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具有一定哲学色彩的经典语句

中国古代具有一定哲学色彩的经典语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827 更新时间:2024/2/21 8:27:51

太多了,随便举些例子: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2、掩耳盗铃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又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亦属此义。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又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等,也是这个道理。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

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6、刻舟求剑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又如,“守株待兔”等亦属此类。

7、人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说明客观事物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与此相反,有人提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走了极端,否定了相对静止,是一种不可知论。

8、天行有,不为饶存,不为亡。意指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不因为饶是圣而存在,也不因为桀是暴君而消亡。又如,“鸿雁出塞北,举止万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表明生物的运动都是遵循着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沈括

9、揠苗助长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10、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否则,就不能成功。

11、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说明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规律的指导下,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12、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是说全局与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关系。局部离不开整体,否则,就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所以想问题、办事情,必须着眼整体、顾全大局。又如,“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等,同属此理。

13、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是说全局与局部不可分割,既要顾全大局,也不可忽视局部联系对整体的影响作用。否则,往往因局部的失败而酿成全局的失败。又如,“一只老鼠害了一锅粥“也是这个意思。

14、看相知命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把两种互不相干的事情强拉硬扯在一起,臆造出一种“联系“。又如,“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彗星,不祥之照”等,同属此类。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求我国古代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和成语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成语故事网)过了几

  • 考复旦的中国哲学应该用哪些参考书?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复旦大学哲学系2007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二、中国哲学专业:《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中国古代哲学史料学》(冯友兰,凤凰出版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思想研究》(张汝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张汝沦,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哲学十五讲》(张

  • 老子的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国寡民,出世无为。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老子

  • 中国哲学为什么在历史的变迁中落后于西方?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不基于自然科学,仅靠人文科学,所谓阴阳五行,只是事物的最原始属性,也是在封建社会形态下被用来作为麻痹人民的工具,把我国哲学变成了模棱两可的学问,也未做继续深入研究,不像西方的达尔文,伽利略,牛顿之类,将自然科学加以具体化,应用到现实的生产生活当中,以提高生产力。这就使我国的模棱两可哲学和西方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哪几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创始人是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第二个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将孔子的仁正式完善成了“仁政”,“仁政”是孟子的思想核心。二者的代表性文献分别是《论语》和《孟子》。孝家:其代表性文献是无名氏之《孝经》。《孝经》的中心思想是“孝政”,即“以孝治天下”。过去,理论界有人认为《孝经》是一般讲究伦理孝道的著

  •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可划分为哪几个门派?谢谢回答啦!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诸子百家简介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

  • 哲学都分为哪几大类?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哲学的内容如何分类的问题,自古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亚里士多德(逍遥学派)的分类。当时哲学包括所有的学科,分为三类:一,理论学科: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二,实践学科:政治学,伦理学;三,创造性学科:诗学,修辞学;四,附,工具学科:逻辑学。2,古希腊晚期的斯多葛派的分类。一,逻辑学;二,

  • 运用哲学知识谈谈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一、哲学依据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哲学依据主要是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经过两次辩证否定形成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第一,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后两个特征可以用“扬弃”一词来概

  •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探究事物原理,获得智慧与感悟。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已失佚,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

  •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给我们中国人带来的利弊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用自己现阶段对儒家思想浅薄理解来试着回答一下;*首先自己是一个坚定的儒家思想的支持者,但是自己愿意以客观的精神,去分析儒家思想存在的利、弊;儒家思想它发源于春秋,真正得到推崇是从汉代开始,在往后的2000多年中,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治理,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