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康熙王朝容妃为何进宗人府(康熙把容妃打入冷宫那么残忍)

康熙王朝容妃为何进宗人府(康熙把容妃打入冷宫那么残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617 更新时间:2023/12/6 9:08:02

容妃既不争宠,也不夺权,安分守己,深得康熙宠爱,连孝庄都特别看好这个孙媳妇,然而,容妃就是因为秉承老祖宗孝庄的嘱托,最终却沦为最低等的奴才,刷着臭气熏天的马桶,还得承受任人欺辱的凄惨下场。

《康熙王朝》中的女性角色,最亮点的无非是容妃和惠妃,惠妃总是自带莫名喜感出场。

但容妃不同,容妃是以康熙“知音爱人”出场,她的一身让人动容,温柔体贴,谦和待人,深得康熙宠爱,与康熙情义甚笃。

但一旦牵扯到王权政治,容妃也难免逃过作为牺牲品的命运!容妃为了遵守孝庄留下的懿旨,坚持阻谏,而康熙为了江山社稷着想,决意要废,最后二人背道而驰!

容妃的存在让慧妃嫉妒不已

容妃对康熙的意义一直是非常重大,帝王拥有三千佳丽,不是谄媚,就是敬畏,耍心机,只有容妃不争宠,不争权,照顾好老祖宗孝庄,守着她和康熙、蓝齐儿的家,那段时间,三人关系最为融洽的时候。

容妃和康熙有说不完的体己话,康熙每每遇到朝政上的烦闷时,都是来容妃这里坐一坐,就连慧妃唯一一次被翻绿牌子,都被容妃得益了,当然那是康熙手滑,无意翻错了牌,这因此让慧妃把所有的屈辱都归于容妃身上,嫉妒容妃得宠。

就是从这儿,慧妃觉得既然自己不得宠,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儿子大阿哥身上,开始怂恿她的儿子大阿哥胤禔去夺太子之位,从此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原本和平相处的俩个人,之间再无平静。

然而,慧妃更是嫉妒容妃,嫉妒连一碗银耳莲子羹都容不下。有一次康熙说,容妃银耳莲子羹做得好,慧妃一听,一扬帕子,哼,不就一碗莲子羹嘛,不信我还做不过她呀!

结果做的皇上并不怎么吃,倒是她哥哥明珠明白她心思,为了宽慰她,连吃了两碗,慧妃虽不是高深莫测的女人。

但嫉妒心非常强,尤其是容妃随康熙出巡南京,慧妃更是嫉妒的不行,这也是后来容妃成为“马桶皇后”埋下了伏笔。

容妃和康熙之间产生了裂痕

原本容妃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由于葛尔丹在西北崛起,不停的起哄闹秧子,并且还向康熙提出和亲,康熙不得不改变初衷将蓝齐儿远嫁漠西,容妃是个深明大义的人,为了康熙的千秋大业,她也只好割舍,让女儿嫁给草原的这匹狼,葛尔丹!

此时的容妃,本该利用康熙对蓝齐儿的愧疚,争取更多的恩宠,但很明然,容妃更多看重的是亲情,所以当康熙身患疟疾的关头,她能挺身而出为了康熙以身试药。

还有一次,康熙亲征讨伐葛尔丹,容妃也跟随前去西北,恰逢此时,葛尔丹和大清正要开战时,蓝齐儿为了阻止双方交战,跑到两军阵前中间,哀求停止交战。

但康熙和葛尔丹早就等这一天了,彼此想弄死对方的心都有,无论蓝齐儿如何哀求:“退兵吧!”但是该打的还是打了。

清军和葛尔丹准时开干了,康熙还下令,阻扰者死,容妃为了保护女儿,不顾违抗康熙旨意,在清军和准葛尔骑兵血战的两军之间。

她又毅然得趴在蓝其儿身上保护女儿,在两军正在交战,容妃身为大清的皇贵妃,居然跑去阵营中阻扰,此举在康熙的皇帝立场看来是严重的动摇军心,是万万不能饶恕的行为。

面对容妃和蓝齐儿呐喊,康熙为了顾全大局,选择了不动于衷,此后,康熙为了给西征的千军万马一个交代,贬斥容妃,连连降两级,从皇贵妃降为容妃。

但这并不是主要的,主要原因是康熙废黜太子胤礽时,容妃跟他对着干!

