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易经的天地人具体是什么回事?

易经的天地人具体是什么回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631 更新时间:2024/1/25 0:40:14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文明顺利发展的基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文明的精髓。这种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它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谨就“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与形成,略作考述。

天地是生育万物的本原。《春秋繁露顺命》说:“天者,万物之祖”。《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夫天者,人之始也”。这说明“天”是人类万物的本原。但“天”的本质是什么?《论衡谈天》说:“天,气也”。天的观念是指自然而言。《庄子天道》注:“天者,自然也。”《列子仲尼》说:“乐天知命”。张湛注:“天者,自然之分。”由此可知,这里的“天”是指大自然讲的。中国古代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称作天人关系。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观念,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与人合而为一、融为一体,所以称之为天地合一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当时在大自然中与山川、鸟兽以及草木为伍。大自然的斗转星移、四季变化,使人类显得渺小无力。加之当时人类的族群非常弱小,基本的生活来源主要靠采集果实、猎取鸟兽来艰难度日。中华先民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灵魂,且受神灵护佑。在瞬息变化的大自然面前,人们自然会产生一种敬畏和依赖的感情。这时的人们还不可能意识到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只是感到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已。因此,当时的人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相处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这就是“天人合一”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基础。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观念,是数千年来中国农业文明的产物。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以农为本、“靠天吃饭”。《吕氏春秋审时》说:“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意思是说,庄稼,种它的是人,生它的是地,养它的是天。《黄老帛书君正》说:“人之本在地”。这是说土地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人以土为本,以水为命,顺天时,因地利,靠人和,这是中国农业文化的特点。

相传,伏羲氏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生活在大约距今七、八千年的原始社会末期。《周易系辞传下》说:“古者包牺氏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是说,远古时代伏羲氏做部落联盟领袖时,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创作了八卦,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类万物”来实现人与“神明”的沟通。这里的“神明”就是指大自然讲的。故八卦就是中华先民与大自然进行沟通的巫术手段。八卦的产生,对远古人类克服盲目性有着积极的意义。由此表明,远古时期的人类,已经开始探究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大自然之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而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做法,已经是一种“天人合一”观念的反映。因此说,自伏羲氏画八卦开始,“天人合一”思想就已处于萌芽状态。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结合《中国哲学史大纲》谈谈对中国哲学的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史就是老子思想与孔子思想的斗争史。每当老子思想为主导一定繁荣昌盛;每当孔子思想为主导一定动荡灾难。老子思想代表执政者与百姓利益;孔子思想代表贪腐官吏集团的利益。

  • 材料一: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1)①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就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和谐”的含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基本理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对立统一的规律。表现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也就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水平,还有就是现实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产生的意识形态成为主流社会观念,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这样社会总体就处于和谐状态。否则就是不和谐的因

  • 分析古希腊成为哲学故乡的原因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政治因:希腊是城邦形态存在的,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因而不会产生东方大国的高度中央集权,民主的思想易于传播,民主的制度易于形成,思想易于交流和多样化发展,哲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在宽容的政治氛围下,易于培育2经济因:希腊的工商业很发达,经济繁荣,人们有时间在空闲时研究哲学,且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人们

  • 中国古代具有一定哲学色彩的经典语句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太多了,随便举些例子: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2、掩耳盗铃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又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亦属此义。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

  • 求我国古代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和成语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成语故事网)过了几

  • 考复旦的中国哲学应该用哪些参考书?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复旦大学哲学系2007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二、中国哲学专业:《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中国古代哲学史料学》(冯友兰,凤凰出版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思想研究》(张汝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张汝沦,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哲学十五讲》(张

  • 老子的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国寡民,出世无为。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老子

  • 中国哲学为什么在历史的变迁中落后于西方?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不基于自然科学,仅靠人文科学,所谓阴阳五行,只是事物的最原始属性,也是在封建社会形态下被用来作为麻痹人民的工具,把我国哲学变成了模棱两可的学问,也未做继续深入研究,不像西方的达尔文,伽利略,牛顿之类,将自然科学加以具体化,应用到现实的生产生活当中,以提高生产力。这就使我国的模棱两可哲学和西方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哪几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创始人是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第二个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将孔子的仁正式完善成了“仁政”,“仁政”是孟子的思想核心。二者的代表性文献分别是《论语》和《孟子》。孝家:其代表性文献是无名氏之《孝经》。《孝经》的中心思想是“孝政”,即“以孝治天下”。过去,理论界有人认为《孝经》是一般讲究伦理孝道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