁石心肠,对废太子胤礽就是最好的明证。

胤礽第二次被废后,仍然企图复位,朝中大臣也几次为胤礽复辟而摇旗呐喊,无奈康熙对此孽子伤心已极。

因此直到康熙死,仍得不到皇父的原谅,一直被禁锢。更为绝情的是,康熙还曾留下遗诏表示:“朕若不讳,二人(胤褆、胤礽)断不可留!”

雍正即位后,便将康熙这道遗诏忘得一干二净,不仅没有除掉胤礽,反而对他多有恩惠。实际上,雍正与胤礽素来无恩怨,在胤礽首次遭到废黜后,他还替二哥据理力争。

不管雍正此举出自心,胤礽对这个四弟都是抱有感激之心的。由此可以推断,雍正与胤礽的关系并不敌对。

正是因为这样,雍正即位后便对胤礽采取了别具一格的对待方式。他命令在山西太原府的祁县郑家庄修盖房屋,把禁锢在咸安宫的胤礽移往居住,并派兵丁把守。

同时,对于前效力太子府的东宫官员和曾图谋太子再度复辟的朝臣,雍正则毫不留情,故意表示淡。

前朝元老、大学士掞始终以正统正居,几次建议康熙复立胤礽为太子,曾惹得康熙龙颜大怒。康熙临死前将他治罪,只因为王掞年逾七十,才予以宽免,让其子代父到西北军中效力。

雍正即位之初,就借机令王掞退休,其儿子的封典也被取消。后来他对王掞父子一直耿耿于怀,并责王掞沽名钓誉。王掞死后雍正也毫无表示,对于元老之臣,雍正此举有点过分。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雍正对胤礽确实是仁至义尽。

据记载,雍正多次遣太监给胤礽暗送食品衣物之类的东西,而且都不称是御赐。当然,胤礽已猜出是皇上暗中关照自己,问来人:“出自皇上所赐乎?我当谢恩领受。”而内侍从不说明来处。

雍正说,他之所以这样,是不想与昔日的太子修君臣之礼,不想听他感恩的话。

另外,雍正还破例封胤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并把昔日东宫所有物件和属人都赏给他。雍正甚至曾表示,如果胤礽安静守法,还想将他释放,并厚加赏赐。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胤礽患病将死,雍正准他回京居住。

十三日,雍正从派往胤礽住处治病的御医中口中得知,胤礽病情加重,遂表示要亲往探视。但转而又说:“如果这样,恐二阿哥行臣礼,朕何以受之?等有事后,朕再往奠。”

随后,雍正便马上着手布置胤礽的后事:规格按亲王之例办理;葬事所有费用都从内务府开支,不费弘皙丝毫钱粮;弘皙所属人等要穿孝,其他等子侄辈也要穿孝;

出殡日,八旗每翼各派侍卫大臣一人、散秩大臣两人、侍卫五十人护灵柩至郑家庄。从此事可以看出,雍正对这位罪兄的浩荡皇恩了。

十五日,如雍正料想的那样,胤礽一命呜呼。为了表示自己义重仁爱,雍正准备亲自前往致祭,而王大臣揣摩皇帝意图,纷纷上奏反对。

为此,雍正降旨说明理由:“二阿哥获罪皇考,其身若在,仍属负罪之人。今既如此,则罪已毕矣。罪既毕,依然朕兄也。”

意思是说,人都死了,还纠缠以前的事有何用呢?因此,现在前往祭奠是兄弟之情,并非邀名,他表示一定要前往祭奠胤礽。

实际上,如果胤礽生前不是对雍正感恩戴德,很难想象他的病和死会引起雍正如此的重视。据说,当胤礽患病时,见到皇上派来的御医和探视大臣,竟感激涕零,称谢不止。

胤礽临终时拉着儿子弘皙的手说:“我受皇上深恩,今生不能仰报。汝当竭心尽力,以继我未尽之志。”胤礽种种匍匐称臣感戴之举,是换取雍正另眼相待的先决条件。

更多文章

  • 赵构为何不去救宋徽宗(赵构为什么不把父兄救回来)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构为何不去救宋徽宗

    很多人讲,岳飞讲迎回二圣,触及了赵构的心理底线,二圣回来了,赵构往哪儿搁?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迎回二圣,是赵构最先提出来的口号!是南宋赵大大、赵核心的治国理念。岳飞只是跟着赵构喊这个口号而已。二圣是亡国之君,回来了最多当个太太上皇、太上皇而已,赵构还是做自己的皇帝。赵构的军功摆在这里呢!赵构是南宋