容妃坚持阻谏废太子

康熙二次亲征葛尔丹,避免上一次容妃母女阻拦两军交战的尴尬局面,康熙不再带上容妃,同时借此冷处理夫妻之间紧张关系。可偏偏老祖宗孝庄临死前,又嘱托容妃保护太子,平白无故将容妃推上尖锐康熙的对立面上。

蓉妃是个很孝顺的孙媳妇,老祖宗孝庄生前一直对容妃寄予厚望,孝庄临死前嘱咐过她:容妃啊,你是玄烨最信任的妃子,如果玄烨要废太子,一定要极力阻谏啊!

康熙的废掉太子时,容妃原本可以选择明哲保身,置身事外,因为老祖宗留下的㦤旨,并没有第二人知道,但她没有,选择阻谏,孝庄认为一旦废黜太子,势必会引起诸位皇子争位,这样一来,可能会引起朝野动荡,手足相残,血染宫门,到时局面将无法收场。

事实证明,孝庄是有先见之明的,废太子后,确实引发了最激烈的“九子夺嫡”,导致康熙晚年忙于灭火和调和,精疲力尽,直到康熙油尽灯枯那一刻,争夺硝烟未散……

在康熙二次亲征西北回来后,康熙发现太子胤礽卷入索额图与明珠的党争,意图谋反,对太子胤礽失望至极,然而,更是让他这个做父亲的痛心疾首的是,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禔的争位风波,内心忧愤不已,康熙生怕自己晚年会被儿子伤害,认定胤礽已经不是继承皇位的合适人选,最终决定废黜太子。

而容妃为了阻谏,在大庭广众之下咆哮阻止,多次挑战了康熙的忍耐,触犯了龙威,严重伤了康熙的尊严和面子。容妃见多次阻谏无果,并搬出孝庄的遗嘱为太子辩护。

说是孝庄的懿旨,康熙不遵就是大有不孝,遵就是后患无穷,于是康熙果断痛下抉择惩罚容妃,甚至不惜指责她矫诏,将她贬为常在,以此来表明自己废黜太子的合法性。

康熙废黜太子,最多落个手足相残,对于太子的无德无能,认为难于堪大任,因为直接关乎到社稷的存亡,康熙以天下为重,决意废掉太子之位。

其实,康熙的诸位皇子早就对皇位蠢蠢欲动了,个个暗自形成势力,都想为此一搏,所以废太子之后,康熙并没有做好防止诸位儿子争夺皇位的善后工作,才引发了激烈的“九子夺嫡”。

容妃被贬宗人府,遭到慧妃的报复

容妃被贬为常在后,康熙知道容妃并没有说谎,于是留恋他们昔日之间的温情,去找容妃叙旧倾诉家常,可是容妃很执着,再一次重申孝庄太后的嘱托,坚持阻谏废太子,康熙为了大局考虑,不得不处罚容妃,送去宗人府,但康熙并没有安排让容妃去干最脏最累的刷马桶工作,容妃沦落到去刷马桶,其实,跟慧妃有很大关系。

这一切都是大阿哥的母亲慧妃在捣鬼,后宫斗甚至比皇子直接的斗争更复杂,正所谓:女人心,海底针呐!慧妃这么做无外乎有两个原因:

第一,慧妃处于嫉妒之心

容妃之前是康熙最宠爱的妃子,其他的妃子很难分享到康熙的爱,这下容妃倒霉后,落井下石正好是慧妃的拿手好戏,不把容妃整治的惨兮兮的,她是绝对不会罢休的。

第二,慧妃是为了大阿哥胤禔

容妃被贬的根本原因是她为了保太子,而慧妃早就唆使大阿哥争取太子之位,如果不一下把容妃打入谷底,万一容妃再受宠的话,在康熙耳边吹吹枕边风,万一康熙再复了太子之位,那么她的儿子,大阿哥就没机会了,所以慧妃就开始使用手段了。

慧妃心眼很活泛,她通过打通层层关节,安排容妃去刷马桶,最好是让康熙见不到的地方,这样一来,康熙就不会注意到容妃的存在,而且慧妃通过恩威并用的法子,一是给管事太监好处,二是通过威胁的手法让他们不要传出去,并且暗示是康熙本人的意思。

