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东方文化源头。以理性文化为思想理念,西方文化是显性文化,显性文化的特点是以直观逻辑思维为思想理念。现代科学是在中西方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可以说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果。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是易学,易学的基础是阴阳理论,既有统一,又有分裂,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互转化,辨证统一。是相互交叉,又不相干,用网络式的思维去看待事物。
西方文化是线性文化,主要是单纯地解悉事物,不去考虑事物的关联性。比如西方的天文学,它所解释的只是天体运行规律,而不考虑天体运动规律与人类活动关联。而西方神学也只考虑人类精神层面的变化,也不会考虑天体与人类的关联。
如中医以五行变化结合身体器官身来分析病因。西医只以身体器官变化有对性的医疗。
所谓头痛医头,脚病医脚,而不是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找出病因,从根本上去除病源。
现代科学思维是在显性文化基础上,吸收和消化了东方文明体系后,用现代理念创造了今天的科学体系。
现代科学基础是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实践论,矛盾论,方法论,统一对立的关系,逻辑学,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全局与局部,网络式的思维方式等都是在中西文化精髓基础上融合发展起来的。
思维方式是与文化密切相关的,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中国的传统思维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在中国古代,生产力低下,外加古人智力不发达,思维能力弱,并且对世界的认知也不彻底,思维空间狭窄,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模糊的整体,把某种事物或现象看作是世界之外的神秘力量,对世界万物的看法都从主观出发,把主观感受加以联想,于是产生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起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条件。在公元3世纪到公元13世纪之间,中国的传统思想在当时世界上是非常先进的,它让中国的知识水平达到了西方望尘莫及的地步。可是到了西方的文艺复兴之后,中国的传统思维明显落后了。所以我们现在也在积极提倡科学发展观。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东方以中国为代表,西方古代以希腊、罗马为代表,到了近现代的西方则以西欧和北美为代表。
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类型的思维方式。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政治、宗教哲学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东方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重理性、逻辑、实证;东方求同、求稳,重和谐,西方求异、求变,重竞争等等。
我们现在主要推崇的是科学发展观,思维也更加偏向西式,但并不能说中国传统的思维就是不好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中国的传统思维诞生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长久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情,看到不同的东西,会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也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
说不定在未来等人类探索了更多的未知世界之后,我们的认知又会被刷新,从而又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些现在理解不了的东西,说不定在未来就会变得很平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