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朱元璋的三个发小的下场如何(朱元璋两个发小来求官职)

朱元璋的三个发小的下场如何(朱元璋两个发小来求官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074 更新时间:2024/1/25 1:38:19

今天《梦圆史话》为大家讲一个野史中记载的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言不在多,达意则灵的人和人沟通交流的技巧。

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做了皇帝以后自然少不了又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攀攀亲戚,也是人之情。况朱元璋取得天下,做了万人之上拥有四海的帝呢。

野史中有过这样一个记载,有一次,一位朱元璋儿时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来到了明朝当时的国都南京。

几经周转,反复说明自己的身份,找了很多理由和相关事例,才让把门的官吏相信他确实是皇帝的幼时相识之人,经过皇帝的同意,便放他进去见皇帝。

此人出身寒微,更不懂宫廷礼数,一见面,这位当年和皇帝一起玩耍过的的乡巴佬,根本不顾及皇帝的感受,也为了显示出自己和皇帝的非同寻常的关系。

当着满朝武就大喊大叫:老四啊,(朱元璋在家行四)你当了皇帝可太厉害了,还认得我吗?当年我们一起玩,光屁股长大的,真没想到你现在能出息到当了皇帝,当年可真没看出来哦。你还记得吗,小时候,你干了坏事都是我替你顶缸的。

还有一次,我们去农田里偷了好多豆子,还被老农在后面追赶,回来后就放在罐子里煮熟,大家都抢着吃,结果不小心就把罐子打坏了,豆子洒了一地。

你就趴在地上抓掉在地上的沾满泥土和树叶子的豆子吃,吃了好多树叶子到肚子里,一直喊肚子疼,还是我出主意让你吃青菜叶子,才把肚子里的树叶子带出来,不疼了。你还记得吗?

这乡巴佬喋喋不休地大喊大叫个没完,根本没在意皇帝朱元璋的感受,这时候的朱元璋已经脸色变的非常难看了。

当着满朝文武被发小抖落出这么多的丑事,谁都坐不住的,下面的满朝文武也不敢笑,个个都捂着嘴强忍着。

这乡巴佬还在兀自说着,朱元璋实在怒了,也顾不得什么情义了,大喊一声,命令左右将这个满嘴土语的乡巴佬绑了推出去杀头,可怜这个发小大老远从家中赶来投靠,却丢了性命。

过了不久,又有一位幼时发小也来投靠朱元璋,这个发小也同样是一起光屁股玩,偷豆子煮着吃的伙伴。

他听说了先前的那个人的遭遇,心理打定了主意,来求见朱元璋,朱元璋明知道这些玩伴都是乡巴佬,生怕他又乱说话,又碍于情面怕人说他忘了旧情,只好勉强召见此人相见。

没想到,这个人上前来先双膝跪地,扣头说道:我主万岁,当年卑微之臣随驾为荡庐州府,打破了罐州老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了菜将军,救得我主大吉大利。

朱元璋坐在上面一听,觉得含蓄有中听,还颇有一些少年英豪的意味,想想他也确实是幼时玩伴,有一些情义,所以就封了他一个总管的官。

就这样,两个相同身份和资格的人却因为不同的表述方法却有了不同的结局。

什么场合说什么样的话是非常重要的,所产生的效果也当然不同,两个人说的同一件事,一个人因为言语不当,没有摆正自己的身份,也忽略了当时的地位的差异,惹怒了皇帝朱元璋,丢了性命。

另一个人却能含蓄委婉的表达同一件事,不但保全了皇帝的颜面,也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还唤起了皇帝的幼年情怀,最终当上了大官,言简意赅,分清场合和彼此的地位,注重说话的分寸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

从这个历史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说话是人与人之间构建感情的纽带和桥梁,但一定要切记适度,适度就是要求一个人说话简洁,中听,顾忌场合,“言不在多,达意则灵。”

更多文章

  • 三武灭佛的三武是指什么(为什么历史有三次大灭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武灭佛的三武是指

    自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历经了东汉一朝以后,佛教在华夏大地得到了最大化的传播。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播更是达到了历史上第一个顶峰。那就著名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把佛教的辉煌描绘得淋漓尽致。但是也正是最辉煌的时候,佛教遇到了它传入中国以后的第一个危机。公元426年,鲜卑拓拔人拓拔

  • 陛下和殿下有什么区别(两个意思一样吗,哪个更尊贵)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陛下和殿下有什么区别

