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源泉,代表着人类思维的最高水平,所有具体学科的发展最终都可以追溯到哲学的王国中。拥有哲学思维的人看问题、想问题能站在宏观角度上,脱离具体问题的形式困扰,化繁为简,直达问题的本质。所以哲学也叫智慧之学~~~
维根斯坦的哲学问题
大概意思是说,西方哲学的研究主题之前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或者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人能不能认识客观世界,人的思维能不能正确的反映客观世界等问题。当主客体的关系研究到了一定的程度,哲学家发现这类问题是二律背反或者无法被人的思维所把握的,依靠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无法满足人类的思维要求,或者说哲学家发现人类的思维不能回答的解决主客体关系问题。所以哲学家把目光转向语言的研究。如维特根斯坦消解了传统哲学的本质,而为哲学的发展找到新的方向,主张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于是主体间的交流和传达问题成为了语言哲学的主题,哲学不再探讨世界的本原,也不再探讨人能否认识客观世界,而是转向了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表达,语意等,以此来把握最高的哲学问题。传统的哲学是通过研究人的观念与思想来理解哲学,所有的问题都要通过人的思想来探究,通过人的观念来表达,而语言哲学则是通过对语言领域各问题的探讨来诠释哲学,所以说第二次转向“把对主体的研究从观念和思想的领域转到了语言的领域(语句及其意义)”。至于为什么哲学要产生语言的转变,第一段上不多已经说了。很久没有看西哲了,有点生疏了,答得不一定准确,要深入理解的话,你最好是找本现代西方哲学史或者先关论文看看。
什么说法明确包含宇宙无极的思想
无极”出自《道德经》,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无边际,无穷尽,无限,无终。“无极”一词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没有中心”的意思。代表着上古华人对事物产生之前状态的抽象理解。一种连中心点都没有的状态,那里没有边界.
人民这个词谁先提出的
“人民”一词古已有之。在中国古籍中,人民一般泛指人,如《管子七法》:“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也指平民、庶民、百姓,如《周礼官记大司徒》:“掌建邦之生地之图,舆其人民之数”。在古希腊、古罗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M.T.西塞罗等人的著作中也使用过人民的概念,但它是指奴隶主和自由民,不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近代以后,“人民”的概念被广泛使用,但往往与公民、国民等词混用,泛指社会的全体成员。当然,更多的是与“人民”一样,它们的意义变得十分模糊,在何种意义下使用,全看有权使用它的人当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