太监们都是见风使舵的小人,可谓万千宠爱于一身,失宠凤凰不如鸡,外加慧妃的恩威并用,他们为了讨好慧妃,就安排容妃去干最脏的刷马桶工作

这还不算完,这些太监整天闲着没事干,而刷马桶这地方是个无人问津的地方,所以他们居然放肆大胆的欺负起容妃来,在容妃刷完好的马桶里,当着容妃的面,往里撒尿取乐。

可怜的容妃默默的承受着这一切,她还幻想着,康熙有朝一日能再想起她来,然而,蓝齐儿的到来使她的这一幻想彻底破灭了。

当蓝齐儿发现母亲沦落为奴后,蓝齐儿为母亲打抱不平,于是找到康熙理论,但也间接的害了容妃。

因为康熙误以为是容妃告诉蓝齐儿的,所以更加的痛恨容妃,嫌容妃给他添乱,因此康熙更加不再搭理容妃,就这样容妃整天与马桶为伍

她过着日复一日没有尽头的日子,直到有一天,在她身心俱惫时,被跌落的马桶堆给砸死了,她也由此解脱了

凡见容妃刷马桶的太监都殉葬

当康熙得知容妃去世的消息后,内心还是非常痛苦的,因为他知道,这个女人当初并没有说谎,但他为了皇权不得不牺牲掉这个女人.

此时得知容妃去世,他的心就像被刺扎了一样。于是慢慢移开棺材盖,在那里仔细地端详了容妃的遗容一会儿……传旨:

朕要撰写本纪,将孝行,德操,坚贞,还有智慧,昭告四海,传之后世,使之永垂不朽,母仪天下……

康熙对着死去的容妃诉说了他的无奈和痛苦,于是把死后得容妃,从奴才的身份又晋升为皇后!盖棺……一行走出地宫……

“容妃啊,你并没有矫旨欺君,这些朕都知道”康熙带着无比哀伤和苍老的声音下令:“所有见过容妃刷马桶的太监都去陪葬。”

太监做梦也没想到,容妃一死,他们都活不成,一起殉葬。容妃毕竟是康熙曾经最宠的女人,康熙不可能让她刷马桶的事情传出去,免得自己的面子上难看,对容妃和蓝齐儿母女俩人愧疚,一个是他最宠的妃子,一个是他最爱的女儿,他却为了王权政治,牺牲了她们母女。

所以容妃去世后,康熙内心五谷杂粮,痛苦不堪,于是叫大臣张廷玉草拟:“二十七来,他与容妃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相亲相爱,给予容妃最高规格的待遇。”

结语

容妃原本可以选择明哲保身的,毕竟孝庄的懿旨没有第二个人知道,她没有,为了遵照老祖宗的遗愿,选站在尖锐康熙的对立面上,以至最终与康熙分道扬镳。

可以说,容妃太高估自己在康熙的位置了,在皇权至上的宫廷里,一切的儿女情长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而容妃和蓝齐儿都是这种制度下的牺牲品,不禁令人唏嘘。这正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无情最是帝王家。

标签: 容妃宗人府冷宫康熙王朝打入残忍为何那么

更多文章

  • 年羹尧为什么杀孙嘉诚(雍正王朝年羹尧孙嘉诚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年羹尧,杀孙嘉诚,王朝,雍正,关系,为什么

    年羹尧是一个心狠手辣,杀伐果断,做事干练、胆大心细的人,从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的差事,就知道年羹尧的野心和胆识了。孙嘉诚是一个忠臣,也是一个耿人,任何人他都敢喷,谁也不服,这样的俩个人放在一起,结果可想而知。雍正知道年和孙的性格,把他们俩放一起纯属制造矛盾,可以说孙嘉诚是雍正派去的炮灰,反正孙嘉诚的

  • 邬思道为什么不让雍正接见老十七(康熙知道邬思道在四爷府)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邬思道,四爷府,雍正,老十七,接见,康熙,知道,为什么

    在帝王的麾下讨生活,如果你不能摆正自己,不能够审时度势知进退,很容易就会被干掉的,像邬思道这样智慧之人,洞悉人心,以一句“天子无私事”晓之以理,骑虎难下,巧妙让他躲过了一劫!《雍正王朝》中,所有人物情节都围绕着“夺嫡”主线,诸位皇子形成多方势力,而四爷胤禛不管是下江南赈灾,还是追缴户部欠款,目的也只