    自秦始皇当了皇帝,就把“朕”作为皇帝的自称,两千多年来没有改变过。皇帝称呼自己为“朕”,彰显独一无二惟我独尊的霸气。而除了“朕”之外呢,皇帝还会自称为“寡人”、“孤”等略显谦逊的词儿。皇帝自己怎么称呼不要紧,底下的大臣们可不能张口胡来。所以,就有了“皇上”,“万岁”,“圣上”,“官家”等专门对皇上的

  • 朱元璋的马皇后简介(历史上朱元璋和马皇后到底是什么人)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的马皇后简介

    在古代被称为典范夫妻的皇帝并不多,朱元璋和马皇后算是典范中的一对了,要知道朱元璋和马皇后非常的相爱。哪怕是称帝之后,朱元璋也愿意听取马皇后的意见,还很多事都跟马皇后商量,马皇后也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做了很多的事,那为啥马皇后一直这么深受朱元璋偏爱呢?要想知道的话,还得先从马皇后说起,马皇后常常被人们称作

  • 清朝提督和总督谁大(哪个官职全力更大,更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提督和总督谁大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对于清朝来说,疆域非常辽阔,所以设立了总督、提督、巡抚等进行管理。在反映清朝时期的古装电视剧中,总督、提督、巡抚也是大家比较常见的官职,比如两江总督、江苏巡抚等。那么,问题来了,在清朝这一历史阶段,总督、提

  • 秦始皇墓为什么不敢挖(古墓之秦始皇陵墓不能挖掘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墓为什么不敢挖

    始皇帝的陵墓令人向往,不管是其充满神化色彩的故事,还是其内部所埋葬的大量宝藏。大家都好奇寝陵中到底藏了什么宝贝,但却没有一个人挖开过。其实,历史悠久的秦始皇陵,自然流传着很多故事,其真假已经很难辨别了。《三辅故事》中记载,项羽曾率兵三十万去盗取始皇帝的陵墓,在挖掘的过程中,有一只金雁从寝陵中飞出,往

  • 日本人为何不挖明孝陵(日本人为什么不发掘中国皇陵)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日本人为何不挖明孝陵

    关于明朝时期皇帝的陵寝,大部分人都听说过位于北京市天寿山的明十三陵。但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即明朝是有十六位皇帝的,为何却只有十三陵,这其中有三位皇帝并没有被葬在天寿山,他们是朱元璋、朱允銮和朱祁钰。朱允炆是因为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因此没有葬在天寿山,而朱祁钰则是被哥哥朱祁镇请出了天寿山,至于说到朱元璋

  • 清朝嫔妃脖子的白布条作用(古代妃子白布条服饰干什么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嫔妃脖子的白布条作用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作为一个传承了五千年之久的,中国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自然是不用多说了。哪怕是平时一日三餐这种小事情,都有着浓浓的文化传承。在日常生活中,哪怕你没有察觉,这些文化依然是充斥在你生活的每个地方。可能就是因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过多的原因,哪怕是中国人,都不敢说自己已经了解全部的中华文化

  • 孝圣宪皇后是甄嬛吗(清朝甄嬛和孝圣宪皇后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孝圣宪皇后是甄嬛吗

    现下大火的热剧《甄嬛传》里甄嬛一颦一笑婉转甜美,又独特可人,不失女人的妩媚,又有坚忍不拔,坚强勇敢的脾气。如果是每一个女人都是花,那美人定是名花。而甄嬛呢,思来想去,如果要比喻,牡丹虽然尊贵却太过烂俗,甄嬛这样的女子,与旁人都不同,她美貌智慧都有,却又懂得进退得失,舍得之间尽显风度,而且近于帝王家却

  • 大理寺卿是什么职位(唐朝大理寺卿相当于几品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理寺卿是什么职位

    什么是大理寺呢?大理寺不应该是和尚呆的地方吗?怎么能和官府扯上关系,今天绍帅给大家伙说说。大理寺其实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勉强可以接近相当于的,应该是刑部尚书,或者大理寺卿,介于两者之间,并有所覆盖。但是古代各个朝代的职位也不尽相同。唐朝狄仁杰担任大理寺卿(图)刑部尚书,是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

  • 李裹儿安乐公主简介(安乐公主李裹儿容貌复原图)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李裹儿安乐公主

    李裹儿(685年-710年7月21日),即安乐公主。唐中宗李显之女,韦皇后所生,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称。出生时正值李显被武则天贬于庐陵,与韦氏赴房州时韦氏在途中分娩。因当时情况窘迫,匆忙中解下衣服做襁褓,所以取名为裹儿,她先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后又嫁给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在唐中宗统治时期,她大肆开府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