  • 慈禧的墓是什么人打开的(揭秘清代慈禧地宫是怎么发现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慈禧的墓是什么人打开的

    众所周知,摸金校尉是小说中曹操为盗取军资而单独设列的一个官职,这些人每天披星戴月混迹古墓荒野,然后暗中盗取珍稀宝物变卖。尽管人们津津乐道,可有不少人都怀疑这仅是书中杜撰,现实中并无此类事情。无独有偶的是,就是百年前的时候,一个民国的土匪军阀就做出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壮举”。孙殿英旧照他叫孙殿英,是清末

  • 历史上真正的胡亥当了几年皇帝(秦二世胡亥在位几年)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胡亥当了几年皇帝

    胡亥,秦二世是充满争议的人物,在历史上,更是流传着指鹿为马,亡秦者胡的传说,那么事实真相是如此么?今天咱们来一探究竟。真的是非法登基么?在出土竹简上写的胡亥的奉遗诏登基,强调了继承皇位的合法性。有人是说胡亥的篡改的。在司马迁《史记》记载,秦始皇出游那年他50岁了,带着胡亥出去,结果半道上,秦始皇死了

  • 锦衣卫打得过正规军吗(明朝锦衣卫真的很厉害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锦衣卫打得过正规军吗

    近年来诸如《绣春刀》,《锦衣卫》的一类电影,让我们认识了明朝锦衣卫这个官员群体。电影里的锦衣卫高大帅气,武功高强,因此就有人很好奇锦衣卫在明朝到底是一个什么存在,锦衣卫比起正规军来实力如何。实际上明朝锦衣卫的建立是皇帝朱元璋出于监察的特殊需要,他们和正规军的职能不同,训练方向大为不一样,我们可以结合

  • 古诗鉴赏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问题人

  • 知府是现在什么官职(以前知府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知府是现在什么官

    知州如果干得好下一步该升什么官?估计很多读者都会认为是知府,因为他们都是地方官,不论是品级差距还是工作岗位,都是顺理成章的。然而实际上,知州晋升为知府是个小概率事件,大部分知州往往还要在其他岗位上蹉跎数年。州的设置在周代就有,尽管各朝州的长官品级不一,但基本上同一时期各州的行政等级是一样的。清代的情

  • 朱元璋的三个发小的下场如何(朱元璋两个发小来求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的三个发小的下场如何

    今天《梦圆史话》为大家讲一个野史中记载的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言不在多,达意则灵的人和人沟通交流的技巧。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做了皇帝以后自然少不了又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攀攀亲戚,也是人之常情。何况朱元璋取得天下,做了万人之上拥有四海的帝王呢。野史中有过这样一个记载,有一

  • 三武灭佛的三武是指什么(为什么历史有三次大灭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武灭佛的三武是指

    自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历经了东汉一朝以后,佛教在华夏大地得到了最大化的传播。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播更是达到了历史上第一个顶峰。那就著名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把佛教的辉煌描绘得淋漓尽致。但是也正是最辉煌的时候,佛教遇到了它传入中国以后的第一个危机。公元426年,鲜卑拓拔人拓拔

  • 陛下和殿下有什么区别(两个意思一样吗,哪个更尊贵)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陛下和殿下有什么区别

    自秦始皇当了皇帝,就把“朕”作为皇帝的自称,两千多年来没有改变过。皇帝称呼自己为“朕”,彰显独一无二惟我独尊的霸气。而除了“朕”之外呢,皇帝还会自称为“寡人”、“孤”等略显谦逊的词儿。皇帝自己怎么称呼不要紧,底下的大臣们可不能张口胡来。所以,就有了“皇上”,“万岁”,“圣上”,“官家”等专门对皇上的

  • 朱元璋的马皇后简介(历史上朱元璋和马皇后到底是什么人)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的马皇后简介

    在古代被称为典范夫妻的皇帝并不多,朱元璋和马皇后算是典范中的一对了,要知道朱元璋和马皇后非常的相爱。哪怕是称帝之后,朱元璋也愿意听取马皇后的意见,还很多事都跟马皇后商量,马皇后也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做了很多的事,那为啥马皇后一直这么深受朱元璋偏爱呢?要想知道的话,还得先从马皇后说起,马皇后常常被人们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