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求我国古代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和成语

求我国古代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和成语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953 更新时间:2024/2/21 10:06:02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成语故事网)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叶公好龙

春秋时楚国人沈诸梁,字子高,在叶地当县尹,自称叶公,别人都叫他叶公子高。这位叶公爱龙成癖,他身上佩带的钩剑、凿刀等武器上都饰有龙纹,家里的梁柱门窗上都雕着龙,墙上也画着龙。叶公爱好龙的名声传扬四方。

上界的天龙听说人间有这么一位叶公对它如此喜爱,决定到人间走一遭向叶公致谢。天龙把头伸进窗口,而尾巴一直伸到堂屋。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魂飞魄散,夺门而逃。其实,叶公并不真的爱好龙,他爱的不过是似龙非龙的东西而已。(成语故事网)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

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

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成语故事网)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考复旦的中国哲学应该用哪些参考书?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复旦大学哲学系2007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二、中国哲学专业:《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中国古代哲学史料学》(冯友兰,凤凰出版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思想研究》(张汝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张汝沦,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哲学十五讲》(张

  • 老子的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国寡民,出世无为。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老子

  • 中国哲学为什么在历史的变迁中落后于西方?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不基于自然科学,仅靠人文科学,所谓阴阳五行,只是事物的最原始属性,也是在封建社会形态下被用来作为麻痹人民的工具,把我国哲学变成了模棱两可的学问,也未做继续深入研究,不像西方的达尔文,伽利略,牛顿之类,将自然科学加以具体化,应用到现实的生产生活当中,以提高生产力。这就使我国的模棱两可哲学和西方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哪几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创始人是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第二个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将孔子的仁正式完善成了“仁政”,“仁政”是孟子的思想核心。二者的代表性文献分别是《论语》和《孟子》。孝家:其代表性文献是无名氏之《孝经》。《孝经》的中心思想是“孝政”,即“以孝治天下”。过去,理论界有人认为《孝经》是一般讲究伦理孝道的著

  •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可划分为哪几个门派?谢谢回答啦!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诸子百家简介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

  • 哲学都分为哪几大类?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哲学的内容如何分类的问题,自古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亚里士多德(逍遥学派)的分类。当时哲学包括所有的学科,分为三类:一,理论学科: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二,实践学科:政治学,伦理学;三,创造性学科:诗学,修辞学;四,附,工具学科:逻辑学。2,古希腊晚期的斯多葛派的分类。一,逻辑学;二,

  • 运用哲学知识谈谈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一、哲学依据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哲学依据主要是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经过两次辩证否定形成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第一,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后两个特征可以用“扬弃”一词来概

  •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探究事物原理,获得智慧与感悟。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已失佚,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

  •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给我们中国人带来的利弊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用自己现阶段对儒家思想浅薄理解来试着回答一下;*首先自己是一个坚定的儒家思想的支持者,但是自己愿意以客观的精神,去分析儒家思想存在的利、弊;儒家思想它发源于春秋,真正得到推崇是从汉代开始,在往后的2000多年中,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治理,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下面

  • 哲学对人生的作用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对人生的作用是什么?哲学已从哲学家的殿堂上解放出来成为人类识识世界以及从事社会实线的思想工具,又称为认识论和方法论。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客观的认识自然、认识人类社会;正确地指导人们进行社会实践、进行生产生活并造福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再进一步验证自己所持的哲学观点的科学性。人类的社会实践证明了马克思