  • 康熙有多少儿子都是什么下场(历史上九个儿子各自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下场,康熙,儿子,历史,各自,多少,什么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无论历史上,还是影视剧演绎着,皇子们之间的储君斗争屡见不鲜,康熙年间,党派之间斗争更是激烈。其中“九子夺嫡”最为激烈,所以康熙帝晚年一直都在惶恐中度过,也沉痛于夺嫡事件中。康熙皇帝共有24个儿子,他们虽然贵为皇子,但绝大部分最终下场非常凄凉,康熙帝驾崩时,有五位尚未成年的儿子,幸

  • 康熙九子夺嫡哪些阿哥没有参与(没参与阿哥各自下场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九子夺嫡,参与,结局,阿哥,各自,哪些,没有

    康熙8岁登基,在位61年执政生涯,69岁去世。而康熙皇帝子嗣的队伍很“壮观”,儿子35个,20个女儿,儿子序齿有24个,能够长大成人有20位,这个“阵亡率”堪比一场规模化的战争!康熙皇帝比较注重儿子们的教育,希望都能成为“内襄政本,外领师干”的人,但太子胤礽两废后,其他兄弟各自形成政治势力,野心也随

  • 是哪位妃子让70岁的乾隆翻牌子(愉妃的历史原型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愉妃,妃子,原型,牌子,乾隆,历史,结局,70

    都说乾隆是出了名的花心大猪蹄子,即便到了80岁还在选妃,但最令人称奇的是,70岁超高龄的愉妃,却在晚年被乾隆翻牌子。愉妃一生活了79岁,算是长寿的妃子了。但青春年华时,乾隆的目光尚且不曾在她的脸上停留,更何况如今人老色衰。那么愉妃晚年有何魅力能在她70岁的时候,反而吸引着后宫佳丽如云的乾隆翻她的牌子

  • 苏联挖到12226米停止了(前苏联挖地球为什么不挖了)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联,地球,停止,为什么,12226

    48年前苏联打算挖穿地球,到达12262米停止了,有着深刻而无法回避的原因——没钱了。那么到底又发现了些什么呢?当然是珍贵的地质研究资料矿石材料!有同学要不服气了,我美国有外星人科技加持,岂能输给当时的苏联呢?让我把这个往事好好说一说吧。如果有人告诉你,地球内部的奥秘,我们今天清清楚楚,早就摸得滚瓜

  • 周易认为什么是宇宙的本源(周易如何解释宇宙宇宙全息论)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宇宙,全息论,周易,本源,解释,认为,如何,什么

    为什么有人说《周易》是宇宙全息论?我今晚吃了豹子胆,也来聊聊《易经》。题主疑问是为什么有人说《周易》是宇宙全息论,这个“有人”是道听途说之“有人”呢,还是德高望重之“有人”呢,却没有言明,实属睿智!可见,有人说很重要,本猫年少之时,也有三姑六婆之“有人”夸赞,聪明伶俐,我也是很受用至今的。有修道之高

  • 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在哪里(天主教信奉的神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信奉,区别,哪里,什么,天主教,基督教

    很多厚重的概念,往往套了太多的硬壳。直接地切入认识,往往撞得头破血流,却仍旧浮于表面。即便“知道了”,也仅是感觉到了,却不够丰富。硬壳,是历史的疤痕。所以,与其直面而切入,不如溯本而追源。因此,我们最好从其历史的脉络中,去探究是什么、分类成什么以及变成了什么。天主教和基督教,首先是一个中西不同文化的

  • 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原因及时间(一战和二战中间隔了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二战,原因,世界大战,发生,中间,时间,多少

    一战的偶然性大于必然性。当然,一战也有其爆发的原因。但真正的问题,不是一战为什么爆发了,而是一战为什么打成了世界大战、为什么打得如此惨烈。历时4年有余、参战30余国、卷入人口15亿、战场伤亡3000万。一战的规模之大、战况之惨,超过了当时所有人的想象。而究其原因,主要以下四条:一是科学技术的抽风质变

  • 在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是个笑话(宋国为什么被黑受到嘲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国,时期,笑话,嘲笑,战国,春秋,受到,为什么

    揠苗助长,宋国人干的,“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守株待兔,宋国人干的,“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出自《韩非子•五蠹》。尔虞我诈,宋国人和楚国人干的,“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出自《左传》。野人献曝,宋国人干的,“宋国有田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